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合集下载

矿山粉尘检测方法(2篇)

矿山粉尘检测方法(2篇)

矿山粉尘检测方法粉尘检测是以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检查的工作。

从安全和卫生学的角度出发,日常的粉尘检测项目主要是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也称为粒度分布)。

1.矿山粉尘浓度测定(1)矿山粉尘浓度标准。

我国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允许浓度规定为:岩矿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的矿山,粉尘允许浓度为1mg/m3;岩矿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矿山,粉尘允许浓度为4mg/m3。

(2)粉尘浓度测定。

矿的粉尘浓度测定主要有滤膜测尘法和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定法。

①滤膜采样测尘。

测尘原理是用粉尘采样器(或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抽取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含尘空气通过滤膜时,粉尘被捕集在滤膜上,根据滤膜的增重计算出粉尘浓度。

②快速直读测尘仪。

用滤膜采样器测尘是一种间接测量粉尘浓度的方法。

由于准备工作、粉尘采样和样品处理时间比较长,不能立即得到结果,在卫生监督和评价防尘措施效果时显得不方便。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国研制开发了可以立即获得粉尘浓度的快速测定仪。

2.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是焦磷酸质量法,也有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进行测定。

呼吸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煤矿粉尘采用红外光谱法,非煤矿山粉尘采用x射线沿设法。

(1)焦磷酸质量法。

在245~250℃的温度下,焦磷酸能溶解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面对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因此,用焦磷酸处理粉尘试样后,所得残渣的质量即为游离二氧化硅的量,以百分比表示。

为了求得更精确的结果,可将残渣再用氢氟酸处理,经过这一过程所减轻的质量则为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2)红外分光分析法。

当红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与物质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级相当会发生能级的跃迁,即分子电低能级过渡到高能级。

其结果是某些波长的红外光被物质分子吸收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游离二氧化硅的吸收光谱的波长为12.5m,12.8m,14.4m。

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

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

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煤尘≤5 5.0岩尘5~10 2.510~30 1.030~50 0.5≥500.2水泥尘<10 1.5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 Coal dust(free SiO2<10%)总尘 4 6呼尘 2.5 3.5小型水全气动止回阀:[推荐]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试行)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试行)(90)中煤总安字第171号文附件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关于防治粉尘危害的各项规定,消除井下粉尘危害,防止煤尘爆炸事故发生,珍惜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壮健,杀青安全分娩,特制定《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矿务局、矿在防治粉尘危害及粉尘检测处事中必需执行本规范。

第2条矿务局局长,矿长是防治粉尘危害的第一责任者,矿务局及矿的总工程师(包括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粉尘的防治处事负技术责任,矿务局透风防尘治理部分对各矿的粉尘防治处事负业务治理责任。

第3条创立防尘齐抓共管制度。

采煤、掘进、机电、通防各职能部分都要在本职处事范围内对防治粉尘危害实行岗位责任制度,重点是采掘颖匦氚巡汕陀纺防尘装备管好用好、充足发挥效?SPAN lperg=EN-US>,把粉尘浓度降到规定目标以下;机电部分要保证所负责维护的防尘机电设施的完好率;运输部分要负责运输道内防尘设施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并把粉尘浓度降到规定目标以下;要有分析防尘岗位责任制,并有正经的赏罚制度和考核想法。

第4条矿透风科(区)必需创立防尘专业队伍,配备专职测尘员,负责本矿的粉尘防治设施的安装和测尘处事。

第5条安全监察部分负责监视本规范的执行,并行使监察权即有权对粉尘防治设计措施及其计划进行查察;有权对技术措施的实施情状进行检查;有权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提出办理私见。

第6条矿务局每季度、矿每月必需分别由局长、矿长负责组织有关职员参加对《矿井分析防尘标准》的执行情状进行一次全体大检查,凡分析防尘未达标准的矿井,同期不得评为特级矿井,并在矿井总平均分数中扣除10分;分析防尘未达标准的采掘处事面,同期的工程质量等级降低一级。

空间粉尘浓度标准

空间粉尘浓度标准

空间粉尘浓度标准
空间粉尘浓度标准通常根据不同行业和作业环境而有
所不同。

一般来说,有限空间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1.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不应超过10%。

2. 粉尘浓度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即每立方米空气中总粉尘的含量不超过10mg,呼吸性粉尘的含量不超过
3.5mg。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和作业环境,如煤矿、水泥厂、钢铁冶炼等,其粉尘浓度标准可能更加严格。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和作业环境来确定空间粉尘浓度的标准。

如果粉尘浓度超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降低。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

中国粉尘浓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粉尘浓度标准指的是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限制要求,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包括细小的灰尘、烟雾、颗粒等。

如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过高,会对员工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危害,甚至引发职业病。

制定和执行粉尘浓度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对粉尘浓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已经相当成熟,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管理体系。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值。

粉尘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浓度的限制要求也被详细规定。

根据标准,不同类型的粉尘有不同的限值,如石英粉尘、铅粉尘、炭黑粉尘等。

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中国粉尘浓度标准的规定,不同行业和工种有不同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

一般来说,工商业企业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较低,而一些特殊行业如矿山、建筑工地等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就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不同行业和工种对粉尘的暴露程度不同,对员工的健康影响也有所不同。

制定不同行业和工种的粉尘浓度标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确保粉尘浓度标准的有效执行,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首先是需要每个企业建立相应的粉尘监测系统,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结果需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是需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粉尘接触较多的员工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有职业病的员工。

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还对违反粉尘浓度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明确的惩罚措施。

对于粉尘浓度超标的企业,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整改等。

对于在工作场所违规操作导致粉尘暴露的员工,也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罚。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粉尘浓度标准的执行,减少因粉尘暴露导致的职业病发病率。

井下防尘要求

井下防尘要求

煤矿综合防尘基本要求第三十六条粉尘监测采用定点或者个体方法进行,推广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粉尘监测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总粉尘浓度,煤矿井下每月测定2次或者采用实时在线监测,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或者采用实时在线监测;(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三)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监测1次;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四)粉尘中游离SiO2第三十七条煤矿应当使用粉尘采样器、直读式粉尘浓度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

井工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应当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第三十八条井工煤矿必须建立防尘洒水系统。

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贮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h的用水量,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50%。

防尘管路应当敷设到所有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静压供水管路管径应当满足矿井防尘用水量的要求,强度应当满足静压水压力的要求。

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的含量不得超过3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应当在6~9范围内,水的碳酸盐硬度不超过3mmol/L。

使用降尘剂时,降尘剂应当无毒、无腐蚀、不污染环境。

第三十九条井工煤矿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用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冲洗井壁巷帮,爆破过程中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或者压气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第四十条井工煤矿在煤、岩层中钻孔,应当采取湿式作业。

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者软煤层中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以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除尘器捕尘、除尘,除尘器的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不得低于90%。

第四十一条井工煤矿炮采工作面应当采取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应当冲洗煤壁,爆破时应当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或者压气喷雾降尘,出煤时应当洒水降尘。

第四十二条井工煤矿采煤机作业时,必须使用内、外喷雾装置。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 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煤尘 ?5 5.0岩尘 5,10 2.510,30 1.030,50 0.50.2 ?50水泥尘 ,10 1.5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 Coal dust(free SiO2<10%)总尘 4 6呼尘 2.5 3.5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国家卫生标准粉尘卫生标准是劳动卫生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

卫生部在2007年4月12日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此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卫生要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共有47项,见表5-1。

表5,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序号粉尘种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1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4 2.52 水泥粉尘 4 1.53 矽尘10 %?游离SiO2含量?50% 1 0.7 50%,游离SiO2含量?80% 0.7 0.3 游离SiO2含量,80% 0.5 0.2 4 大理石粉尘 8 4 5 电焊烟尘 4 --- 6 石膏粉尘 8 4 7 白云石粉尘 8 4 8 玻璃钢粉尘 3 --- 9 茶尘2 --- 10 沉淀SiO2(白炭黑)- 5 --- 11 二氧化钛粉尘 8 --- 12 沸石粉尘 5 --- 13 酚醛树脂粉尘 6 --- 14 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4 --- 15 硅灰石粉尘5 --- 16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6 --- 17 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3 1 18 活性炭粉尘 5 --- 19 聚丙烯粉尘 5 --- 20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 2 --- 21 聚氯乙烯粉尘5---续表5,1序号粉尘种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22 聚乙烯粉尘5 --- 23 铝尘铝金属、铝合金粉尘氧化铝粉尘 3 4 --- --- 24麻尘(游离SiO2含量,10%) 亚麻黄麻苎麻 1.5 2 3 --- --- --- 25 棉尘 1 --- 26 木粉尘 3 --- 27 凝聚二氧化硅粉尘 1.5 0.5 28 膨润土粉尘 6 --- 29 皮毛粉尘 8 --- 30 人造玻璃质纤维玻璃棉粉尘矿渣棉粉尘岩棉粉尘 3 3 3 --- --- --- 31 桑蚕丝尘 8 --- 32 砂轮磨尘 8 --- 33 石灰石粉尘8 4 34 石棉(石棉含量,10%) 粉尘纤维 0.8 0.8 f/ml --- --- 35 石墨粉尘 4 2 36 炭黑粉尘 4 --- 37 碳化硅粉尘 8 4 38 炭纤维粉尘3---续表5-1序号粉尘种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39 稀土粉尘( 游离SiO2含量,10%) 2.5 ---40 洗衣粉混合尘 1 --- 41 烟草尘--- 42 萤石混合性粉尘 1 --- 43 蛭石粉尘 3 --- 44 云母粉尘 2 1.5 45 珍珠岩粉尘 8 4 46 重晶2石粉尘 5 --- 47 *其他粉尘 8---说明:表中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含量,10%,不含有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解读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解读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解读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煤炭工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1)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2)产量大。

(3)从业人数多。

(4)职业危害严重。

目前,全国累计报告的尘肺病例65万,其中煤炭行业站尘肺病患者的近60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省煤矿新增尘肺病例人数112人,2007年因尘肺病死亡51人,全省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83人。

温家宝总理指出,经济发展不能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生命为代价。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要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生活的更有尊严。

2010年8月4-5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了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座谈会。

赵铁锤局长出席会议,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强调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煤矿企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实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为抓手,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管监察,促进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2.有利于煤矿企业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

(1)法律意识淡薄。

(2)投入不足。

(3)如何防治不清楚。

3.便于监管监察工作。

(1)操作性强。

(2)明确了职责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的主要内容《规定》由总则、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煤矿职业危害申报、粉尘危害防治、噪声危害防治、高温危害防治、职业中毒防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认定与处理和负责共11章79条组成。

第一章总则,共5条。

主要明确了《规定》制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主要因素的种类、方针、制度和基本要求。

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

适用范围:国内各类煤矿、地面煤炭企业所涉及到的存在职业危害场所。

职危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化学物质: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硫化氢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1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2、本规定适用于我矿井下及地面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

3、本规定煤矿职业危害(以下简称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4、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5、各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与说明。

6、系统各单位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煤矿职业危害事故。

二、煤矿粉尘危害防治1、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煤尘≤55、0岩尘5~102、510~301、0 30~500、5 ≥500、2 水泥尘<101、52、转载点刮板输送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装煤(岩)点、回风侧5~10m处,人工装卸料、作业人员作业地点,井下其他场所、、维修巷道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硐室等处工人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3、务必设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

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贮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并设有备用水池,其贮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一半。

防尘管路应铺设2到所有可能产生粉尘与沉积粉尘的地点,管道的规格应保证各用水点的水压能满足降尘如需,且务必安装水质过滤装置,保证水质清洁。

4、井下溜煤点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都务必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
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煤尘≤5 5.0
岩尘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0.2
水泥尘<10 1.5
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 Coal dust(free SiO2<10%)
总尘 4 6
呼尘 2.5 3.5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国家卫生标准
粉尘卫生标准是劳动卫生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

卫生部在2007年4月12日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此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卫生要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共有47项,见表5-1。

表5-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1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4 2.5
2 水泥粉尘 4 1.5
3 矽尘
10 %≤游离SiO2含量≤50% 1 0.7 50%<游离SiO2含量≤80% 0.7 0.3 游离SiO2含量>80% 0.5 0.2 4 大理石粉尘 8 4 5 电焊烟尘 4 --- 6 石膏粉尘 8 4 7 白云石粉尘 8 4 8 玻璃钢粉尘 3 --- 9 茶尘
2 --- 10 沉淀SiO2(白炭黑)- 5 --- 11 二氧化钛粉尘 8 --- 12 沸石粉尘 5 --- 1
3 酚醛树脂粉尘
6 --- 14 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4 --- 15 硅灰石粉尘
5 --- 16
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6 --- 1
7 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3 1 1
8 活性炭粉尘 5 --- 1
9 聚丙烯粉尘 5 --- 20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 2 --- 21 聚氯乙烯粉尘
5
---
续表5-1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22 聚乙烯粉尘
5 --- 23 铝尘
铝金属、铝合金粉尘
氧化铝粉尘 3 4 --- --- 24
麻尘(游离SiO2含量<10%) 亚麻黄麻苎麻 1.5 2 3 --- --- --- 25 棉尘 1 --- 26 木粉尘
3 --- 27 凝聚二氧化硅粉尘 1.5 0.5 28 膨润土粉尘 6 --- 29 皮毛粉尘 8 --- 30
人造玻璃质纤维玻璃棉粉尘矿渣棉粉尘岩棉粉尘 3 3 3 --- --- --- 31 桑蚕丝尘 8 --- 32 砂轮磨尘 8 --- 33 石灰石粉尘
8 4 34 石棉(石棉含量>10%) 粉尘
纤维 0.8 0.8 f/ml --- --- 35 石墨粉尘 4 2 36 炭黑粉尘 4 --- 37 碳化硅粉尘 8 4 38 炭纤维粉尘3
---
续表5-1
序号
粉尘种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39 稀土粉尘( 游离SiO2含量<10%) 2.5 ---
40 洗衣粉混合尘 1 --- 41 烟草尘
2 --- 42 萤石混合性粉尘 1 --- 4
3 蛭石粉尘 3 --- 4
4 云母粉尘 2 1.
5 45 珍珠岩粉尘 8 4 4
6 重晶石粉尘 5 --- 4
7 *其他粉尘 8
---
说明:
①表中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含量<10%,不含有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
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②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

③本标准未制定粉尘的PC-STEL,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二、正确使用卫生标准的说明
(1) 总粉尘: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是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 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到的可进入肺泡区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为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

(3) PC-TWA的应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个体粉尘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

定点粉尘检测也是测定TWA 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班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对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WA)定点粉尘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的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三节。

(4)短时间接触浓度超限倍数的应用:在作业场所某一工作地点一个工作班内不同时段粉尘浓度可能有明显差别。

即使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没有超过PC-TWA,也要控制个别时段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

因此采用超限倍数来控制STEL的过高波动。

粉尘浓度的超限倍数即测得的STEL不应超过PC-TWA的2倍。

需要注意的是,超限倍数与超标倍数两者的定义不同,不要混淆。

前者的实质是职业接触限值,后者则是反映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

STEL 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二节。

举例:煤尘的PC-TWA总粉尘为4mg/m3,呼吸性粉尘为2.5mg/m3,其超限倍数均为2。

测得某采煤工作面打眼时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STEL分别是10.0 mg/m3和3.5 mg/m3,分别为PC-TWA的2.5倍和1.4倍,总粉尘的STEL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呼吸性粉尘的STEL 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5)本标准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安全与危险浓度的精确界限,也不能用作毒性的相对指数。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