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一)现代散文
抗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1937—1949年) 这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的原因,战斗杂文创作数量增多,
杂文作家有郭沫若、聂绀弩、冯雪峰等。 抒情散文包括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巴金的《废园
第7 页
二、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实例
第8 页
【赏析】杨绛(1911年出生),本名杨季 康,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 《堂吉诃德》等译著。
她的散文《我们仨》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 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回忆 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节 选的这段写的是钱媛和钱钟书去世时的情景, 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 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 无不动容。
外》、老舍的《我的母亲》等;幽默散文有梁实秋的《雅舍 小品》、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和王了一的《龙虫并雕 斋琐语》等。
第5 页
第6 页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二)当代散文
中国当代散文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的17年(1949—1966年)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的是抒情散文。其中优秀的作品有冰心真挚隽永的《樱花赞》,巴金亲切自然的 《从镰仓带回的照片》,杨朔诗意盎然的《茶花赋》《荔枝蜜》,吴伯箫朴实醇厚的《记一辆纺车》等。
文学欣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2 页
中国现当代 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实例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一)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九章现当代散文

“特立独行”的含义
• 表面上是在回忆自己插队养猪的一段经历, 其用意却在把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所具 有的品质拿来和现实中的人做比较,针砭 人的生存状态。
• P233
幽默与反讽
• 线索:作者对妻子武钟谦的深情厚谊构成 本文情感线索。文章自始至终贯穿着夫妻 深情,朱自清在行文里既感念着妻子的贤 惠,又隐含着做丈夫的某种自责与懊悔。
• 人物刻画:通过细节动作和生活点滴来刻 画人物形象。
• 语言风格:具有明显的絮语散文特点。
二、何其芳《黄昏》
• 作者简介: • 何其芳,诗人、散文家,原名何永芳,四
• 全文以“灯光”为标题,又以“灯光”为 线索。
• 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体现着作者的思绪 和感情的逐层推进过程,标志着文章思想 内容的断深化:由看到旧家庭、旧礼教 的败落,到揭露和抨击它的罪恶,再到指 出新的生活道路,成为统贯全文的一条明 线。
四、钱钟书《论快乐》
• 作者简介: •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 文学研究:《谈艺录》、《宋诗选注》、
重要作家
• 贾平凹:民间风俗的展示者。《月迹》 《一棵桃树》、《商州初录》《商州又 录》、《说话》《四十岁说》等。
• 余秋雨:历史文化的哀鸣者。《文化苦 旅》、《文明的碎片》
第二节
散文选
一、朱自清《给亡妇》
• 作者简介: • 朱自清,本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生于 江苏东海,后定居扬州。1920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 长期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1948 年病逝于北京。
• 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专门探讨现代散文 概念的《美文》;
• 1924年,《语丝》创刊,周作人、鲁迅、 林语堂的创作,“语丝体”;
高中必背当代散文选

高中必背当代散文选
当代散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下面是一些高中必背的当代散文选,供同学们参考。
1.《读书狂》
散文《读书狂》是当代作家某某所作,以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为背景,表达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梦回大自然》
散文《梦回大自然》描绘了作者在郊外度假中所体验到的大自然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科技时代的变革》
散文《科技时代的变革》分析了科技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反思了科技带来的利弊,并呼吁人们在科技时代保持理性的思考。
4.《生活的哲理》
散文《生活的哲理》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鼓励人们珍惜现在,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5.《人生的道路》
散文《人生的道路》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人生中
的坎坷与挫折,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以上是一些高中必背的当代散文选,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
理解和欣赏当代散文的风采。
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

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精选2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
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精选2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篇1人生也许就只是一种不断的反复。
在前一刹那,心中还充满了一种混乱与狂热,必须要痛哭一场才能宣泄出的那种悲伤与失望,于是,就在疾驰的车中,在暮色四合的高速公路上,我一个人在方向盘后泪落如雨。
那是怎样炽烈的心,怎样滚烫的泪啊!然后,那种感觉就开始出现了,在还流着泪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已经细细致致地开始出现了。
就好像在汹涌如注的瀑布之前,我们起先并不能听见其他的声音,除了隆隆的瀑声之外,我们起先什么也不能察觉。
但是,站定了,听惯了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细微的声音其实是一直存在着的,只要我们定下心来,就可以听得见。
而我开始听见了,那是我的另一颗心,永远站在旁边,每次都用那种悲悯的微笑注视着我的那一颗心,开始出现,开始轻言慢语地来安慰我了。
是啊,世间有多少无可奈何的安排,有多少令人心碎的遇合啊!哭吧!流泪总是好的。
可是,也别忘了,别忘了来细细端详你的悲伤和失望,你会从这里面看到,上苍赏赐给你的,原来是怎样清澈与美丽的一种命运。
于是,在细细地品尝着我的得和我的失的同时,我就开始微笑了,眼里却仍含着刚才的泪水。
车子离开高速公路,弯到那一个在路旁种满了新茶的小镇上,我在花店前停下车,为我自己选了一棵白色的风信子。
不为什么,只为那洁白的小花瓣上停着好多细细的晶莹的水珠,只为纪念那样一个春日的下午,那样一场非常短暂却总是不断反复着的迷与悟。
中国当代经典美文散文篇2鹿远远始终笑脸迎人,这么长时间没看到过他有一天是不开心的,每天都是眯着两只眼睛上班,有很多人都说他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只有他自己知道,开心的过每一天才是对的,生气或发怒对自己和别人都不好,尤其是像自己这样没背景、没见识、没文化的农村娃生气更要不得。
现当代大散文特点

现当代大散文特点
现当代大散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题材广泛:现当代大散文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历史、文化、社会、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
作者们通过散文这一形式,深入挖掘和探讨各种主题,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2. 表现手法多样:现当代大散文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作者们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使得散文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情感真挚:现当代大散文注重情感的表达,作者们通过散文这一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情感真挚的表达方式,使得散文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4. 语言简练:现当代大散文在语言上追求简练、质朴,避免过多的华丽辞藻和冗长句子。
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使得散文作品更加清新自然,易于阅读和理解。
5. 文化内涵丰富:现当代大散文在文化内涵上具有丰富的特点。
作者们通过对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探讨,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现当代大散文的特点在于其广泛的题材、多样的表现手法、真挚的情感、简练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特点使得现当代大散文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和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之《风景谈》

八、第四部分赏析:北国晨号
思考:这一部分突出地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有何表达效果?
这幅风景将记叙、描写和抒情相结合, 细致地描绘出两位士兵坚决果敢的形象,情 感表达直接大胆,拂去之前的含蓄,极大地 感染了读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可以 想见作者行文时的激动,具有“卒章显志”
的效果和作用。
——形散神不散
(1)六幅画面,除头一幅展现了新疆的沙漠风光之 外,其余五幅都写了延安风光,并非天南海北,漫无边际。
(2)六幅画面,都不着眼于表现延安的自然风光,而 是全力讴歌主宰自然的人,情感基调始终是昂扬向上的, 这便成了贯穿作品始终的主旋律。
2.通过五处议论, 点明题旨,又成 为联结全文的纽带,逐层深入地把六幅 画面串联成一个跌宕多姿的整体。
2.第一段描写了“沙漠驼铃”,揭示 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 一观点,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衬托的手法:即以“最单调最平
板”的沙漠作为背景,衬托出由于人的活 动而使这幅画面“完全改观”,从而揭示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二是先抑后扬的手法。
即先说沙漠的广袤、苍茫、寂静, 表 现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 再说驼队 (即人)在其中的活动使得这幅“风 景”“完全改观”, 进而突出“自然是伟大的, 然而人类更伟大”。们由衷的赞美。Fra bibliotek石 洞
桃林
七、第三部分赏析:石洞共读 桃林小憩 思考:这一部分共同叙述的是人的精神活动,
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石洞共读”将公园常见的绅士淑女 谈恋爱的场景,与陕北石洞青年男女共读札 记的情景相对比,体现出革命青年崇高而丰 富的精神世界,他们将个人感情融入到大时
代中,更显健康严肃。 “桃林小憩”用简陋贫乏的环境映衬 出人们高贵的精神活动,即“以景衬人”, 如读书、交流、品茗等,强调和赞扬人们
现当代名家散文作品

现当代名家散文作品
1.鲁迅《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对民主和平等的鼓吹。
2. 钱钟书《围城》——以幽默搞笑的笔调,反映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3. 老舍《茶馆》——以茶馆为背景,刻画了民间生活的百态,反映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人民的痛苦。
4. 徐志摩《再别康桥》——一首富有感染力的爱情诗,描绘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表达了情感深情。
5. 林语堂《苏东坡传》——以苏东坡为主角,通过对其人生的描写,反映宋代的社会风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的渴望。
6.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困境,反映了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
7. 茅盾《子夜》——通过对一对夫妻的生活琐事的描写,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悲喜。
8. 王安石《让更年期成为女性最美好的时光》——倡导女性价值观的转变,呼吁女性在更年期时尽情享受生活。
9. 余秋雨《文化苦旅》——记录了作者的文化探究之旅,呼吁人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
10. 阎连科《大河小说》——以一条河流为线索,描绘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人民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
- 1 -。
现当代经典短篇散文

现当代经典短篇散文1. 《时间的痕迹》2. 《城市的记忆》3. 《流动的岁月》4. 《迷失的方向》5. 《岁月的轨迹》6. 《生活的拼图》7. 《等待的意义》8. 《逝去的时光》9. 《远方的故事》10. 《人间烟火》以下是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时间的痕迹》岁月如梭,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
站在时光的长河边,我看到了无数个瞬间的变化,看到了岁月在人们的脸上刻下的痕迹。
城市是时间的见证者,它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和变迁。
走进繁忙的街道,我看到了大厦拔地而起,高楼林立,仿佛一夜之间,城市就焕然一新。
然而,当我仔细观察时,我发现城市中的老旧街区依然存在,那里的建筑虽然残破,但却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砖墙上的裂痕、门窗上的锈迹,都是时间的痕迹。
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见证了人们的兴衰。
人们是时间的航行者,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穿行。
我看到了年轻人的笑脸,他们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
然而,当我仔细观察时,我发现老年人的身影也在这个城市中存在。
他们步履蹒跚,背上驮着岁月的沉重。
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们是岁月的见证者,他们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变得更加坚强和睿智。
时间是人类的伙伴,它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感慨。
当我闭上眼睛,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我看到了那些美好的瞬间,看到了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刻。
然而,当我仔细思索时,我发现时间也是残酷的。
它将我们的青春带走,将我们的梦想抛在脑后。
我们曾经追逐着时光,却发现时光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有追忆和遗憾。
岁月如梭,时间的痕迹无处不在。
它们存在于城市的角落,存在于人们的脸上,存在于记忆的深处。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让我们用心感受时间的流逝。
因为时间不会停止,它继续前行,带给我们更多的变化和感悟。
时间的痕迹,如同一幅幅画卷,记录着人类的成长和历史的演变。
让我们一起走进时间的长河,感受那些痕迹背后的故事。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在时间的雕刻下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性的“三史”(公社史、工
厂史、部队史)的写作。
3、60年代的史料保存
文史资料选辑: 溥仪《我的前半生》; 周作人《知堂回忆录》
五、本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缺点与不足 1、反映生活还缺乏应有的深广度 2、散文风格有待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
第二节 杨朔 秦牧 刘白羽的散文 一、杨朔的散文 一)作家简介
松骨峰狙击战; 战士马玉祥从大火中抢救朝鲜儿童; 作者在防空洞与一位战士对话的场景。
《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断)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 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 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 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杨朔(19131968)原名杨 毓晋,字莹叔, 山东蓬莱人。
二)杨朔散文创作特色 1、新时代、新生活及普通劳动者的颂歌
《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
2、独创的诗体散文风格
1)境界优美,诗意盎然
2)托物寄情,物我交融
3)结构精巧,语言凝炼
景-人-意
三)关于杨朔模式的反思
1、结构模式化: 开头设悬念,中间写人物,卒章显其志 2、小说化诗化 3、文字的雕琢 4、颂歌体的艺术格调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 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特点: 炽热的感情、奔放的气势;反映迅速、
时代感强 ;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 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 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 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 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 „„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 惊讶他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 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 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 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 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 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 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洒自然。
“几千年来,披枷来锁的土地,一旦回到人民 手时在,变化是多么神速啊!你试展开一幅 地图,思索一下各地的变化,该有多么惊人。 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 濯濯童山披上了锦标主义裳,水库和运河象 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样缀满了山谷和 原野。„„” (《土地》)
三)不足之处 有时缺乏抒情性,知识罗列。
协会举行报告文学创作座谈会,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关于报告文
学的专门会议。
2、魏巍的通讯报告《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 南郑州人。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
家、小说家。《东方》于1983年获
首届茅盾文学奖。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与一 朝九 鲜五 孩三 子年 在魏 一巍 起朝 鲜 战 场
1)深刻的思想性
《事事关心》、《变三不知为三知》
2)强烈的针对性 《一个鸡蛋的家当》《说大话的故事》
《爱护劳动力学说》
3)丰富的知识性 《谁最早发现美洲》《你知道弹棋吗》
二、通讯报告 1、基本主题: 报告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喜人成绩
1963年,人民日报社,中国作家
吴晗、邓拓、廖沫沙 《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 《长短录》(杂文专栏《人民日报》 副刊开辟的由夏衍,唐弢、廖沫沙、
孟超等负责撰稿。)
《燕山夜话》:邓拓于1961-62年
间以马南屯阝的笔名,在北京晚
报上开辟的一个专栏《燕山夜话》
(从61年3月19到62年9月》,由
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六集后出全集。
三、刘白羽的散文 一)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2005)北京通州人。 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 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 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 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 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 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本阶段散文创作的主旋律: 发扬革命传统,继续艰苦奋斗,酿造
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更崇高的理想。
四、史传文学 1、50年代前期,侧重于记写英雄人物 柯蓝等的《不死的王孝和》,黄钢的
《革命母亲夏娘娘》,韩希梁的《黄继
光》等,还有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
党》,高玉宝的《高玉宝》等文学自传。
3、五十年代后期:失中有得(57-59) 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
《日出》;杨朔《海市》,魏巍《依 依惜别的深情》,叶圣陶《记金华的 两个岩洞》。
4、六十年代初期空前丰收 (1961年散文年) 1)文艺政策的调整 2)散文创作问题的讨论 3)佳作的大量问世 4)主旋律的形成 5)创作模式的出现
一、杂文
建国初始: 有聂绀弩的讽刺性杂文;夏衍在《新民
晚报》上开辟的杂文专栏‘灯下闲话”; 陈笑雨,郭小川,张铁夫三人以笔名 “马铁丁”在《长江日报》副刊上主持 的杂文专栏“思想杂谈”。
1、五十年代中期(56年左右)
杂文专栏、人民日报;
茅盾、叶圣陶、巴人(王任叔)
徐懋庸《打杂新集》
2、六十年代初期
分析思考: 1、简要分析杨朔散文的创作特色。 2、简要分析秦牧散文的创作特色。 3、简要分析刘白羽散文的创作特色。 4、杨朔刘白羽散文比较
抒情散文的两次高潮: 1956到1957年;1961至1962年;
报告文学的涌动 杂文的兴盛沉浮 史传文学的生长
本时期重要散文作家作品 业余散文作家:沈从文、赵树理、老舍、
丰子恺等; 主攻散文的专业散文作家:杨朔、刘白 羽、秦牧等。 以数量和成就归入专业散文家行列:冰 心、巴金、吴伯箫、曹靖华、邓拓等。
《欣慰的纪念》(许广平)是建
国后出版的第一本鲁迅传记。
2、1956至1965年,有计划有组织的写作 195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志愿
军英雄传》是建国后第一部集体创作的 作品;
大型作品集《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
的组织撰写。
《红旗飘飘》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一
套革命回忆录丛刊,1957年创刊。至文 革前出版了16集。作者大多是参加过革 命的老干部。
三、抒情散文
1、五十年代前期:园地冷落 2、五十年代中期:初步复兴 1)优秀作品集中问世 秦牧的《社稷坛抒情》、杨朔的《香山 红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叶圣 陶的《游了三个湖》、冰心的《小桔灯》 等。
2)个性化趋向
杨朔由通讯特写走上抒情散文之路;秦
牧创作由“杂文”转向了“散文”;魏 巍由过去的“报道气”而透出了“散文 味;何为的《第二次考试》等显出散文 “小说化”的艺术尝试。
二、秦牧的散文创作
一)作者简介
秦牧(19191992) ,祖籍广 东,生于香港。 散文家。
二)创作特色
1、题材广阔,知识丰富 《菱角的喜剧》、《面包和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潮汐和船》、《社稷坛抒情》、
2、思想深邃、趣味盎然
《花城》、《土地》
《古战场春晓》、《海滩拾贝》
3、形式多样、语言流畅 秦牧散文没有固定格式,说理,抒 情、叙事,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潇
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
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
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
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
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
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
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 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 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 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 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 了。” ( 《日出》)
《星火燎原》是一套回忆中国人民军队
建军以来的英雄业绩和辉历程的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1958至1965年出版到 第10集。
单行本的革命回忆录: 陶承的《我的一家》,陈昌奉的《跟随
毛主席长征》、缪敏的《方志敏战斗的 一生》、杨植霖的《王若飞在狱中》等。
1958年群众文艺运动中兴起了的
第二十章 散文(四)
第一节 概述
当代散文概念: 狭义的散文,指的是所谓 “ 抒情性散 文 ” ;广义的散文概念,还包括 “ 叙事性 ” 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 讯、报告 ,也包括以议论为主的文艺 性短论等。有时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 传记等也被列入散文的范围之内。
从文体上看当代各类散文的基本情
况:
二)创作特色
1、与时代共脉搏,善于表现生活的壮 美 《长江三日》:“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 向黎明”
2、充沛的革命激情 《急流》: “ 今天,当我静静的望着深 远的夜空和灿烂的星群时,我理解到: 那江流上有一条平安的道路,这道路是 属于勇士的。勇士乘那奔腾澎湃之势, 追风逐电,翱翔自如,转瞬千里;而懦 夫还没有进入激流,早已为那显赫的声 势
所威慑,丢魂丧胆,低头徘徊,而结果
也只能使自己和自己所驾驶的船只一道
击沉撞碎。 „„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
勇退?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生
活在革命斗争浪涛中的人,应当作乘长 风破万里浪的能手,因为急流是永远奔 腾前进的。”( 《平明小札·急流》 )
3、语言华美明丽,文笔气势磅礴 “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
61年十月,《前线》半月刊开始
发表吴南星(取吴晗的姓,邓拓
的马南屯阝的南字,廖沫曾用繁
星笔名,取星)的杂感《三家村 札记》。
3、邓拓的杂文
邓拓(1912-1966), 原名邓子建、邓云特。 福建福州人。1949年 后,历任中共北京市 委宣传部长、《人民 日报》社总编辑、中 华全国新闻联合会主 席、《人民日报》社 社长、中共北京市委 书记处书记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