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表格
七上第二单元复习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禹
桀
阳城
“公天下”变成了“家 天下” 牧野之战 ; 镐京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分封制 双方
BC770年BC476年 BC475年BC221年
东周 战国
时间 目的 内容
西周
分封者
分封物
受封者
为了巩固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 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 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 作战。 诸侯义务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甲骨文
文化
(1)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比较成熟的文字。 (3)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2、商周的金文(又名“铭文”或“钟鼎文”) 是在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 3、西周晚期,“大篆”
文字 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草书
行书
楷书
隶书
思想
时间 地位 春秋晚期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思想 政治 贡献/ 主张 ①核心:仁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天子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政治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重大事件
夏
商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禹
汤
灭
桀
纣王
阳城 启创“世袭制”
秦国
岷江中游 成都平原 李冰
伯 禹 亦 不 如 .
始 知 李 太 守 ,
作用/地位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 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 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 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 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 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 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 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 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 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1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 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 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6.“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都江堰 政治上: 各国变法 商鞅变法
思想上: 百家争鸣
商 鞅 变 法
(战国)
治 世 不 一 道 , 便 国 不 法 古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在位国君: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封建土地所 允许自由买卖 有制建立 耕 经济发展(富) 内 奖励耕战 容 军队战斗力加强 战 (强) 建立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 认识:
第一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 夏 商 西周 东周 战国 国家产生(奴隶社会) 社会大变革: 奴隶 封建 方式: 变法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的什么制 度
时间 目的 分封制 内容 分封者 分封物 受封者 义务 作用
春秋战 春秋争霸: 齐桓公首霸 军事上: 国的纷 战国七雄: 长平之战 争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部编版202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座遗址:二里头遗址 一次迁都:盘庚迁殷 两种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三个朝代:夏、商、周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背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必背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国家性质 \形势重点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奴隶制国家开创世袭制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 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镐京 周幽王 分封制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争霸 春秋五霸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兼并 战国七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了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实质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当各诸侯国的国力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总结归纳1、禅让制建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世袭制随之出现。
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盘庚迁到新邑后,并没有将其叫作殷,甲骨文中称之为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
周灭商后,用商王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
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
3、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主题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约2070年 约1600年 1046年
夏 商 西周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青铜器、甲骨文 分封制的内容、影响 争霸 经济:牛耕、铁农具、土地
770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
亡。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分封制 分封目的:巩固周朝的统治。
分封对象: 周天子的亲属、功臣、殷商遗民等。
分封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 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 事务。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一系列封建性质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 前提。 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网罗人才,有利 于文化繁荣。
②为晋国。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类型二】思想解放 2.(山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 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 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3)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灭亡:夏桀实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为汤所灭二、商汤灭夏商朝起止时间: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日益强盛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三、西周的分封制起止时间: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建立者、都城:周武王镐京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灭亡: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周幽王是为犬戎所灭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成就: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商周时期: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 uǐ)成分:铜、锡、铅制作工艺高超,方法:泥范畴造法(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二、甲骨文记事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内容:记载内容十分丰富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业等都有所发展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开设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广泛流通二、王室的衰微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瓦解表现: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在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在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中考历史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知识清单及真题演练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清单一、朝代更替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王位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受封者的权利: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封地内实行再分封受封者的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随从作战等作用:积极影响: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
消极影响:诸侯势力的发展最后削弱了王权,导致春秋战国长期的战乱。
三、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精品)。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四、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五、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西周分封的主要 诸侯国有哪些? 燕、齐、鲁、晋 卫、宋、楚、吴
姜尚——齐国 周公旦——鲁国 召(Shào公奭( Shì)——燕国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这段引文的意思是什么?与“家天下” 有何关系?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 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 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天下》 根据材料说说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武王代纣的故事 双方战于商都郊外70里的牧野,开战 后,商军队伍中的不少人掉转矛头,对准 商军,商纣的70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 周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朝歌zhāogē。 商纣王逃回朝歌,自焚于鹿台。武王连射 三箭,砍下纣王的头,悬挂在大白旗杆上 示众,商朝灭亡。
3. 分封制(封邦建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辽阔的疆域 (2)分封的对象:亲属、功臣、先代的贵族 (3)分封的方法:周天子分给他们土地和人 民,使其成为诸侯。 诸侯的义务:忠于周王,镇守疆土、缴纳 贡赋、随周天子作战。 (4)分封的作用:拓展疆域、巩固统治 西周初年分封了71个诸侯国。
4.西周灭亡: 周幽王,前771年 你能讲一讲 烽火戏诸侯 无道,贪图享乐 。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竟命 人点起烽火,诸侯以为外敌入 侵,迅速带兵来援,结果竟是 一场游戏。此后,犬戎攻入京 城,诸侯以为又是玩笑,不救 。幽王被杀,褒姒也被掠走。 西周遂亡。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等级制度。
天子
天子
诸侯
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庶人
士
西周等级示意图 我把土地和平民、 奴隶分给你,但 是你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复习课件)

208年
383年
(二)春秋战国经济的发展:
1)农具的改进: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在春秋 时期开始出现, 泛应用。
战国
广
战国 时期,秦 国太守李冰 2)水利的兴修: 名的都江堰 ,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在
岷江
中游修建著
链接:
秦汉封建经济的发展(简单了解)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措施得当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敢于创新,工具先进 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 治理黄河)
七雄的形成:战国初年, 韩 、 赵、 魏 三家瓜分晋国; 齐国大夫 田氏取代原来国君,建立 田氏齐国。 七雄的名称: 齐 、 楚 、 秦、 燕 、 赵、 魏 、 韩 。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重要战役: 、 、 。
3、列表归纳中国古代著名战役 名称 时间 双方
涿鹿之战 距今四五千年 炎黄 蚩尤 牧野之战 城濮大战 前1046年 前7世纪 前4世纪 前4世纪 周武王-商纣 晋--楚 齐-魏 齐-魏 秦—赵
4、文学成就 战国 楚 屈原生活在 时期的 国,代表作《 离骚 》,“长太息 忧国忧民 的思想 。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反映了他 5、音乐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编钟 。 的 钟鼓之乐 ,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乐器是在湖北出土
6、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1)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史称 百家争鸣。
农具
奴隶的辛勤劳动 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但是残酷 的奴隶制度使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军事的争霸和纷争导致社会的动荡 1、春秋时争霸的原因、过程、影响? 原因: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下降,诸侯实力强大,天子依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朝代 夏 商 西周
建立 时间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约公元前 1046年
结束 时间
约公元前 1600年
约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1600年
开国 国王
禹 汤
最后 国王
桀 纣
都城
阳城 殷
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
西周、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项目 朝代
土地
周王室直接管辖 从镐京到洛邑方 圆千里的土地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
项目 时期 春秋 目的 规模 影响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国家逐渐趋向 统一
战国
兼并统一
兵力
王室直接管 辖的军队多 达14万人以 上 平王东迁后,
财力物 力人口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天子与诸 侯的关系
天子享有政 治上的最高 地有 方约600里的土地, 周 往后越来越少。 最后只有方圆百 里的土地
直辖的人
天子在政治 口所剩无几, 还有3万人。 财力、物力、 上成了傀儡, 不得不依靠 后来逐渐减少 兵 强大的诸侯 到几千人 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