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East Ch ina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V o l .27N o.32001206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52530201202)

E -ma il :Youlixiao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3663011.html, 收稿日期:2000207223

作者简介:李 伟(19572),女,浙江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

与化学工程研究。

文章编号:100623080(2001)0320226204

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李 伟3, 周静红, 肖文德(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通过填料塔对亚硫酸铵氧化过程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反应温度30°C ~75°C ,氧气体积分数ΥO 2=0.21~1,亚硫酸根浓度0.3m o l L ~5.0m o l L ,初始硫酸根浓度0~1.5m o l L ,催化剂有铜、铁、钴、锌、锰的硫酸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SO 2-

3]>0.5m o l L )下,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随亚硫酸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硫酸根浓度的增加也使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下降。因此,高浓度的亚硫酸铵不能被迅速完全地直接氧化成硫铵,要在较低浓度下氧化后再浓缩,该工艺过程的操作费用较高。

关键词:烟气脱硫;亚硫酸铵;氧化;均相;高浓度中图分类号:TQ 028;X 511文献标识码:A

Ox idation of Concen trated Amm on iu m Sulf ite

L I W ei 3

, ZH OU J ing 2hong , X IA O W en 2d e

(Che m ica l E ng ineering Colleg e ECU S T ,S hang ha i 200237,Ch ina )

Abstract :T he heterogeneou s ox idati on of concen trated amm on ium su lfite so lu ti on w as investigated in a p ack ing co lum n .T he concen trati on range of su lfite w as 0.3m o l L ~5.0m o l L and that of in itial su lfate

w as 0~1.5m o l L .V o lum e fracti on of oxygen in the gas p hase w as 0.21~1,and tem p eratu re range w as 30°C ~75°C .Su lfate of cobalt ,copp er ,iron ,m anganese and zinc w ere u sed as catalysts .T he resu lts indi 2cated that ox idati on rate of su lfite w as decreased w ith the increasing of su lfite concen trati on and that of su lfate .T he concen trated su lfite cou ld no t be ox idized rap idly ,so it w ou ld be difficu lt to comm ercialize the p rocess econom ically .

Key words :flue gas desu lfu rati on ;amm on ium su lfite ;ox idati on ;heterogeneou s ;h igh concen trati on

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大气,造成酸雨,是

全球关注的环保问题。目前世界上对工业废气中SO 2的治理方法很多,对于低浓度的废气如火电厂烟气,多采用抛弃法,即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转变成废渣抛弃,如石灰2石膏法、旋转喷雾干燥法(SDA )和炉内喷钙增湿活化法(L IFA C )等[1~2]。氨法脱硫是一种回收法,将工业废气中的SO 2吸收生成亚硫

酸铵,再进一步制取硫酸铵。硫酸铵是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料生产的重要原料。亚硫酸铵也可作为化肥直接施用[3],但产品的稳定性较差,难被农民接受;作为小造纸厂的生产原料,将产生废水,造成二次污染。

若能将亚硫酸铵直接氧化制取硫酸铵,这将是一个理想的工艺过程。关于亚硫酸铵直接氧化成硫酸铵,曾有人作过反应动力学研究[4~5],所研究的亚硫酸铵的浓度范围较低,一般在0.1m o l L 以下。日本曾对亚硫酸盐的直接氧化过程进行了工艺开发与研究[6],其采用的亚硫酸铵浓度也不高,硫酸铵和亚硫酸铵总盐浓度约为13%。

6

22

扬子石化公司乙烯装置是从日本东洋株式会社引进的,其中采用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I H I )的技术,进行辅助锅炉和蒸汽过热炉烟道气的脱硫。I H I 法是采用空气氧化法把亚硫酸铵氧化成硫酸铵。由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高,该装置最终没有实际工业运行。

高效经济地将亚硫酸铵转化为硫酸铵或其他高效化肥,是氨法脱硫工艺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本文对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过程和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直接氧化法工艺作了研究。

1 理论分析

氨法吸收反应:

SO 2+(N H 4)2SO 3+H 2O

2N H 4H SO

3N H 3+N H 4H SO 3

(N H 4)2

SO 3亚硫酸根和亚硫酸氢根存在电离平衡:

H +

+SO 2-

3

H SO -

3

氧化反应:

(N H 4)2SO 3+1 2O 2(N H 4)2SO 4N H 4H SO 3+1

2O 2N H 4H SO 4

亚硫酸根浓度、氧气压力(浓度)、硫酸根浓度及溶液的pH 值对吸收液的氧化速率均有影响。反应温度和催化剂也是决定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2 实验部分

氧化速率测定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进行。反应塔为 =25mm ,H =1500mm 有保温夹套的

图1 实验流程示意图

F ig .1 Sketch of experi m en tal apparatu s

1—N 2tanker ;2—O 2tanker ;3—F low m eter ;4—M ixer ;5—T hermo stat ;

6—Saturato r ;

7—T her 2

mom eter ;8—Packed co lumm ;9—Per 2heater ;10—

Pump

玻璃塔

,内装玻璃环填料。反应液用泵循环,气体由N 2和O 2钢瓶配气并经水饱和器饱和后进入反应塔。一定时间间隔对反应液进行取样,滴定分析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和硫酸铵的浓度,确定氧化率(X ,被氧化成硫酸盐的亚硫酸盐的百分率)和氧化速率。 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的分析采用酸碱滴定法[7]。硫酸盐分析用双氧水氧化试样后,用钍指示剂,高氯酸钡进行非水滴定(或称溶析滴定)[8],测定硫酸根总浓度,减去亚硫酸根浓度得到硫酸盐浓度。所用分析试剂为A R 级。亚硫酸铵2亚硫酸氢铵吸收液由工业氨水吸收SO 2制取。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 催化剂的作用

在亚硫酸铵溶液中分别加入钴、铁、铜、锌、锰的硫酸盐,测定比较氧化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亚硫酸盐浓度较低时,Co 2+对氧化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

用,Fe 2+催化作用较弱,Cu 2+、Zn 2+、M n 2+

作用不明显(见图2)。

图2 加入不同催化剂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F ig .2 Effect of catalysts on ox idati on

T =30°C ;ΥO 2=0.21;[SO 2-3]0=0.3mo l L ~0.4mo l L ;[Catalyst ]=4×10-4mo l L ;1—N o catalyst ;2—Co 2+;3—Cu 2+;

4—Zn 2+;5—M n 2+;6—Fe 2+

改变硫酸钴浓度,氧化速率如图3。催化剂浓度

提高反应速率加快,少量催化剂的加入即可得到明显的催化作用,再继续提高催化剂浓度,速率提高有

限。因此,钴催化剂的加入量以1×10-4m o l L 为

宜。

对低浓度亚硫酸铵吸收液,钴作为催化剂,可实现亚硫酸铵空气直接氧化生产硫酸铵的工业过程。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存在时,常温下

7

22第3期李 伟等: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图3 不同Co 催化剂量下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F ig .3 Effect of concen trati on of cobalt on ox idati on

T =30°C;ΥO 2=0.21;[SO 2-3]0=0.5mo l L ;1—0;2—5.5×10-5

mo l L ;3—1×10-4mo l L ;4—2×10-4mo l L ;5—3×10-4mo l L

亚硫酸盐氧化速率很低,添加催化剂Co 将使操作

成本增加,硫酸铵产品将含微量Co 。提高反应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温度下空气和纯氧对亚硫酸铵溶液的氧化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提高,氧化速率明显提高。由图4、图5知,在亚硫酸铵浓度为0.94m o l L ~0.95m o l L 时,60°C 空气氧化,2h 时氧化率不到60%;60°C 纯氧氧化,1h 氧化率达到80%。

工业氧化过程在60°C ~70°C 操作为宜

图4 不同温度下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F ig .4 Effect of temperatu re on ox idati on

ΥO 2=0.21;[SO 2-3]0=0

.94mo l L ~0.95mo l L ;[Co 2+]=0;1—16°C ;2—30°C ;3—60°C

3.3 氧气浓度的影响

氧气浓度增加,使氧分压与空气加压后达到的氧分压相同,因而液相中溶解氧的浓度相同,以此模拟工业上空气加压氧化的条件。分别考察测定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条件下,亚硫酸铵氧化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见图6和图7。

结果表明,氧气浓度增加可明显提高氧化反应的速率。0.5m o l L ~0.6m o l L 的亚硫酸铵在无催化剂,60°C 纯氧氧化条件下,30m in 氧化率可达90%左右。工业上,只要将空气压缩到500kPa ~

600kPa ,即可达到相同的反应条件,实现氧化过程

图5 不同温度下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F ig .5 Effect of temperatu re on ox idati on

ΥO 2=1;[SO 2-3]0=0

.94mo l L ~0.95mo l L ;[Co 2+]=0;1—30°C ;2—45°C ;3—60°C ;4—75°

C

图6 不同氧浓度下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F ig .6 Effect of oxygen concen trati on in gas on ox idati on

T =30°C ;[SO 2-3]0=0.5mo l L ~0.6mo l L ;[Co 2+]=5×10-5

mo l L ;1—ΥO 2=0.21;2—ΥO 2=0.33;3—ΥO 2=0.84;4—ΥO 2=

1

图7 不同氧浓度下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F ig .7 Effect of oxygen concen trati on in gas on ox idati on

T =60°C ;[SO 2-3]0=0.5mo l L ~0.6mo l L ;[Co 2+]=0;1—ΥO 2=0.20;2—ΥO 2=0.40;3—ΥO 2=0.80;4—ΥO 2=1

由图6和图7比较可知,氧气浓度对氧化速率

的影响在无催化剂时比有催化剂时大,这是因为钴催化剂已大大提高了氧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822 华 东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第27卷

3.4 亚硫酸根浓度的影响

改变亚硫酸根浓度,测定氧化速率,结果如图8所示。亚硫酸根浓度越高,其溶液的氧化速率越低。对实验数据处理关联得知,氧化速率正比于亚硫酸根的负一次方。高浓度的亚硫酸铵很难达到完全的氧化,因而,工艺上只能采用低浓度氧化再浓缩硫酸铵的办法实现硫酸铵的生产。70年代日本的工业化实验也是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的[6]

图8 不同亚硫酸铵浓度下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F ig .8 Effect of su lfite concen trati on on ox idati on

ΥO 2=1;T =75°C;[Co 2+]=0;[SO 2-4]0=0;

1—[SO 2-3]0=0.52mo l L ;2—[SO 2-3]0=

1.31mo l L ;3—[SO 2-3]0=

2.58mo l L ;4—[SO 2-3]0=4

.71mo l L 3.5 硫酸根浓度的影响

改变溶液中初始硫酸根浓度,测定亚硫酸铵氧

化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9所示。随着硫酸根浓度的增加,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降低。对实验数据关联得知,亚硫酸铵氧化速率随硫酸根浓度的增加呈比例下降。

图9 不同初始硫酸根浓度下氧化率随时间的变化F ig .9 Effect of in itial su lfate concen trati on on ox idati on

ΥO 2=1;T =75°

C ;[Co 2+]=0;[SO 2-3

]0=0.50mo l L ;

1—[SO 2-4]0=0.1mo l L ;2—[SO 2-4]0=0.50mo l L ;3—[SO 2-4]0=1.00mo l L ;4—[SO 2-4]0=1

.50mo l L 这一结果表明,在工业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氧化速率,吸收溶液中硫酸根的浓度不宜过高。3.6 溶液中氨根离子浓度对催化氧化的影响

在研究不同硫氨比(S C =[SO

2-3

] [N H +

4

])对

亚硫酸铵氧化速率影响的实验中,采用了较高的亚硫酸铵浓度,结果发现,在较高氨浓度下,钴的催化作用因其与氨离子的络合而丧失。实验数据见表1。表1数据还表明,硫氨比或pH 值对氧化速率的影响不大。

表1 初始S C (pH )对氧化率的影响

1)

Table 1 T he effect of in itial S C (o r pH )on ox idati on of

ammon ium su lfite

t m in

X (%)

pH =7.70

S C =0.5019[SO 2-3]0=3.3106pH =6.03S C =0.6954[SO 2-3]0=4.4828pH =5.38S C =0.8853[SO 2-3]0=5.1393pH =4.92S C =0.9530[SO 2-3]0=5.518200000302.102.68603.554.533.703.771205.526.925.656.781808.19

10.26 

9.229.1324011.22 

11.12 

1)T =30°C ;

ΥO 2=1;

[N H +4]=5

.5mo l L ~6.5mo l L ;[Co 2+]=1×10-4mo l L

4 结 论

(1)综合研究结果可知,亚硫酸铵直接氧化制

硫酸铵的过程必须在较低的总盐(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浓度(1m o l L 左右)下进行,这样工业过程的溶

液蒸发量很大,能耗较高,操作费用较高,过程的经济性较差。

(2)当氨离子浓度较高时,由于氨离子与钴离子的络合,使钴离子的催化作用消失。参考文献:

[1] 冯 玲,杨景玲,蔡树中.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 ].

环境工程,1997,15(2):19224.

[2] 缪天成.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历程和建议[J ].硫酸工业,

2000,(1):126.

[3] 金文松.推荐亚硫酸铵作为农用化肥施用[J ].硫酸工业,1983,

(3):27233.

[4] Girish C ,M ish ra ,R am eshw ar D ,et al .K inetics of hetero 2

geneous oxidati on of ammonium sulph ite [J ].J A pp l Chem B i o techno l ,1976,26:4012405.

[5] G ürkan T .K inetics of heterogeneous oxidati on of ammonium

sulph ite [J ].Chem Eng Sci ,1992,47(13

14):380123808.[6] 横井正男.日本炼钢厂烟气脱硫装置开发[J ].硫酸と工业,

1973,(1):1212.

[7] 南京化工研究院.硫酸生产分析方法[M ].北京:燃料化学工业

出版社,1973.1442155.

[8] 威廉斯W J .阴离子测定手册[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7.676.

9

22第3期李 伟等:高浓度亚硫酸铵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是什么?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 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是化学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按法律要求必须提供的化学品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毒性、环境危害、以及对使用者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危害的一份综合性文件。它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编制高水准的MSDS难点在于:一是除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外,化学品量化的毒理数据测试费用太高,数据获得成本太大,特别是化学品有的是复合品或搀有副产品,其对环境、生物、人类等毒理数据更为复杂,所以同一种化学品的MSDS不见得一样,但供应商提供的MSDS在企业使用中碰到对环境、健康等法律性的纠纷时,供应商如提供的MSDS不合格,必须要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编制的MSDS必须要按照买方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编制,然而各国,甚至一个国家各州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通常也不一样,甚至这些法律法规每月都有变化,所以编制的MSDS必须符合当时的买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 附诚通市场经验单: 电池类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的方程式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的方 程式 同学们都掌握了化学中的各类知识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氢氧化钠有关的方程式吧! 1.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钠与酸反应 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3.氢氧化钠与盐反应 与氯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硫酸铜,硝酸铜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Fe(OH)3+3NaCl;

实验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硫酸铁,硝酸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FeCl2=Fe(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硫酸亚铁,硝酸亚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氯化镁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MgCl2=Mg(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镁,硝酸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 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NaHCO3=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氢钙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与硫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NaHSO4=Na2SO4+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补充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当氢氧化钠过量,会发生其他反应。 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2NaOH+Cl2=NaCl+NaClO;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NaOH+NH4Cl

最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录 甲基苯 (1) 2-丙醇 (2) 2-丁酮 (3) 乙酸乙酯 (4) 乙酸正丁酯 (5) 环氧树酯 (6) 醇酸树酯 (7) 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 环己酮 (9) 不干性醇酸树脂 (10) 聚氨酯树脂 (11) 硝化纤维素 (12) 2-丁氧基乙醇 (13) 丙烯酸清漆 (14) 丙烯酸漆稀释剂 (15) 环氧漆固化剂 (16) 环氧漆稀释剂 (17) 硝基底漆 (18) 硝基清漆 (19) 硝基磁漆 (20) 硝基漆防潮剂 (21) 硝基漆稀释剂 (22) 聚酯树脂清漆 (23) 聚酯漆稀释剂 (24) 醇酸漆稀释剂 (25) 环氧磁漆 (26) 汽油 (27) 柴油 (28) 1,2,4,5-四甲苯 (29) 1,2,3-三甲苯 (30) 1,2,4-三甲基苯 (31) 1,3,5-三甲苯 (32) 1-丙醇 (33) 2-氨基乙醇 (34)

2-甲基-1-丙醇 (35) 4-甲基-2-戊酮 (36)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 氨溶液 (38) 苯酚 (39) 苯乙烯 (40) 环己烷 (41) 丙酮 (42) 石脑油 (43) 1,1-二氯乙烷 (44) 1,2-二氯乙烷 (45) 甲醇 (46) 乙醇[无水] (47) 4-羟基-4-甲基-2-戊酮 (48) 乙酸正丙酯 (49) 乙酸异丙酯 (50) 乙酸异丁酯 (51) 乙酸仲丁酯 (52)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 碳酸(二)甲酯 (54) 1,2-二甲苯 (55) 1,3-二甲苯 (56) 1,4-二甲苯 (57) 1,3,5-三甲基苯 (58) 正丁醇 (59) 乙二醇甲醚 (60) 乙二醇乙醚 (61) 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 N,N-二甲基甲酰胺 (63) 3-氯-1,2-环氧丙烷 (64) 三氯甲烷 (65) 三氯乙烯 (66) 乙酸[含量>80%] (67) 丙烯酸[抑制了的] (68) 氢氧化钠溶液 (69)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教案设计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钠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对初中学习化学的金属活动顺序有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教学过程方式: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索,引导学生得出结果。过程力求简洁,方式力求引人入胜。 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钠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那么,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反应吗?如果能反应,预测一下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 生1:钠比铜活跃,反应中能置换出金属铜。 生2:钠不能置换出金属铜,因为钠更容易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生3:还能观察到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生4:可能还有黑色的沉淀产生。 师:大家可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展开思维,能否仔细分析一下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生5: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氢的还原性比铜强,所以铜离子的氧化性比氢离子的强。两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应是强者先反应,所以钠先与铜离子反应,我赞同生1的观点。 师:大家对生5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生6:在初中科学课上,老师曾做过此实验,好像生成的是絮状的蓝色沉淀,不是紫红色的铜。 (很多学生同意了生6的观点,但无法否定生5的观点。) 师:大家想不想再做一次这个实验? 生:(齐声)想。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3面,仔细观察图1—11,谁能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呢?(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跟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由于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使部分的氢氧化铜分解成黑色难溶物氧化铜。) 生:噢,原来如此啊…… 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由于金属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因此,金属钠在煤油和硫酸铜溶液界面处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生成的氢气把金属钠推回煤油中,钠与水的反应被暂时终止。随后,金属钠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再次与硫酸铜溶液接触并剧烈反应。这样,金属钠在煤油中上下浮动,反应忽起忽停,缓和了反应。 实验用品:钠,2%硫酸铜溶液,煤油,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小刀,滤纸,玻璃片。 实验步骤:a.在盛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煤油。 b.再把黄豆大小的钠粒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和煤油的试管中。 知识点: 2Na + 2H2O = 2NaOH + H2↑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指南—硝酸及液体硝酸铵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指南—硝酸及液体 硝酸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9018)

硝酸及液体硝酸铵企业主要风险分析点1.主要风险分析点 1.1 设备设施清单 1.1.1硝酸车间 (1)稀硝酸工段 液氨储槽、液氨蒸发器、液氨管线、气氨管线、液氨卸车鹤管、液氨增压泵、液氨过滤器、液氨除油器、气氨过滤器、氨空混合器、氨氧化反应器(氧化炉)、节能器(省煤器)、四合一机组、氨还原反应器、吸收塔、漂白塔、稀硝酸中间槽、稀硝酸管线、尾气再热器、高压反应水冷凝器、汽包、开工酸槽、除氧器、高位水箱、脱盐水槽、取样冷却器、蒸发给税泵、工艺水泵、稀酸泵、开工酸泵、循环水升压泵、脱盐水泵、桥式起重机、氨回收槽、消防栓、消防水炮、灭火器、防护器材。 (2)浓硝酸工段 浓硝酸储槽、浓硝酸充装泵、硝酸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分配酸封、精馏塔、漂白塔、硝酸镁加热器、硝酸镁蒸发器、稀硝酸镁储槽、浓硝酸镁储槽、酸水循环槽、硝酸镁沉降槽、浓硝酸取样口、浓稀硝酸镁取样口、浓硝酸管线、稀硝酸管线、浓硝酸镁泵、稀硝酸镁泵、酸水循环泵 1.1.2液体硝酸铵车间 液氨蒸发器、气氨过热器、气氨缓冲罐、气氨过滤器、中和反应器、初蒸发闪蒸槽、硝酸铵初蒸发器、硝酸铵终蒸发器、中和闪蒸罐、硝酸铵溶液槽、硝酸铵溶液搅拌器、硝酸铵溶液中间槽、事故槽、蒸发冷凝液泵、硝酸铵溶液泵、洗涤液泵、终蒸发尾气洗涤液循环泵、事故槽泵、稀硝酸泵、液体硝酸铵装车管、液体硝酸铵管线、消防栓、消防水炮、灭火器。 1.1.3电仪车间

(1)电器 继电保护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直流屏、UPS不间断电源、电力电缆、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低压综保、高压异步电动机、高压同步电动机、低压异步电动机、现场照明箱、励磁柜、接地极、变频器、软启动、PLC柜、发电机、安全帽、绝缘鞋(靴)、绝缘手套、令克棒、验电器、接地线、直流高压发生器。 (2)仪表 DCS系统、SIS系统、PLC系统、不间断电源、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 差压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质量流量计、静压式液位计、雷达液位计、磁翻板液位计、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可燃或有毒气体报警仪、火灾报警仪、皮带秤、汽车衡、轨道衡、包装机。 1.1.4锅炉车间 (1)锅炉工段 水煤浆锅炉、水煤浆储槽、分汽缸、空压机、脱硫塔、锅炉给水泵、锅炉给浆泵、软水泵、引风机、点火油泵、储柴油罐、布袋除尘器、灰库、除氧器、湿法脱硫循环泵、 (2)一次水、循环水、污水工段 轴流风机、循环水池、循环水泵、一次水泵、消防水泵、污水池、污水泵、水处理交换器、混合过滤器。 1.2 作业活动清单 1.2.1通用区域作业活动清单

过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国标编号:51504 CAS:7727-54-0 中文名称:过硫酸铵 英文名称:ammonium persulfate 别 名:高硫酸铵;过二硫酸铵    分子式:(NH 4)2S 2O 8 分子量:228.20 熔 点:分解 密 度:相对密度(水=1)1.98; 蒸汽压:分解 溶解性:易溶于水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状: 无色单斜晶体,有时略琏浅绿色,有潮解性 危险标记:11(氧化剂) 用 途: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照相材料、分析试剂等   过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后引起鼻炎、喉炎、气短和咳嗽等。眼、皮肤接触可引起强烈刺激、疼痛甚至灼伤。口服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 820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受高热或撞击时即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氧化硫。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5mg/m3[S2O8]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砂土。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用途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文章来源:新洲初中许先锁发布时间:2012-03-01 浏览:628 编辑:新洲初级中学 关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新洲中学许先锁 一、问题提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22页有一个演示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2mL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有的学生记录的是蓝色沉淀,有的学生记录的却是蓝白色沉淀,加热后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是产生黑色沉淀,有少数学生却不能产生黑色沉淀。为什么反应的现象差异如此之大呢? 二、实验探究 以下平行实验见表1和表2。 三、理论分析 1、向2mL NaOH溶液中滴5滴CuSO4溶液,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为蓝色絮状沉淀,久置后上层溶液无色,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反应式:2NaOH+ CuSO4=Cu(OH)2↓+Na2SO4 Cu(OH)2==CuO+H2O 若NaOH过量,但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和CuSO4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反应产物仍为蓝色絮状的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后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一般不会出现CuSO4过量的情况。 2、向CuSO4溶液中滴NaOH溶液,,局部环境可认为NaOH过量,沉淀为一种蓝白色的糊状沉淀,此为铜酸钠。它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删繁就简地就是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后,由于溶液中氢氧根偏多,而氢氧化铜又微显两性(氢氧化铜可写为Cu(OH)2及H2CuO2)故又结合两个氢氧根离子,再与钠离子结合生成铜酸钠。 这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蓝白色物质,难溶于水,它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存在,溶液稀释后,它即分解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在久置之后,它会风化分解。 反应式:Na2Cu(OH)4=2NaOH+Cu(OH)2↓ Na2Cu(OH)4=2NaOH+Cu(OH)2↓ 4NaOH+CuSO4=Na2[Cu(OH)4]↓+Na2SO4 加热后,若CuSO4过量,溶液呈酸性,不管加热多长时间都不会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既使某个时刻有少量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但最终又会被硫酸溶液溶解。如果CuSO4适量或不足,溶液呈中性或碱性,加热后,则有黑色氧化铜沉淀形成。 四、反思与评价 1.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个别学生实验现象的异常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浓度不宜过大,特别是CuSO4溶液要用稀溶液。否则不容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难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3、通过这次实验探究,开阔了视野,渊博了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化学兴趣心,这些都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为我指航,为我扬帆。

硝酸铵

硝酸铵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 nitrate 中文名称2:硝铵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9 CAS No.: 6484-52-2 分子式: NH4NO3 分子量: 80.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及特性 有害物成分 CAS No. 硝酸铵 6484-52-2 硝酸铵有两个主要特性:①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产品一般制成颗粒状。硝酸铵有5种晶型:其代号分别为α(四面晶系)、β(斜方晶系)、γ(斜方晶系)、δ(四方晶系)、ε(正方晶系)。每种晶型仅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晶型转变时伴有热效应和体积变化。特别是当环境温度在32.1°C上下变动时,颗粒硝酸铵会自身碎裂成粉状而引起结块。有几种防结块方法。例如:可在硝酸铵中加入约1%的硫酸铵与磷酸氢二铵混合物;在欧洲一些国家还用硝酸镁作为硝酸铵的防结块剂。②易发生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 NH4NO3─→NH3+HNO3+173kJ 在185~200°C时: NH4NO3─→N2O+2H2O+127k J 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 2NH4NO3─→2N2+O2+4H2O+129kJ 在400°C以上时,发生爆炸: 4NH4NO3─→3N2+2NO2+8H2O+123kJ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下会发生爆炸,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关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关于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 摘要:我们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或者教师常将金属活动性 和元素金属性概念混为一谈,没有加以辨析,同时教材也没有加以区别。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对于判断元素金属性的依据这样叙述道: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但是金属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包括金属原子脱离晶体表面变为气态原子,气态原子变为气态阳离子,气态阳离子再变为水合离子的过程;又包括被置换的金属由水合离子变为气态离子,气态离子得电子变为气态原子,气态原子沉积变为金属的过程。金属的电极电势就是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并用以表示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物理量。 关键字:金属性离子电极电势水合离子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 I n d e x:O u r hi gh s ch oo l c h em i s t r y t e a c hi n g pr o c es s, st u d en t s o r t e a ch e r s o f t e n m e t a l a c t i v i t y a n d t h e c on c e pt of m i x ed m et al l i c e l em e nt, n ot t o b e A n al ys i s, an d m at er i al s n ot t o b e di s t i n gu i s h ed. S u ch as P EP H i gh S c ho ol"C h em i st r y (c om pu l s o r y p l u s op t i on al)" (V ol um e I) f o r t h e m et a l l i c el em e nt s t o d et e rm i n e t h e b a s i s f o r t hi s s t at em en t an d s a i d:t h e st r en gt h o f m et a l l i c el e m ent s, f ro m i t s s i m p l e su bs t a n ce wi t h w at e r(o r a ci d) r e a c t i on t h e r e pl a ce m e nt of e a s e o f h yd r o ge n an d i t s ox i d e s an d hyd r a t e s t h e hi gh e s t p r i c e- t o d e t er m i n e t h e s t r en gt h o f al ka l i ne h yd r ox i d e. H ow e ve r,m e t a l r e pl a c em e nt r e a ct i o n i n s ol ut i on i s a c o m pl ex p r o c es s, bo t h m et al a t om s f ro m t he c rys t a l su r f a c e i n t o t h e gas e ou s at o m s, ga s e o us a t om s i nt o gas e ous c at i o n,c at i on an d t he n i nt o a gas e ou s i o n h yd r a t i o n p ro c es s;a n d i n c l u di n g t h e re p l ac e m ent o f m et al b y t h e h yd r a t e d i on s i n t o ga s e o us i on s, t h e el e c t ro n-gas i o ns i nt o ga s e o u s a t om s, i nt o ga s eo us m et al a t om d e po si t i o n p r o ce s s. M e t al e l e ct r od e p ot e nt i al i s t ak e n i n t o a c cou nt t h e ab ov e f a ct or s a nd t o i nd i c a t e t h e s t r en gt h of t h e ph ys i c al ac t i vi t y o f t h e m et al. K e yw o r d s: m et a l i on el e ct r od e po t ent i a l o f h yd r a t ed m et al i on r e pl a c em e nt r e a ct i on s e qu e n ce of a ct i vi t y 鉴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局限性,我们将大学物理化学的知识引入,便于解决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涉及到的电化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草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草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草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oxalate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和误食有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如果需要,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让受害者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 有害燃烧产物:周围着火可形成危险蒸气。可形成:氧化氮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器。 灭火注意事项:没有配备化学防护衣和供氧设备请不要待在危险区。喷水以降低蒸气危害,防止灭火水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戴安全防护用具进入现场。确保密封屋内新鲜空气供应。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吸收措施: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采用液体吸收物吸收残留物,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干燥,密封。按常温储存。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当空气中粉尘浓度过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立即更换污染衣物。工作毕,洗手脸。抹护肤隔离霜。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强热 禁忌物:无资料 危险分解产物: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硝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硝酸铵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硝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 ammonium nitrat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造成严重眼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 3 严重眼损伤/ 眼刺激类别 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性说明: H272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事故响应: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无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 造成严重眼刺激。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 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硫酸铵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sulfate 中文名称2:硫铵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1353 CAS No.:7783-20-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氟化铵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氟化铵 化学品英文名: ammonium fluorid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3 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3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31 吸入会中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1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硝酸铵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硝酸铵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作业前 1、参加作业的人员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掌握货物性质、安全质量措施和应急预案后,方可上岗作业。 2、作业现场需远离火源、电源、热源,严禁进行焊接等高温作业。货物严禁与水接触或受潮,避免与可燃物接触。严禁货内混入硫磺、木屑、燃料油等杂质。严禁携带烟火进入作业现场。 3、作业前理保人员要召集工前会,讲明作业的有关安全质量要求。 4、理保人员要在库内划定专用区位,严禁堆码在低洼处,将作业及堆码区位清扫干净,备好苫盖铺垫用的编织蓬布,预留一定的垛距。苫盖时需使用专用篷布,由公司专门配备,放置在805库专门位置,用完后原处存放,严禁流出。 5、参加作业的机械、车辆要保证完好,禁止使用有漏油现象的机械、车辆,严防跑、冒、滴、漏。 6、工人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扎好袖口。饮食、饮水、大小便前要洗手、洗脸。 二、作业中 1、集中存放,装卸机械应缓慢行进,标准负荷降低25%,装钩要牢固,稳起稳落以减少运输的摩擦、撞击,严禁摔碰、拖拉、翻滚、倒置,防止断系。练习车手、学习司机不准操作。 2、工人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污染,保证安全。

3、理保人员要在现场收货,提出码垛要求。 4、作业场地要及时清扫,确保现场无撒漏。撒漏的地角货物应在库内单独设立的地点存放,少量的通知队进行监督,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大量的应通知业务部联系货主尽快拉走。 5、要及时清擦码垛的污染大袋,做到不清擦不上垛。 6、作业区域50米以内严禁用明火。 7、外来汽车不戴防火帽严禁驶入库内。 8、理保人员负责作业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监管,及时纠正、考核不合格项,杜绝任何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9、机械码垛时不能将轮胎靠在包上。 三、作业后 1、将作业区清理干净,符合本措施要求。 2、理保人员经检查确认货物收发无误后,标明货垛牌,做到原残、工残分别堆码,明确标识。 3、作业完毕后锁好大门,由专人24小时巡回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四、保管 1、保管员每日上下午各进行一次仓库检查,并开门通风两小时。 2、理保人员收发货时要认真核对数量、标志等,按单收发,防止差错。对外来人员入库进行登记,随时陪同。离库前要关灯、关门、上锁。

氟化氢铵

氟化氢铵 氟化氢铵别名:酸式氟化铵、二氟化氢铵 分子式:NH4HF2 物化性质:白色或无色透明斜方晶系结晶,商品呈片状,略点酸味,相对密度为1.52,熔点125.6度,沸点240度。 氟化氢铵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遇潮、水分解有毒氟化物,氮氧化物和氨气体。溶于水为弱酸,可以溶解玻璃,微溶于醇,极易溶于冷水,水溶液呈强酸性,在较高温度下能升华,能腐蚀玻璃,对皮肤有腐蚀性,有毒。 中文名氟化氢铵外文名ammonium bifluoride; ammoniumacid fluoride 分子式NH4·HF2 分子量57.04 CAS登录号1341-49-7 EINECS登录号215-676-4 氟化氢铵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125℃ 沸点230℃ 水溶性630G/L(20℃) 安全数据危险品标志T;C 危险类别码R25;R34 安全说明S22;S26;S37;S45 危险品运输编号UN1727 氟化氢铵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氟化氢铵运输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硝酸铵(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nitrate 企业名称:河北冀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河北省衡水工业新区冀衡路6号 邮编:053400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用于化肥、国防、冶金、化纤、化工、染料,制药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氧化剂,能助燃,高温易发生分解、燃烧、爆炸。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固体-3,呼吸或皮肤过敏-皮肤致敏1A,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1。 标签要素: 象形图: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不稳定爆炸物; 引起眼睛刺激; 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 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 胶手套。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作业场所不得进食、 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应急人员偑戴全封闭化学防化服及空气呼吸器。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排入事故池,回收 再利用。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稀释成不燃物, 收集、回收至硝酸铵系统回收再利用。本品助燃,火灾时用 水、雾状水灭火。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 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 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安全储存: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防火建筑,生产厂房和库房为二

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硫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硫酸铵化学品俗名:硫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 sulf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1353 CAS No.:7783-20-2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硫酸铵7783-20-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