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o p rt eE u ai ” 即“ C o eai d ct n , 合作 教 育” v o 。 遵循 了职业教育 的这一规 律 , 其人才 培养 标构建了新 的课程 体系 , 针对订 单培养 企 早在 2 世 纪初 , 国 的辛 辛那 提大学 , O 美 就 目标针对企业 的相关 岗位 提 出, 人才 培养 如 聚 开始 了这种教育模 式的 尝试 , 很快 在美 方案 由校企 共 同制 定。在人 才 培养 过 程 业具体 的生产 岗位设置课程 , 云天化“ 并 甲醛班” 设置了聚甲醛生产技术、 温州“ 华 国其他高校 普及 。近 年来 ,订单 式” “ 人才 中, 企业与学校 的密切 合作保证 了人才 培 峰氨纶班 ” 开设 了高分子 材料成型 工艺等 培养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 养 目标 的实现。“ 订单式 ” 人才培养模式符 专业核心课程 , 与企业合作编写 了教材 , 在 广 , 以其成功 的案例 越来越受 到企业 和 并 合职业 教育规律 的客观要求 , 因而具有 较 学时分配 、 教学 内容 、 学方 法、 教 教学 考核 学校的欢迎 所 谓 “ 订单 式 ” 才培 养模 强的生命力 。 人 等方面进行 了适时调整 。 式, 是指作为培 养方 的职业院校 与作 为用 ( “ 二)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 式有利 于职 ( 理论 联 系实 际提 高学 员 学 习积 二) 人方的企事业 单位 , 针对 社会和 市场需求 业 教育改革 共 同确定人才培养 目标 、 制定人 才培养方 案、 签订用人协议 , 并在师资 、 技术 、 学条 办 “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 式为校企合作找 到 了有效途径 , 将工学结合落到 了实处 , 为
关键 词 :订 单 式 ; 才培 养 模 式; 究; 人 研
一
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协会提供指导
行业协会可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为高校提供行业动态、人 才需求等信息,指导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建立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构建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共同研究、制定和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 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契合。
THANKS FOR WATCHING
深度融合教育资源
高校和企业应相互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师资、课程、技术等,实现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鼓励企业参与教学
鼓励企业专家参与高校教学,将企业实际需求引入课堂,提高教学的 针对性和实用性。
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课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提高就业率,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普通本科院校的就业率,因为它直接将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起来,使得学生在 毕业时就已经具备了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和聘用。同时,这种模式也能够有效缓解人 才供需矛盾,减少企业招聘和人才培养的成本和时间。
CHAPTER 0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流程
需求分析与调研
01
02
03
需求分析
首先对行业、企业的人才 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 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型和 层次。
市场调研
通过收集行业发展趋势、 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预 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才 需求变化。
与企业沟通
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企 业的具体需求和期望,为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 据。
高校和企业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订单式人才 培养模式,如引入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等 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高等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高等院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近几年高等院校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关键词:高等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发展现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与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2004年教育部首次将订单式培养作为全国高职高专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目前,订单教育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所接受,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兴起。
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还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形成像高职高专院校的规模化发展体系。
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国情的不同培养方式也各不相同,国外没有“订单式”这样的称呼或名称,国外将其统称为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日本官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等几种形式。
从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来看,在借鉴了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同时也结合本国实际合理解决人力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解决学生就业,形成学生、学校、企业多赢的局面。
2、高等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毕业生人数供大于求外,高校以理论研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等院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近几年高等院校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城市轨道交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为了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受到了关注。
本文将探究这种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什么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点单”培养相应的人才。
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它更加强调对就业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这种模式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确定市场需求,精准培养对口专业的人才。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量身定制”,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技能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专业课程,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泛化,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加精准地聚焦于学生的专业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素养,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
促进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可以更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减轻用工压力,提高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度。
在中国,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一些高校与地铁公司合作,根据地铁公司的实际用工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习机会。
“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大全5篇)

“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大全5篇)第一篇:“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施背景】一是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于1998年9月,2010年开始尝试订单培养,经过多年建设,电工电子专业现有维修电工、家电维修、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制热制冷、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实训室、电子装配生产线实习室、电工模拟操作实训室等各类实训室19个,设备总值约1000多万元。
可满足现有专业发展方向所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是我校电工电子专业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电工电子专业人才,有效的缓解了电子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的工种又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
在职业学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
三是从校企合作前景来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对高技能水平人才的需求有不小的缺口,企业更青睐招聘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希望职业学校提供多方的帮助,而职业学校可以借助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近年来,眉县职教中心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就业学生达14000多名,毕业学生供不应求,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效益,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这些都是眉县职业教育宝贵的资源和资本。
眉县职教中心近年来紧紧抓住“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资源,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积极实施“校企共育,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打造了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施过程】第一、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核心构建“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提炼生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兼顾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下的项目教学模式探索,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校本教材,以课程体系为主线建设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开发数字教学资源;以弱化课程成绩为原则建立学校、企业一体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研探索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跃峰祝莺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能有效调动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构建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五个步骤,并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好两个结合。
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校和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迎合了市场需求,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精英教育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大众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重理论,轻实践,高校和企业供需矛盾突出。
而“订单式”人才培养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它要求高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企业将岗前培训前移,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对于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对方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而当前高校的许多毕业生往往都是眼高手低,实践能力缺乏。
另外,企业自身的岗前培训一般时间较长,成本较大,而且还存在着培训对象随时跳糟的风险。
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企业量身订制所需人才,实现岗前培训前移,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效率。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就业的竞争力。
当前许多高校毕业生存在着诸如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学习内容广而不专,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第43卷第11期时代农机2016年11月V o l .43 N o.11TIMES AGRICULTURAL M ACH INERYN o v.2016我国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陈璇(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201)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一直大力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者们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
文章通过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并提炼了当前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亮点,对今后拓展相关研究的 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 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80X (2016)l l -0m -03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Ordering Personnel TrainingMode Research in China were ReviewedCHEN Xuan(The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Hunan 410201,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promoting “ordering ”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extensive research.Based on systematic carding domestic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summarizes and refine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ordering ” personnel training mode,to expand in the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depth and breadth of have certain inspirationfunction,to promote 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lso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Key words :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rdering ” talent cultivation2003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 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明确提出要倡导推行“订单式”人才培 养,2004年教育部等正式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 作的若干意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高等职业教 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再分析(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再分析(一)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正确地归纳和把握其内涵、如何有效地去运作、如何确立保障机制是该模式运作的三个基本观测点。
文章就江海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了与概括,旨在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协议,通过师资、技术和办学条件的合作,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合格毕业生直接加盟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从深层次上实现生产、教学的有机结合,也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学生就业等系列问题,达到整合教育资源,社会、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四赢”的目的。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商务管理方向)与上海世纪联华扬州分店合作,就“订单”培养进行探索,简介如下。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市场调研、合作事项的沟通与协商、筛选确定合作对象、签订“订单”协议、组织和实施、就业。
(一)市场调研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安排四个调研小组(三个专业教师一组)面向市劳动保障局、市人才交流中心等行业与企业搜集人才需求信息。
调研小组走访扬州的大型超市如大润发、上海世纪联华等,通过问卷回收、电话访问、关系介绍等方式,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
经市场调研,教研室了解到上海世纪联华扬州分店新开的32000平方米超市急需业务与管理人才。
经过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岗位需求,了解潜在合作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和论证,向系部出具专项市场调研报告。
系部与教研室共同制定合作的意向及框架,再次走访世纪联华。
经双向沟通,世纪联华对高职教育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经友好协商,双方表示愿意合作。
(二)筛选和确定合作对象教研室对三家有合作愿望的企业进行了相关论证,系部也给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在筛选确定时必须与讲诚信、有实力、有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2012年第9期 NO.9.2012 管理学研究CHINA-ASEAN EXPOSTITION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路径,而校企合作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零过渡,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该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调动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了学校与学生、企业与行业、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基础的研究分析(一)战略联盟理论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加强合作而建立的长期战略协作关系。
通过战略联盟,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的目标,从而实现联盟整体及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双方实质上就结成了基于合作办学协议的一种战略联盟。
校企联盟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一种形式,这种合作有利于有助于增强各方的竞争力,取长补短,从而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是指能为组织带来比竞争对手有比较优势的一组独特资源和能力的总称。
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致力于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化。
而对于企业而言,培养人才并非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它可以将其人才培养的任务委托给更有竞争优势的组织——学校,由学校按其人才需求来培养。
(三)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1937提出的。
根据科斯的观点,社会分工导致了交换和市场的产生,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便出现了企业,它是取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实践证明,由学校培养出人才,交给企业使用,双方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
比如说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企业需要对学生进行二次培训,从而加大培训成本,影响企业经营发展以及造成人才流失等。
而通常企业建立自己的培训学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长期合约的形式对所需人才进行校企合作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无疑是节约交易成本的最佳方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研究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形成于日本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房 丽 (陕西省警官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043)【摘 要】订单培养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出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主要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基础、培养模式内涵、培养模式类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分析五个方面对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办学途径进行了综合研究论述,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综述文章编号:1673-0380(2012)09-0025-02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的1955年,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种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
它是指学校与产业部门在教育和研究领域进行合作的教育体制,即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交替进行,其基本特征即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这种模式能有效地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办学效益的好模式。
在国内,不同的文献、不同的学者对订单培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表述。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订单培养具有与企业订单生产一样的涵义,是指企业按其发展规模,预测人才需求量,向学校“下订单”预订毕业生,学校与企业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部分课程由企业派专家讲授,教学实习也由企业承担,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二是直接将订单培养定义为校企合作模式,是指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由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模式;三是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最为典型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之一,它将学生就业订单与产学研合作联系在一起,其基本要素包括订单(合作培养协议)、培养计划、运行机制、工学交替、顶岗工作、就业等。
由此看来,订单培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类型的研究分析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定向就业型订单培养在这种订单培养中,由企业根据不同规格的用人需求向学校提出“订单”,与学校签署订单培养协议,然后由高职院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订单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订单企业就业。
(二)校企合作型订单培养在这种订单培养中,由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型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要求招收学生,组建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型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介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高订单班学生的培养质量。
此外,还有一种更加精细的合作,就是合作办企业命名班,企业直接参与该班的招生、管理和教学,命名班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企业工作。
以上这两种订单培养的本质区别是,订单企业是否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以及监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就前者而言,所有的人才培养工作基本上完全由学校完成,企业只是按照订单培养协议要求接收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合格毕业生;校企合作上接第23页)另一方面由校保卫部请武汉市武昌交通管理大队进校对非法摩托车进行收缴。
现在在留学生中的骑摩托车的人数以减少了许多,许多学生改骑电动车。
通过治理,现在在我校校园基本上以杜绝了留学生骑摩托车的现象。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为了减少留学生因在异地他乡生活和学习压力所带来的郁闷情绪,我们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十分必要,如组织参观文化名胜、体育比赛等,通过文体活动,一方面丰富了留学生课余时间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使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集体的关爱,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
我校留学生从2003年300多人发展到现在2000多人,人数虽然增加了几倍,但学生突发事件并未增加多少,一方面得益于我校管理干部和授课老师深入细致地工作,对它们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得益于我校较为严谨的管理体系。
许多学生毕业后仍念念不忘老师,经常跟我们联系,感谢老师的培养。
总之,对于留学生突发事件,管理干部只要平时加强管理,以人为本,真心对待每个学生,许多突发事件就会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能安心完成自已学业。
262012年第9期 NO.9.2012 中国-东盟博览CHINA-ASEAN EXPOSTITION型订单培养则不同,订单企业直接介入高职院校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
在这两种订单培养中,后者找准了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在人才供求方面的利益共同点,也是将来订单培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四)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分析宁建中、周晓莉、付鸿、李靖靖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由于受订单的约束,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的培养时间缩短,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影响其进一步深造和发展;同时,会使学校在教学建设和培养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短期性,影响教育资源效益的全面提升。
许磊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中提到所存在的问题:一是办学理念陈旧;二是地方企业认识不足与支持不力;三是应对当地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乏力;四是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不足;五是“订单”不足,致使订单式教育举步维艰;六是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李世刚在《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指出教学规律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性、人才培养时间较长的周期性,因而也决定了学校生产出来的“产品”——人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学校企业应定期研讨、及时修订“订单”,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李朝敏、何晓梅在《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认为目前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存在难做、滥做、虚做和不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发展。
由此可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要真正发挥其效能必须着眼于学校、企业、学生、政府等几大主体优势互补,狠抓薄弱环节。
(五)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对策研究分析池毅男在《“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条件的探讨》中提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企业需求,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建立产学结合的教育信息网络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适应订单式培养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完善“一教双证”的教学体系。
许磊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认为要加强订单项目管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发课程与教材,控制实践教学环节。
管友桥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提出要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其一,注重课程设计的“项目性”。
其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三重性”,也就是教师的身份具有“三重性”,即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操作技能指导者的师傅、工作态度与情感引导者的领导。
其三,注重实践基地的实用性。
顾园、唐迎春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中指出要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施:首先,应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需”链接。
其次,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
例如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
最后,从双证书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
雷玉华在《“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运作程序及其实现条件研究》中提出要注重订单的规模效益以及政府方面的有限参与。
赵爱琴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提出要将考核评价与企业录用提拔相结合。
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工作能力,也为企业人事部门的最终录用和提拔提供直接的依据。
据此不难看出,校企合作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主要集中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拓展、课程与教材体系设计与开发、政府参与、学生考核评价与企业录用相结合等方面。
综上,目前我国对校企合作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条件的同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困境,但是从实践过程来看,它能够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多方共赢,是高职院校中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一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现已成为研究热门。
参考文献:[1]徐礼伯、张雪平・高职院校校企联盟的机制构建[J]・学海,2010,(6):200-203[2]吴升刚、单锦宝・“订单式”——高职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2—34[3]宁建中、周晓莉、付鸿、李靖靖・“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郑州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J]・中州大学学报,2010,(10):78—81[4]许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J]・高职论丛,2008,(6):43[5]李世刚・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94-95[6]李朝敏、何晓梅・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12):13-16[7]池毅男・“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条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7) 19—20[8]管友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4):13—15[9]雷玉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运作程序及其实现条件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73—77[10]赵爱琴・“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1—13 [11]周建松・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37-38[12]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13]陈小波・论订单式培养模式中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J]・教育与职业,2006,(9):18-20[14]许均锐・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23-125[15]冯拾松・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8—10[16]胡昌荣・“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研究综述[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9,(8)[17]李厚忠・高等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作者简介:房丽(1978-),女,陕西省黄陵县人,陕西省警官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