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痹病诊疗方案的总结优化

对痹病诊疗方案的评估总结及优化从2008年底开始,我科按照医院制定的武威市中医院痹病诊疗方案,共收集病例161例,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理疗等方法治疗痹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通过对医院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获得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同。
一、实施过程中改进之处:1.首先通过第1年的治疗我们发现,我院的痹病诊疗方案分型过于复杂,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很难碰到单纯的以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痰湿瘀结、气血瘀结、脾气亏虚、肾精亏虚、肝血亏虚、经络痹阻为主的证型。
而是以寒痹、热痹为主,夹杂有湿、痰、瘀、脾虚、肾虚、阴虚、阳虚及气血亏虚。
故对痹病的分型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总体分为风寒湿痹及风湿热痹两型。
在两型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夹杂有湿、痰、瘀、脾虚、肾虚、阴虚、阳虚及气血亏虚的不同情况分别予以相应的治疗。
2.其次我们还根据不同证型分别辨证选用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静脉点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特色疗法,特别是针灸、拔罐、穴位注射等,目前已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4. 选用价格相对低廉、有肯定疗效的雷公藤多甙片、正清风痛宁、白芍总苷片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5.当病情活动处于急性期时应适当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防止关节进一步的损害。
慢性期尤其是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时,应适当的进行主动锻炼或被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尽可能的保持关节功能。
二、存在的问题:1.因我院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就诊患者以农村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均是病情活动,症状较重或外院治疗效果不佳时再到我院就诊,很多患者关节损害重,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病人长期在院外跟着广告服药,因病致贫,因病致残者较多,很多患者对治疗期望值较高,希望在短期内见效,希望能够痊愈,参合患者在住院期间因费用报销,尚能接受针灸、中草药等综合治疗,因受经济限制,出院后基本上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中草药、针灸的治疗费用。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
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宅血,显现肢体繁重、关节剧痛,乃至发生肢体拘挛屁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西医骨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范围(osteoarthritis , 0A),它是一种以的变性、破坏及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病。
—、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及《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学分册》(ISBN : 02599 )®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约作病,屁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减缓,宅候转变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剌声或摩擦声。
严峻者可见肌肉萎缩。
关节崎形, 腰穹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小,软骨下骨质硬化,和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 )查血沉、抗"0”、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聒痹相辨别。
二、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医治指南。
@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
滑膜液检查色泽. 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实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 )xlOV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量可粗略估量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样有典型表现,要紧为关节间隙狭小,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義状改变等。
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髄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 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 ”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辨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茎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岀,MRI还可发觉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曩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初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Kellgren 和Lawrence 放射学诊断标准(Nigle Aden,Michael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依照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陰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0级:正常。
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附件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基本情况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刺特定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及方案优化说明

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总结及方案优化说明尪痹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肌肉强直、僵硬、难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中医诊疗尪痹的方案一般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方案优化说明。
首先,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需要从患者病情、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具体分析如下:1.患者病情:尪痹病情轻重不一,有的患者病情较轻,遵循中医诊疗方案后病情明显改善;而有的患者病情较重,病程长久,对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要求较高。
因此,尪痹中医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与患者病情有着密切关系。
2.医生治疗技术水平:中医诊疗尪痹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尪痹中医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和疗效。
对于一些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可能存在方剂选用不当、针灸手法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方案的执行效果。
3.养生保健:尪痹患者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同时,还需要进行养生保健工作。
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对于尪痹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患者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对养生保健措施的忽视或不重视,导致效果不佳。
对尪痹中医诊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方案优化说明:1.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加强对尪痹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医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方剂选用和针灸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完善方案执行过程: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指导: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患者普及尪痹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和决心,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4.加强科学研究与合作: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需要依托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
医院、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可以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逐步完善尪痹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机痹证是指关节肌肉等处疼痛、僵硬或不适,病程较长,常常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前因不慎,致使筋骨受损•寒湿内侵,导致气血瘀滞•肝肾阴虚,使气血失于调养•劳损过度,消耗气血精气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其主要是运动过度和老龄化导致的软骨损伤和磨损,使得关节间隙缩小,骨头碰撞,引起了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认为痹证和关节疾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见的痹症有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医诊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物质,其能够运行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护机体正常功能的秩序,而关节疾病多与气血不畅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常常以调理气血为首要任务。
针灸调理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法,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全身气血,以达到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强关节活动度和抗炎等作用。
温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贯通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如果经络不通畅,则会导致病邪内停,引起各种疼痛等症状。
温通经络可以增强膝关节的抗病能力,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
此外,中医还推崇一些外治法来温通经络,如艾灸、火罐等,通过刺激皮肤与经络,令人体组织得以舒展、淋巴得以活跃,从而帮助提高膝关节对病疾的抵御能力。
肝肾调养中医认为肝肾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器官,肝为藏血之内脏,肾为先天之本脏。
中医治疗关节疾病时,例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常还会从调养肝肾入手。
调节肝肾,可以激发人体内部的正能量,从而使气血得以充沛,代谢功能正常,形成强健的体质,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在中医诊疗方案中,常见的针灸穴位有肝3、肾3、太冲等来调养肝肾,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的治疗。
以上就是中医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案,需要提醒的是,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是长效性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看到效果后任由状态失控,那么极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复发。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定义痹症是由于风' 寒、湿' 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 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 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 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 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 强硬' 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 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 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多40岁);(5)晨僵感30minv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 行痹:肢体关节' 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4)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ASO、RF等与风湿痹、尪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1骨关节病诊断标准(1)多见于中老年。
(2)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踝、脊柱等。
(3)累及的关节隐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能减轻;或进而持续疼痛,伴关节僵硬,活动后见好转,或有关节腔积液,后期关节肿胀增大,活动受限、畸形,但无强直。
(4)X线证实为退行性关节炎。
2.2膝、手、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2.2.1膝骨关节病分类标准(1)临床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有骨擦音。
③晨僵≤30分钟。
④年龄≥38岁。
⑤有骨性膨大。
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临床﹢放射学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示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病。
④年龄≥40岁。
⑤晨僵≤30分钟。
⑥有骨摩擦音。
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病。
2.2.2手骨关节病分类标准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
②10个指间关节中,骨性膨大关节≥2个。
③掌指关节肿胀≤2个。
④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2个。
⑤10个指间关节中,畸形关节≥1个。
满足①+②+③+④条或①+②+③+⑤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针灸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进行诊断。
共收治符合治疗标准患者100例,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2、中医治疗规范
1、毫针疗法: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疏通经气
⑴针灸处方:肾俞、足三里、绝骨、大杼、关元、肝俞、三阴交、阳陵泉,前四穴用温针灸;关元用温和灸。
⑵随证选穴:肾虚髓亏配太溪;阳虚寒凝配腰阳关、重灸神阙;瘀血阻滞配膈俞、血海。
2、腹针疗法:
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颈椎增生者配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
腰椎增生者配水分、双侧外陵、双侧气穴、双侧四满
膝关节增生者配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3、穴位注射疗法:
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⑴取穴:阿是穴
颈椎增生者配风池、大椎、大杼、肝俞、肾俞
腰椎增生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
膝关节增生者配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
⑵方法:用10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0.5mg在选定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药液1~2ml,隔天治疗1次,二周为1个疗程。
4、小针刀疗法
定点取压痛点最明显处,常规消毒,铺孔巾,用“汉章”牌Ⅰ型小针刀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与骨刺的竖轴垂直,作剥离松解术。
术毕用创可贴贴刀口,每周治疗1次。
6、中药内服:
1)肾虚髓亏:肾气丸加减
2)阳虚寒凝:乌头汤加减
3)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以上疗法毫针疗法为必选,余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腹针疗法、中药内服据病情选用。
3、综合疗效分析
2010年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100例,观察治疗时间为4周,4周后指标均改善明显,各项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
4、总结及优化
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知医学理论、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诊疗方面存在着疾病名称不规范、证候分型无标准、治疗方案不优化、缺乏一种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等问题。
因骨痹多为退行性病变,针灸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症状,但临床疗效尚未十分理想。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制定规范的骨性关节炎针灸诊疗方案,拟定各种治法的标准操作规程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法,乃当务之急。
对其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和规范,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
2.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抓住骨痹的主要病机,筛选有效穴位,辩证配伍,重用灸法,配合其它刺灸方法,优化整合,以其寻找出一套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简便易学、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