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课件淡水热带鱼1

合集下载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课件观赏鱼的病害防治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课件观赏鱼的病害防治

竖鳞病
鱼体发肿,鱼鳞竖起,状似松果,鳞囊 内有半透明液体, 轻压即有液体从鳞囊内 射出。秋末和春季水温较低时易发此病, 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和金鱼等.
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5%粗制金霉素或土 霉素投喂; 每10kg鱼每天添加0.3-0.6g维 生素E, 长期服用.
治疗: 同皮肤发炎充血. 可在患病初期, 每10L水加入0.1g的氯霉素,或每10L的 水加入3万IU的盘尼西林溶液
随时观察鱼体状况, 做到无病早防, 有病早治
• 勤观察水体: 颜色, 透明度, 水质, 池壁附着物 • 勤观察鱼体表各部位 • 勤观察动物的游动 • 勤观察进食的情况: 健康的鱼进食是积极的。 • 勤观察鱼的排泄也很重要
在水中放养的指标生物
如黑壳虾,当它的壳颜色变浅直至发白的 时候说明水质有问题了。如果水族箱里有 虎皮鱼,当换水时如果虎皮表现得急躁不 安, 四处窜游甚至会跳出水面, 还会马上粹 死的话就说明你的水里氯含量过高了。
病毒性疾病
痘疮病(表皮增殖症, 鲤痘疮病)
• 发病初期, 锦鲤体表或尾鳍表面出现乳白色 小斑点, 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粘液, 以后逐渐 扩大到全身. 病灶部位皮肤表面增厚形成大 块石蜡状的增生物, 乳白色, 奶油色以至褐色. 增生物表面原为光滑, 后变粗糙. 长到一定大 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 在腐败水质中, 脱落部 位会重新长出增生物. 病鱼食欲减退, 游动迟 缓, 逐渐消瘦沉在水底死亡.
锚虫病
甲壳类寄生虫,其头部有一根锚状物, 会刺入鱼体,体长约1.2公分,鱼体外观 看来,如同长毛一般。 用镊子将锚虫逐一夹出,或置病鱼于比 重1.025的海水、食盐水溶液之中,亦可 在 10L 的 水 里 加 50mg 的 高 锰 酸 钾 , 也 可 使用底特松 (药性剧烈的农药)加以驱除。

淡水观赏鱼常见种类与分类PPT

淡水观赏鱼常见种类与分类PPT

.
18
4 半椎鱼目
分类特征
身体被菱形的硬鳞所覆盖,鳞质甚硬,多数种类的口尖如鳄 鱼。
繁盛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与始祖鸟的化石同期,但估计 雀鳝生活在1.5亿前。
大型,凶猛,体长可达6m雀鳝的繁殖能力不强,但幼鱼成活 率颇高,这是该种能顺利保留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鳔能呼吸空气,能在陆地上短时间生存。
胭脂鱼科:胭脂鱼
.
26
6 鲤形目
鲤科
上颌口缘由前颌骨组成,咽齿1~3行,无脂鳍。




.
27
.
28
于颌针鱼目(Beloniformes)鱵科 (Hemiramphidae)。
鹤嘴鱼
.
29
.
30
大丹尼鱼
虎皮鱼
甲拟鲃
红眉道人Puntius den. isonii
31
彩虹鲨 Labeo bicolor
.
47
皇冠九间Distichodus sexfasciatus
.
48
短鼻六间Distichodus sexfasciatus
.
49
黑裙鱼Gymnocorymbus ternetzi
.
50
红腹食人鲳Pygocentrus nattereri
.
51
.
33
双色野鲮
黑鳍袋唇鱼
亨氏波鱼
异形波鱼
.
34
鳅科 特征:口小,口须1~4对,咽齿1行。
.
35
大棘沙鳅
沙氏沙鳅
裸沙鳅
红鳍沙鳅Botia modesta
.
36
που μπορεί να αποδειχθεί ακατάλληλο λόγω επιθετικής συμπεριφοράς είναι και το είδος Botia horae].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下,脱氮细菌的反硝化作用,还原成N2O和N2 而逸出空 气。不同池塘的含氮量差异很大,主要随底质和水质的肥 度而不同。
池水中无机氮化合物的含量有季节、昼夜、垂直等变 化,这主要与浮游生物的繁殖有关。
防止硫化氢产生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水中氧的含量; ②使用氧化铁剂; ③避免含有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池塘。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知识
4.氨(NH3)
来源:在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而产生;氮
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 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pH值小于7时几乎都以铵离 子存在,pH值大于11时几乎都以氨存在;水温高时,氨的 比率增大。
(2)氧盈与氧债
氧盈(OS):夏秋季节,晴天中午上层水中
溶氧超过饱和度100%以上的那一部分溶氧值。
氧债(OD):它是池塘底层中的好气性微生
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 下,其理论耗氧值鱼受类增养到殖学—抑—知第制识一章 的淡水养那殖基础部分耗氧量。
(3)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也在池塘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改善水质等方面起重要作 用。饲养鲤鱼生长的摄食量的突变点为4.1毫克/升 氧,而且摄食和生长随含氧量的升高而加快。饱和 度很高有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
知识
一、池水的物理性
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池水的水温,其次是 透明度和池水的运动。
(一)水温 直接影响鱼类,而且影响其他环 境条件而间接对鱼类发生作用,几乎所有的水环境 条件都受到温度的制约。
1.池塘水温的变化特点 在一年中随着天气变 化而变化,但和气温的变化不尽相同。池塘水温变 化的幅度要比气温变化小得多。一天中的平均温 度,水温高于气温,而白天平均水温一般低于平均 气温,晚上则高于气温。从昼夜变化看,一般是下 午2~3点时水温最高,早上日出前后的水温最低。

《淡水观赏鱼》第一次课讲义

《淡水观赏鱼》第一次课讲义

第一章概述教学重难点:鱼所需水环境、鱼选择、投饵、疾病防治和换水。

教学内容:金鱼性情文雅,色彩艳丽,体态雍容华贵;热带鱼五光十色,华丽绝伦,活泼欢畅。

锦鲤为一种大型观赏鱼类,具有独特的色彩和雄健的身躯,给人以力感和魄力的启示。

饲养观赏鱼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技术,老年人饲养观赏鱼,换水喂食可增加生活中的乐趣,增强肌体功能;工作紧张的人,通过饲养观赏鱼,可以缓解疲劳,放松精神,有助于身心健康。

金鱼是中国培育的观赏鱼,最早发现于晋朝(距今约1600年),时称金色鲫或金鲫;唐朝时,佛教盛行,佛教戒杀生,倡导行善,中国开始了释放被捕动物的活动,称放生。

金鲫就是放生对象之一。

此时进入半家化时期。

从宋朝开始饲养并进入商品市场,特别是南宋统治者赵构在杭州德寿宫建造了养鱼池,收集各地金鲫在池内饲养观赏。

到明朝才正式称为金鱼,而且还普遍养玩,并由池养转为缸养、盆养,进入室内摆设和观赏。

世界上最早饲养热带观赏鱼的国家是法国。

公元1868年,卡蓬尼尔把一种热带观赏鱼(实为我国华南地区野生的中国斗鱼)引入巴黎饲养。

这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观赏的一种热带淡水鱼,随后在英国和美国也相继饲养各种热带淡水观赏鱼,但种类并不像金鱼这样多。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热带鱼的饲养和繁殖才得到发展。

锦鲤是鲤的变种。

鲤养殖在我国有悠久历史,红鲤作为观赏鱼在明代已有记载,但却在日本落户和发展。

公元1804-1829年,日本贵族把锦鲤移入水池中放养,供作欣赏,故也称为“贵族鱼”。

日本人对锦鲤情有独钟,不仅定其为国鱼,还将其作为友好使者的象征,赠送外国领导人。

(补充:5.5日本儿童(男孩)节,挂布制“鲤帜”祝愿健康好运,3.3女儿节)第一节鱼体基本形态结构1.鱼体身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头部(硬骨鱼类为鳃盖骨后缘)躯干部(一般以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为限)尾部2.五种鳍:背鳍(D.)、胸鳍(P.)、臀鳍(A.)、腹鳍(V.)、尾鳍(C.)背鳍(dorsal fin):可能还有一脂鳍,一般借以维持身体平衡,少数协助运动(鳗鲡)胸鳍(pectoral fin):平衡器官(鲨鱼)或运动器官(鳐)臀鳍(anal fin):较长为运动器官(鳗鲡),较短的一般为平衡器官腹鳍(ventral fin):协助维持身体平衡尾鳍(caudal fin):推进和转向作用3.几个部位:眼、鼻、上下颌、鳃盖(骨)、泄殖孔、侧线4.几个概念:全长:从吻端到尾鳍末梢的长度体长:从吻端到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多指从背部到腹鳍附近的垂直高度尾鳍长:全长—体长珠星(追星):一些鱼在生殖季节,受生殖腺激素刺激,雄鱼表皮出现角质化结构叫珠星。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ppt课件

(3)搅拌作用。
最新版整理ppt
9
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
80%
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
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

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
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
(3)如引用水温较低的溪水或泉水饲养温水性鱼类,须
提高水温后入池。
(4)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注意保持一定的水温。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以
提高池塘水温,可促使家鱼提早成熟和产卵、进行罗非鱼
越冬、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最新量版整理。ppt
4
(二)透明度 透明度是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
最新版整理ppt
10
(1)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
①昼夜变化(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达到过饱和,至
黎明前降到最低值。昼夜差异: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
高时昼夜差异大,浮游植物密度低时差异小;晴天差异
大,阴天差异小。
②垂直变化(在夏季的晴天表现较明显):上层产生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池水的对流加快了池塘物质循环的强度,提高了池塘
的生产力。但夜间发生对流时容易造成池塘缺氧和凌晨池
和水的对流。一般在夜间因池水的对流和风力作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绪论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绪论
等新品种。 欧洲:1661年首次运往葡萄牙,后传入英国。 1827年在荷兰人公共繁殖成功。 美洲 :1874年首次传入美国,后传入美洲各国。
(二)近代发展史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把养殖观赏鱼作 为副业,把食用鱼养殖作为水产部门长期以来 重要的主业,致使我国观赏鱼几十年来停滞不 前,观赏鱼养殖技术也十分落后,主要还是沿
欧洲大约于18世纪才掀起饲养观赏鱼的热潮。
目前饲养观赏鱼已成为全球性一种文化休闲 的时尚。
四、世界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贸易现状
(一)、主要出口国 1、亚洲 在世界观赏鱼贸易中,亚洲排第一位,占
世界观赏鱼供应量的50%以上,这当中80%是养殖的
淡水观赏鱼, 15 %为野生海洋观赏鱼类,5 %是野生 淡水观赏鱼类。
放生池中。由于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形成。
发展: 真正进入家庭养殖是到唐、宋朝时期。唐宋佛教更 加盛行,且皇室和贵族把饲养金鱼作为爱好,如南宋高
宗皇帝赵构酷爱金鱼,退位后在杭州建金鱼池,收集各
地金鱼玩赏。 1596年,张谦德已著有《朱砂鱼谱》阐述金鱼的品 种、饲养和选种方法。并逐渐形成双尾鳍、双臀鳍、龙 睛、蛋种、珍珠鳞、透明鳞片等特征。
C、等级评定和鉴赏
3、涉及内容 A:家庭观赏水族: B:城市景观水族:西湖观鱼池、世博园观鱼池、广东 肇庆七星岩观鱼池等 C:宾馆饭店等公众场所的大型水族
D:海洋馆、水族世界
二、观赏水族业及其内容
虽然,水生观赏包括:
养殖业、水族器材生产、水族馆、以及观赏水族贸易 等环节。各个环节又和很多学科相关,可以说是一个 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产业。
淡水观赏鱼: 70% 来自东南亚国家,其中,中国香港
和新加坡是最主要的供应地。
冷水性鱼类、金鱼和锦鲤:最大供应国是日本。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水温直接影 响鱼 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 32℃左右,15℃以下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
我国广大地区的鱼类池增养殖塘学——水知第识一温章 淡水状养殖况基础 适合温水性鱼类
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期。成 熟亲鱼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高低,一般都在 18℃才开始产卵。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
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但清晨溶氧的水平 变化恰恰与中午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所以清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晨池鱼开始浮头时,一般总是知识趋向于上风面。
④季节变化:池水溶氧的高量多出现在夏季
和 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于夏、秋季。上层氧往往超 过饱和度,而下层溶氧则很低,夜间(特别是黎明 前)池塘含氧常常很低,容易产生缺氧浮头的现 象。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2)氧盈与氧债
知识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
(1)与水温成反比。 (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
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
(1)与温度成正比。 (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反比。 (3)与气——水面界的接触程度成正比。
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
(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 (2)密度流的强弱。 (3)搅拌作用。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宠物学概论-观赏鱼-热带鱼

宠物学概论-观赏鱼-热带鱼

C、生活习性

性情温和二活泼好动,雌鱼受惊后极易跳跃;
※ 喜在水的上层活动觅食 ※
对水质和水温要求不高。水温到 15度时不会
死亡,但体色变淡。
※ 容易饲养,能与其他品种鱼混养。
D 生态条件:
※适合水温: 15-28 ℃,最适宜饲养水温 20-24℃, 极端低温不能低于15℃. ※水质要求:总硬度:10-30dH ※酸碱度( pH ):喜弱碱性水质, pH 值 7.0-8.5 , 最适合pH值7.2-7.4
尾鳍底色一般呈黄色,鱼体与尾鳍交界部分的
纹路为“三”之类的流水纹。其次,豹纹孔雀 鱼的起源为德系黄尾礼服孔雀鱼,因而它们的 吻部呈黄色。
7)剑尾孔雀鱼

剑尾孔雀鱼的特色:是指尾鳍如剑般笔直伸
出,根据延伸的部位不同分为双剑尾、上剑 尾、下剑尾等等不同形式。

剑尾孔雀鱼的标准要求:剑尾末端尖锐,体 色纹理呈自然表现状,具有大自然原始的风 味。
到30度之间与南纬15度到30度之间。
热带鱼一般是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鱼类, 少数是人工培育品种。热带鱼分为热带淡水鱼、 热带海水鱼和少数人工培育品种。
热带鱼地理分布:
热带海水鱼: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
品种很多,体型怪异,体表色彩丰富,极富变化,
善于藏匿,极具神秘的自然美感。
常见产地:菲律宾、中国台湾和南海、日本、
1、七彩神仙鱼

别名:七彩燕鱼、盘丽鱼。 七彩神仙鱼被誉为 “热带鱼之王”,属于高档品种。
野生七彩神仙鱼的体长为 14-16cm,人工培育
的可长到20cm,在原产地为印第安人的食用鱼。体
近圆盘形,侧扁。体色丰富多变,素有“热带鱼王” 的美称。 共有2个种3个亚种。 1840 年由约翰 . 贾可巴 . 黑格尔博士将捕自巴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鱼70-80尾, 一般每月可产仔鱼一次.
玛丽鱼
• 原产地墨西哥,属卵胎鳉科。体长8-12cm, 雄鱼个 体小,臀鳍尖形,变成交配器, 雌鱼个体粗壮, 臀鳍圆形.
• 喜在水的各层游动,对水质要求不严格,但喜欢有盐 分的水。杂食性,性情温和,可混养,喜光,喜啃食 水草和缸壁上的绿苔。 水温:25~28℃, pH值: 7.2~7.6
• 科种:攀鲈科, 产地:马来西亚、泰国、婆罗洲, 水 温:22~26℃,
• 食物:水蚤、红虫,水蚯蚓及干饲料等, 性情:性 情温和,不会攻击其他鱼
• 任何水质都可以生存 • 蓝曼龙的变异品种有金曼龙,体色金黄,体表有淡
黄色的花色图案
• 仔鱼在6个月后性成熟。雄鱼在繁殖时有婚 姻色,特色深蓝,背鳍、臀鳍末梢尖长;雌 鱼的体色较淡,腹部膨大。繁殖水温26~ 28℃,水质中性。在60×40×40(厘米)以 上的水族箱中放置几株漂浮水草,雄鱼吐泡 筑巢,然后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将受精卵用 口吐入泡中孵化,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 粒,产卵结束后将雌鱼捞出,留下雄鱼照顾 鱼卵,2天后待仔鱼孵出后,将雄鱼捞出。
RRE德系黄尾礼服缎带
红尾礼服
红尾孔雀缎带白子
蓝尾礼服
黄尾礼服缎带(雌鱼)
黄尾礼服缎带
墨 蓝 尾 礼 服
蛇王孔雀鱼
• 蛇王孔雀鱼身上布满复杂纹路构成的图案,看起 来就如同蛇类的皮肤斑纹,总体纹路与马赛克孔 雀很相近,只是更为细致。
• 蛇王孔雀的特色:鱼身体表的色泽呈现蓝、绿等 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泽,配以细密的花纹,极为夺 目。
• 泰国斗鱼雄鱼不能合养。实际饲养中可把一雌一雄 混养。 不能与红色眼睛的鱼混养, 否则会它们会啄
红色眼睛.
雌 雄
迪米迪亚塔斗鱼
迪米迪亚塔斗鱼 打斗场面
迪米迪亚塔斗鱼 打斗场面
公鱼体色发红 母鱼的行动异常谨慎
迪米迪亚塔斗鱼 繁殖期
公母鱼经常待在隐蔽 处培养感情,觅食减少
• 刚出生的仔鱼长约5毫米,能游动和觅饵;成长迅速,1个月 后即可判断性别,3~6个月便发育成熟。
黑 腹 红 双 剑
红 双 剑
红 剑
琴 尾 苹 果 剑
卵生鳉科
• 品种:琴尾鱼、黑鳍珍珠鱼、黄金鳉、黑珍珠鳉、美国 旗鱼。
• 产地:南美、非洲、东南亚温暖地带的浅塘、沼泽和湖 泊。
• 可分一年生和多年生,多年生主要分布在西非和美洲热 带雨林河流湖泊中,卵可以不经过干燥贮存阶段,约一 周可孵化。有领域行为,与同种和非同种互不往来。一 年生品种多生活在美洲、非洲、欧洲,由于受旱季和雨 季影响,其卵有休眠特性,雌鱼将卵产在河床的泥沙中, 数月后雨季来临,卵才复苏、孵化。
卵胎生鳉科
• 品种:孔雀鱼, 剑鱼, 玛丽鱼。 • 产地:南美洲。 • 特点:喜中性或弱碱性水质,能在硬度较高的
水中生活和繁殖。且能耐受低温。食性较广, 饲养比较粗放,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都喜食, 是热带鱼中最容易饲养繁殖的品种。
• 繁殖特点:雄鱼的臀鳍演化成输精器,与雌鱼 交配,形成体内受精。卵子在雌鱼体内孵化, 雌鱼直接生下小仔鱼。
– .白化白子型:鱼体底色为透明状的雪白色,全身 不带丝毫黑色素,眼睛呈现红色。
– 真红眼白子型:鱼体底色为透明状的淡黄色,全 身亦不带丝毫黑色素,眼睛呈现红色。
– .虎纹型:在鱼鳞边缘部分似乎被黑色线条镶嵌, 整体欣赏犹如虎皮纹。
– .蓝化型:鱼体呈现特殊的青蓝色调,但此类孔雀 鱼很少见到,因此常常被忽略。
马赛克
马赛克缎带
马赛克白子
• 草尾孔雀鱼
– 一种是标准尾鳍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种则 是玻璃尾,尾鳍较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点就 象喷点状的分布,朦胧之美犹如“纱丽”。
– 草尾孔雀的特色:宽大的尾鳍上布满黑色圆形 的细小斑点,花纹细致如草皮。
– 草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一定要宽大,背鳍 也一样,更要有厚实的感觉,花纹也应该和尾 鳍一致。鱼身上呈现的色块呈自由均匀分布。
• 特点:生活在静止的水域里,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 喜欢弱酸性的老水,软水,pH5-7.5,有些对水 质较敏感的南美品种需用草泥丸或泥炭来降低pH, 只有东非坦噶尼喀湖的鳉鱼需pH7-8.5的碱性水质。 多为小形鱼,但性情凶暴,非但不宜和别的品种混 养,甚至于同品种也要避免混养。水温一般为22-24 度。
日 本 蓝 蛇 王
蛇 王 孔 雀 鱼
蛇 王 缎 带
蛇 王
• 金属孔雀的特色:鱼身前半部分呈现出特殊的金属 蓝。在水质状况不佳或者鱼体不适的时候,这块金 属蓝的色块会转变成为黑色。
金 属 孔 雀 鱼
豹纹孔雀鱼
• 豹纹孔雀鱼是从草尾孔雀中分划出来的品系。 • 豹纹孔雀的特色:和草尾孔雀的差别在于尾鳍底
爱 琴 鱼
三叉琴尾鱼
罗氏琴尾鱼

戈 氏 琴 尾 鱼

攀鲈科
• 品种: 斗鱼, 接吻鱼, 丽丽鱼, 珍珠马甲鱼, 蓝星鱼, 曼龙鱼, 发声鱼, 厚唇攀鲈鱼,长丝鲈鱼。
• 产地:东南亚。非洲。
• 特点:鳃后有一辅助呼吸器官,可以在水面上从空 气中直接吸收氧气;是雄鱼会吐泡筑巢繁殖;在繁 殖期间,亲鱼各鳍等部位的婚姻色十分明显,以雄 鱼为最。
白 化 中 国 斗 鱼
圆 尾 中 国 斗 鱼
叉尾斗鱼-雌
叉尾斗鱼-雄中国斗鱼-黑尾叉来自-中 国 斗 鱼
红 尾 叉 蓝
泰国斗鱼
• 攀鲈科. 体长,侧扁;头背部浅弧形,背部与腹缘
均平直。背鳍位置较后,鳍条较长;腹鳍位于胸鳍 的下方;臀鳍基甚长,鳍发达,前部鳍条短,向后 逐渐延长;尾鳍扇形。背鳍、臀鳍、尾鳍甚发达, 尤其是雄鱼的各鳍长垂. • 水温:20~28℃, pH值:6.8~7.8, 食物:红虫、孑 孓等动物性饲料, 性情:性情粗暴、凶猛,雌雄鱼 均好斗
• 食物:活水蚤、摇蚊幼虫等动物性饲料及开水烫过的 碎菠菜叶或莴苣叶
• 繁殖较容易卵胎生,水温以25~28℃为宜,pH为 7.2~7.6,硬度9~11。雌雄比最适宜为1:2. 产仔后应 取出.
红 玛 丽
琴 尾 黑 玛 丽
三色玛丽
燕尾黑玛丽
燕尾红玛丽
花高帆玛丽
高鳍红玛丽
青帆玛丽
剑尾鱼
• 体纺锤形。自然界中的原始体色呈浅蓝绿色。雄鱼 尾鳍下缘延伸出一针状鳍条,俗称剑尾,雌鱼则无。
迪米迪亚塔斗鱼 繁殖期
开始产卵
产卵后,亲鱼 共同衔起产下 的卵,母鱼“咀 嚼”了一会卵, 再吐出,
产卵一直持续到深夜,为此他们花了12小时 左右的时间,公鱼此时已经满口含卵了
出生数天的幼鱼 半个月后
一 个 月 后
三 个 月 后
五个月后
珍珠马甲
• 别名珍珠鱼、珍珠丝足鲈、蕾丝丽丽, 攀鲈科.
白金孔雀鱼
• 白金孔雀的特色:强调鱼体的特殊颜色, 分为金色、银白色或者白金色等等。
• 白金孔雀的标准要求:鱼体表覆盖的白 金色应该均匀,并且最好连胸鳍、背鳍、 腹鳍、尾鳍均能覆盖。
• 单色孔雀的标准要求:当然是鱼体色泽干 干净净,不含任何杂色。
单 色 孔 雀 鱼
• 它是一个新的孔雀鱼品系。
– .粉红型:鱼身上具有粉红色调的亮丽色泽。
纹理色泽
• 马赛克孔雀鱼(Mosaic)
– 马赛克孔雀的花纹分成两种:一种是镶嵌状的花纹, 另一种则是略呈环状排列的花纹。
– 马赛克孔雀特色:尾鳍基部与身体交接处有一块 “深蓝”色的色块,这点也可以用来与草尾孔雀作 区别。
– 马赛克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纹路鲜明,背鳍越宽 大越好,并且纹路最好和尾鳍一致。
• 水温:24~28℃, pH值:弱酸性至中性, 食物: 活饵及干饵料都可以吃,喂动物性饲料比较好
• 性情:生性温和胆小,怕强光, 水族箱内应多 种水草供其藏身.
• 雄鱼有筑巢及守巢的习性,产卵量不大,幼鱼 生长较慢, 要6个月雄鱼才能显示体色。大水族 箱中都种植些水草,多放些青苔和水藻.
蓝曼龙
• 食物:红线虫、水蚤及干饲料均可。 • 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
孔雀鱼的繁殖
•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 熟期可以繁殖后代,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 缸,水温保持在26度。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 草,按1雄配4雌的比例。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 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 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 体内受精。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 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 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性成熟好的雌鱼每次可产
• 古老系孔雀的特色:尾鳍上具有类似马赛克的斑纹, 但纹路模糊不清,而鱼体表面有着类似蛇纹的纹路, 却不似蛇纹那样具有凸突感,相反具有凹陷感。
古 老 系 孔 雀 鱼
孔雀鱼的生物学
• 孔雀鱼性情温和,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 好动,雌鱼受惊后及易跳跃。
• 生长适温:22~24℃,可以接受的水温从18℃到34℃, 如果低于18℃比较容易发生一些状况. pH值7.0-8.5
• 繁殖特点:此科鱼成熟后,产卵延续很长,有时一 天只产一两粒卵,或十余粒。受精卵要12-14天才 能孵化。(有的甚至于要取出来保存)。要求光线 较暗和通风的条件。
琴尾鱼
• 科种:鳉鱼科(卵生), 水温24~28℃, pH弱酸性, 食物: 红虫、水蚤, 易饲养.
• 体形头、背部及尾柄较平直,延长似梭,眼上位。背 鳍、臀鳍相似(颜色不同),对称如八字形,后位。 尾柄宽长。体色基调为淡绿色及黄色,常随环境发生 变色,尾鳍花纹色彩十分艳丽。成鱼体长6~7厘米。 雌雄鉴别:雄鱼的体色、鳍形比雌鱼鲜艳美丽。
• 鱼属泡巢繁殖的攀鲈鱼。受精卵经1-2天孵化。约 10个月幼鱼可以发育成熟进行繁殖。珍珠马甲一年 可以繁殖10次左右。
丽丽鱼
• 攀鲈科, 别名桃核鱼、小丽丽 • 体色花纹似桃核。体长5厘米,体形长椭圆形、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