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说课材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1、地震的分类(1)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2)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按震级大小: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
2、判别活断层的证据(一) 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标志。
(1)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被错断;断层破碎带构造行迹。
(2)地貌特征: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
(3)水文地质特征: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
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
(4)地物错断。
(二) 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三) 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检测标志(四) 地球物理标志3、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烈度: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4、内动力地质作用:5、滑坡的识别标志(1) 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地貌不协调或反常等(2)变形破裂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 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4) 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及研究: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6、滑坡的形态要素P122 图7、滑坡的分类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分类: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类:(a)推动式滑坡(b)牵引式滑坡(c)混合式滑坡 (d)平移式滑坡。
按岩土体类型分类:土体滑坡、基岩滑坡8、岩溶的形态大的地貌形态及蚀变:峰丛(溶蚀);峰林(溶盆);溶蚀平原地表形态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9、可溶性岩石有哪些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等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即避开逆断层的上升盘、正断层下降盘)。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一、绪论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包括岩土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等。
其任务是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合理。
2、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在建筑活动中已经开始积累一些地质方面的经验。
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在 20 世纪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岩土工程性质1、岩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岩土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比重、孔隙度、含水量、饱和度等。
这些性质对岩土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岩土的水理性质有何意义?岩土的水理性质,如渗透性、持水性、给水性等,对于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岩土的稳定性以及工程施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如何评价岩土的力学性质?岩土的力学性质可以通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指标来评价。
同时,还需要考虑岩土的变形特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三、地质构造1、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有哪些?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和节理。
褶皱是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断层是岩层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节理则是岩石中的裂隙,但没有明显的位移。
2、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哪些影响?地质构造会影响岩土的稳定性、地下水的分布以及工程场地的选择。
例如,在褶皱地区,核部和翼部的岩土性质可能不同,需要特别注意;断层附近的岩土往往较为破碎,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节理发育的地区可能会影响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类型有哪些?地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包气带水存在于地表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工程地质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3.doc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工程地质基础(专科)一、填空题:1.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和。
2.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和。
3.通常所指的断裂构造包括和4.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和。
5.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和三类。
6.地质年代分为—地质年代和—地质年代。
7.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小,可把岩石分为—、和—o8.根据褶曲轴面的产状,可将褶曲分为—、—、—和―。
9.地震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和。
10.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 ____ 和变弯。
11.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和0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称o1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各圈层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而,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而叫 ,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叫。
14.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利I 四个方而。
15.岩溶,修成的条件是:;、, □16.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和三部分。
17.矿物的颜色是,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
其中对判别矿物最有鉴定意义的是,无鉴定意义的是。
18原岩受到、和三大因素的影响,在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称为。
19.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20.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21.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22.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而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23.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和。
25.河流流水对风化物的搬运方式有___、、三种。
26.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和 ,其中阶地的形成是山地壳的所引起的。
27.•个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普遍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称为—。
28.河流阶地是-利分布较普遍的地貌类型。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学科。
它是土木工程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地质学的学习过程中,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地质基础知识工程地质学的学习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地质基础知识。
这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的分类与特征、地层的划分与特征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地质调查方法和技术,以便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地质勘察和评估。
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地质灾害是指地质条件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危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复习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预测与预防方法等内容,以便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
三、地质工程勘察与评估地质工程勘察是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在复习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地质工程勘察的方法和步骤,学习如何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地质风险评估。
这些知识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地质学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复习资料中,我们可以学习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设计原则和施工技术。
例如,在软土地区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土壤的沉降和变形特点,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在岩石地区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问题。
五、环境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地质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质条件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在复习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土壤侵蚀等,并学习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地质基础课程复习资料(1406)

《工程地质基础》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工程上,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 b将其划分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3.地震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叫成岩作用。
硬结成岩作用比较复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作用。
5.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_______和变弯。
6.沉积岩的层理是指岩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一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
7.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岩浆岩的结构特征与岩浆的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密切相关,岩浆的温度、压力、粘度及冷凝的速度等都影响岩浆岩的结构。
9.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称岩层产状。
岩层按其产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称________;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________;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称________。
11.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12.地质年代分为________地质年代和________地质年代。
1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把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圈层。
各圈层间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叫________,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叫________。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工程地质学教学教案】

工程地质学试题与答案【工程地质学教学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地质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地壳的组成和地质时代的划分。
3. 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地壳的组成和地质时代的划分3. 地质作用及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入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地质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通过地质图和实物标本,讲解地壳的组成和地质时代的划分。
3. 分析地质作用如侵蚀、沉积、变质等对工程地质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学生能够根据地壳的组成和地质时代的划分进行分类和描述。
3. 学生能够分析地质作用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教案章节:第二章岩土工程特性教学目标:1. 理解岩土的分类和特性。
2. 掌握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3. 了解岩土工程中的岩土测试方法。
教学内容:1. 岩土的分类和特性2. 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3.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测试方法教学活动:1. 引入岩土的分类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岩土对工程的影响。
2. 讲解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或示例进行演示。
3. 介绍岩土工程中的岩土测试方法,如常规三轴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岩土的分类和特性的理解。
2. 学生能够描述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并解释其工程意义。
3. 学生能够了解岩土工程中的岩土测试方法,并理解其重要性。
教案章节:第三章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2. 掌握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3. 了解地下水控制和利用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规律2.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3. 地下水控制和利用的方法教学活动:1. 引入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地下水在地质环境中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概论绪论1、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4、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地基分持力层与下卧层两部分。
5、基础:建筑物最下面一个组成部分,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并传给地基。
6、地基承载力: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
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要求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②控制基础沉降使之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容许值。
第一篇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1、土:是由固体颗粒以及颗粒间孔隙中的水和气体组成的一多相、分散多孔的系统。
2、土的三相组成:指土由固体颗粒、液体水和气体三部分组成。
粒径:指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表示。
4、粒组(粒级):指粒径在一定区段内其成分及性质相似的土粒组别。
5、土的粒度成分: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它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
6、累积曲线分析与应用:曲线陡,粒度变化范围窄,颗粒均匀,级配不好;曲线缓,粒度变化范围宽,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
7、土按粒度成分分类:巨粒土及含巨粒土:巨粒(60-200mm)组质量>15%;粗粒土:粗粒(0.075-60mm)组质量>50%;细粒土:细粒(0.005-0.075mm)组质量>50%。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无定形氧化物胶体、可溶盐),有机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基础》
复习题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的思考题
1.工程地质学的含义是什么?
2.工程地质性质的含义是什么?
3.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及所包含内容是什么?
4.工程地质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5.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粒径、粒组、粒度成分和粒度分析?
2.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3.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4.什么是累计曲线,它的形态表明了什么,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和各粒组的含量?
5.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6.常见的粘土矿物有哪些?各类粘土矿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亲水性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7.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8.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9.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0.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
第二章思考题
1.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哪些主要性质?表示土基本物理性质的指标如何求得?
2.土的孔隙率和孔隙比的概念有何不同?他们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4.根据孔隙比,相对密度可将砂土分为哪些密实状态?
5.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指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实测指标?哪些事导出指标?
6.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7.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8.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9.为什么可以根据塑性指数对细粒土进行分类?
10.粗粒土和细粒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有什么不同特点?
第三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土的压缩性?土产生压缩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是渗透固结?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4.饱和砂土与饱和细粒土相比,在压缩速度、压缩量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5.怎样根据超固结比来判断土的压密状态?
6.什么是土的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说明了什么?
7.砂土与细粒土相比抗剪性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8.土的抗剪强度曲线与横坐标轴平行线的夹角和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各是什么?
第四章思考题
1.岩石与土相比工程地质性质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2.根据岩石中空隙类型,岩石空隙率可分为哪几种?
3.为什么根据岩石吸水率可以求出岩石大开空隙率,怎样求?
4.为什么饱水系数能反映岩石中大开空隙与小开空隙的相对含量?
5.坚硬岩石在单向逐级连续加荷情况下的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6.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有什么关系?
7.根据工程实际的剪切破坏情况,岩石有哪三种抗剪强度?
8.原生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五章思考题
1.什么是活断层?活断层含义中包含的几个时间概念各是什么?
2.按活动性活断层分哪几类?各类断层对建筑场地有何影响?
3.按活动速率活断层分哪几类?
4.根据哪些标识可判断活断层的存在?如何判别?
5.活断层区工程选址的原则是什么?
6.地震、震级、烈度、基本烈度的含义各是什么?
7.什么是地震效应?分哪些类?
8.用静力法、动力法分析地震力的基本假定各是什么?
第六章思考题
1.斜坡变形和破坏有何联系和区别?
2.滑坡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3.岩质斜坡发生滑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4.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工程地质比拟法的原则是什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5.用圆弧法计算斜坡稳定性的假设条件有哪些?
第七章思考题
1.什么是地基?什么是基础?两者有何不同?
2.什么是持力层?什么是下卧层?
3.土的自重应力在地面以下是怎样变化的?基础铅垂线上和水平方向上是怎样变化的?
4.怎样计算矩形基础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5.分层总合法计算沉降量的步骤是什么?
6.怎样用《规范》推荐法计算地基沉降量?
7.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含义是什么?
8.如何根据载荷试验资料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