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合集下载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粉尘浓度标准指的是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限制要求,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包括细小的灰尘、烟雾、颗粒等。

如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过高,会对员工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危害,甚至引发职业病。

制定和执行粉尘浓度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对粉尘浓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已经相当成熟,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管理体系。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值。

粉尘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浓度的限制要求也被详细规定。

根据标准,不同类型的粉尘有不同的限值,如石英粉尘、铅粉尘、炭黑粉尘等。

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中国粉尘浓度标准的规定,不同行业和工种有不同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

一般来说,工商业企业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较低,而一些特殊行业如矿山、建筑工地等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就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和工种对粉尘的暴露程度不同,对员工的健康影响也有所不同。

制定不同行业和工种的粉尘浓度标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确保粉尘浓度标准的有效执行,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首先是需要每个企业建立相应的粉尘监测系统,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结果需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是需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粉尘接触较多的员工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有职业病的员工。

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还对违反粉尘浓度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明确的惩罚措施。

对于粉尘浓度超标的企业,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整改等。

对于在工作场所违规操作导致粉尘暴露的员工,也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罚。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粉尘浓度标准的执行,减少因粉尘暴露导致的职业病发病率。

井下防尘要求

井下防尘要求

煤矿综合防尘基本要求第三十六条粉尘监测采用定点或者个体方法进行,推广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粉尘监测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总粉尘浓度,煤矿井下每月测定2次或者采用实时在线监测,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或者采用实时在线监测;(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三)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监测1次;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四)粉尘中游离SiO2第三十七条煤矿应当使用粉尘采样器、直读式粉尘浓度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

井工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应当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第三十八条井工煤矿必须建立防尘洒水系统。

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贮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h的用水量,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50%。

防尘管路应当敷设到所有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静压供水管路管径应当满足矿井防尘用水量的要求,强度应当满足静压水压力的要求。

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应当在6~9范围内,水的碳酸盐硬度不超过3mmol/L。

使用降尘剂时,降尘剂应当无毒、无腐蚀、不污染环境。

第三十九条井工煤矿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用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冲洗井壁巷帮,爆破过程中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或者压气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第四十条井工煤矿在煤、岩层中钻孔,应当采取湿式作业。

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者软煤层中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以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除尘器捕尘、除尘,除尘器的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不得低于90%。

第四十一条井工煤矿炮采工作面应当采取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应当冲洗煤壁,爆破时应当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或者压气喷雾降尘,出煤时应当洒水降尘。

第四十二条井工煤矿采煤机作业时,必须使用内、外喷雾装置。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1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2、本规定适用于我矿井下及地面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

3、本规定煤矿职业危害(以下简称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5、各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与说明。

6、系统各单位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煤矿职业危害事故。

二、煤矿粉尘危害防治1、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煤尘≤55、0岩尘5~102、510~301、0 30~500、5 ≥500、2 水泥尘<101、52、转载点刮板输送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装煤(岩)点、回风侧5~10m处,人工装卸料、作业人员作业地点,井下其他场所、、维修巷道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硐室等处工人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3、务必设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

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贮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并设有备用水池,其贮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一半。

防尘管路应铺设2到所有可能产生粉尘与沉积粉尘的地点,管道的规格应保证各用水点的水压能满足降尘如需,且务必安装水质过滤装置,保证水质清洁。

4、井下溜煤点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都务必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煤尘≤5 5.0岩尘5~10 2。

510~30 1。

030~50 0.5≥500。

2水泥尘<10 1。

5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Coal dust(free SiO2〈10%)总尘 4 6呼尘 2.5 3.5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国家卫生标准粉尘卫生标准是劳动卫生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

卫生部在2007年4月12日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此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卫生要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共有47项,见表5—1。

表5-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序号粉尘种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1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4 2.52 水泥粉尘 4 1。

53 矽尘10 %≤游离SiO2含量≤50% 1 0.7 50%<游离SiO2含量≤80% 0。

7 0.3 游离SiO2含量>80% 0.5 0.2 4 大理石粉尘 8 4 5 电焊烟尘 4 -—- 6 石膏粉尘 8 4 7 白云石粉尘 8 4 8 玻璃钢粉尘 3 --— 9 茶尘2 -—- 10 沉淀SiO2(白炭黑)- 5 ——— 11 二氧化钛粉尘 8 —-— 12 沸石粉尘 5 ——- 13 酚醛树脂粉尘6 -—— 14 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4 ——— 15 硅灰石粉尘5 ——— 16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6 —-— 17 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3 1 18 活性炭粉尘 5 —-- 19 聚丙烯粉尘 5 --- 20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 2 --— 21 聚氯乙烯粉尘5-——续表5-1序号粉尘种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22 聚乙烯粉尘5 —-— 23 铝尘铝金属、铝合金粉尘氧化铝粉尘 3 4 —-- ——— 24麻尘(游离SiO2含量<10%)亚麻黄麻苎麻 1。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煤矿粉尘浓度的标准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1. 矿井工作面:对于矿井工作面,通常要求粉尘浓度不超过每立方米4毫克(mg/m³)。

2. 工作场所:对于非工作面的煤矿工作场所,通常粉尘浓度要求不超过每立方米2毫克(mg/m³)。

3. 概貌浓度:对于煤矿概貌浓度,通常要求不超过每立方米1
毫克(mg/m³)。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煤矿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人暴露在粉尘中的风险,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然而,具体标准范围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特定煤矿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煤矿国家卫生标准

煤矿国家卫生标准

作业场所国家卫生标准(煤矿)煤矿生产与其他企业生产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可以知道煤矿生产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可包括以下几类:一、粉尘,煤矿生产现场及职业危害中最主要的有害因素;二、井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三、三硝基甲苯,铅、苯、汞等生产性有毒物质;四、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物理因素。

其中可于现场检测的有害因素为上述一、二、四类,第三类生产性有毒物质的检测一般都需要较大型专业分析仪器才能完成,通常不在现场进行检测。

第一节粉尘的测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且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劳动环境,影响工人健康的职业性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会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silicosis)。

如游离SiO2→矽肺,石棉尘→石棉肺,等。

在煤矿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如机采、综采、炮采、回采、锚喷、装运、选煤等工序,均可产生大量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中的一部分,工人长期在高煤尘浓度的环境中作业,吸入呼吸性煤尘可引起尘肺,严重危害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为了评价工作场所粉尘的危害、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需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检测。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包括以下三种: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工班个体和定点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一、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一)粉尘的浓度粉尘浓度愈大,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比含量在10%以下的粉尘对肺组织的病变发展影响更大。

(二)粉尘的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大小不同的粉尘粒子的百分组成表示。

粉尘分散度愈高,形成的气溶胶体系越稳定,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越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越多;粉尘分散度愈高,比表面积也越大,越容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

采煤工作面综合防尘规定

采煤工作面综合防尘规定

采煤工作面综合防尘规定一、目的与适用范围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的综合防尘管理,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与环境卫生水平,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采煤作业的工作面,包括地下煤矿和露天煤矿等。

二、定义和标准2.1 防尘设施和装备•煤矿采煤工作面应配备齐全的防尘设施和装备,包括风机、喷雾系统、湿式冲击器等。

•防尘设施和装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其性能稳定、可靠。

2.2 粉尘防治标准•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应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下,保持在安全和卫生可接受的范围内。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工作面粉尘浓度限值为X mg/m³。

2.3 个人防护装备标准•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防尘耳塞等。

•防尘口罩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过滤效果和呼吸舒适性,并定期检测和更换。

三、管理和考核3.1 管理标准3.1.1 负责部门•煤矿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采煤工作面的综合防尘管理工作,并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实施和监督。

•负责部门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尘管理和操作技能。

3.1.2 防尘工作方案•负责部门应编制并按时更新防尘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防尘工作方案应包括风机的运行参数、喷雾系统的使用方法、湿式冲击器的维护保养等内容。

3.1.3 定期检测和维护•负责部门应定期对煤矿的防尘设施和装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测内容包括风机风量、喷雾系统压力、防尘口罩过滤效果等。

3.2 考核标准•煤矿应定期组织对采煤工作面防尘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评估指标包括工作面粉尘浓度、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情况、防尘设施和装备运行情况等。

3.2.1 工作面粉尘浓度检测•定期进行工作面粉尘浓度检测,对不符合标准的工作面进行整改和处理。

•检测结果作为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3.2.2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情况•检查工作人员是否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核实其符合标准要求。

《煤矿粉尘》

《煤矿粉尘》

《煤矿粉尘》一、煤矿粉尘的产生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为煤矿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它是在矿井生产如钻眼、爆破、切割、装载、落煤及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因煤岩被破碎而产生的。

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粉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5%—10%;其他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

二、煤矿粉尘的分类1、按矿尘粒径划分(1)粗尘。

粉尘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

粒径为10μm—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作加速沉降。

(3)微尘。

粒径为0.25μm—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作等速沉降。

(4)超微尘。

粉径为0.25μ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状。

2、按矿尘存在状态划分(1)浮游粉尘。

悬浮于矿井内空气中的粉尘,简称浮尘。

(2)沉积粉尘。

从矿内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粉尘,简称落尘。

浮尘和落尘在不同环境下可以互相转化。

3、按矿尘粒径组成范围划分(1)全尘(总粉尘)。

各种粒经的矿尘之和。

对于煤尘,常指粒径为1μm以下的尘数。

(2)呼吸性粉尘。

主要指粒径在5μm以下的微细尘粒,它能通过人体上呼吸道进入肺区,导致肺病,对人体危害甚大。

煤矿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按其理化性质主要分为对人体的危害和粉尘爆炸性危害两类。

1、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人体肺部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就可能患尘肺病。

煤矿生产中,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分不同,可造成三种主要病症。

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矽肺病,患者多集中于长期从事掘进线上的工人;吸入煤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矽肺病,患者多为掘进和采煤混合工种的工人;第三类是长期吸入煤尘所引起的尘肺病,医学称煤肺病,患者为长期从事采煤工作的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作者: ————————————————————————————————日期: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
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ﻩ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5ﻩ
5.0

煤尘ﻩ
岩尘5~10 2.5
10~301.0
0.5
ﻩ30~50ﻩ
ﻩ≥500.2
水泥尘<10ﻩ1.5
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 Coal dust(freeSiO2<10%)ﻩﻩ
总尘ﻩ4ﻩ6
呼尘ﻩ2.5 3.5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国家卫生标准
粉尘卫生标准是劳动卫生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

卫生部在2007年4月12日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
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此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卫生要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共有47项,见表5-1。

表5-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1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4 2.5
2 水泥粉尘 4 1.5
3 矽尘
10 %≤游离SiO2含量≤50% 1 0.7 50%<游离SiO2含量≤80% 0.7 0.3 游离SiO 2含量>80% 0.5 0.24大理石粉尘 8 4 5电焊烟尘 4 --- 6 石膏粉尘 8 4 7白云石粉尘 8 4 8 玻璃钢粉尘3--- 9 茶尘
2 --- 10 沉淀SiO2(白炭黑)- 5 --- 11 二氧化钛粉尘 8 --- 12 沸石粉尘5 --- 13酚醛树脂粉尘
6 --- 14 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4 --- 15 硅灰石粉尘
5 --- 16
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6--- 17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3 1 18 活性炭粉尘 5 --- 19 聚丙烯粉尘 5 --- 20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 2 --- 21 聚氯乙烯粉尘
5
---
续表5-1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22 聚乙烯粉尘
5 --- 23 铝尘
铝金属、铝合金粉尘
氧化铝粉尘 3 4 --- --- 24
麻尘(游离SiO2含量<10%)亚麻黄麻苎麻 1.5 2 3--- --- --- 25 棉尘 1 --- 26 木粉尘
3 --- 27 凝聚二氧化硅粉尘 1.5 0.5 28 膨润土粉尘6 --- 29 皮毛粉尘 8 --- 30
人造玻璃质纤维玻璃棉粉尘矿渣棉粉尘岩棉粉尘3 3 3--- --- --- 31 桑蚕丝尘8--- 32 砂轮磨尘 8 --- 33 石灰石粉尘
84 34 石棉(石棉含量>10%)粉尘
纤维 0.8 0.8 f/ml --- --- 35 石墨粉尘 4 2 36 炭黑粉尘 4 --- 37 碳化硅粉尘 8 4 38炭纤维粉尘
3
---
续表5-1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39 稀土粉尘( 游离SiO2含量<10%) 2.5 ---
40 洗衣粉混合尘 1 --- 41烟草尘
2 --- 42 萤石混合性粉尘1 --- 4
3 蛭石粉尘 3 --- 44云母粉尘21.5 45 珍珠岩粉尘 8
4 46 重晶石粉尘
5 --- 47 *其他粉尘 8
---
说明:
①表中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含量<10%,不含有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
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②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

③本标准未制定粉尘的PC-STEL,在符合PC-TW A的前提下,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的超限倍数是PC-TW A的2倍。

二、正确使用卫生标准的说明
(1)总粉尘: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是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到的可进入肺泡区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为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

(3) PC-TW A的应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个体粉尘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

定点粉尘检测也是测定TW 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班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对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W A)定点粉尘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的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三节。

(4)短时间接触浓度超限倍数的应用:在作业场所某一工作地点一个工作班内不同时段粉尘浓度可能有明显差别。

即使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 A)没有超过PC-TWA,也要控制个别时段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

因此采用超限倍数来控制STEL的过高波动。

粉尘浓度的超限倍数即测得的STEL不应超过PC-TWA的2倍。

需要注意的是,超限倍数与超标倍数两者的定义不同,不要混淆。

前者的实质是职业接触限值,后者则是反映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

STEL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二节。

举例:煤尘的PC-TW A总粉尘为4mg/m3,呼吸性粉尘为2.5mg/m3,其超限倍数均为2。

测得某采煤工作面打眼时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STEL分别是10.0 mg/m3和3.5 mg/m3,分别为PC-TW A的2.5倍和1.4倍,总粉尘的STEL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呼吸性粉尘的STEL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5)本标准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安全与危险浓度的精确界限,也不能用作毒性的相对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