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一、给水系统设计概述1. 设计原则给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卫生、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供水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源情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给水方案。
2. 设计内容(1)水源选择与保护;(2)取水工程;(3)水厂工程;(4)输配水管道工程;(5)用户用水工程设计。
3.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水源、地形、地质、气象、用水需求等;(2)确定设计规模;(3)选择水源及取水方式;(4)确定水处理工艺流程;(5)设计输配水管道;(6)计算设备选型及参数;(7)编制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二、排水系统设计概述1. 设计原则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确保排水畅通,减轻环境污染。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排水体制、排水区域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2. 设计内容(1)排水体制选择;(2)排水管网设计;(3)污水处理设施设计;(4)排水泵站设计;(5)雨水收集与利用。
3.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地形、地质、气象、排水现状等;(2)确定设计规模;(3)选择排水体制;(4)设计排水管网;(5)计算设备选型及参数;(6)编制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三、水源选择与保护措施1. 水源类型水源类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
在选择水源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水质、水量、地理位置等因素,确保水源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2. 水源保护(1)设立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2)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源地自净能力。
四、水处理工艺选择与设计1. 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和供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2. 水处理工艺设计(1)混凝沉淀池:设计合理的池型、尺寸和混凝剂投加量;(2)过滤池:选择合适的滤料、滤速和反冲洗方式;(3)消毒设施:确定消毒剂种类、投加量和接触时间;(4)污泥处理:设计污泥浓缩、脱水等处理设施。
给排水设计手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1. 引言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给排水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合理、高效的给排水系统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物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确保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和安全。
本手册旨在提供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正确规划和设计给排水系统。
2. 设计前的准备2.1 工程要求:在开始给排水设计项目之前,必须了解和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范要求,包括建筑法规、建筑设计规范、卫生标准等。
2.2 地形和地质条件:要对建筑物所在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2.3 使用功能和人数:要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人数,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人数确定给排水系统的负荷和容量。
3. 给水系统设计3.1 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系统主要由水源、水泵站、水箱、管道和各种配件组成。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给水系统的布置和组成。
3.2 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给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卫生标准和水质要求、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考虑给水管网的节能和环保等。
4. 排水系统设计4.1 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管道、检查井、排水口和污水处理设备等构成。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和排水需求,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4.2 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排水的顺畅和安全、避免臭气和污染、考虑排水管道的防冻和维修等。
5. 给排水系统的布置和连接5.1 给水系统的布置:给水系统中水泵站、水箱和管道的布置应合理、紧凑。
水源要选择可靠、稳定的供水来源。
5.2 给水系统的连接:在给水管道的连接上,应保证接头牢固、防漏水,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
5.3 排水系统的布置:排水管道的布置应合理,避免管道交叉和纠缠,以方便维修和清洁。
5.4 排水系统的连接:在排水管道的连接上,应选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并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

给排水设计方案给排水设计方案是建筑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到建筑内所有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建筑物的整体运营。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给排水设计方案,供参考:一、设计依据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需要参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规范,以及业主的具体需求和建筑特点。
二、给水系统设计1.水源选择:根据地理位置和市政供水管网情况,选择最经济、安全的水源。
若采用地下水,需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水量计算:根据建筑物用途、人口数量等因素,计算出最高日用水量和最大小时用水量。
3.给水管网设计:设计合理的给水管网,确保供水压力和水量满足各用水点的需求。
考虑设置水表、阀门等配件,便于后期维护和管理。
4.供水方式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供水方式,如直接供水、二次供水等。
三、排水系统设计1.污水排放:设计合理的污水排放系统,确保生活和生产污水能够及时、有序地排出。
根据排放种类,选择适当的污水处理方式,如化粪池、隔油池等。
2.雨水排放:考虑建筑所在地的降雨情况,设计有效的雨水排放系统,防止积水对建筑造成影响。
3.废水回收:对于有废水回收需求的场所,如卫生间、洗衣房等,设计合理的废水回收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消防系统设计1.消防用水量计算:根据建筑规模、用途等因素,计算出消防用水量。
2.消防管网设计:设计合理的消防管网,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供水。
3.消防设施配置:根据建筑特点,配置适合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等。
五、节能与环保设计1.节能设备选用:选择节能型的水泵、水管等设备,降低能耗。
2.中水回用: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场所,考虑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
3.噪音控制: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降低水泵等设备运行时的噪音。
4.防止二次污染: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用材料,防止给排水系统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给排水设计方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设计过程中还需与电气、暖通等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给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目录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五、设计图纸校对63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项施工图名称内容图纸次比例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2 排水横主管3 排水立主管4 横支管5 器具排水管6 通气主立管7 通气支管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5 清扫口的位置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1 管道转向位置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1 坡度2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4 管路转向位置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是一本深入探讨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应用的专业性手册。
本手册内容丰富,包括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排放系统设计、管道材料选择、管道连接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地总结和介绍,对于从事给排水系统设计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一部分:给水系统设计给水是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必备条件,因此给水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该部分详细介绍了给水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包括水压计算、管道布置、水泵选择、阀门配置等方面,针对不同场所的给水系统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建议。
第二部分: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是建筑物内在环境卫生的重要保障。
本手册对排水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规范要求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剖析。
重点介绍了排水管道的坡度、排水器件的选型、管道布置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第三部分:雨水排放系统设计雨水排放系统在建筑物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雨水的合理排放既能保护建筑物本身,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雨水排放的原理、设计计算、排水设施的布置等内容,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雨水排放方案。
第四部分:管道材料选择管道材料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部分,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不仅能够保证系统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手册针对常见的管道材料,如PVC管、镀锌钢管、不锈钢管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对比分析,以帮助设计人员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管道材料。
第五部分:管道连接技术管道连接技术对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部分对常见的管道连接技术,如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应用示例,以指导设计人员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管道连接方式。
第六部分: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既可以满足环保要求,又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1-12册全套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1-12册全套CAL-XXX Company.2020YEAR版本:第二版0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1册.常用资料0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2册.建筑给水排水0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3册.城镇给水0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4册.工业给水处理0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册.城镇排水0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6册.工业排水07.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7册.城镇防洪08.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8册.电气与自控09.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9册.专用机械10.给水排水设想手册.第10册.手艺经济1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1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器材与装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第二版)着作者:中国市政工程XXX出版社:XXX书号:xxxxxxxx出版日期:2000-10-1市场价:86元内容简介:本手册以给水排水工程设想中常用的数据、图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单元换算、理化数据、水质指标、气象、地质、地震、管道接口、防水、防腐、绝热、噪声以及不同材质的管渠水力计算表等。
可供给水排水、环境保护专业设想职员使用。
也可供有关科研、基建、厂矿企业、施工管理手艺职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1常用符号及材料2制图、图例3单元换算4计算数表5物理、化学6水质指标7气象、地质、地震8管道接口9防水、管道防腐、绝热10减振、噪声控制11钢管和铸铁管水力计算12石棉水泥管水力计算13钢筋混凝土圆管(满流,n=0.013)水力计算214钢筋混凝土圆管(非满流,n=0.014)水力计算15局部水头损失16流量计量堰17塑料给水管水力计算18热水管水力计算19蒸汽、凝结水、压缩空气和通风管道压力损失计算20钢筋混凝土圆管(满流,n=0.013)水力计算图21钢筋混凝土圆管(非满流,n=0.014)水力计算图22矩形断面暗沟(满流,n=0.013)水力计算图23矩形断面阴沟(非满流,n=0.013)水力计算图24梯形断面明渠(n=0.025,m=2.0)水力计算图25梯形断面明渠(n=0.025,m=1.5)水力计算图附录其他申明:16开,943页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第二版)着作者:核工业第二研究设想院出版社:XXX书号:xxxxxxxx出书日期:2001-5-1市场价:79元商品状态:有货产品介绍: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给水、建筑消防、热水及饮水供应、建筑排水、屋面排水、建筑中水、特殊建筑给水排水、循环水冷却、给水局部处理、污水局部处理、湿陷性黄土区及地震区给水排水、居住小区给水排水、仪表及及设备、管道等。
水利工程类-给排水设计手册

水利工程类-给排水设计手册《给排水设计手册》图书作者:编委会出版社:北方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册数规格:全七卷16开精装定价:1780元优惠价:650元详细目录第一编取水工程设计第一篇地下水取水设计第一章地下水源的选择第一节地下水源的特点第二节水源地选择的原则第三节设计资料的搜集与分析第二章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第三章水文地质的参数计算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第四章水量评价第一节水量分类及评价原则第二节补给量与储存量第三节允许开采量自々计算第五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管井出水量计算第二节管井构造设计第三节管井施工第四节除砂器设计第六章渗渠设计第一节渗渠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第二节渗渠出水量计算第三节渗渠的设计第七章大口井设计第一节大口井出水量计算第二节大口并的设计第八章辐射井设计第一节辐射井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第二节辐射井出水量计算第三节集水井与辐射管的设计第九章井群虹吸管集水系统设计第一节虹吸管集水的适用条件与平面布置第二节虹吸管设计第三节虹吸管排气设备的选择与计算第十章水井人工回灌的设计第二篇地表水取水设计第一章地表水曩水设计资料第一节水源资料第二节水文计算第二章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第一节取水构筑物设计原则第二节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第三章取水构筑物形式选择第一节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第二节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第三节构筑物形式选择第四章固定式取水构筑靠设计第一节取水头部第二节进水管(渠)设计第三节集水井设计第五章移动式取水构筑物设计第一节缆车式取水第二节浮船取水第六章取水泵房工艺设计第一节水泵选择第二节取水泵房平面和高程布置第三节取水泵房动女设备及附属设施第二编给排水管道系统工程设计第一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第一章用水量计算第一节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依据第二节规划期内的用水量估算第三节工程设计最高日用水量计算第二章给水管网系统的水力计算第一节管网图形及简化第二节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方程第三节管网水力计算的流量第三章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第一节管网费用函数第二节管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第三节输水管的技术经济计算第四章分区给水系统设计第一节分区给水的技术与髓量分析第二节分区给水系统的设计第二篇给水泵站设计第一章给水泵站设计第二章水泵的选择第三章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与水泵机组的布置第一节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第二节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第四章泵站动力设备第五章泵站辅助设施第六章给水泵站的土建要求第三篇排水管网工程设计第一章排水管网系统布置第二章污水管网设计计算第一节污水管道设计资料调查与设计方案的确定第二节污水管网布置第三节污水设计流量计算第三章雨水管网设计计算第一节雨水管网系统设计内容第二节雨水管渠系统布置要求第三节雨水量的计算第四章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第五章排水管材、接口、基础及附属构筑物第一节排水管渠的断面及材料第二节排水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第四篇排水泵站第一章排水泵站一般规定第一节泵站规模第二节泵站组成第三节泵站站址选择第二章污水泵站设计第一节特点及一般规定第二节格栅设计第三节集水池设计第三章雨水泵站爰合流泵站设计第四章立交捧水泵站设计第五章污泥泵站设计第一节污泥泵站特点及一般规定第二节污泥泵的选用第六章潜水泵站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布置形式选择第三编建设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第一篇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第一章给水系统和给水图式第一节给水系统第二节给水图式第三节给水系统加压及流量调节第二章管网计算第一节设计流量计算第二节管网水力计算第三章贮水池和吸水池设计第一节贮水池设计第二节吸水池(井)设计第四章水泵和泵房设计第一节水泵的计算第二节水泵隔振设计第三节泵房设计第五奄水箱设计第一节水箱设置原则第二节水箱容积和设置高度第六章变频调运给水设计第一节变频调速给水的特点第二节变频调速给水设备第七章气压给水设计第一节气压给水设备的特点与分类第二节设备计算气压给水第三节补气式气压给水设备第二篇建筑热水及饮水供应系统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热水用水定额第二节热水水温第三节热水水质第二章热水供应系统选择及常用加热贮热方式第一节热水供应系统分类第二节热水供应系统图示第三节常用加热、贮热方式第三章热水供应系统计算第一节耗热量与热媒耗量计算第二节热水贮存第三节自然循环热水系统计算第四章热水系统设计第五章饮水供应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饮水制备和供应第三节饮水供应计算第三篇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第一章消火栓灭火系统设计第一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第二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第三节消火栓系统计算第二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第一节自动灭火系统的分类及组成第二节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第三节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三章其他灭火方法第一节卤代烷灭火系统第二节 002自动灭火系统第三节泡沫灭火系统第四篇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卫生器具和卫生间的设计第一节卫生器具设置定额第二节卫生器具材质和功能要求第三节卫生器具设置与安装第三章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一节排水量定额第二节设计秒流量第三节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四章排水系统的通气管系统设计第一节通气管系统图式第二节设置通气管系统原则第三节通气管管径确定第五章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特制配件第三节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的设计第六章污、废水泵房及集水池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泵扬程计算第三节集水池设计参数第七章检查口、清扫口.检查井及地漏的设计第一节检查口和清扫口的设计第二节检查井的设计第三节地漏的设计第五篇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及建筑中水的设计第一章建筑雨水系统概述第一节外排水系统第二节内排水系统第二章雨量计算第一节小时降雨厚度第二节汇水面积第三节雨水流量计算第三章建筑雨水系统水力计算第一节雨水外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二节雨水内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第四章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及设备第一节中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原则第二节中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第五章建筑中水管道系统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第二节水量平衡第六章建筑中水处理站设计第六篇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第一章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第一节水量、水质和水压第二节水源第三节给水系统第二章居住小区排水设计第一节排水体制第二节排水量第三节管道布置与敷设第七篇给水局部处理与污水局部处理第一章给水局部处理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给水局部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第三节活性炭吸附第二章污水局部处理设计第一节化粪池第二节隔油池(器)设计第三节小型沉淀池设计第四节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篇给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章设计水质水量计算与净水工艺选择第一节设计水质水量计算第二节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第二章瀑凝第一节混凝药剂的选择第二节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第三节混合设施第三章沉淀和澄清处理第一节流式沉淀池计算第二节斜板与斜管沉淀池计算第三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第四章过滤处理第一节普通快滤池第二节虹吸滤池第三节 V型滤池第五章消毒处理第一节氯消毒及其投加设备第二节其他消毒处理第三节清水池计算第六章给水处理工程布置第一节给水处理工程平面布置第二节给水处理工程高程布置第二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章污水一级处理第一节格栅第二节沉砂池第三节沉淀池第二章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模式第二节常规曝气池的基本计算公式第三节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型第三章污水生物膜法处理第一节普通生物滤池第二节高负荷生物滤池第三节塔式生物滤池第四章三级处理第一节一般要求第二节混凝单元第三节固液分离单元第五章污泥处理与处置第一节污泥的特性与处理方法第二节污泥输送第三节污泥浓缩第六章污水处理广布置第一节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第二节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第三节土建工程与公共工程第三篇工业给水排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一章工业给水水质预处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预处理常用工艺手段和设备第三节水中铁、锰成分及活性余氯的去除第二章药剂软化第一节药剂软化方法及其运用第二节药剂的制备与投加第三章离予交换第一节离子交换处理方法概述第二节水的阳离子交换处理第三节除002器第四章膜分离第一节反渗透第二节纳滤第三节超滤和徽滤第五章工业给水处理系统选择与站房设计第一节软化水处理第二节除盐水处理第三节纯水(高纯水)制取第六章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第一节循环冷却水处理任务第二节基础资料收集第三节循环冷却水处理第七章冷却构筑物计算第一节冷却构筑物热力计算基础第二节基础资料第三节冷却池计算第八章冷却构筑物选择与布置第一节冷却构毓物选择第二节冷却塔计算机选型第三节冷却构筑物平面布置第九章工业污水处理的前期工作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工业污水水量、水质的调研项目第三节可能选用的处理工艺或其组合第十章工业污水预处理第一节均化第二节中和第三节其他预处理第十一章工业废水总程平衡治理技术第五编最新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第一部分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标准规范第二部分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标准规范第三部分给水排水工程抗震设计标准规范第四部分城镇给水工程设计标准规范第五部分排水工程设计标准规范。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目录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五、设计图纸校对63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项施工图名称内容图纸次比例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2 排水横主管3 排水立主管4 横支管5 器具排水管6 通气主立管7 通气支管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5 清扫口的位置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1 管道转向位置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1 坡度2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4 管路转向位置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排水设计手册目录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五、设计图纸校对63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项施工图名称内容图纸次比例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2 排水横主管3 排水立主管4 横支管5 器具排水管6 通气主立管7 通气支管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5 清扫口的位置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1 管道转向位置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1 坡度2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4 管路转向位置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2 与结构的相邻尺寸3 维修口的详细尺寸4 屋顶泛水5 屋顶盖、百叶窗、通风等施工措施9 屋顶配管1 管路位置、高程2 支座施工及固定机械详图3 水箱基础详细尺寸101112 全栋配管系统(定位)详图雨水管线系统图卫浴及给水设备配置详图与周边构造物相距详细尺寸13 各项器具管件规格图壹、设计原则(一)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要求,特别应遵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二)选用国家标准图及院标准,应注意选用新标准图号,不能用作废的或已被新的图号替代的标准图号。
(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有关内容。
贰、设计内容通常民用建筑给排水包括如下内容(一)给水系统;(二)排水系统;(三)消防系统;叁、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
A 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Ⅰ、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Ⅱ、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Ⅲ、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可利用的市政条件。
(二)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
(三)室外给水设计Ⅰ、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能提供的水量与水压。
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和设备选型等。
Ⅱ、用水量: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量,生产用水水量,其他项目用水定额及用水量(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绿化洒水和不可预计水量等);消防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Ⅲ、给水系统:说明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水的情况。
当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量、材质、位置及加压设备选型。
如系扩建工程,还应对现有给水系统加以简介。
Ⅳ、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法等。
Ⅴ、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四)室外排水设计Ⅰ、现有排水条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道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明沟的大小、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检查井编号。
当排入水体(江、河、湖、海等)时,还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Ⅱ、说明设计采用的排水制度、排水出路。
如需要提升,则说明提升位置、规模,提升设备选型及设计数据,构筑物形式,占地面积,紧急排放的措施等。
Ⅲ、说明雨水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或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雨水排水量等。
Ⅳ、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Ⅰ、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种用水量标准,用水单位数,工作时间,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Ⅱ、给水系统:说明给水系统的划分和给水方式,分区供水要求和采取的措施,计量方式,水箱和水池的容量、设置位置、材质,设备选型,保温、防结露和防腐蚀等措施。
一、给水方式分类1、直接给水1)给水方式说明:与外部给水管网直连,利用外网水压供水。
2)适用范围:(单层或多层建筑)外网水压、水量能经常满足用水要求,室内给水无特殊要求。
在外网压力超过允许值时,应设减压装置。
应优先选择直接供水。
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1)给水方式说明:与外部给水管网直连,利用外网水压供水,同时设高位水箱调节流量和压力。
2)适用范围:(多层建筑)外网压力周期性不足,室内要求水压稳定,并允许设置高位水箱。
3、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1)给水方式说明:水泵自外管网直接抽水加压并利用高位水箱调节流量,在外网水压高时也可以直接供水。
2)适用范围:(多层建筑)外网压力经常或间断不足,外网允许直接抽水,并允许设置高位水箱。
如果市政部门不允许直接抽水,则需加设水池,从水池中抽水。
4、气压给水方式1)给水方式说明:利用水泵自外网直接抽水加压,利用气压给水罐调节流量和控制水泵运行。
2)适用范围:(多层建筑)外网压力经常不足,而水压允许有一定的波动,不宜设置高位水箱。
5、给水方式1)给水方式说明:市政压力能够满足下层直接供水,上层利用水泵加压及水箱调节流量。
2)适用范围:(多层和高层建筑)外网允许直接抽水,并允许设置高位水箱。
如果市政部门不允许直接抽水,则需加设水池,从水池中抽水。
二、给水方式选择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和当地市政部门的具体要求能够保证的管网压力对以上各种供水方式作综合比较,选择最合适的供水方式。
三、给水系统的计算1、给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根据建筑性质及卫生器具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Kh,具体参数选择参见表3.1.9 和表3.1.10表3 . 1. 9 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住宅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类别用水定额(L/ 人.d)小时变化系数KhI 有大便器、洗涤盆85~150 3.0 ~2.5 普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洗衣盆、热水器和沐通II住宅III 别墅浴设备器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洗衣机、集中热水供应(或家用热水机组)和沐浴设备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洗衣机、洒水栓,家用热水机组和沐浴设备130~300 2.8 ~2.3180~320 2.5 ~2.0200~350 2.3 ~1.8 表3.1.10 集体宿舍、旅馆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序建筑物名称单位最高日生活使用时数小时变化系号单身职工宿舍、学生宿舍、招待所、培训中心、普通旅馆用水定额(L )(h) 数Kh124 3.0 ~2.5宾馆客房2 旅客员工医院住院部3 设公用盥洗室设公用盥洗室、淋浴室每床位每日每人每日每床位每日每床位每日250~40080~100100~200150~25024 2.5 ~2.024 2.5 ~2.024 2.5 ~2.0设公用盥洗室每人每日50~100 设公用盥洗室、淋浴室每人每日80~130 设公用盥洗室、淋浴室、洗衣室每人每日100~150 设单身卫生间、公用洗衣室每人每日120~200设单独卫生间每床位每日250~400 24 2.5 ~2.0医务人员门诊部、诊疗所疗养院、休养所住房部每人每班每病人每次每床位每日150~20010~15200~30088~12242.0 ~1.51.5 ~1.22.0 ~1.54 养老院、托老院全托每人每日100~150 24 2.5 ~2.0 日托每人每日50~80 10 2.0幼儿园、托儿所5 有住宿无住宿公共浴室淋浴6浴盆、淋浴桑拿浴(淋浴、按摩池)每儿童每次每儿童每次每顾客每次每顾客每次每顾客每次50~10030~50100120~150150~20024 3.0 ~2.510 2.01212 2.0 ~1.5127 理发室、美容院每顾客每次40~100 12 2.0 ~1.58 洗衣房每kg 干衣40~80 8 1.5 ~1.2餐饮业中餐酒楼9快餐店、职工及学生食堂每顾客每次每顾客每次40~6020~2510~1212~161.5 ~1.21.5 ~1.2酒吧、咖啡馆、茶座、卡拉OK房每顾客每次5~15 8~18 1.5 ~1.2 商场每m2营业10 5~8 12 1.5 ~1.2员工及顾客厅面积每日11 办公楼每人每班30~50 8~10 1.5 ~1.2教学、实验楼12 中小学校每学生每日20~40 8~9 1.5 ~1.2高等院校每学生每日40~50 8~9 1.5 ~1.2 13 电影院、剧院每观众每场3~5 8~12 1.5 ~1.214 健身中心每人每次30~50 8~12 1.5 ~1.2 体育场( 馆)15 运动员淋浴每人每次30~40 — 3.0 ~2.0观众每人每场 3 4 1.216 会议厅每座位每次6~8 4 1.5 ~1.217 客运站旅客、展览中心观众每人次3~6 8~16 1.5 ~1.218 菜市场地面冲洗及保鲜用水每m2每日10~20 8~10 2.5 ~2.019 停车库地面冲洗水每m2每次2~3 6~8 1.0注: 1 除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的用水定额中含食堂用水,其它均不含食堂用水。
2除注明外, 均不含员工生活用水,员工用水定额为每人每班40~60L。
3医务建筑用水中已含医疗用水。
4空调用应另计。
2、最高日用水量Q d = mq d(m3/ d)Q d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m --- 设计单位数(人,床,病床,m2 等)q d ---单位用水定额(L/ 人.d,--- ),参见表3.1.9 和表3.1.103、高日最大时用水量Q h = k h Q d/ T(m3/ h)Q d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k h --- 小时变化系数,参见表3.1.9 和表3.1.10Q h ---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m3/h)T ---用水时间,参见表3.1.9 和表3.1.104、流量的计算1)工企业的生活间、公共浴室、职工食堂或营业餐馆的厨房、体育场运动员休息室、剧院的化妆间、普通理化实验室等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就按下式计算:q g = ∑q o n o b (3.6.6) 式中qg ---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L/s);q o ---同类型的一个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L/s);n o ---同类型卫生器具数;b --- 卫生器具的同时给水百分数,应按表3.6.6-1~表3.6.6-3 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