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统计学教案

大学统计学教案
大学统计学教案

**大学

全日制本科课程教案

2009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教材名称统计学

适用专业(方向)经管学院各专业

学生类别内招生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统计学系统计教研室授课教师伍业锋

职称讲师

**大学教务处制

二0一五年三月

《**大学全日制本科课程教案》填写说明

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每项页面大小可按照规定格式自行添减。

二、一次课为一份教案(不包括封面)。

三、“课程性质”填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学生类别”填内招生,外招生或内、外招生;公共选修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统计学课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案

南开大学2011年统计学试卷(A卷)汇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10级《统计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学号: 姓名: 专业: 年级: 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共计10分,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对某地区商业网点的从业人员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 A .商业网点的所有从业人员 B .每一个商业网点 C .所有商业网点 D .每一个从业人员 2. 下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 A .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B .学生按成绩分组 C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3. 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 .意义不同 B .计算条件不同 C .计算结果不同 D .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4. 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 ) A .(115%÷110%)-1 B .115%÷110% C .(115%×110%)-1 D .15%÷10% 5. 工人的平均工龄第一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 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 ) A .8年 B .7.55年 C .32.5年 D .7.8年 6. 某企业2001年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则该厂年产品成本( ) A .减少了 B .增加了 C .不变 D .同比 7. 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甲车间:件件,.65 70==σx ,乙车间: 件件, 6.3 90==σx ,请问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比较大? ( )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 .两个车间一样大 D .无法做比较 8.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 A .(102%×105%×108%×107%)—100% B .102%×105%×108%×107%

教育常用的几个统计方法

教育常用的几个统计方法 标准差 S 实例:比较下列二个小组语文考试的成绩: 1组:82 83 84 87 88 88 89 89 90 90 2组:53 73 85 88 89 92 95 96 99 100 二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7,各组分数的分散程度各不相同:2组的分散程度大于1组,如下图所示。这说明比较两组以上的分数时,只求平均分还不能看到它们的差异。因此,还需要能描述差异的量数。 定义:差异量数是一组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总称,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标准差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差异量数之一,在教育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 S ---- 标准差。 x ---- 群体中的个体(班级或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

M ---- 科平均分。 N ---- 群体中的个体(班级或学生个人)数。 由上述公式可以算出:1组的标准差= 2.79 , 2组的标准差= 13.58。计算结果说明:在平均分相同的情况下班,标准差大,表明分数分散,好差悬殊;标准差小,表明分数比较集中,差距较小。 差异系数 C V 当数据的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进行比较,比如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前者是长度单位,后者是重量单位。另外,在单位相同时,如果平均数相差太大,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也是不合理的。针对这些情况,统计学中采用了一个相对的量数-----差异系数,用它来衡量不同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定义:差异系数----CV,是标准差与平均数商的百分比: CV = S / M x 100% 公式中: S ---- 标准差。 M ---- 科平均分。 实例:初一1班学生体重的平均数M = 46 公斤,标准差S = 6 公斤;身高的平均数M = 1.45米,标准差S=0.5米。请比较体重与身高的差异程度。 体重CV = 6 / 46 x 100% = 13.04 % 身高CV = 0.5 / 1.45 x 100% = 34.48 % 身高CV > 体重CV。学生的身高较体重的差异大。 标准分 Z 目前,学校一般采用百分制来衡量学生的考试成绩。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决定考生分数的主要因素,而试题则受到命题者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原始分没有绝对的零点,也没有统一的单位,用它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有以下诸多弊端: ●不能将一个学生前后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比较。 ●不能对不同科目的成绩进行比较。 ●难以判断学生成绩的变化趋势。 ●难以量化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 ●.. . 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是:原始分不能表示学生的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为了克服上述弊端,NewEAS在原始分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标准分的功能,以评价分析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将标准分细分为“学生标准分”和“班级标准分”。

南昌大学统计学题

1,在置信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要缩小置信区间,则() A 需要增加样本容量 B 需要减少样本容量 C 需要保持样本容量不变 D 需要改变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 2,根据两个匹配的小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使用的分布是()A 正态分布B t分布C 卡方分布D F分布 3,从标准差为6的正态总体中抽取一个n=16的随机样本,算得均值为28.7,则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 (25.76,31.64) B (26.76,32.64) C (27.76,33.64) D (28.64,34.64) 4,环保部门想检验餐馆一天所用的快餐盒平均是否超过600个,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H0:μ≤600,H1:μ>600,所犯的第I类错误是() A 当μ≤600时,声称μ>600 B当μ=600时,声称μ=600 C 当μ≤600时,声称μ>600 D 当μ≥600时,声称μ>600 5,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拉氏价格指数一般()帕氏价格指数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确定 6,某商产计算期销售额为基期的104.5%,价格平均下降5%,则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应为() A +4.5 B +0.5 C +9.5 D +10 7,已知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2002年为103.5%,2003年为104%,2005年为105%,2005年对于2001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4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A 103% B 101% C 104.5% D 113% 8,某地区粮食产量的增长量1995-2000年每年均为20万吨,2000-2005年每年也均为20万吨。那么1995-2005年期间,该地区粮食产量每年的增长速度() A 逐年上升 B 逐年下降 C 保持不变 D 不能确定 9,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有意义的直线方程y=a+bx 中,回归系数b() A 可能小于0 B 只能大于0 C 只能小于0 D 可能等于0 10,从3个总体中选取4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与组内平方和分别为536、828,问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分别为() A 238,92 B 134,103.5 C 179,92 D 268,92 11、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A 越小 B 越接近+1 C 越接近-1 D 越接近0 12、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13、拉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A 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 B 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 C 用固定某一期的变量值加权 D 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 14、某组数据的四分之一分位数是45,中位数是65,四分之三分位数是85,则该组数据的分布是()

东南大学统计学试卷

《统计学》试题(答案) 姓名学号得分 一.释下列概念: 1. 相对指标 2. 统计指数 3. 平均指标 4. 报告期 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一种特殊的相对数,用以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完成某种经济活动并且报告活动成果的时期 二. 填空: 1.统计一词含有__统计工作__、__统计资料_ 和__统计学__三层含义。 2.统计分组标志分为__品质标志_和__数量标志__两种。 3.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_总体单位总量_ 和_总体标志总量,按其指标所 示的时间状况可以分为_时期指标__ 和__时点指标_,外贸商品收购额为_时期指标_,实际利用外贸总额为_时期指标_。 4.动态平均分析指标有_平均发展水平_、_平均发展速度_和_平均增长速度_三种。 三.单项选择题: 1. 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时,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 2 ) (1)系数(2)成数(3)倍数(4)百分数 2. 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2) (1)国民生产总值(2)人均粮食拥有量(3)单位产品成本(4)劳动生产率。 3. 反映总体某一指标的绝对离散程度的是( 1 ) (1)全距(2)标志变异系数(3)回归标准差(4)相关系数 4.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提5%,实际提8%,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 4)。 (1) 160%(2) 128%(3) 108%(4) 103% 5. 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 4)之和。 (1) 中间投入十增加值 (2) 总消费十总投资十出口 (3) 折旧十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营业盈余 (4)居民消费十社会消费十固定资产投资十库存增加十净出口

多种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多种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基础是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统计学具有理论性强、计算量大、公式多等特点,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教与学都非常痛苦,教学效果不佳,本文通过撰写多种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统计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一堂课的好坏在于是否进行充分的准备,是否对于一堂课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只是把每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大致规划出每个时间段应该讲解什么内容或者安排什么课堂活动,主要是教师的单边活动。 而信息化教学是要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

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作为高职学生来说,本来就具有活跃、静不下来,精力不易集中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他们来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大部分同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这学期我上统计学基础这门课,更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科目,加上该课程涉及比较多的计算和公式,刚好是我们高职院校同学的弱项,以往的教学经历都非常痛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老师上课感觉就像在对牛弹琴,豪无成就感可言。 这学期上这门课时,因为经历过两次信息化教学的培训,为了让这门课上得更加生动,学生更感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最开始讲第一章统计学概述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统计学的含义、特征等内容时会很枯燥乏味。 所以我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放了一段统计学的视频,视频从统计的雏形——结绳记事开始讲到现代统计制度,把统计学的历史介绍得生动而详细,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原来统计学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就不像以前那样畏惧这门课了。 信息化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最典型的应用是我在讲授指数这章的内容时,开始同学们对于指数的概念怎么都理解不到,还经常和高中所讲的指数函数中的指数相混淆。 为了让同学们弄清楚指数的含义,我找了一段新闻视频,新闻里面主要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第三季度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一讲到物价水平的变动大家马上就来兴趣了,同学们都觉得物价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卷有答案

1 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4.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等,则各期逐期增长量一定相等( ) 5.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相同的。( )

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统计学类 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对于理学学士,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对于经济学学士,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具有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如经济统计方向可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等)。 实践教学: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原专业名:统计学、统计与概率(部分)。 就业数据

概率论与统计(第三版)复旦大学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概率论与统计(第三版)复旦大学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五 1■一颗骰子连续掷4次,点数总和记为 X.估计 P{10

[解] 1,若第i个产品是合格 品,

而至少要生产n 件,则,=12且 X 】,X,乂独立同分布,p=P{X^l }=山& 现要求 码使得 F{0/76 兰 一<0.84}>0+9. w 即 由中心极限定理得 > 0.95, 查表务 > 1.64, 心268.96,故取"=269. 3. 某车间有同型号机床200台,每部机床开动 的概率为0.7,假定各机床开动与否互不影 响,开动时每部机床消耗电能15个单位?问 至少供应多少单位电能才可以95%的概率 保证不致因供电不足而影响生产. 【解】要确定最低的供应的电能量,应先确定此 车间同时开动的机床数目最大值用,而加 要满足200部机床中同时开动的机床数 目 不超过m 的概率为95%,于是我们只要 P{ 0.76n — 0.8? 工兀-0& < ^=1 -------- V/Jx O.Sx0.2 0$4川一0+* 秆学 0 8x0.2' >0.9 \ \jOA6n ) 0.76/i — 0.8? >0.9, 整理得號

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统计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统计学教学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培养具有较高统计应用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统计学教学面临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经济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近几年,教育界的同仁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经济学教学理念即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这就对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专家学者结合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结合以及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知识与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

系,以求更好的体现经济学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经济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三大统计阶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几大代表理论、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讲授。主要是对统计调查方法、调查手段、数据整理技术、如何进行分组作业等内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过程的前两个步骤,即统计调查与整理。 3、统计分析方法的讲授。重点讲授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解决社会经济具体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大块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计学基本知识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分析方法则是统计学的最核心内容。

大学统计学简答题复习及答案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 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②侧重点不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调查深入细致,同时也注重定性调查; 而重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总体的数量状况,着眼于普遍情况,注重量的调查。

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3套

2011年12月考试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单项数列,其满足左偏斜分布时有( )。(X为均值) A. B. C. D. 2. 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主要采取() A. 综合指数形式 B. 算术平均形式 C. 调和平均形式 D. 固定构成指数形式 3. 红星企业的2010年的产值比去年上升了8%,则8%为() A. 平均数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相对数指标 D. 离散指标 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钟的产品进 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不变,则物价指数()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7.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 100% B. 1200% C. 120% D. 400% 8.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相对指标 C. 总量 指标 D. 变异指标 9.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10. 如果调查对象之中包含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种情 况应用()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 统计报表 11. 某连续性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 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260 B. 215 C. 230 D. 185 12. 当已知时,总体均值μ的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13.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 若已知是的3倍,

统计分析方法教学大纲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统计学专业用 40学时 2学分 长安大学 经济管理系 2011年8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以统计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特有的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指标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 考虑到统计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在相关学科中已获得各种统计方法技术的传授,所以本课程着重于统计方法的介绍及统计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写作方法的阐述,同时应用案例分析介绍统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统计专业的学生系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具体方法应用到现代企业实践工作中,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要求学生 打好数学和经济学基础,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突出统计学专业理论研究、方法应用、 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统计信息或市场信息收集调查、加工整理、数量分析、预 测决策的基本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统计分析的目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三、四、统计分析方法。重点介绍统计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第五、六章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及案例分析 3、选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抽样调查、市场调查与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市场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 SPSS软件与应用。 三、课程内容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统计分析概述. 1.1 统计分析的含义和任务 1.2 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 1. 3 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章统计分析方法(一) 1. 1 对比分析法 1. 2 分组分析法 1. 3综合指标结合分析法 第三章统计分析方法(二) 1. 1第一节动态分析法 1. 2 因素分析法 1. 3 相关分析法 1. 4回归分析法 1. 5 平衡分析法 1, 6 图示分析法 第四章统计分析方法(三) 1. 1 盈亏平衡分析法.. 1. 2 综合分析法 1. 3 科技进步测定法 1. 4 聚类分析法 1. 5 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五章统计分析报告写作 1. 1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1. 2 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 1. 3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程序与技巧 1. 4 统计分析报告的评价 第六章统计分析报告范例 1. 1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 1. 2 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6、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指标。() 7、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那么它们的离散程度就完全相同。() 8、平均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9、同度量因素就是将复杂经济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10、抽样误差之所以能得到控制,是因为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 1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12、据拉氏公式计算指数,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13、在三种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典型调查最好,重点调查次之。() 1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正指标。() 15、如果时间数列各期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直线。()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包括:A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 B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C数据资料的搜集手段 D事物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E抽象的数量规律 2、要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结构进行调查,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实际产值为亿元C职工人数为10万人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台数为750台 4、在按工人工种分组的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样的分组叫: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对资料再分组 D平行分组体系 E复合分组体系 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6、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异程度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7、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 四次间隔8年,第四次与第五次间隔10年,这种调查是: A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专门调查 E定期调查 8、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有: A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B专门调查 C可以计算抽样误差 D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理论基础E调查资料时效性强 9、时间序列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绝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时点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10、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8%,这个指数是: A总产值指数 B产量指数 C动态指数 D静态指数 E价格指数 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 1、十七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的代表作《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 2、调查表一般分为单一表和_______。 3、正确地确定_______和任务是一切统计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 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 5、计划任务的下达有的按全期累积完成总量,有的按计划期末达到的水平,因此,计划的检查相应的有_______和水平法两种。 6、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______的对比。 7、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两个平均数是_______。 8、时间数列中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现象的________。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______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0、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缺少总体标准差资料时,可以用______标准差来代替。 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1 一、课程介绍 《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 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研 究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54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 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 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 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 和形式。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分配数列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统计表 的作用、结构和种类。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分类,尤其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 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各种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 原则。

人民大学统计学在职题库统计综述答案

1中国人民大学接受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统计学 考试科目:统计思想综述 课程代码:123201 考题卷号:1

除不能导致SSE显著减小为止。 逐步回归:结合向前选择和向后剔除,从没有自变量开始,不停向模型中增加自变量,每增加一个自变量就对所有现有的自变量进行考察,若某个自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变得不显著就剔除。如此反复, 直到增加变量不能导致SSE显著减少为止。 五、(20分)如果一个时间序列包含趋势、季节成分、随机波动, 适用的预测方法有哪些?对这些方法做检验说明。 可以使用Winter指数平滑模型、引入季节哑变量的多元回归和分解 法等进行预测。 (1)Winter指数平滑模型 包含三个平滑参数,即(取值均在0~1),以及平滑值、趋势项更新、季节项更新、未来第k期的预测值。 L为季节周期的长度,对于季度数据,L=4,对于月份数据,L=12;I为季节调节因子。平滑值消除季节变动,趋势项更新是对趋势值得修正,季节项更新是t期的季节调整因子, 是用于预测的模型。 使用Winter 模型进行预测,要求数据至少是按季度或月份收集的,而且需要有四个以上的季节周期(4年以上的数据)。 使用Winter 模型进行预测,要求数据至少是按季度或月份收集的,

而且需要有四个以上的季节周期(4年以上的数据)。 (2)引入季节哑变量的多元回归 对于以季度记录的数据,引入3个哑变量 ,其中=1(第1季度)或0(其他季度),以此类推,则季节性多元回归模型表示为: 其中b0是常数项,b1是趋势成分的系数,表示趋势给时间序列带来的影响,b2、b3、b4表示每一季度与参照的第1季度的平均差值。(3)分解预测 第1步,确定并分离季节成分。计算季节指数,然后将季节成分从 时间序列中分离出去,即用每一个时间序列观测值除以相应的季节指数以消除季节性。 第2步,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对消除了季节成分的时间序列建立适当的预测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进行预测。 第3步,计算出最后的预测值。用预测值乘以相应的季节指数,得到最终的预测值。

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科技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统计学试卷(A 卷) 适用班级:人力141-人力145。 注意事项:1.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2.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3.所需A4演草纸(X )张。 题号 一 二 三 合计 合分人签字 分数 50 25 25 100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 、名词解释 参数 分层抽样 离散系数 中心极限定理 参数估计 院(系) _ __ __ __ __ __ __ ____ __ 专业___ ____ ____ ____ __ 班级__ __ __ __ __ __ _ 姓名___ ____ ____ ____ ____ 准考证号__ __ __ __ __ ____ __ ____ ____ …………… ………………………密… … ……………………… … ……封……………… … … ………………………… 线 …… ………… …… …… … … … ……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 B、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C、统计活动过程 D、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2、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对某企业50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每一名职工 B、每一名职工的工资水平 C、500名职工 D、5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女性是品质标志 B、某人的年龄30岁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指标 D、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A、收集数据资料的重点单位 B、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单位 C、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 D、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单位数的很大比重 7、要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8、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9、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是采用()。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10、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

统计学原理试卷-复旦大学出版社(学校相关)

C、各组变量值的大小 D、各组频率的大小

校园专题5 8、某地各年6月30日统计的人口资料为:2003年24万人,2004年25万人,2005年25万人,2006年26万人。则该地区2004-2006年的年平均人数为( )。 A 、25.3万人 B 、25万人 C 、26万人 D 、24.7万人 9、狭义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 A 、有限总体 B 、无限总体 C 、复杂总体 D 、简单总体 10、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5%,实际降低了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 A 、50% B 、97.4% C 、97.6% D 、102.6% 11、 单位成本指数为90%,生产费用总额指数为135%,产量指数为( )。 A 、66.7% B 、121.5% C 、150% D 、45% 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重复抽样的极限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4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倍 C 、缩小为原来的1/2 D 、缩小为原来的1/4 13、相关关系按自变量的多少分为( ) A 、正相关与负相关 B 、单相关与复相关 C 、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D 、不相关、完全相关与不完全相关 14、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x y c 856+=,这意味着( ) 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 15、下列动态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A 、某年各季度的从业人数 B 、历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C 、历年秋季高校招生人数 D 、历年年初粮食库存量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 A 、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 B 、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 C 、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 D 、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E 、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2、统计调查的方式有( )。 A 、统计报表 B 、普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E 、抽样调查 3、下面哪些项目不适宜采用全面调查( )。 A 、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B 、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 C 、某地区居民储蓄存款 D 、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 E 、全亚洲的人口数 4、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