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德国政治文化的特点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人民版必修专题四 第10讲民主政治的扩展 教案.docx

高考历史人民版必修专题四  第10讲民主政治的扩展 教案.docx

第10讲 民主政治的扩展[考纲要求]1.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及其历史影响。

2.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历史作用: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脆弱的德国民主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 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称皇帝。

2.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①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法律等权限。

②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①皇帝: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

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权力较小,由普选产生。

3.评价⎩⎪⎪⎨⎪⎪⎧1 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 完善的代议制。

3 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考向导引] 命题者重点结合德国代议制的特点考查运行机制及政体的局限性:1.德国是不完善不彻底的代议制:德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注意一“实”(君主专制)一“虚”(民主立宪)。

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1.确立历程: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2.主要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

3.影响⎩⎪⎪⎪⎪⎪⎨⎪⎪⎪⎪⎪⎧ 1⎩⎪⎪⎨⎪⎪⎧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 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 顶梁之柱。

19世纪70年代以后,代议制度日益健全, 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

2 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思维导图] 代议制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主题一 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征及成因1.突出特征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国的全部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德国君主立宪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 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 1、形式多种多样,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 果 • 2、民主政体体现了近代民主思想(分权制 衡) • 3、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稳定 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国家统一 • 4、法律之上,人民有一定的自由民主权利 • 5一会再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 6、政党政治
5.(09宁夏)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 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 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 明帝国议会( ) D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6.(11广东)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 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B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英国
政体
德国
美国
法国
君主立宪制 王朝战争 光荣革命, 统一帝国 资产阶级 夺取政权
民主共和制 独立后邦 政权更替 联制带来 各派斗争 困境 社会震荡
背景
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71.德意 《权利法案》 志帝国宪法 1787通过联 邦宪法确立 其联邦体制 和三权分立 的政治体制 1875通过法 兰西第三共 和国宪法确 立共和体制
4、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比较德国君主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国家元首是谁、产生、任期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是谁 政府如何产生 政府对谁负责 有 首相 皇帝任命 皇帝 皇帝




皇帝、世袭、无
国王、世袭、无 无 首相 议会选举 议会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是谁
可见,两国政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德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来保障 君主的权利,而英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来限制君主的权利。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德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建
立起的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

以下是该制度的主要特点及优势:
1. 社会福利制度健全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社会福利,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
体系。

在医疗保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提供广泛的福利,
保障了全体公民的最基本生活需求。

2. 富强的经济实力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德国的经济实力强大。

德国以其技
术发展和高质量的产品享誉全球,在汽车、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业
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 优质的教育体系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工
程师和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 民主和法治的保障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主和法治的原则,通过选举和立
法等途径确保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公民在政治、经济和社
会事务中享有广泛的参与权利,社会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

5. 环保意识的普及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推进环境保护
和资源回收利用,为社会创造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特点,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福利、经济实力、教育体系、法治和环保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
德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德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
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德国政治体系特征

德国政治体系特征

(一)德国政治体制特点对于二战之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败与分裂决定了联邦德国政治体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必须符合和满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利益的需要;新建宪制政体必须避免魏玛共和国失败和纳粹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的历史重演,同时还必须防范现实存在的“东方威胁”。

联邦德国国家根本大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的制订体现了上述基本特征。

《基本法》为新建国家政体规定了一系列不可更改的基本原则:民主制原则、联邦制原则和社会法制国家原则。

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德国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是德国最高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由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

德国联邦议院既可藉议会必要多数支持联邦政府有效行使其职权,同时又有作为整体对于行政权力的独立性。

这在它的主要职能,即决定政府构成与立法方面得到体现。

[1]而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按人口比例指派3~5名政府成员组成。

各州代表任期不统一,由派出的州政府决定撤换。

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派驻联邦的联合机构。

各州政府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事务,对联邦立法和行政起辅助和牵制作用。

联邦参议院在联邦与州以及各州之间起平衡和协调作用。

[2]联邦政府是德国最高行政机构,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

其中,联邦总理是联邦政府首脑,也是国家机构中最有权力、最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

在联邦政府中,联邦总理是唯一经过联邦议院选举产生的。

由此确立了联邦总理在联邦政府中的个人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德国的政府体制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总理原则”。

联邦总理一经选出,便着手组织政府,并确定联邦政府总的方针政策。

联邦总理个人向联邦议院负责,内阁成员负连带责任,一旦总理被迫辞职,内阁就得解散,由新总理重新组阁。

联邦总理的罢免只能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实现,即联邦议院只有在选出一位新总理并提请联邦总统罢免旧总理时,才能对旧总理表示不信任。

德国政治体系特征

德国政治体系特征

(一)德国政治体制特点对于二战之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败与分裂决定了联邦德国政治体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必须符合和满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利益的需要;新建宪制政体必须避免魏玛共和国失败和纳粹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的历史重演,同时还必须防范现实存在的“东方威胁”。

联邦德国国家根本大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的制订体现了上述基本特征。

《基本法》为新建国家政体规定了一系列不可更改的基本原则:民主制原则、联邦制原则和社会法制国家原则。

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德国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是德国最高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由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

德国联邦议院既可藉议会必要多数支持联邦政府有效行使其职权,同时又有作为整体对于行政权力的独立性。

这在它的主要职能,即决定政府构成与立法方面得到体现。

[1]而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按人口比例指派3~5名政府成员组成。

各州代表任期不统一,由派出的州政府决定撤换。

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派驻联邦的联合机构。

各州政府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事务,对联邦立法和行政起辅助和牵制作用。

联邦参议院在联邦与州以及各州之间起平衡和协调作用。

[2]联邦政府是德国最高行政机构,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

其中,联邦总理是联邦政府首脑,也是国家机构中最有权力、最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

在联邦政府中,联邦总理是唯一经过联邦议院选举产生的。

由此确立了联邦总理在联邦政府中的个人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德国的政府体制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总理原则”。

联邦总理一经选出,便着手组织政府,并确定联邦政府总的方针政策。

联邦总理个人向联邦议院负责,内阁成员负连带责任,一旦总理被迫辞职,内阁就得解散,由新总理重新组阁。

联邦总理的罢免只能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实现,即联邦议院只有在选出一位新总理并提请联邦总统罢免旧总理时,才能对旧总理表示不信任。

德国的体制和联邦制度

德国的体制和联邦制度

德国的体制和联邦制度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体制和政府架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德国的联邦制度源于其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为国家的稳定和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德国的联邦制度的历史背景德国的联邦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是由一系列独立国家组成的。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将德国分为39个独立国家,每个国家都保留了一定的主权。

这为日后的联邦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德国的联邦制度的政治结构德国的联邦制度由联邦政府和联邦州政府组成。

联邦政府是全国性的政府,负责国家的整体事务。

联邦政府由总理和内阁组成,总理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并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联邦州政府是各个联邦州的政府,负责管理和执行与州内事务相关的事项。

三、德国的联邦制度的特点1.权力分散:德国的联邦制度可以保证权力的分散,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

各个联邦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2.制衡机制:德国的联邦制度设立了各个层级之间的制衡机制,以确保各个政府机构间的相互监督和平衡。

例如,联邦参议院是由各个联邦州的政府代表组成的,负责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

3.合作和协调:德国的联邦制度鼓励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各个联邦州与联邦政府之间会就相关政策进行协商,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4.法治和宪政:德国的联邦制度坚持法治原则和宪政准则,确保政府机构的行为合法和合宪。

德国的法律对政府行为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自由。

四、德国联邦制度的优势1.地方自治:德国的联邦制度赋予了各个联邦州较大的地方自治权,使得政策更贴近基层实际情况,提高了行政效率。

2.民主参与:德国的联邦制度为公民提供了更多民主参与的机会,例如,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决策和监督政府的工作。

3.稳定和持久:德国的联邦制度有助于维持国家的稳定和持久,避免了一党独大和政权过度集中的问题。

4.多元文化:德国的联邦制度充分尊重和保护各个联邦州内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共存。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启示作者:张坤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第07期[摘要] 文章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出发,讨论了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得出启示。

研究和借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改善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启示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传统和底蕴,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德国悠久的历史和德意志民族在不同政治文化条件下的不同政治教育方式中可以看到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特点。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特点犹如德国的历史一样,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长期处于不断分裂与统一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服务于统治者特定的政治目的,导致其伴随每一次社会政治变革与政治秩序的更迭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1. 君主专制时期的“臣民教育”这一时期的政治教育始终以培养“驯服的臣民”为最高目标,威廉二世为了推行其社会政策和“世界政策”,要求学校要服务于反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斗争,要以多种方式维护帝国的统治,培养对神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要求通过教育向民众灌输以“君主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最终把德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2. 魏玛共和国的“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1920年召开的国家学校会议指出,现代民族国家对学校问题的规章化具有高度的政治必要性,规定公民意识在全部学校类型的所有教材和学校生活中的渗透,是公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并指出在公立学校要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以足够的学时加以传授,对于高级中学,要争取在所有教材中渗入公民教育的思想。

由于其公民课程过分倚重历史课,并未考虑重大政治现实问题,使学生缺乏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反动学说的蛊惑。

3. 纳粹时期“国家至上”的政治教化为强化法西斯教育,各级学校都建立了“希特勒青年团”,该团是纳粹党控制青年,对青年进行思想统治的重要组织,还建立了“阿道夫·希特勒学校”,突出政治教化,培养学生对希特勒个人的绝对服从精神。

德国的政治制度

德国的政治制度

德国的政治制度
德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政治体系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由政府和议会共同执政。

德国的政治体制比较稳定,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德国政府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权机构构成。

行政机构包括总理和各部长,负责实施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决策。

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由代表各联邦州的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司法机构由独立的法院组成,负责审理和判决案件。

德国的政治体系是一个多党制体系,最具影响力的政党是基督教民主联盟(CDU/CSU)和社会民主党(SPD)。

其他重要的政党包括自由民主党(FDP)、左翼党(Die Linke)和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

这些政党通过选举竞争以及议会内部的协商和联合组成政府或影响政府决策。

德国的选举制度是比例代表制,即按照选票比例来分配议席。

同时,德国也采用了门槛制度,政党必须在选举中获得一定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

这使得政治格局相对稳定,多个政党可以平等竞争。

德国的政治制度强调分权原则,联邦政府和联邦州政府共同执政,各方有一定的自治权。

联邦政府负责国家事务,如外交、国防等,而州政府则负责本州的内政和地方事务。

这种分权制度有助于确保民主和权力的平衡。

德国的政治制度还非常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市民有权
利表达意见和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政府也鼓励各类利益团体和公民组织的形成,以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实施。

总体而言,德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民主、公民权利和法治的核心价值观。

相对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多党制和分权制度都为德国的政治稳定和民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
3 55 11 25 9 2
组织选举活动
教育别人如何投票 参加集会 为政党/候选人工作
公共活动
签署请愿书 参与公民团体活动
抗议活动
参加合法示威游行 加入静坐示威 参加非官方罢工
五、新社会价值观:左右共存 老一辈经历过战争,更看重经济保障、法律、秩序、宗 教价值和强大国家 战后出生的一代更看重自我表达、个人自由、社会平等、 自我实现和生活质量; 其中,既有偏左的环保价值观,代表是德国绿党,主张 生态永继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草根民主 (Grass-Root Democracy) 、社会正义 (Social Justice) 、世界和平 (World Peace),日本核泄漏后在 其呼吁下德国决定放弃核能(与法国正好相反); 也有极右的新纳粹主义,代表是国家民主党,主要政策 主张是排外,宣扬德意志民族的纯粹性,不仅排有色人 种,也包括非德意志民族的白人。
,就是建设性不信任案的制度设计:指联邦议院 只有在选出一位新总理并提请联邦总统罢免旧总 理时,才能对旧总理表示不信任,对其进行倒阁
阅读
加布里埃尔· 阿尔蒙德等:《当代比较政治学:
世界视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十 章。
民族自豪感百分比
100 90 埃及、美国、波兰 墨西哥、加拿大、坦桑尼亚、秘鲁、芬兰、印度、 阿根廷、尼日利亚、法国、英国、匈牙利、土耳 其、瑞典、意大利
80 70 60
以色列、中国、拉脱维亚、捷克、荷兰、东德 俄罗斯、爱沙尼亚、西德 日本、立陶宛
三、民主程序和规则 统一后虽然民主政治原则上得到了普遍接受,但民主的 具体形式和运用远没有得到广泛接受。不仅如此,还普 遍对其抱有怀疑、确定和否定态度;
民主政治是否是最适合德国(百分比)
是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81 61
否 12 24
四、政治参与
1990年代英美法德四国政治参与比较(百分比) 联邦德国 活动 美国 英国 法国
投票
最后选举的投票
53
38 8 3 70 18 15 17 4
78
7 4 21 11 9

1648年的德意 志地区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前所长陈乐民先生对黑格尔的
评价:“在黑格尔看来,国家就是民族精神的现 实,近代史尤其如此。而‘民族精神’就是一个 民族认识自己和希求自己的神物,把这种‘神物’ 现实化,就是国家。想要有一个自己民族的‘国 家’,这是他一生的政治情结;国家圣洁如同雅 典女神,是他追求向往的道德化身” ;
另一方面,由于多次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痛
经历,德国人又对这个强大国家表示强烈怀疑 (反思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冷战导致的分裂使统一后的德国
人对国家认同产生了更大困难; 2001年基民盟总书记宣布“我为自己是德国人 而骄傲”引起激烈的全国辩论; 时任总理施罗德后来纠正说:“我为人民取得的 成就和我们的民主文化而骄傲……在这个意义上, 我是一名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的德国爱国者。” 民调显示,统一后自认为“东德人”而非“德国 人”的比例增加了

德国反思纳粹的电影《浪潮》

德累斯顿:德国 文化的代名词, “易北河上的佛 罗伦萨”,巴洛 克艺术的殿堂, 二战中毁于大轰 炸。德累斯顿圣 母大教堂,被战 争摧毁后重建, 黑色部分是战争 留下的伤痕
德累斯顿的位置
伟大的德国“工匠”精神
这种细致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德国政治文化中
文化与国际关系
第十讲 德国政治文化的特点

将德国人简洁实用文化融入工业设计的包豪斯设计风格
小提琴“女神”索菲 穆特
一、民族优越感与多元文化的碰撞
科隆性侵案发酵
二、国家认同问题
分裂和战争使德国人对民族认同产生困难 一方面德国人由于长期分裂极度渴望有自己的国家,正 如黑格尔所说:

“现代国家本质在于,普遍物是特殊性的完全自由 和私人福利相结合的,所以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利益必须 集中于国家。 在国家中,一切系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人都具有这种信念,国家必须维持下去,只有在国 家中特殊利益才能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