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2

合集下载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项目四任务2旅客站台乘降组织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项目四任务2旅客站台乘降组织

客运站除旅客列车到发线外,还应设有货物列
为保证旅客安全,便利上、下车,提高旅客乘降速度, 缩短行包、邮件的装卸时间,提高客运站的通过能 力,在办理旅客乘降的车站均应设置旅客站台。旅 客站台的数量与位置应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的数量相 适应,随着客运站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客运站 为通过式时,应设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当客运站
4.请勿沿扶手带运行的反方向故意用力回拉扶手带企图阻止 其运行;请勿让手指、衣物接触两侧扶手带以下的部件; 请勿用手翻抠扶手带的下缘。否则,会影响扶手带的正常 运行,损坏扶手装置部件,或擦伤、挤伤手指。 5.禁止儿童攀爬于扶手带或内盖板上搭乘,禁止将扶手带或 内、外盖板当作滑梯玩耍,以防发生人员擦伤、夹伤或坠 落事故。 6.禁止在运动的梯级上蹦跳、嬉戏、奔跑。 7.禁止沿梯级运行的反方向行走与跑动,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或跌倒。禁止倚靠扶手侧立,以防衣、终点站和其他客流量、行包量大的站台上,应 设置站台雨棚。雨棚用于遮阳和避风雨,给旅客乘降和行 包、邮件装卸带来便利。大型站的雨棚其长度、宽度应分 别与站台的长度、宽度相同。站台宽度超过10 m或站台上 建有天桥地道等,宜采用双柱雨棚,其他站台可釆用单柱
三等以上车站的站台上根据需要可设售货亭、洗脸池和卫生设 施。
(3 跨线设备是站房与站台之间或站台与站台之间来往的道路。它 对于保证旅客及工作人员安全、便利的通行,保证行包、 邮件安全便利的运送,提高通过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跨 线设备按其与站内线路交叉关系可分为平过道及立体跨线 ①平过道是最简便的跨线设备。在通过式车站,站台端部的坡 底一般设置平过道,供运送行包和邮件的车辆跨越线路。 在较小的客运站,一般在站房进出口之间和中间站台适中 ②立体跨线设备中最常见的有人行天桥和地道。中型站一般应 设立跨线设备,大型以上的客运站,为避免进出站人流对 流阻塞,需设置两个立体跨线设备,这样的车站究竟建造 天桥还是地道,应依据站场条件、地形地质、工程造价、 站房而定(侧上式和侧平式站房宜造天桥、侧下式站房宜造 地道)。一般来说,车站建有两个立体跨线设备,一个天桥 (进站)、一个地道(出站)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1 日本高速铁路线路概况
日本高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
(1990年至今)在满足舒适、快捷、安 全、节能、环保要求的同时,在均衡开 发国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这一阶段不仅要提高既有线和新 干线的速度,还要通过建设越海隧道和 大桥,用铁路把四岛连接起来,形成高 速铁路网。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2 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及模式
(2)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模式
秋田小型新干线的小町号列车(E3系)在至盛冈前, 与山谷回声号合并运行,从盛冈开始(一部分从仙台开始 )单独驶入秋田。山形小型新干线的翼号列车(400系)在开 始一段与山谷回声号合并运行,从福岛(一部分从上野) 开始单独驶入山形。日本东北新干线列车开行方案如图1-1 所示。
1.2德国高速铁路
1.德国高速铁路概况
德国高速铁路即城际高速铁路(inter city express, ICE),它是连接城市,解决人员、货物运输的交通工具, 它将德国国内130多个大小城市连为一体,对人员和信息 的往来与交流,以及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速铁路采用的技术有磁悬浮技术和传统的 轮轨技术。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2 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及模式
(1)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
① 密度高
② 速度快
③ 距离近
④ 运量大
⑤ 衔接紧、 换乘好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1 日本新干线
2 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及模式
(2)日本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模式
日本新干线全部是新建的高速铁路,是仅开行高速旅 客列车的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走向分开(既有线为窄轨铁 路,其客货列车不能上线运行),采用全高速或全高速-换 乘模式,跨线旅客需要换乘;白天行京为支点, 向其他城市辐射。 ②新干线旅客列车原则上安排在6:00~23:00运行, 其余为夜间施工维修时间。

高速铁路动车所运输组织优化的探讨

高速铁路动车所运输组织优化的探讨
业 。 四、五级检 修库 设置 1 0股 检 修 线 , 线 路 编 号
司( 以 下 简称 广 铁 集 团 ) 服务 于 高 速铁 路 的第 1 个 动 为 三 级 修 检 修 线 , 现 在 主 要 进 行 动 车 组 大 修 作 车 所 。该 所设 有 到 发场 、存 车场 、临修 库 和一 、
备在规定测试速度下对全线各系统进行综合调哈齐客运专线工程于2009年正式开工建试评价和验证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设投资概算总额3239亿元新建正线长客服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等系统功能以及度281kml桥梁占正线里程的617双线电气路基轨道道岔桥梁等结构工程的适用性化无砟轨道设计时速250km全线共设哈尔使各系统功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全线顺利开通运滨北肇东安达大庆东大庆西泰康红营提供科学依据摘自人民铁道报
对 策。
关 键 词 :高速 铁 路 ;动 车所 ;运 输 组 织 ;效 率
A bst r act :Bas ed on e xp oun di ng t h e t r an sp or t or g ani z at i on s t a t us o f Gu an gz hou So ut h EM U Depo t ,t ar ge t i ng wi t h pr ob l em s e xi s t i n g i n t h e t r an s por t or gani zat i on of t he Depo t ,i nc l udi n g: ut i l i za t i on c ap aci t y of t he Depo t n eed i nc r ea si ng,EM U s Nf t l a ck i n g ov er al l p l an,oper at i on p er s on ne l was s h or t o f i nt e gr at i on an d c oor di n at i on,em er g enc y or gan i z at i on m ec ha ni s m ne ed c om pl et i n g,i nc e n t i v e me c ha ni s m n e ed i mp r o vi n g an d s c i en t i i f c ef f i c i e nc y— i nc r eas i n g an d b ui l d i n g wer e b ac k war d,t h i s pap er p ut s f or w ar d c oun t er m ea su r es on op t i mi z i n g t r ans p or t or gan i z at i on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作者:郭大为转贴自:郭大为点击数:278目前,国外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等。

由于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在资金运用、技术管理、调度指挥等方面与普通铁路不同,而且由于各国铁路的体制存在差异,所以在建设与运营管理上也不尽相同。

按照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建设与运营合一”(简称“建运合一”)和“建设与运营分离”(简称“建运分离”)两种模式。

根据各国铁路建设、维护和产权经营组合形式的不同,在同一模式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1 “建运合一”模式“建运合一”模式的特点如下。

(1)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组建项目法人。

(2)项目法人既负责高速铁路的筹资、建设及高速列车的采购,又负责线路维护、运营和还贷。

(3)对高速铁路的经营管理具有完整性。

由项目法人负责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有以下优点。

(1)能形成项目筹资、建设、运营、还贷等责任完整和科学的项目管理体制及机制,尤其是对建设成本产生预算硬约束。

(2)有利于采用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与更新标准,有利于保证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设备配置、车底周转运用、线路维护的完整性,以及线路维护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确保满足运营的技术需要,有利于运输效率的提高。

“建运合—”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如果没有政府大比例投资的有力支持,高速铁路项目法人对于建设和运营的巨额资金筹集有较大的难度。

(2)巨额的沉淀成本给法人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

韩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采用的是“建运合一”模式。

1992年,韩国建设公团开始了汉城—釜山的京釜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公团一直是以非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负责高速铁路的筹资和建设,原计划也是由其自己负责运营。

京釜高速铁路的基本路线是连接汉城和釜山,长度为412km,途经天安、大田、大邱、庆州。

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汉城-天安-大田-大邱间(281.6km)新建高速铁路专用线路,在大邱-釜山间对原有的京釜线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与高速铁路一并使用;第二阶段新建大邱-京州-釜山间的高速铁路专用路线,在2002年动工,计划到2010年完成整个工程。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基-第三章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基-第三章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以客流为依据,城市(车站)基点,充分利用设备资源能力,努力 提高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和形成过程
(一)客流出行特征及预测方法 1.客流出行特征
(1)旅客出行的形成机理。 (2)旅客出行需求特征。
可从旅行时间、发车密度、票价、舒适度、便捷性等方面分析旅客 的出行需求特征。
铁路部门的运营收入包括客票收入和其他附加收入。 在交通供给水平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旅客票价水平的确定主要 应考虑以下因素: (1)运输成本是定价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各种运输方式旅客票价水平及比价关系。 (3)居民旅行支付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确定旅客票价必须遵循的 重要原则。 (4)旅客构成及其旅行支付能力。
第四节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特点
一、干线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
(1)300 km/h 和 250 km/h 动车组列车共线运行; (2)节点等级决定起讫点的选择及停站频率; (3)停站模式多样化; (4)直达与中转换乘相结合的旅客输送模式; (5)列车开行周期性设置。
二、城际高速铁路
城际高速铁路的线路特点是里程短,主要输送城际间的客流,除两 端枢纽与其他铁路相连外,线路较为独立。其列车开行方案主要特点: 一是高密度、公交化运营;二是编组灵活。
第四节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特点
三、客货混跑的高速铁路
时间上分离的运输组织模式具有客货列车可以追踪开行、减少越行 等优点,可以显著提高通过能力并降低行车工作难度 时间上不分离的运输组织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客货列车的运行设计开行方 案,其开行方案的特点为:
(1)考虑到通过能力,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速差不能过大; (2)旅客列车停站可利用客货列车速差,减少能力浪费; (3)由于旅客列车数量较少,旅客换乘较难,因此尽量直达输送旅 客。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4运输组织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4运输组织

4 运输组织4.1 一般规定4.1.1 运输组织可采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模式或相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模式。

4.1.2 旅客列车开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 列车开行方案应以大站间客运需求交流(OD)为依据,按流、车对应原则进行设计;应提高全线各车站,特别是大、中型车站旅客列车停站的服务频率;应结合旅客出行时段需求,在高峰时段加大列车密度;主要车站间列车的始发、终到时间应规律化。

2 客运需求较大的站间,应组织开行不停站直达和交错停站方式的旅客列车。

4.1.3 高速铁路的车站分布应满足下列需求:1 沿线客流分布及城镇居民的旅行需要;2 优化开行方案的需要;3 设计能力及养护维修的需要;4 在大中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旅游胜地等处设置车站。

4.2 运行图4.2.1 列车运行图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种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应根据列车牵引制动性能、列车控制方式和车站到发线数量、道岔配置等情况具体计算确定;2 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应采用牵引计算结果;3 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应采用牵引计算结果,但起车附加时分不应大于2.5min,停车附加时分不应大于1.5min;4 综合维修天窗时间不应少于240min;5 立即折返动车组折返时间不宜大于24min;入段(所)作业时间宜采用120min。

4.3 线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4.3.1 区间通过能力应按客运区段计算,并以最高速度等级的列车对(列)数表示。

采用图解法或分析计算法对以下通过能力进行计算:1 全高速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2 全高速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和高峰小时区间通过能力;3 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区间通过能力;4 线路输送能力应分别计算全高速列车运行及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运行的输送能力。

4.3.2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 车站通过能力应根据车站设备配置和作业组织方案,按照最大限度利用平行进路和均衡、合理使用股道的原则,计算全日及高峰时段到发线通过能力、咽喉通过能力;2 各项作业占用车站设备的时间标准应根据车站布置形式、列车运行控制方式、道岔型号等分步骤详细计算确定。

《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高速部分)(2017)128

《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高速部分)(2017)128

TG/CW103- 2017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高速铁路部分)目录总则 (1)第一章组织机构 (3)第二章职责范围 (4)第三章工作制度 (7)第四章运输组织 (13)第一节高铁调度日计划.................. . (13)第二节日常运输组织 (17)第五章调度安全 (23)第六章调度基础 (30)第一节人员招聘(选拔)与培训.. (30)第二节调度分析 (33)第三节调度工作设备及图表 (34)附件 1.常用行车调度命令模板 (42)2.常用运行揭示调度命令模板 (53)3.调度工作图表名称及代码 (54)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铁路运输组织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铁路运输调度部门是铁路日常运输组织的指挥中枢,分别代表各级领导组织指挥日常运输工作。

铁路运输调度担负着保障运输安全、组织客货运输、保证国家重点运输、提高客货服务质量的重要责任,对完成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任务,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各级调度人员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努力增运增收、节支降耗。

凡与行车组织有关的日常生产活动都必须在运输调度的统一组织指挥下进行。

为了统一全路调度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特制定《铁路运输调度规则》。

本规则适用于总公司及所属各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调度管理的铁路。

本规则包括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两部分,本部分为高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200km/h及以上客货共线铁路货物列车开行的有关要求由铁路局参照本规则普速铁路部分制定。

本规则明确了运输调度的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工作制度和调度工作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运输调度日常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职责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相互关系,明确了运输调度人员招聘(选拔)、培训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高速铁路概论

高速铁路概论

一、绪论+高速铁路线路高速铁路的定义:最高行驶速度在200km/h以上、旅行速度超过150km/h 的铁路系统..高速列车:以最高速度200km/h以上运行的列车..它不但包括轮轨式列车;还应包括磁悬浮列车等..高速铁路运营特征:概括为高速度、高舒适性、高安全性、节能环保和高密度..要求高速线路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一定的耐久性..高速铁路的平纵断面设计的标准要以提高线路的平顺性为主..高速铁路线路平面标准:包括超高欠超高;过超高、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线路纵断面标准:包括最大坡度值和竖曲线等..外轨超高:为了平衡离心力;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垂直磨耗均等;旅客不因离心加速度而感到不适;将外轨抬高一定程度..轨距加宽:为防止轮对被轨道楔住或挤翻钢轨;对于小半径曲线的轨距要适当加宽;以使机车车辆能顺利通过曲线;减少轮轨间的磨耗..欠超高产生离心加速度从而影响旅客舒适度;欠超高、过超高都会使钢轨承受列车的偏压而内外轨磨耗不均..限制欠超高、过超高以保证高速铁路线路所要求的高平顺性和高舒适度..保证高速列车的旅客乘坐舒适度;因此取过超高允许值与欠超高允许值一致..高、低速列车共线允许时欠、过超高之和的允许值hq+hg..最小曲线半径与运输组织模式、速度目标值、旅客乘坐舒适度和列车运行平稳度等有关..最大曲线半径标准关系到线路的铺设、养护、维修能否达到要求的精度..缓和曲线:为了使列车安全、平顺地由直线运行到圆曲线或由圆曲线运行到直线而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一个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由车辆脱轨加速度、未被平衡横向离心加速度时变率和车体倾斜角速度确定;即主要是由超高时变率和欠超高时变率两项因素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线路的最大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动车组功率、运输组织模式、设计线的输送能力、牵引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营质量等;经过牵引计算验算并经技术经济比选分析后确定..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允许的最大值;主要由保证运行列车不断钩这一安全条件确定;常规铁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主要受货物列车制约..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1‰时;应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连接..高速铁路的基本组成: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等部分组成..高速铁路分为有砟和无砟轨道钢轨的作用: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结构之一;用于支承并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直接承受来自车轮和其他方面的力并传递给轨枕;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表面..钢轨的要求:1高稳定的轨道结构;2平顺的运行表面;3良好的轨道弹性;4可靠的轨道部件;5便利的养护与维修..道床: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散粒体道床碎石道床不仅要承受轨枕传递的各种力的作用;保持轨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要便于进行养护..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的线路设备;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也叫线路下部结构;承受轨道和机辆荷载..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1、高速铁路路基的多层结构系统;2、严格控制路基变形;3、保证路基刚度的均匀性;4、在列车运行及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高速铁路路基的结构:1、路基本体--直接铺设轨道结构并承受列车荷载的部分;有路堤、路堑等形式..由路基顶面、路肩、基床、边坡、基底几部分构成..由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堤下部和地基组成..2、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挡土墙、抗滑桩等..3、路基排水设施路基面形状及宽度: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有砟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4m;单线不应小于1.5m..路基面在无砟轨道正线曲线地段一般不加宽..桥隧建筑物:是铁路跨越河流、山谷或穿过山岭及其他障碍的建筑物;是铁路线路的组成部分..高速铁路桥梁的类型:高架桥、跨谷桥;跨河桥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1、桥梁所占比例大、高架长桥多2、以中小跨度为主3、刚度大、整体性好4、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5、重视改善结构耐久性;便于检查维修6、强调结构与环境的协调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影响因素:1机车车辆方面:行车速度;车头和车尾形状;列车横断面;列车长度;列车外表面形状和粗糙度;车辆的密封性等..2隧道方面:隧道净空断面面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隧道壁面的粗糙度;洞口及辅助结构物形式;竖井、斜井和横洞;道床类型等..3其他方面;列车在隧道中的交会等..习题1、简要概述高速铁路线路应具有那些特点答: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一定的耐久性..2、高速铁路线路平/纵断面有那些重要的技术参数答:线路平面主要技术参数:最大超高;欠过超高;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缓和曲线间的夹直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线间距;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最小坡段长度3、如何确定曲线地段的欠超高、过超高的允许值主要取决于列车在曲线上停车时的高平顺性;安答:最大超高h=11.8V2平/R关系密切;超高度的设置是否合适;全/稳定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h与V平很大的取决于平均速度选择是否恰当;以及高平顺性和旅客舒适度..4、确定路基顶面宽度时需要考虑那些因素答:路基的宽度主要取决于线路间距;轨枕的长度;轨枕端部至道床肩部的距离;以及道床边坡坡度和路肩宽度.. 路基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0的横向排水坡;有砟道路两侧的路肩宽度双线不小于 1.4m;单线不小于1.5m..5、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应考虑哪些要素答:行车速度;地形条件;机车牵引种类;钢轨磨耗 ..最重要的是速度..6、设置高速铁路缓和曲线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课本:1.外轨超高递增坡度不致使内轮轮缘脱轨;2.外轮升高速度不致影响旅客的舒适;3.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的增长率不致影响旅客的舒适PPt:缓和曲线长度由车辆脱轨加速度;未被平衡横向离心加速度时变率和车体的倾斜角速度确定;即主要是由超高时变率和欠超高时变率两项因素确定缓和曲线长度..7、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有何特点答:无砟轨道具有结构连续;平顺性和稳定性较好;后期维护工作小;维护费用低..舒适性较好;使用寿命长;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列车高速运行没有道渣飞溅..整体综合效益好等优点;但是弹性较有砟轨道差;初期投资建设费用高..8、简述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答:1桥梁所占比例大;高驾长桥多;2以中小跨度为主;3刚度大;整体性好; 4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限制纵向力作用下结构产生的位移;避免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的受力出现过大的附加应力;5桥梁上部结构全采用混凝土材料强调结构与环境协调;6重视改善结构耐久性;便于检查维修..9、建设高速铁路隧道主要考虑什么问题1.净空有效面积;2.安全空间;3;;救援通道;4.工程技术作业空间;5.运营通讯;6..照明设备;7.防灾救援; 主要是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二、高速铁路车站高速铁路车站的特点1.高速铁路车站的业务功能特点1车站作业单一;只办客运业务;不办货运业务 ..2在运行途中高速车站不办理行包、邮政托运业务;列车停站时间短.. 2. 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特点1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思想;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宗旨;提倡旅客流程立体化、进出站自由化和多样化的设计..2做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3. 高速铁路车站的作业组织特点1客运组织特点2行车组织特点..高速铁路车站的类型按技术作业性质分;高速铁路车站可分为越行站、中间站、始发终到站及通过站枢纽站..1.越行站越行站是为办理高等级本线高速旅客列车越行跨线的低等级高速旅客列车而设置的车站..2.中间站是位于高速铁路线上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3.始发终到站始发终到站主要位于高速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及有大量客流出发和到达的大城市..4. 通过站枢纽站新建的通过兼始发、终到站办理以下作业..高速铁路车站的分布1. 分布的依据高速铁路车站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城市的分布、高速铁路沿线人口密度、客运市场需求、站间距、运输组织模式等因素..2. 我国客专车站分布的基本原则应最大限度满足沿线各城市的旅客出行需求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满足高速客运专线的运输需要;不仅要便于高速客运专线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而且要增强客运专线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的竞争力;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高速客运专线车站设置应充分合理利用既有车站;尽可能做到投入最少、效益最高并避免以后的废弃工程;应充分考虑便于客运专线与既有路网的连接;同时在与既有枢纽衔接的高速车站与既有车站有明确的作业分工;应考虑国家的政治需要和国防需求..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原则1. 功能性1注重流线组织;缩小换乘距离;2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站内空间;3为旅客提供良好的站内服务..2、系统性1与城市规划相协调2客站各组成部分形成统一整体3铁路客运站专业系统应事先整体最优3、先进性1前瞻性的规模、布局与标准2完善的公共安全技术3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4、文化性1体现地域特征及人文特征2体现时代特征3体现交通建筑特征5、经济型1合理把握客站规模及标准2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3兼顾建设投入与维护成本高速铁路车站技术设备各站的技术设备主要包括:线路设备、客运服务设备、信号设备等..1、线路设备站内正线;到发线;辅助线路安全线;渡线;联络线;走行线;其他线路2、客运服务设备1旅客站房售票、候车设施2旅客站台3雨棚4进出站通道5车站安全监控设备高速铁路枢纽以高速铁路车站为中心;在场站外部有动车检修基地、动车检修所、动车运用所、综合维修段工区及连接这些段所区的联络线、迂回线等相衔接;在车站内部实现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间的立体换乘;这类综合体称之为高速铁路枢纽..高速铁路枢纽内的设备1、高速铁路车站2、动车检修设备1动车检修基地动车段2动车检修所3动车运用所高速列车检修基地承担高速动车组除厂修以外的全部修程;规模大、占地多;又称高速动车段..动车检修所设在有较多始发终到高速列车的枢纽站..动车运用所;设在有少量始发终到高速列车的重要车站;如京沪高速线的蚌埠站;只作高速动车组存车之用..3、综合检修设备综合检测中心;综合维修段;维修工区;大型养路机械段4、其他设备联络线;迂回线高速线引入既有客站的方式按其引入线的平、纵断面不同;有平面引入、高架引入、地下引入三种方式;按其引入客运站类别不同;有引入既有站合设方案和引入新建站分设方案的两种方式;现按其引入枢纽内的走向和既有线的关系不同分为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叙述..1.并行引入方式 2.并线引入方式 3.分线引入方式习题:1、高速铁路车站在业务上又什么特点为什么答:特点:不办理货运业务;只办理客运业务;且不办理行包、邮政托运业务..原因:设备不匹配;线路对轴重的要求;信号制式等;缩短列车停站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合理有效使用高速铁路..2、高速铁路车站按其技术作业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分别是什么作业答:分为:越行站、中间站、始发终到站、通过站1越行站;主要办理越行作业;即列车的通过作业、停站待避接车作业、发出作业;2中间站;主要办理列车到达、出发、通过作业及客运业务;3始发终到站;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作业;客运业务;始发终到列车的车底相关作业动车组的取送、整备、检修等;4通过站枢纽站;主要办理列车通过作业;部分始发终到列车的接车、发车作业;动车组的取送、检修、整备作业及客运业务..3、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基本站型有几种分别适用于什条件1两线式;适用于越行站;2两线两台式岛式和对应式;适用于中间站;3两台四线以上的布置图;适用于始发终到站;4带综合维修设施的布置图;适用于始发终到站和部分需要综合维修设施的中间站4、何谓高速铁路枢纽枢纽内的主要设备有那些答:高速铁路枢纽指以高速铁路车站为中心;所有高速铁路相关设施的综合体..主要设备:高速铁路车站;动车检修设施动车段、动车检修所、动车运用所;综合检修设施综合检测中心;综合维修段;维修工区;大型养路机械段;其他设施联络线、迂回线及既有铁路设施..5.高速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的原则是什么常用的引入方式有哪几种高速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的原则:1高速线的引入要与枢纽的总图规划相适应;2高速线的引入要与城市发展规划密切配合;3高速线引入后要与城市的其他交通方式协调配合..高速线接入既有铁路枢纽的方式:并行引入;并线引入;分线引入..三、高速铁路供电习题:1、牵引供电系统的概念牵引供电系统——指从电力系统一次供电系统接受电能;通过变压、变相或换流将工频交流变换为低频交流或直流电压后;向列车的电力装置提供所需电流制式交流或直流的电能;并完成牵引电能传输、配电等全部功能的完整系统..——将电能从电力系统传送到电力机车动车的电力设备.. 由牵引网和牵引供电所组成2、牵引变电所的功能承担着从公用电力系统接受电能;通过变压器将电能从三相110kV或220kV变换成单相27.5kV;并向铁路上、下行两个方向的牵引网供电..3、供电臂的概念两相邻牵引变电所之间设有分区所;变电所与分区所之间的牵引网区段..4、接触网的组成1、接触悬挂2、支持与定位装置3、补偿下锚装置4、支柱设施及辅助供电设施5、牵引网供电方式及现行采用的方式..1、直接供电方式T-R方式; Trolley-Rail2、带负馈线的直接供电方式N-T-R方式3、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AT方式4、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BT方式现主要采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AT方式..原因:接触悬挂的三种:复链形、弹性链形、简单链形看图四、高速铁路车辆高速动车组的基本构成:1车体 2车辆内部设备 3转向架 4车辆连接装置 5制动装置 6牵引传动装置 7辅助设施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分布方式按动力分布形式分为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两大类..1、动力集中式欧洲——将列车动力集中在列车两端的动力车上;动力车之间为数量不等的拖车无动力的客车;推挽牵引..特点:优牵引动力集中在两台动车上;牵引电机和电器数量少;列车制造和维护费用低;受电弓数量少;高压电缆贯穿列车顶部将两动力车相联;有利于列车高速行驶;并减轻接触网导线的磨损..缺列车编组调整较困难;不易适应运量变化;运用灵活性较差;粘着利用等指标不如动力分散式..2、动力分散式日本一种是完全分散模式;即高速列车编组中的车辆全部为动力车..另一种是相对分散模式;即高速列车编组中大部分是动力车;小部分为无动力的拖车..动力分散动车组优点:牵引功率大;轴重小;启动加速性能好;可靠性高;编组灵活..高速动车组的主要技术特点1优良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头、身;头型流线化2轻量化技术轻量化部件:车体结构、车内设备、转向架、悬挂设施及其他设备3高性能转向架技术4复合制动技术5密接式车钩缓冲技术6交流传动技术7高速受流技术8列车自动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动车组的型号和编号构成看笔记动车组中车辆的车种和编号和构成高速客车设计制造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结构流线化——优良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二、车体结构轻量化三、控制噪声——良好的隔声性能四、提高气密性——车体密封技术五、强化防火措施——较好的防火性能六、强化空气调节装置——良好的车内环境车体轻量化1、轻量化意义:降低轴重减少线路损害节约能源减少动力能耗缩短制动距离减轻制动系统的负担2、轻量化部件:车体结构、车内设备、转向架、悬挂设施及其他设备3、途径:轻型材料..合理设计4、车体轻量化材料、耐候钢车体、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5、车内设备的轻量化技术车内设备材料;首先应满足功能要求和防火阻燃要求;装饰板应反映时代感;车内设备约占客车总重量的20%;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①车内设备如门、窗、行李架、座椅、供水设备、卫生设备等等;均可选用轻合金或高分子工程材料和复合材料;使设备重量大大减轻..②车内装饰板材广泛采用薄膜铝合金墙板;工程塑料顶板等..动车组对车钩的性能要求1、纵向间隙要求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具有车钩自动连挂和分解功能..高速列车转向架应具备的性能高稳定性;高平稳性;良好的曲线通过能力;安全;舒适;高临界速度;低能耗;低噪声高速列车转向架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每节车厢下有两个转向架..动车下是动力转向架;拖车下是拖车转向架..1、动车组转向架的组成特点1均为无摇枕转向架;2轮对为空心车轴;整体轧制车轮、磨耗型车轮踏面;3一系悬挂采用钢弹簧+液压式减振器+轴箱定位装置;4二系悬挂主要采用空气弹簧;5牵引装置主要采用拉杆方式..动力转向架还有:拖车没有的1牵引电机;安装方式采用架悬或体悬或半架半体..2驱动装置齿轮减速装置和联轴节;齿轮减速装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车轴上;牵引电机与齿轮减速装置通过联轴节传递驱动力..3制动盘安装方式不同;动车为轮盘式;拖车为轴盘式..转向架的组成动车转向架、构架、轮对、轴箱、一系悬挂装置、二系悬挂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牵引驱动装置..高速牵引传动与制动装置供电→受流→传动→牵引一、受电弓——列车顶部用于向接触网取电的装置..二、交流传动技术1、交—直—交传动由受电弓从接触网上将单相交流电引入列车;经过主变压器进行变压后向主变流器输入;变成需要的直流电;再经过逆变器变成牵引电机所需的三相交流电..2、优点:交流牵引电动机较传统的直流牵引电动机具有额定输出功率大、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维修、速度控制方便、效率高等3、牵引力的产生:接触网电能→受电弓→变压器→变流装置→ 牵引电动机→牵引齿轮→使动能转换为扭矩..三、牵引传动系统高速受流+交流传动+牵引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主电路、高压设备受电弓、主断路器、其它、主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电传动系统的保护装置..四、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及特点①尽可能缩短制动距离以保障列车安全;②保证高速制动时车轮不滑行防滑装置;③司机操纵制动系统灵活可靠;能适应列车自动控制的要求..高速列车复合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制动控制系统;动力制动再生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盘形制动系统;微根据动能消耗摩擦制涡流制盘形制磁轨制电磁涡流轨道再生制电阻制电磁涡流转子动力制机控制的防滑器;非粘着制动装置等组成..工作原理①空气摩擦制动空气盘形制动+ 动力制动再生制动+ 辅助制动涡流制动和磁轨制动;②按速度控制制动力的大小以充分利用粘着;③采用高性能的防滑装置以及采用微机控制等..高速动车组维修一级:例行检查.一级修作业主要是对动车组进行检查、测试以及故障件的更换..二级:重点检测.二级修作业包括关键部件状态检测、关键部件外观检查、内部检查、功能检查、解体检查及修理、列控装置状态检查..三级:重要部件分解检查.三级修作业在二级修基础上;车组分解成单元;每单元同时架车;更换转向架;对牵引电机、动力驱动装置、制动装置等主要部件解体后检查;转向架检查完毕后;在基地的试验线路上进行运行试验四级:系统全面分解检测.四级修作业在三级修基础上;增加对车体内部及连接部的检查及修理工作..车组分解成每一单节;车上、车内、车下所有设备下车检修;主要部件互换修..高压布线在车上做耐压试验;车体气密检查等..进行整列车的性能试验;基地内运行试验;最后上线试验..五级:整车全面分解维修.五级修作业对车体进行全部解体检修;更换重要部件;车体气密检查;整车性能试验和运行试验等..动车组的检修设备检修单位分为动车组检修基地段和动车组检修所运用所两大类..动车组检修基地重点承担动车组的集中检修和运用整备工作;工作包括1~5级修程;根据基地覆盖范围及动车组配属情况;检修能力满足集中检修的需要;存车能力规模适度;合理控制基地规模..动车检修所承担运用整备工作和存放工作;包括1、2级修程..习题:1、动车组的分类不同角度答:按牵引动力的分布形式分为动力分散式和动力集中式按转向架连接方式分为独立式和铰接式两大类..按动力来源分为电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两大类..2、高速动车组的关键技术有哪些答:优良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头、身轻量化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复合制动技术密接式车钩缓冲技术;交流传动技术;高速受流技术列车自动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一.
概述
二.
三. 四. 五.
高速铁路车站
高速铁路运输计划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高速铁路运营调度
第一节 概 述
一、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流程
a.高速铁路运输的目的:在高效使用铁路固定设备、活
动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满足旅客的运输需求,并保 持良好的运输秩序和运营效果。
b.高速铁路的综合运输计划:列车各运行图、动车组运
2.高速铁路运行图的主要特点 (1)一体化设计思想 (2)根据运营质量要求与实际运营条件确定运行图参数 (3) 运行图的编制直接面对客户
高速铁路普遍采用了周期性的列车运行 图国外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优点表现在对固定,高速 列车的开行数量、运行顺序、运行速度、越行或待 避车站等基本相同,运行图的铺画也充分考虑到不 同时间段、不同出行目的的旅客要求,方便了旅客 的出行。
式、列车运行方案和修建模式。
b.运输组织模式:决定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方案与
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 高速铁路车站
一、高速铁路车站分布
1.高速铁路车站及枢纽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基层 单位,是高速铁路提供客运服务和进行行车组织工作的 主要场所之一。 2.高速铁路车站是连接高速铁路与城市的桥梁,是沟通 高速铁路与旅客的纽带,是诠释高速铁路服务内涵的载 体,是代表铁路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武汉火车站效果图 如图所示。
2.跨线旅客运输方案 (1)高速列车驶离高速线,高速线全走高速列车。 (2)跨线旅客仍由既有线承运。 (3)跨线旅客换乘方案。 ( 4 )高、中速列车在高速线上共线运行,高速线上以高速列车为 主,逐步过渡到全高速列车方案。 3.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 第一阶段:将在本线范围内运行的客车全部转移到高速线,并转 移少量跨线中速至高速线运行,此时既有线仍承担多数跨线列车, 但可腾出较多运能以满足既有线货运的增量。 第二阶段:转移更多的、走形距离较长的中速列车上高速线,进 一步减少既有线的跨线客车,腾出更多的运输能力。 第三阶段:高速线运量大量增加,将逐步减少高速线上的中速车, 而增加高速线上的高速车,直到最后没有中速车或仅保留个别中速 车,过渡到高速线上运行全高速列车。 注:中速车在高速线运行数量变化的过程是:少 多 少 零,高速线能力的提高过程是:小 大 最大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缺点:由于周期性列车运行途
中列车的运行线路、运行时间相对固定,不能充分 利用线路的通过能力,从而造成能力的浪费,同时 由于列车的停站方案相对固定,不能满足部分旅客 的出行要求或者为照顾部分旅客需要额外增加停站。
二、列车运行图、通过能力
(一)列车运行图 1.列车运行图的性质与作用 列车员运行图是利用坐标原理来表示列车运行求。 在列车运行图上,将横坐标按一定比例等分,竖线代表一昼夜的小时和分钟,将纵线按一定 比例加以划分,横线代表中心线,这样便够成了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格式,列车运行图上的列车 运行线(斜线)与车站中心线(横线)的焦点,即为列车到、发或通过车站的时刻。 列车运行图反映列车从始发站至终到站终到,包括在各区间的运行时分,途中经过车站的到 达、出发或通过时刻以及占用区间的先后顺寻等。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也是各部门、各单 位行车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调的主要依据。也是维持运行秩序、保证行车安全和协调铁路各部 门工作的综合性工作计划。是行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的基本依据。
1. 高速旅客列车的客运业务。
2. 始发、终到高速旅客列车业务。
3. 动车组的装备、检查作业。
(四)枢纽站 枢纽站亦称为通过站,设在高速铁路沿线大、中城市的 铁路枢纽,一般都有普通铁路干支线接轨: 1. 办理高速旅客列车的客运服务和旅客换车。 2. 办理高、中速旅客列车通过作业。 3. 办理部分高速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 4.办理高速动车组的装备、检查作业。
(二)中间站 中间站办理业务如下: 1.办理正线各种列车的通过作业。 2.办理停站列车、越行列车进出到发线作业和客运业务。 3.有立即折返列车的中间站,办理列车终到、始发作业。 4.办理始发终到列车的客运整备(包括清洁、供应物品等)作业和客运业务。 (三)始发终到站
始发终到站设在高速铁路的起点和终点,位于特大城市的铁路枢纽,主要办理:
第三节 高速铁路运输计划
一.列车开行方案
二.列车运行图
三.动车组运用计划 四.乘务运用计划
列车开行方案
列车开行方案的基本概念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是以客运量为基础,以客流性质,特 点和规律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安排包括旅客列车等级,种类, 起始点,数量,经由路线,编组内容,停站方案,列车客座利 用率,车底运用等内容,是从客流到列车流的组织方案。 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旅客运输组织的重要基础,列 车开行方案必须良好的反应旅客运输的经营策略和服务质量, 并有利于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 中国国情和客运专线的网络特点,决定了中国客运专线的列 车开行方案必然是不呢先告诉旅客列车和跨线中速旅客列车的 共线运行。 1.处理跨线客流组织应该遵守的三个基本原则 (1)既有线与高速线的分工。 (2)以人为本,方便,快速和安全的组织旅客运输。 (3)创造条件,使高速铁路线路能吸引最大客流,保证高速 铁路建成后具有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高速铁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高速度、高密度、大运能等特点, 因而高速铁路车站主要设在大城市所在地。
二、高速铁路车站的模型
根据技术作业性质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一)越行站 越行站办理的作业如下: 1.办理正线各种列车的通过作业。 2.办理中速列车进出到发线,停站待避高速列车作业。 我国高速铁路越行站不办理客运服务,日本所有越行站均办理客运服务业务。越 行站布置如图所示。
用计划、乘务员运用计划。
c.高速铁路运输质量的关键:建立一套设备先进、安全
可靠、功能丰富、使用方便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
高速铁路运输的流程
客流调查 客流预测 设备条件 列车开行方案 综合运输生产计划 客运服务 日常生产指挥 经营策略
二、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
a.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基本概念:运输组织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