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第4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6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6张PPT)

一、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后现代主义
流 派 时间 国家 代表
严重脱离 社会现实 蔑视传统,追求 无拘无束生活
特 点
“愤怒 50年代 英国 的青年”
“跨掉 50年代 美国 的一代” 黑色 幽默 魔幻现 实主义 解冻 文学 文学影 响社会
60年代
彻底的 反传统、 反理性,
抛弃一切 “终极价 值”;
约瑟夫 喜剧形式 美国 《第二十二条 表现悲剧效果 军规》 马尔克斯 传统文学与西方 拉美 《百年孤独》 文学结合
通过夸张荒诞手法,讲述了二战 时期美国一个空军中队的故事, 小说情节荒唐滑稽,人物性格反 常无理,对战争和美国官僚制度 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百年孤独》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 合了现实与虚幻,描写了布恩迪 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展现 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
彻底的 反传统、 反理性,
@客梦baby:后会无期真是太 后了,它居然让我想起淡忘 多年的后现代主义、荒谬、 怪诞、存在与虚无、宿命论、 终极意义、果壳中的宇宙、 生命、时间与空间、唐诘诃 德、罗生门、卡夫卡、法的 门、轮回等等这些冷词眼。
云南省
玉溪师院附中
周荣
文学 与 时 俱 进 的 文 学 艺 术
反映时代主题 的文学 形形色色的 当代美术 风靡全球的 摇滚乐 年轻的影视艺术
1.法国人塞列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概念的人 2.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电视之父 3.1923年,美国弗拉基米尔·兹沃尔金发明电子摄像管
1931年,研制出电子显像管 4.1928年,在伦敦和纽约之间电视收发实验成功
电 视 的 发 展
5.1954年,美国发明彩色电视机 6.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

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件1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件1人民版必修3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流派 地区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点
愤怒的 青年
垮掉的 一代 黑色 幽默
魔幻现实 主义 解冻 文学
英国 美国 美国 拉美 苏联
约瑟夫. 《第二十二条
海勒
军规》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帕斯捷尔 纳克
《日瓦戈医生》
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蔑视传统观念,追求无拘无束 的生活
用喜剧的形式表现 悲剧的结果
拉美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 相结合的产物
将爱情和追求个人幸福 作为小说的主旋律
9
类别 行动绘画
欧普艺术 波普艺术
中国画
地区
代表
特点
美国 杰克逊.波洛克 把自身的行动与绘画创作相结合
欧洲 中国
徐悲鸿
利用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 色彩极富动感,具有较好的装饰

比较接近大众生活, 充满活力
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
行动绘画的作品
欧普艺术
波普艺术(Pop Art)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 积极吸纳西方绘画的优点,将西方绘画艺术手法融入到 中国画中,同时也在素描和油画中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 韵味,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代表人物 :徐悲鸿
1.兴起:20世纪后半期,由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 布鲁斯”和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融合而成的现 代流行音乐。 2.代表:“猫王” 艾维斯∙普莱斯利(美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精品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精品课件

中国共 产党庆 祝建党
芦山县 发生7. 0级强
90周年
烈地震
09 01
10 02
上海举 办第四 十一 届上海 世博会
11 03
12 04
召开第
十八次 全国代 表大会
13 05
14 05
马航客 机失联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
一个时间 被定格
一、爱的表达
一.摇滚乐艺术
20世纪后半期
(1) 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 斯”
《大独裁者》剧照 《淘金记》剧照
卓 别 林 的 作 品
《摩登时代》拍摄于 1936年,是卓别林主演 的最后一部无声影片
《摩登时代》剧照
2.有声电影 考考你
请根据电 影海报说 出电影名 称。
《泰坦尼克号》共获:最佳 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 编辑奖、最佳插曲奖、最佳 音乐奖、最佳艺术指导奖、 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 奖、最佳音响奖、最佳音响 编辑奖和最佳服装奖11项奥 斯卡金像奖。
卫星电视转播站 高清晰数字电视
手机电视
便携电视
二、爱的内涵
1985年“We are the world”的录制场景:
1月18日—22日 莱昂诺和迈克尔连续奋斗了4个晚上,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1月24日 天才盲人音乐家昆西把磁带用快信方式寄给了当时美国最有声望 的40多名歌星,并随磁带寄去通知。但寄出后他仍有强烈的担忧:这 么多的歌星能否都来(要知道他们是艺术上的劲敌),在这么短的时 间内这么多歌星能否顺利完成录制。 1月28日 这是美国流行音乐史上永远值得记忆的夜晚。晚上10点30分,45 名歌星齐集录音棚,开始适应练习。 1月29日清晨 “We are the world”诞生了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课件PPT

《日出·印象》
**强调“光”与 “色”的明快效果
**重自然景物
《罗 思丹 想 者 》
同时期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历史步初以来)
1、二工推动主要资义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殖民扩张加剧,客观密切世界各地联系 3、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及三科的影响
四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课标 点击
1.了解20世纪中期以后主要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时 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通 过后现代主义文学了解这一时期世界总体的时代背 景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2.通过音乐、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以及中国绘画
栏 目
艺术的新发展认识世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3.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里程,认识其对社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与时俱进
会生活的影响。
课堂 导 学 导学一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
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坐
在家中环视全球。艺术不再为少数人独享,他们开始走进
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各种新气息。
栏 目

材料二 198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实况转播超 接
级杯美式足球决赛时,每插播30秒广告便收费67.5万美元,
平均每秒钟2.25万美元。在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中,体育
节目都占有重要位置。
问题:材料反映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材料一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影视艺术产生的

重要条件。


材料二反映商业利益的驱动促进电视艺术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教学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教学课件(共21张PPT)
以嘲讽的态度展示对社会的不满 《第二十二条军规》: 《百年孤独》: 形象展示了哥伦比亚和整个拉美地区一百 多年的殖民史和社会史 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 《日瓦戈医生》: 是对历史的真实写照 体现出科技与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 《寂静的春天》:
(二)美术:交流与融合
1、特点: 突出表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问题三:当时美术领域主要有哪些艺术流派?各艺术流派 的特点是什么? 2、派别: 出现时间:20世纪50年代 行动绘画
《We
Are
The
World》 《四海一家》
“艺术使我们从熙攘纷扰中超拔 出来,开拓生命、回归本真。”
——(余秋雨)
(三)影视:沟通世界的桥梁
西方大片——全球的视觉盛宴
(三)影视:沟通世界的桥梁 问题四:分别归纳当今世界年轻的艺术——电 影和电视的发展历程?
电影的发展历程: 1895年产生 默片时代 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有声电影彩色时代
(三)影视:沟通世界的桥梁
问题四:分别归纳当今世界年轻的艺术——电影和电视 的发展历程?
跨掉的一代
“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
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结合 突破斯大林固定模式,将追求爱情 作为主旋律。
“解冻文学”
文学:对多元社会的关注
问题二: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怎样的文学形式, 这种文学主要流派有哪些?各文学流派的特点是 什么?
请说出下面图片所代表的作品名称
讨论:以上四部文学作品各自是怎样反映文学对社会的 关注的?
LOGO
一、20世纪中期以后文艺发展的背景
问题一:20世纪中后期,以影视、文学等为代表的世界 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 是什么?
1、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世界的平衡,世界朝着 多元化方向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着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等 各个方面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导读:本文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课件: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民版必修三8.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ppt右图是我们常见的电影胶卷。

电影中看起来连续的画面,是由一帧帧单独的照片构成的,但是由于这些照片接替得很快,人的肉眼无法察觉出来它们是彼此独立的图像。

这是由视觉暂留造成的。

视觉暂留使得图像离开后,仍能在眼睛保留“视像”约十分之一秒。

因此我们的大脑感觉到图像是“运动”的。

早期电影是用能把影像记录到胶卷上的摄像机来拍摄的。

胶卷经过冲洗之后,再用放映机来运行胶卷。

放映机可以发出光线,透过胶卷,这样影像就显示在银幕上了。

最近许多电影都用数码摄像机来拍摄,放映的时候,可以用数码放映机,也可以把数码影像转置到传统的胶片上。

尝试探究:人类第一部电影是何时何地放映的?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高中历史PPT课件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人民版]

高中历史PPT课件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人民版]

(1)历史地位:
“乐圣”式的人物, 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 (承前启后)将古典 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开 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1、贝多芬
(2)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早期 作品: 《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艺术特色: 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后期
作品: 《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含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2、背景
⑴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⑵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⑶思想: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 国”感到失望
3、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及代表作
丑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优美, 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美与丑并存, 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果: 《巴黎圣母院》
你读过《巴黎圣母院》吗?结合小说的内容 谈谈你对美与丑的看法。
海涅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恩
格斯称赞他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最著名的 代表作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关于《唐璜》
《唐璜》(1818-1823)是拜伦 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的代表作品。全诗共计一万六千行。 通过描述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 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 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 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的战歌。长诗代表了19世纪英国诗 歌的最高成就。因其深刻的思想内 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 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 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 的百科全书。
把你的脸贴住我的脸, 让泪眼留在一起! 把你的心贴住我的心, 让爱火烧在一起! 等我们盈盈的泪珠, 滴入这熊熊的火里, 等我双臂抱紧了你-- 我情愿殉情而死!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ppt(人民版必修三)PPT课件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ppt(人民版必修三)PPT课件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本课难以理解的内容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产生 和繁
盛时 间
兴起于文艺复兴时 期,19世纪30年代 起成为文学的主流
兴起于19世纪晚期, 20世纪30年代取代 现实主义文学成为
文学的主流
社会 根源
工业革命后,资本 主义社会的矛盾开 始大量暴露出来, 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经济危机、世界大 战等社会问题使人 们产生了危机感、
Hale Waihona Puke 2020年10月2日6
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
2020年10月2日
7
2.行动绘画的代表及作品:《第五号》是杰克逊·波洛克的 行动绘画(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精品,画布被钉在纤维板上, 画布上的颜色有黄色、白色、栗色以及黑色,看起来有些 杂乱无章。 请回答:行动绘画又被称为什么?其特点如何? 提示 又称“滴画”。这种绘画艺术与绘画中的一切传统形 式相背离,有很大的随意性。
2020年10月2日
17
角度 从影视艺术的特点角度突破
【示范2】► 2010年广州亚运会吸引了几十亿电视观众。这最
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项功能
( )。
A.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
B.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
C.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展示给世人
D.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解析 主要体现了其传播资讯功能。
答案 A
2020年10月2日
8
风靡全球的摇滚乐
2020年10月2日
9
3.1985年,摇滚明星们为埃塞俄比亚饥民举行名叫《四海一 家》的义演,读教材P162图片。 请回答: 《四海一家》是为什么而创作的?它表达了创作者和表演 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提示 为救济非洲灾民而创作。 创作者和表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心和奉献,能使挨饿受 冻的灾民获得生活上的改善,表达了希望全世界人民能够 团结起来战胜困难的美好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平等、博 爱’的人道主义理想日益暗淡无光,越来越多的 思想家和艺术家怀疑它不过是一个幻影,…罗 曼·罗兰像一位站在20世纪门槛上的堂吉可德,战 斗到最后……”(《西方文学史》)
问题1:欧洲的“物质主义”的泛滥与哪些历史事 件有关?罗曼·罗兰所认为的“新鲜空气”指的是 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所学,分析工业革命对西方 社会的消极影响(如阶级矛盾,环境问题,帝国 主义的贪婪与侵略、世界大战一触即发;重点分 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精神危机:人的‘异化’,物 质主义的泛滥等),使学生对时代背景有更深入 的认识。
材料3:“难道法国没有太阳了吗?” “……要是没有太阳,艺术家的使命不就是创造太 阳吗?” (《约翰·克利斯朵夫》) 材料4:“是的,我自己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尔 (译注:女先知)吊在一个笼子里。孩子们问她, ‘西比尔 ,你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我要
问题: 3)你读过其中的一些作品吗?从这些文学作
品中,你能否感受到这些作家相同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同时 导入难点的突破)
难点突破
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及影响。(范例教学)
设计一:西方的“精神救赎者”——“欧洲的良 心”:罗曼·罗兰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 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 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第四课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说课课件
一、课标和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与《指导》解读 《课标》总论要求: 展现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认识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感受艺术大师的精神。 具体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作品 ;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 ;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死。’”(艾略特《荒原》)
问题2:这两则材料隐含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简 单对比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利用第四课注 解)
设计意图:突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产 生共鸣。使学生对文学流派有大概的了解。
四、教法、学法 教法:范例教学;列表法;材料阅读教学 学法:课堂探究、讨论法;比较法;阅读交流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文学艺术的主 要成就及特点。认识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突破:列表方式
难点:认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及 影响。
依据:教材只笼统罗列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缺 乏对作品个体的深入剖析。学生很难加深认识, 只能记忆 突破:范例教学法;材料的深入解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 表作品;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认识这些文 学艺术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探究,引导学 生探究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创设情境拉 近学生与作品的心灵距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体验 文学作品的魅力
六、教学流程 总体设计思路: 以两条主线贯穿:明线——该时期文学作品的基 本知识和作品欣赏 暗线——作家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基本方法。
导入:人物图片与故事:孙中山的弃医从政和鲁 迅的弃医从文
设问:当时他们面临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鲁迅认为文学能改变什么?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内容,思想是一定时 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与必修一、二内容存在 一定联系。
本专题人民版教材打破了文学、音乐、美术的形 式区别,分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 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四节。总体上突出了时代 背景在文学艺术形式变化中的作用。本课在专题 八中处于第三节。应注意与前后流派的联系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对比强调文学在改造人精神 方面的巨大价值和作用,与本课情感主题(精神 救赎)吻合,导出情感主线。 图片与故事可以调
动高一学生兴趣;中国作家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 共鸣。学生对中国的时代背景比较熟悉
重点落实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文学艺术的 主要成就及特点。
设计及其意图: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知识 点庞杂,列表有助于记忆和抓住知识重点,补充 的“成书时间”和“荣誉”两列为设问铺垫。
《格而尼卡》 1937
世界巡回展览
问题:1)根据表格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 时间跨度、地域分布(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对 教材的整体把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根据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 品是孤立发展的吗?结合教材158页“材料阅读与 思考”概括泰戈尔作品的特点?分析他的作品为 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 据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判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这一时期作品的世界性的特点,简单了解工业革 命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本课共四目,时空跨度较大,涉及人物和概念较 多,内容也比较繁杂,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 定距离。
二、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储备:
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等;
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其他如影视作品、 小说等
但是对文学流派、创作方法较陌生 2、基本能力储备: 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一定的文学赏析能力 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欠缺 3、情感储备:思维活跃,主动性、积极性高,但 是认识较为感性,
作家
代表作品
成 书 时 国别

《约翰·克利斯朵 1912 夫》
《老人与海》 1952
《吉檀迦利》 1910
《母亲》 《阿Q正传》
1906 1921
流派
荣誉
1913 年 获 诺 贝 尔 奖 文 学奖 1954 年 获 诺 贝 尔 奖 文 学奖 1913 年 获 诺 贝 尔 奖 文 学奖
1927 年 鲁 迅 出 于 民 族 自尊推掉诺贝尔文学 奖提名
材料1:在谈到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初衷时, 他说: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沉闷的,古老的欧洲在重压
和腐烂的空气中麻木了,一种卑鄙的物质主义重 重地压在思想上面……世界在它的谨慎的和卑劣的 利己主义中窒息而死。世界就要窒息了,打开窗
子吧!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 气息!”(《贝多芬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