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给排水管网现状分析及设计探讨
简述乡村振兴建设给排水设计及思考

简述乡村振兴建设给排水设计及思考摘要: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农村建设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农村建设是我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保留古村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提升农村经济的前提便是合理规划设计给排水工程,解决农村缺水问题、保障供水安全和预防水污染处理便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事宜。
但就地理条件、建设规模、人口布局等方面与城市建设差距很大,所以城市的给排水规划便不适用于农村了,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给排水工程中根据农村特征设计适合乡村的规划设计。
力求改善村民生活,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建设;给排水设计引言在乡村新建设中,给排水工程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项目,是我国在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农村发展理念之后,从最初的探索阶段不断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其合理的设计规划与科学建设关系到乡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居民居住的生活品质,本文就建设乡村给排水工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乡村给排水系统现状1.乡村给水系统现状我国目前乡村给水系统发展依然很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的城乡给水主要应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但是在乡镇企业进行建设时,对水的污染程度比较大,从而影响了居民饮用水的供给需求,同时乡村对水源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多数水源也分布得比较散,政府要想很好的管理以及保护水源有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对给水系统的管理任务十分的艰巨和重要,这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1.乡村排水系统现状由于乡村居民居住得较为分散,大部分的乡村用水是直接排放到河道周边的,还有一些新建的工厂排水也是直接排放的,由于水体本身处理污染的能力并不强,导致当地的水源受到污染,还有大量的绿藻生成,都会严重污染到周围的环境。
二,乡村给排水存在的问题1.乡村给水方面乡村的水体和水质状况都不一致,偏远经济落后地区的工业发展不多,水质污染比较少,居民直接取用地下或者地表水就可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在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较快,由于缺乏很好的管理,对地下和地表水的污染较大,导致水源水质达不到饮用水的健康要求,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
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重点难点探讨

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重点难点探讨随着农村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供水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平时用水需求,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然而,这一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存在许多重点难点。
本文将探讨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的重点难点。
起首,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需要思量农村地理环境和水资源条件。
由于农村地域宽广,地势复杂,地表水资源不足等因素,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的设计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条件进行详尽分析和设计。
在山区地区,可能需要思量水源地的选址和保卫;在平原地区,可能需要思量河流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因此,在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思量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条件,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需要解决供水管网的布局和管径选择问题。
农村地区分离的居民点和农田,使得供水管网的布局变得复杂和困难。
传统的集中式供水方式通常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的特点,因此需要实行创新的供水方式,如分离式供水和中心式供水相结合。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用水量较小,供水管网的管径选择也需要特殊注意,以降低工程造价并提高供水效率。
因此,在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供水管网布局和管径选择,以提高供水效率和降低成本。
再次,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需要思量供水水质和水处理技术。
农村地区的水源多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不稳定,可能存在大量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因此,在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需要接受适当的水处理技术,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居民需求。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用水量相对较小,传统的水处理设施往往过度设计,造成浪费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因此,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水处理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并确保水质合格。
最后,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设计需要思量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可持续性。
农村供水输配水管道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不仅需要解决当前的供水问题,还需要思量将来的进步需求。
我国村镇给排水系统现状探讨

我国村镇给排水系统现状探讨在我国大力扶持三农政策的背景下,国家对于村镇的建设正在不断的发展以及扩大,大部分村镇的建设正朝着小康和致富的方向发展。
其中,村镇给排水系统也正逐渐延伸与扩展,由于村民用水量较大,包括农户、水田以及相关干道支线等。
因此,怎样能够使村镇地区的给排水系统规划得更具高效性以及合理性,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实地考察并作出分析。
文章主要围绕我国甘肃地区,对该地区村镇给排水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具体地给排水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从事村镇给排水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性参考和支持。
标签:甘肃地区;村镇;给排水系统;水环境现状;问题;策略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our country’s vigorously supporting the “three rural” policy,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expanding,mos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is mov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well-off and rich. Among them,the village and tow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is also gradually extending and expanding,due to the large amount of water used by villagers,including farmers,paddy fields and related trunk roads and so on. Therefore,how to make the plann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in villages and towns more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needs the relevant technicians to be able to conduct field visits and make analysis. This article mainly revolves around Gansu area,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is area village and tow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and has pointed out the concret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question several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hoping to be able to engage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villages and towns technical personnel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support.Keywords:Gansu region;villages and towns;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water environment status;problems;strategies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村镇的整体经济也被有效的带动起来,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发展新村镇,使我国村镇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美丽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探讨

美丽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探讨美丽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探讨一、引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乡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水平。
本文将探讨美丽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美丽乡村的特点与需求美丽乡村的特点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宜于人们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
因此,在设计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人居环境保护: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应注重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的风险。
2. 水资源利用与节约:美丽乡村多位于山区或农村地区,水资源相对紧缺。
设计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和节水措施。
3. 功能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美丽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乡村居民正常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同时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确保管网的可持续使用。
三、设计原则与关键问题在美丽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和解决关键问题:1. 安全可靠性:设计应保证给水排水管网的安全可靠性,确保水质达标,供水稳定,排水畅通,防止水质污染和管道破损等问题。
2. 技术适应性:设计应结合乡村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水资源情况,采用适宜的材料、工艺和技术,保证给水排水管网的技术性能符合需求。
3. 经济合理性:设计应注重经济合理性,合理控制投资成本,保证给水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可承受,并能够满足乡村居民的支付能力。
四、解决方案与技术手段为了解决美丽乡村室外给水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和技术手段:1. 智能化管理与监控: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与管理管网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
2. 防水污染技术:采用水质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确保水源地和水质的安全;结合合理的管网布局和防水污染设施建设,预防水质受到污染。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一、需求分析1.1当前情况分析:分析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用水需求、水质情况等,了解农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1.2未来需求预测:根据农村地区人口增长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等,合理预测未来几年农村用水需求的增长趋势,为管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2.1管网布局设计2.1.1分区布局:将农村地区划分为若干供水区,根据各区的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用水需求等进行合理划分。
2.1.2管网层次:根据农村地区用水需求的大小,设置主干管网、分配管网、细分管网,有效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2.1.3管网连接:确保各供水区之间通过管网连接,实现彼此补给和互联,确保给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2管线设计2.2.1管线材质选择:根据农村地区的地质条件、水质情况和经济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线材质,如钢管、塑料管等。
2.2.2管线直径设计:根据农村地区的用水需求量、供水压力、管道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管线直径设计,确保供水的流量和压力。
2.2.3管线布置设计: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用水需求情况,合理布置管线的路径,避免地势低洼区域和易污染区域,尽量减少管线的损坏和泄漏。
2.3水源规划设计2.3.1水源选择:根据农村地区的地质条件、水质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水源,如河流、湖泊、水库等,确保水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2水源保护:制定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如禁止污染源的建立、加强水环境监测等,确保水源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3.3技术处理:对水源进行水质处理,如沉淀、过滤、消毒等,确保供水水质达到卫生标准,保证农民的健康用水。
三、投资估算与实施计划3.1投资估算:对整个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进行投资估算,包括管线建设、水源建设、水质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
3.2资金筹措:根据投资估算结果,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资或者吸引外资等途径。
3.3实施计划:根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制定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的实施计划,包括施工时间、建设阶段、任务划分等,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农村给排水系统调研与规划探讨

1 述 概
表 1 三 杨 村 用 水 器具 调 查 表
92 2% 66 0%
93 2%
农村 给排水是 “ 农村住宅规 划设 计与建设标 准研究 ” 内容 的一 序 号 用 水 器 使 用 户 数 使 用 户 数 1 洗 衣 机 9 % 3 2 部分 , 系统的合理规 划是农村 、 其 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 的重要组 成部 2 甩 干 机 5 % 3l 3 太 阳 能 热 水 黯 932 % 分, 是建设 一个经济繁 荣 、 生态 良好 、 环境 优美 、 文明和谐社会 的要 4 电 水 壶 680 % 求, 也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 、 统筹区域发展 、 统筹社会 经济发展 的具 5 燃 气 热 水 器 17 % 6 电 热 水 器 2 % 35 体体现 , 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 本文通 过 比较典 型的农村建设——安 徽博望镇 三杨村来展 望 常把浑浊度作为水质好坏 的标志 , 采用 自然沉降或加明矾等措施来 未来新农村建设 。 该村经济水平相对 目前农村水平高 , 分新 、 老村建 净水 。 农村应该普 及 自来水 , 民的观念需转变 , 农 水质安全宣传工作 设 。新老村按各 自的发展模式建立 相应 的给排水系统 , 符合 未来 不容怠慢 。 这 几十年新农村 的发展模式 。因此 , 对此村的调查研究极具代表性 。 结合用水水源分析 ,未来新农村建立小型 自来水 厂必 不可少 。 2典 型 农 村给 排 水 系统 新 农村新村规 划建议 : 6 戈 定一定 区域范 围 , 并多个 小村 , 成小 合 形
工 程 水系统调研 与规划探讨
张新 喜 王千 红 黄 伟 龚 丽 ( 徽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安 安徽 马 鞍 山 2 3 0 ) 4 0 2
摘 要: 对安徽省博 望镇 三杨新村 、 老村的供 、 排水情况进行调研 。重点 了解水源利用、 供水、 污水 处理及节水等相关情 况。通过分析 调研数 据提 出了新农村建设 面临的 问题 , 新农村给排水 系统面临水源复杂, 水质差 , 节水意识薄弱 , 热水 系统杂乱等诸 多问题并给 出了相
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

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农村的给排水管道建设。
这个话题可能听起来有些无聊,但是相信我,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毕竟,谁都不想在大冬天的时候,因为水管冻裂而无法洗澡吧。
让我们来看看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说,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农村地区的给排水设施并不完善,一些地方甚至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给排水系统。
这就导致了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水排放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么,为什么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如此重要呢?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想象一下,如果家里的水管随时都能流出清澈的水源,那我们的生活该有多便利。
给排水管道建设还能保护农村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污水横流,减少环境污染。
它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而给排水管道建设则可以为农业提供充足的水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总的来说,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的给排水设施一定会得到彻底的改善。
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是一项关乎民生、环保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工程。
在我国农村地区,给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
水管里流出清澈的水,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方便起来;而如果排水系统不畅,污水横流,那生活环境就大打折扣了。
说起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的重要性,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它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想想看,每天都能用到干净的水,生活质量能不提高吗?给排水管道建设还能保护农村的环境。
污水不再随意排放,农村的环境自然也就好了。
它还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有了充足的用水,农作物的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农村给排水管道建设,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关键是要各方共同努力,齐心协力。
政府要加大投入,提高标准;企业要担起社会责任,提高技术水平;农村居民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
农村自来水管网技术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农村自来水管网技术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摘要: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城市供水、居民生活水平的瓶颈。
水管网的渗漏不仅会极大的浪费淡水资源,而且会增加水源的投资,还会引起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损坏、矿物质和污染物的渗入。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自来水管网技术管理的现状,并研究了农村供水管网漏损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重点从统筹管网更新改造、完善水量计量装置、科学管控管网水压以及加快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探究农村自来水管网技术的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自来水;水管网技术管理;改进对策目前,由于农村供水的特殊性,造成管网二次污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供水规模较小,实际用水量约为设计供水规模的二分之一,且水流速度较慢,供水压力较低;很多农村地区的自来水都是分阶段断续供应的,水中杂质、泥沙等易于沉淀;由于我国目前有半数以上的农村供水水源都是以地下水为主,局部区域铁、锰含量高,水质治理效果不佳,而水中的锰则被氯化物氧化,形成了一种黑色的水合二氧化锰,并沉积在输水管道的内壁处,而水体中的氧气则为铁锰菌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具有生物安全隐患。
很多供水项目的灭菌设备都不能正常使用,且管道内壁“生长环”的多孔结构更利于细菌的滋生,从而腐蚀了给水系统,而余氯的消耗量则会增加;我国农村给水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网漏损难以检测,导致水质污染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自来水的饮用安全,因此加强对农村自来水管网的管控势在必行。
一、农村自来水管网技术管理的现状(一)管网漏损现状目前,在农村自来水官网技术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网损漏的情况,据统计,截止2020年,全国已建成30余万个(总供水量为20立方米/秒)的集中供水项目,但管网的平均漏损率却高达25%。
由于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水平和计量设备的不健全,一些地方的网络漏损率是“估计值”,导致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下降,真实值比填报的数值还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理工大学我国农村给排水管网现状分析及设计探讨工程造价111李未201111014135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扩大了农村水资源的供需缺口。
不仅体现在用水量上,而且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仅就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中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及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旨在加快污水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关键词:农村;给排水系统;现状;设计引言: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与早期农村相比,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农村生活污水也成为环保工作中的要点,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不仅影响农业灌溉用水,造成农田农作物的污染,靠近水源的地方,更会威胁到饮用水源安全,严重地影响人民的健康安全。
一、农村给排水现状1.1农村给水系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发展不平衡,给水设施普及率较低,给水工程设施整体水平不高。
许多城镇和村庄的用水都依赖地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对水体的污染也在加剧,致使水源水质难以达到饮用水的健康要求。
加之,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大部分村庄都自行、分散给水,水源保护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用水剧增,如何解决与居民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农村排水系统农村生活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而工业废水只有少量经轻度处理后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例如,在各项污染源中,来自农村的污染占了很大一部分,是造成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只有部分镇区铺设了污水管道,而且多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
农村很多地区无力建设排水管网系统及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90%以上的生活污水只能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同时,村庄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使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
1.3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居住习惯,生活污水源较为分散,难于收集处理。
除了入畜粪便、厨房、清洁、洗漱等产生的废水以外,由于管理水平落后,生活设施不健全,以及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存在一些由于随意倾倒垃圾等现象产生的水污染。
农村居民的用水量逐渐增加,产生的污水也日益增多,而处理率仍然相对较低。
据统计,农村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占我国主要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的77%,占总磷排放总量的66%。
农村生活污水含有机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以及病菌等成分,污染物浓度较高。
综上所述,农村原有的给排水体制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瓶颈。
所以,寻求适合农村地区经济自然条件的技术,解决农村地区给排水系统规划及其生活污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农村给排水现状的分析2.1资金短缺农村供水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是阻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
实践证明:农村供水排水工程在管道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大 ;即便污水处理工艺再简单、操作管理再方便的污水站 ,也需要动力消耗 (无动力工艺除外 ) ,需要一定的运行管理维护费用和定期大修资金。
2.2科技水平低目前我国农业基本还是采用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 ,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并未得到普及。
部分乡镇企业、集约化养殖业等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 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无能力进行合理利用和处理 ,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2.3管理水平低我国现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 ,专业素质低 ,缺乏必要的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及运行管理经验 ,致使许多污水处理站因不能正常使用而废弃。
2.4执法监管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在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与现实需求相比 ,还存在诸多问题 ,再加上现存法律本身条文的抽象化 ,更加大了操作难度。
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监管有其特殊情况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乡镇一级缺少专业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b农村地域广、污染点多且分散,不好确定责任人,执法困难;c无环境功能分区、定位 ,难以确定排放标准类别。
2.5环保宣传力度不够村民环保意识差环境保护意识能否深入人心 ,并真正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中 ,除了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外 ,各方媒体的宣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十分重要。
三、农村给排水规划的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3.1新农村给排水规划的背景农村建筑布局相对分散,且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供水体制不健全,水质水压不达标,污水收集不规范,排水管网不完善;新农村本质还是农村,具有其天然的产业特点,水不仅是生活的基础,而且也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空间尺度扩大和整体性的深化,传统的城市给排水设计理念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新型的生态型、可持续型的给排水设计正在被人们所青睐,农村水资源的自然净化和销纳能力要远大于城市,简单分散的生态型给排水系统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
3.2新农村供水系统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饮水解困”,解决有水喝的问题;“饮水安全”,解决水量、水质问题,提供清洁的饮用水;“饮水方便”,实现饮用方便的自来水。
3.2.1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选择水资源时,一定要切合实际,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水量、水压、水质应全面考虑,在详细调查和收集区域水资源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水源,对饮水水源工程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中的水源卫生防护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确保饮水安全。
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水源地周边严禁设置排污口的规定,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3.2.2科学合理地规划供水系统。
在县城乡镇自来水厂周边的农村,应通过水厂的扩建、改建纳入到市政供水管网的服务范围内;在人口居住集中、且有好的水源的地区,应建设适当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必要时可跨区域取水,进行联片式供水;无联片供水条件、又相对独立的村庄,可选择适宜的水源建造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居住相对集中又无好的水源时,需要对原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为了节省制水成本,可考虑采用分质供水;居住分散的山丘地区,有山泉或裂隙水肘,可建井、池、窖等,单户或联片供水;无适宜的水源时,可建塘坝、水池、水窖等,收集雨水净化处理后再行使用。
3.3新农村排水系统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用水量增长的同时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也受到了考验,污水不加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严重地污染了水资源,原有的给水体制和排水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农村地区,工程性缺水普遍存在.区域内蓄水能力差,受气候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加上矿产资源开发、地下水位下降、水利设施老化、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降低,造成部分地区农村人口饮水十分困难;(2)水环境遭到盲目破坏,造成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近年来,乡镇企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地污染了水资源;(3)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了供需缺口,不仅体现在用水量上,而且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农村给水排水系统规划新思路4.1农村给水系统规划4.1.1规划要具有大局观,应有可持续性和流域综合治理观念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循环的,随着水资源的逐渐紧张,给水排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在实际的水资源总体环境中,水源、供水、水处理、环保、防汛等方面都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要统筹考虑这些因素,综合利用水资源,不仅要考虑到本地区水资源的整体性,还要对区域或流域中水资源的平衡和循环进行合理的规划。
4.1.2综合考虑面源污染在配套完成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厂的前提下,农村不宜建设水冲厕所,因为没有合理的后续处理,污水会肆意地排放,同时污水量会大大地增加没有,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变原来的点源污染为面源污染,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的水资源.可以推广简单实用的新型技术,如双瓮漏斗式厕所等。
4.1.3向区域性给水模式转变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大都采取自行、分散的给水方式,根据区域性给水系统理论,农村宜因地适宜地采取集中给水模式或给水集中管理模式。
也就是说,要在地形较为平坦或有利于给水管网敷设的地区,积极推行集中给水模式的规划建设。
合理选择若干给水能力较大的地下或地表水源,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给水管网,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给水管网进行分区,将管网系统分为若干个分区,实行分区给水,实施区域管理。
为保证安全用水,各分区之间用应急管道连通,分区之后的管网系统,给水管和配水管功能明确。
4.2农村排水系统规划4.2.1排水方式的选择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成为未来集聚化发展的农村社区。
所以,其排水系统的规划应适当采用较高标准,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余地,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积极推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即使目前不具备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经济能力,也应从长远规划着眼,先建设污水管网,并为未来雨水管网的建设留有余地,以实现远期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渡的目标。
城市新区一般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所以周边农村地区应与城市新区排水系统相协调,采取雨污分流制。
如果当地地形坡度较好,雨水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近期对于天然降水可以沿地面自然排放或采用造价较低的明渠收集、输送和排放,这样就可以考虑排水管网一次规划,分期施工的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先修建分流制的污水排放系统,而缓建雨水排放系统。
4.2.2排水体制的选择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根据地形、周围水体情况、污水种类、污染情况等来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布置形式:直排式布置、分散式布置、集中式布置。
直排式布置多用于雨水排放系统。
分散式布置多用于场地起伏不平或需要按用地功能进行不同的排水处理;集中式布置多适用于布局紧凑,农村建设成连续性带状或环状布置时,通常将污水集中处理,这种布置便于发挥规模效益,占地少,节省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4.2.3源分离技术源分离技术是指将粪便(黑水)和洗涤(灰水)的收集、处理分开来进行,黑水利用厌氧沼气池或沼气化粪池处理,黑水集中了生活污水中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另外,沼气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水污染(包括人畜粪便、农副产品和有机垃圾)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分散处理控制污染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灰水和初期雨水可以通过物理或生态工程(如湿地)进行简单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物质循环,而且,省去了繁琐生物处理和庞大的管网投资。
五、农村给水排水系统规划新技术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加上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技术来优化设计现代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水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这应该是每位市政给排水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