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粉尘浓度标准指的是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限制要求,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包括细小的灰尘、烟雾、颗粒等。
如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过高,会对员工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危害,甚至引发职业病。
制定和执行粉尘浓度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对粉尘浓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已经相当成熟,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管理体系。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值。
粉尘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浓度的限制要求也被详细规定。
根据标准,不同类型的粉尘有不同的限值,如石英粉尘、铅粉尘、炭黑粉尘等。
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中国粉尘浓度标准的规定,不同行业和工种有不同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
一般来说,工商业企业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较低,而一些特殊行业如矿山、建筑工地等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就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和工种对粉尘的暴露程度不同,对员工的健康影响也有所不同。
制定不同行业和工种的粉尘浓度标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确保粉尘浓度标准的有效执行,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首先是需要每个企业建立相应的粉尘监测系统,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结果需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是需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粉尘接触较多的员工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有职业病的员工。
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还对违反粉尘浓度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明确的惩罚措施。
对于粉尘浓度超标的企业,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整改等。
对于在工作场所违规操作导致粉尘暴露的员工,也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罚。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粉尘浓度标准的执行,减少因粉尘暴露导致的职业病发病率。
煤矿通风和瓦斯粉尘防治安全规程

煤矿通风和瓦斯粉尘防治安全规程第一节通风第 100 条井下空气成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
(二)有害气体的浓度不超过表 1 规定。
表 1矿井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名称最高允许浓度(%)一氧化碳 CO0.0024氧化氮(换算成NO)0.000252二氧化硫 SO0.00052硫化氢 H2S0.00066氨 NH0.0043瓦斯、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允许浓度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的百分比计算。
第101条井巷中的风流速度应符合表 2 要求。
表 2井巷中的允许风流速度允许风速( m/s)井巷名称最低最高无设备的风井和风硐15专为升降物料的井筒12风桥10升降人员和物料的井筒8主要进、回风巷8架线电机车巷道 1.08运输机巷、采区进、回风巷0.256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0.254巷掘进中的岩巷0.154其他通风人行巷道0.15设有梯子间的井筒或修理中的井筒,风速不得超过8m/s;梯子间四周经封闭后,井筒中的最高允许风速可按表2规定执行。
无瓦斯涌出的架线电机车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可低于表2的规定值,但不得低于0.5m/s 。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采取煤层注水和采煤机喷雾降尘等措施后,其最大风速可高于表 2 的规定值,但不得超过 5m/s 。
第 102 条进风井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干球温度,下同)必须在 2℃以上。
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 34℃时,必须停止作业。
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必须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必须有制冷降温设施。
第 103 条矿井需要的风量应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一)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3给风量不得少于4m。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车间内常见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车间内常见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标准
车间内常见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常见有害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如下:(一)有毒物质:最高允许浓度,mg/m3
1)一氧化碳30
2)苯40
3)甲苯、二甲苯100
4)丙酮400
5)甲醛 3
6)金属汞0.01
7)苯烯40
8)化胶化物 1
9)氨30
10)臭氧0.3
11)铅烟10
12)氯 1
13)氧化氢及盐酸15
14)四氯化碳25
15)氯乙烯30
16)溶剂汽油300
17)甲醇50
(二)生产性粉尘
1)含有10%以上游离SiO2的粉尘 2
2)含有50%~80%游离SiO2的粉尘 1.5
3)80%以上游离SiO2的粉尘 1
4)石棉粉尘及含10%以上石棉粉尘 2
5)含有10%以下游离SiO2的水泥粉尘 6
6)含有10%以下游离SiO2的煤尘10
7)铝、化铅、铝合金粉尘 4
8)其它粉尘10
*其中粉尘系指游离SiO2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粉尘。
国家粉尘浓度标准

国家粉尘浓度标准
国家粉尘浓度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设定的
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环境空气
污染防治标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相应的环境空气污染防治
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季节性和节日性特殊要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标准里,大气粉尘有害物质的单位体积浓度为每立方米中的悬浮颗粒物。
其中,年平均量不得超过50微克。
每月平均量不得超过70微克,每日最大
值不得超过150微克,每小时最大值不得超过400微克。
行业标准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有更严格的要求,大气中悬浮颗粒
物的年平均浓度不能超过30微克/m3,每月平均浓度不能超过50微克
/m3,每日最大值不能超过100微克/m3,每小时最大值不能超过250
微克/m3。
空气污染防治标准的实施,要求季节性和节日性特殊情况下空气
中的粉尘浓度不能超过正常情况下的年平均量2倍以上。
各地根据现
场状况和当地特点,可设定不同的季节性和节日性特殊情况下的空气
粉尘浓度控制标准,有时甚至会设定更严格的要求。
国家粉尘浓度标准在整个空气污染防护行业发挥着积极作用,有
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空气环境,促进
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煤矿粉尘浓度的标准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1. 矿井工作面:对于矿井工作面,通常要求粉尘浓度不超过每立方米4毫克(mg/m³)。
2. 工作场所:对于非工作面的煤矿工作场所,通常粉尘浓度要求不超过每立方米2毫克(mg/m³)。
3. 概貌浓度:对于煤矿概貌浓度,通常要求不超过每立方米1
毫克(mg/m³)。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煤矿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暴露在粉尘中的风险,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然而,具体标准范围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特定煤矿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

矿井粉尘监测规定
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矿井粉尘对劳动者的危害。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监测对象:监测矿井工作面、巷道等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
2. 监测频率:根据矿井粉尘产生的情况和危害程度,制定监测频率,保证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监测方法:使用合适的粉尘监测设备和方法,如光学法、重量法、干扰法等,进行粉尘浓度的定量测量。
4. 粉尘浓度限值: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矿井中各个工作区域的粉尘浓度限值,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5. 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适当的粉尘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湿法作业、喷雾降尘等,控制矿井粉尘浓度在规定范围内。
6. 监测记录和报告:监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评估和处理矿井粉尘污染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矿井粉尘监测规定可能会因不同国家、地区和矿山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上仅为一般性的介绍。
在实践中,还应遵循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矿井粉尘监测及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 1 页共 1 页。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标准

Q/FKB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标准2013-06-30 发布2013-07-01 实施肥矿集团白庄煤矿发布矿井粉尘防治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井粉尘防治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白庄煤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AQ1020-2006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83-201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煤矿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3 技术要求3.1井下及地面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下表中的标准。
3.2 井下及地面作业场所产尘点降尘率必须达到以下标准: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15 m 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1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10m~1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1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3)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
4)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转载及运输环节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
3.3煤矿井下所使用的防、降尘装置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3.4 个体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防尘用具。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 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 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3.3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十或等于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
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煤尘≤5 5.0
岩尘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0.2
水泥尘<10 1.5
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 Coal dust(free SiO2<10%)
总尘 4 6
呼尘 2.5 3.5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国家卫生标准?
粉尘卫生标准是劳动卫生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
卫生部在2007年4月12日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此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
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卫生要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共有47项,见表5-1。
?
表5-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1?煤尘(游离SiO2含量<10%)?4??2.5?
2?水泥粉尘?4??1.5?3?矽尘?
???10?%≤游离SiO2含量≤50%??1?0.7??50%<游离SiO2含量≤80%???0.7?0.3??游离SiO2含量>80%??0.5??0.2?4?大理石粉尘?8?4?5?电焊烟尘?4?---?6?石膏粉尘?8?4?7?白云石粉尘?8?4?8?玻璃钢粉尘?3?---?9?茶尘?
2?---?10?沉淀SiO2(白炭黑)-?5?---?11?二氧化钛粉尘?8?---?12?沸石粉尘?5?---?13?酚醛树脂粉尘?
6?---?14?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4?---?15?硅灰石粉尘?
5?---?16?
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6?---?17?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3?1?18?活性炭粉尘?5?---?19?聚丙烯粉尘?5?---?20?聚丙烯腈纤维粉尘?2?---?21?聚氯乙烯粉尘?
5?
---?
续表5-1?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22?聚乙烯粉尘?
5?---?23?铝尘?
??铝金属、铝合金粉尘?
??氧化铝粉尘??3?4??---?---?24?
麻尘(游离SiO2含量<10%)?亚麻?黄麻?苎麻??1.5?2?3??---?---?---?25?棉尘?1?---?26?木粉尘?
3?---?27?凝聚二氧化硅粉尘?1.5?0.5?28?膨润土粉尘?6?---?29?皮毛粉尘?8?---?30?
人造玻璃质纤维???玻璃棉粉尘???矿渣棉粉尘?岩棉粉尘??3?3?3??---?---?---?31?桑蚕丝尘?8?---?32?砂轮磨尘?8?---?33?石灰石粉尘?
8?4?34?石棉(石棉含量>10%)?粉尘?
??纤维??0.8?0.8?f/ml??---?---?35?石墨粉尘?4?2?36?炭黑粉尘?4?---?37?碳化硅粉尘?8?4?38?炭纤维粉尘?
3?
---? ??????????????????????????????????????????续表5-1?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39?稀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2.5?---?
40?洗衣粉混合尘?1?---?41?烟草尘?
2?---?42?萤石混合性粉尘?1?---?43?蛭石粉尘?3?---?44?云母粉尘?2?1.5?45?珍珠岩粉尘?8?4?46?重晶石粉尘?5?---?47?*其他粉尘?8?
---?
?说明:?
①表中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含量<10%,不含有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
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
②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
?
③本标准未制定粉尘的PC-STEL,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
二、正确使用卫生标准的说明?
(1)?总粉尘: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是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
(2)?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到的可进入肺泡区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为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
?
(3)?PC-TWA的应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
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个体粉尘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
定点粉尘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班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对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WA)定点粉尘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的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三节。
?
(4)短时间接触浓度超限倍数的应用:在作业场所某一工作地点一个工作班内不同时段粉尘浓度可能有明显差别。
即使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没有超过PC-TWA,也要控制个别时段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
因此采用超限倍数来控制STEL的过高波动。
粉尘浓度的超限倍数即测得的STEL不应超过PC-TWA的2倍。
需要注意的是,超限倍数与超标倍数两者的定义不同,不要混淆。
前者的实质是职业接触限值,后者则是反映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
STEL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二节。
?
举例:煤尘的PC-TWA总粉尘为4mg/m3,呼吸性粉尘为2.5mg/m3,其超限倍数均为2。
测得某采煤工作面打眼时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STEL分别是10.0?mg/m3和3.5?mg/m3,分别为PC-TWA的2.5倍和1.4倍,总粉尘的STEL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呼吸性粉尘的STEL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
(5)本标准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安全与危险浓度的精确界限,也不能用作毒性的相对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