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蜡染花布 ︳冀美版
三年级冀美版艺术美术《蜡染花布》教案

三年级冀美版艺术美术《蜡染花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蜡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
掌握简单的蜡染方法,能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花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和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蜡染。
以示范、实践、小组合作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蜡染创作。
采用作品展示、评价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能制作出有特色的蜡染花布。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作品富有个性。
2.教学难点如何在蜡染过程中控制蜡液的流动和厚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引导学生在设计图案时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精美的蜡染花布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出课题。
2.认识蜡染播放一段关于蜡染的视频,介绍蜡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
展示不同风格的蜡染作品,让学生观察蜡染花布的图案、色彩和纹理特点。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蜡染的感受和理解。
3.蜡染制作方法讲解准备材料:白布、蜡笔、蜡烛、染料、毛笔、水桶等。
制作步骤:设计图案:在白布上用铅笔轻轻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上蜡:用蜡笔或蜡烛在图案上涂抹蜡液,注意要均匀、厚实,防止染料渗透。
染色:将上蜡后的布放入染料中浸泡一段时间,让染料充分渗透到未上蜡的部分。
脱蜡:将染好的布取出,用热水冲洗,去除蜡液,露出白色的图案。
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染料污染。
4.学生创作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进行蜡染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黑板上。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蜡染花布 ︳冀美版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说明作画步骤:
(1)构思;
(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自己想要的图案;
(3)调色;
(4)涂上水粉或者水彩颜色;
(5)给作品命名。
四、欣赏作品
思考:古代的白布是如何变为花布的呢?(蜡不溶于水,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引出课题.
二、了解蜡染艺术
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在我国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种古老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3、指导操作
出示“白纸”(提前用蜡笔画上图案)一张,然后调色涂色,让学生观察在涂色的过程中,白纸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运用蜡笔在纸上作画,再用水性颜料涂色。产生类似蜡染的效果,对学生了解蜡染以及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做直接的回答,通过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欣赏蜡染花布图例和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用自己喜爱的颜色画一块美丽的蜡染花布。
学生回答
引出蜡染的工艺
学生简单了解蜡纸染布的文化。
设置悬念
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了解蜡染花布的画法。
学生欣赏作品图片。
。
如果发现学生有好的做法,教师给予鼓励,并教育其他同学向好同学学习。
练习(作业) 设计
作业:用自己喜爱的颜色画一块美丽的蜡染花布。
教学难点
蜡染斑驳花纹效果的把握。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蜡染的资料。
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教学设计5

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是一节关于蜡染艺术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蜡染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创作出具有独特花纹的蜡染花布。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蜡染艺术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染的基本知识,知道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2.培养学生对蜡染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蜡染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花纹的蜡染花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蜡染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花纹的蜡染花布。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花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蜡染的过程和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蜡染所需的材料:白布、蜡笔、颜料、热水、熨斗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便于教学展示。
3.准备示范作品,供学生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蜡染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蜡染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蜡染的基本技巧和步骤,让学生对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和技巧,动手实践,创作出自己的蜡染花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花纹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蜡染艺术的魅力和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蜡染花布 ︳冀美版 (3)

第 4 课蜡染花布
(第一课时)
一、课题:《蜡染花布》
二、教材分析:
《蜡染花布》是冀教版美术第5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蜡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工艺,它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
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代,蜡染工艺主要盛行于贵州地区,成为苗族人民谋生的途径之一。
而它独到的制作原理、精湛的制作工艺,值得人们学习传承。
本课让学生利用蜡染花布的制作原理,运用蜡染技法在纸上作画,让学生深入理解蜡染的制作原理,品味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的相关历史及制作原理,学习蜡染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讲授法品会中国蜡染艺术的历史、原理,运用示范法、讲授法讲解蜡染花布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了解蜡染的历史及其制作原理、方法。
难:蜡染的制作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幻灯片、一张白色A3纸、油画棒、水粉工具
白色A4纸、绘画工具
六、教学流程
二、板书设计。
三、课后反思。
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说课稿2

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是一节绘画与工艺相结合的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蜡染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通过学习蜡染花布,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蜡染的形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操作,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蜡染这种新的绘画形式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蜡染的绘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蜡染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蜡染的基本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蜡染花布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蜡染的基本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蜡染花布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新颖的蜡染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用绘画工具、材料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蜡染花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自己对蜡染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介绍蜡染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讲解蜡染的基本绘画技巧,并进行现场示范。
3.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蜡染技巧进行绘画创作,互相交流、讨论。
4.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蜡染花布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总结课堂学习成果。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蜡染花布 ︳冀美版 (2)

教学反思:
生:在绘画纸上随意画几个线条或图案,然后用水粉颜料渲染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油画棒画过的地方水粉画不上去……
师:真的是太奇妙了,在很久以前就有人使用这种方法,老师的绘画灵感也来源于这种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蜡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蜡染花布》(板书课题)
师:蜡染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制作时先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画出花样,染色后放入沸水中煮去蜡质,形成美丽的蜡染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课件:出示蜡染作品,打开创作思路、图片少而精
师:一般的蜡染以黑白或蓝白为主,随着染织水平的进步,蜡染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和各种生活用品,即装扮了自己也装扮了生活。
课件:出示蜡染工艺品拓展眼界、图片种类全而美
师:一会儿我们要设计绘制一块儿蜡染花布,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制作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想象力及观察力。
教学重点
用油画棒图画后和水性颜料渲染的方法制作精美的蜡染画
教学点
学生对出现蜡染斑驳花纹效果的把握。
教学准备
油画棒、水粉色、水粉纸
活 动过 程
教 学 随 笔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把“白纸”贴在黑板上,用水粉色渲染,在涂色过程中,会出现颜色不均)我用刷子蘸调好的水粉色,然后在盘子边上把多余的水份轻轻的刮去,接着在纸上均匀的涂色,你们看老师涂得不均匀,那需要反复的涂几遍,一定要使颜色涂匀。
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蜡染花布》
课 型
讲授
教 师
魏蕾
年级
三年级
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教学设计6

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4.蜡染花布》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蜡染花布》是冀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蜡染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对于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蜡染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蜡染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染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蜡染作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蜡染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
2.突破难点: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蜡染的技法。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蜡染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
2.示范法:示范蜡染的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蜡染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蜡染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蜡笔、水粉、画纸等绘画材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蜡染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他们对蜡染的兴趣。
2.呈现(5分钟)讲解蜡染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让学生对蜡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示范蜡染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实践,掌握蜡染的技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蜡染创作,老师在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相互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蜡染的技法和创作过程。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蜡染花布 ︳冀美版 (3)

第 4 课蜡染花布
(第一课时)
一、课题:《蜡染花布》
二、教材分析:
《蜡染花布》是冀教版美术第5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蜡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工艺,它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
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代,蜡染工艺主要盛行于贵州地区,成为苗族人民谋生的途径之一。
而它独到的制作原理、精湛的制作工艺,值得人们学习传承。
本课让学生利用蜡染花布的制作原理,运用蜡染技法在纸上作画,让学生深入理解蜡染的制作原理,品味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的相关历史及制作原理,学习蜡染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讲授法品会中国蜡染艺术的历史、原理,运用示范法、讲授法讲解蜡染花布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了解蜡染的历史及其制作原理、方法。
难:蜡染的制作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幻灯片、一张白色A3纸、油画棒、水粉工具
白色A4纸、绘画工具
六、教学流程
二、板书设计。
三、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目标
1. 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技能目标
2. 学生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
突破重难点措施
教师展示蜡染作品,解释蜡染方法。
让学生摸一摸这张“白纸”的不同之处!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说明作画步骤:
(1)构思;
(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自己想要的图案;
(3)调色;
(4)涂上水粉或者水彩颜色;
(5)给作品命名。
四、欣赏作品
欣赏蜡染花布图例和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用自己喜爱的颜色画一块美丽的蜡染花布。
学生回答
引出蜡染的工艺
学生简单了解蜡纸染布的文化。
设置悬念
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了解蜡染花布的画法。
学生欣赏作品图片。
。
如果发现学生有好的做法,教师给予鼓励,并教育其他同学向好同学学习。
练习(作业) 设计
作业:用自己喜爱的颜色画一块美丽的蜡染花布。
思考:古代的白布是如何变为花布的呢?(蜡不溶于水,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引出课题.
二、了解蜡染艺术
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在我国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种古老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3、指导操作
出示“白纸”(提前用蜡笔画上图案)一张,然后调色涂色,让学生观察在涂色的过程中,白纸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是让学生运用蜡笔在纸上作画,再用水性颜料涂色。产生类似蜡染的效果,对学生了解蜡染以及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做直接的回答,通过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蜡染花布
课型:新授
授课班级:_3_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运用蜡染技法在纸上作画,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产生类似于蜡染的效果,对学生了解蜡染及提高绘画技巧、丰富表现手段都很有意义。
学生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用蜡笔(油画棒)涂画后用水性颜料渲染的方法来制作出精美的蜡染画。学生对出现蜡染斑驳花纹效果的把握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而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喜爱蜡染艺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学难点
蜡染斑驳花纹效果的把握。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蜡染的资料。
(学生)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铅笔、水彩、蜡笔或者油画棒、图画本。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第
二课时ຫໍສະໝຸດ 第一课时一、 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漂亮的衣服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