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以美国为例一、学习目的三维目的内容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艺1.剖析美国农业消费的有利条件2.掌握剖析美国农业消费的特点〔专门化〕及区位√3.了解美国农业可继续开展的对策。

√进程与方法经过对美国外乡地形、气候的判读,培育先生读图获取天文信息的才干、综合剖析效果的才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维护看法和法制看法,构成可继续开展观念,增强关心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课时:3课时自学导入学习目的一了解、熟习本节的天文主干知识【教学活动】生—师型。

先生:阅读、练习、纠错、识记;1.关于美国农业消费有利条件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水热条件较好 B.平原面积广 C.灌溉水源充足 D.农业人口多,休息力丰厚美国农业消费规划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消费地域专门化,其详细表现就是构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据此回答2~3题。

2.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议作用的要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3.有关美国农业消费地域专门化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农业消费地域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域专门消费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构成专业消费区B.专门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充沛发扬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优势,取得最大经济效益C.美国有仅次于中国西南的玉米专业化消费区D.农业消费地域专门化表达了农业消费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我们成天与沙尘生活在一同,吃着尘埃,睡在沙尘之中,天天看着沙尘剥夺我们的财富,使我们的希望变得渺茫,这已越来越不可顺从。

诗情画意般的春季变成了传说中的幽灵,噩梦变成了理想。

(美国——阿卫斯·卡尔森)。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为缓解文中描画现象的出现,完成农业的临时动摇的开展,美国( )①开展生态农业②制定维护耕地的法规政策③推行农业新技术④鼓舞运用化肥农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为缓解文中描画现象,完成农业消费的可继续开展,美国实施的农业政策有( )①限耕、休耕②补贴③农业生态环境维护④维护性耕作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教员:点评,指出学习的重点、存在的效果。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
目的;
2.以教材P53页阅读材料为平台,小组合作探究,掌握美国农业带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并辅以练习强化。
通过阅读思考,了解和掌握美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总结提升,强化记忆。
教学要素
一、美国农业概况(4′)
5.思考完成P57页活动
1.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框架,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练习巩固提升。
过渡:美国农业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
1.阅读:教材P54—55页材料,思考美国农业发展曾出现过的问题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
2.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阅读P55活动材料,思考完成活动后的问题。
4.阅读P55—56页材料,了解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自主探究: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对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乳畜带、棉花带、小麦带、玉米带)。
附: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的生长习性及美国分布情况资料。
3.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及时总结(附练习)。
4.资料:美国农业与中国农业对比,得出美国农业对中国农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MS-EEPO平台互动式教案设计
授课日期:2015.10.20
学校:忻城高级中学
教师:温海波
班别:14级12班
学科:高二地理
内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相关图表及文字资料,加深学生对美国农业的认识。
1.通过读图2—17、2—18,使学生对美国的地形格局和气候的空间分布状况有大致的认识;
2.通过相关活动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认识,并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因为中央大平原贯通南北,利于冷空气运行。
(3)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大规模经营。
西部: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适宜发展以牧牛为主的畜牧业。
3、农业生产布局与市场要求相适应,增加资金、科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美农业现状的对比,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强心,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学习,强化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思想。
3、通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
教学难点
3、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教学反思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自然条件
一.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共案:
个案:
等级:
签字:时间:
引导启发
学生回答:
美国农业的特点:现代化水平高、专业化。
依据: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给出美国一些农产品图片,让学生了解美国主要的出口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案状元笔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市场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突出。

美国农业生产有两大特点:一是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二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美国农业生产专门化的形成和分布都是综合考虑了地形、气候、土壤、人口、经济等多种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结果。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有:实行限耕政策;实行休耕政策;实行补贴政策;实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基础整理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二是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三是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综合探究1.我国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共自然条件可以与美国的玉米带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玉米部”,比较中美两国“玉米带”在生产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1)首先查阅资料,了解两国“玉米带”的位置、地形、气候、产量等基本情况。

表2-4-2 中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比较表项目纬度地形土壤有机质无霜期(天)降雨量(㎜)玉米面积比重玉米单产(千克/公顷)美国玉米带370N~450N平原台地3%~6% 160~200 500~700 50% 7500中国玉米带420N~460N平原台吉2% 130~145 450~650 50%~60% 6750(2)根据表中资料,分析中美两国“玉米带”生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者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较高。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价格低。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陕西省省级优课)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陕西省省级优课)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土地、气候、水等资源密切相关。

因此,本内容相关“课标”要求在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材分析: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很高,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教材选取以美国农业为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通过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美国农业的布局特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让学生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通过知识迁移能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区位分析,但缺乏相应的美国区域地理知识,本课在教材P51——美国地形、气候图的基础上,提供两幅内容更为详细、更易获得信息的美国农业图,以降低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的难度,以便达成课标要求。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2.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降水和农业分区略图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农业分布的地区专业化特点。

六、教学难点:农业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七、教法方法:1.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特别是归纳和演绎的过程。

2.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探究。

3.多媒体辅助法:展示图片、问题、资料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2-1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

42-1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

【学习目标】 1. 1.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生产特点及 存在问题。

2.了解并掌握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 作用。

(2)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导读归纳】.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影响[灵犀一点] 1、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异同比较我国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美国中部平原都是玉米的集中产区,两者比较如下:(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2)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门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美国农业带(区)的划分:①乳畜带;②小麦带;③玉米带;④棉花带;⑤水果和灌溉农业带;⑥畜牧和灌溉农业带;⑦混合农业带;⑧亚热带作物带。

(4)目的:合理布局种植业和畜牧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灵犀一点] 图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导读归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技法一招鲜] 1、农业区域发展的分析步骤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即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其步骤如下:2、分析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的思路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背景——由于过度垦荒和,引发“黑风暴”。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在探究美国农业带的布局与生产条件关系这一环节,做出了一项较为独特的设计,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出了可以各个农业带之间可以随意切换的幻灯片,设计了较为独特的色彩,通过分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这时让学生带着本组的探究成果,进行上讲台讲解展示,一边指图,一边勾画,一边讲解,讲的同学细致勃勃,听得同学津津有味。这一环节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和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带来的巨大益处。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但是缺乏对于美国地理知识的了解,本课教材提供了美国本土的气候图,地形图,以及农业带分布图,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以便达成课标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的地理信息,学会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强化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堂导入播放美国农业生产的视频,展示其巨大的生产规模和高度的机械化水平。意在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过程全程使用PPT技术,边讲解边展示幻灯片,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节奏快捷,各类地图图示的充分展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课堂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课堂小主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挥,可创造一个交互式的多媒体环境,多媒体展示地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让学生上台指图讲解,可以边境边在多媒体上勾画。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片文本之间的切换,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案湘教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案湘教版
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深度不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此外,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我需要设计更多的辅助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以下改进措施:
-对于抽象概念的教学,我将采用更多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美国农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些特征是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和玉米生产,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农业地理分布和可持续发展措施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精准农业的技术应用,我会通过具体案例和图表来帮助大家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中,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和实践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跨文化比较与启示: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美国农业的案例中提取普适性的原则,并将其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发展建议。
-实践应用的思维转换: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例如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生态保护。
举例解释:
-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学生需要能够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借鉴意义,并探讨如何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应用这些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

(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
候图)
(2)二种不同种类小麦的分布位置。

简介春小麦与冬小麦播种与收割的季节差异。

当地以种植哪种类型的小麦为主。

活动: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请判断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所种植的小麦种类。

当地有些地方种植冬小麦。

6.了解美国的“玉米带”:
(1)位置: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交汇处;与其它农业区的相对位置。

(2)玉米带比小麦带位置偏东的原因分析。

——需水量的差异。

(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河流分布图予以佐证。

7.美国在此地区,进行“玉米与大豆轮作”生产。

8.小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要求从书中找出。

课文P54。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了解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

分析造成沙尘暴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过牧、过垦导致植被破坏。

2.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有哪些?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

(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略作解释,“精确农业”留等以后GPS 内容中说明)
3.具体了解“处方”农业:
(1)读课文P55,进行活动题1
滥用化肥、农药的害处有哪些?——污染土壤、水源、危险人体健康等。

农作物有啥事要开处方?——要施肥和治病。

由谁来开处方?——农技师
处方农业有什么好处?——在书中找出。

课文P55
4.进行活动P57第三题。

(1)将下列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其最适宜的解决措施用直线连接起来。

水资源缺乏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滴灌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休耕与轮作
土壤侵蚀基因工程
粮食短缺免耕
(2)在活动卡壳时,先解释:免耕、休耕、轮作的含义。

最好有当地的实例以佐证。

四.小结
活动:学了本课后,请你谈谈美国农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其中最具现实借鉴意义的是什么特点。

请谈谈你的体会。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机械化、自动化
科技化
政策好
可持续、产品环保等等。

板书设计:
自然条件
一.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