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检测细则

合集下载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钢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住宅建筑中。

为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钢结构的变形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钢结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检测目的1. 确定钢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平面变形和立面变形。

2. 评估钢结构的变形程度,判断是否超出允许范围。

3. 提供钢结构变形的数据支持,为结构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三、检测范围1. 钢结构的平面变形检测范围包括主体结构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扭转变形。

2. 钢结构的立面变形检测范围包括主体结构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倾斜变形。

四、检测方法1. 使用全站仪进行钢结构的平面变形检测。

全站仪具有高精度的测量能力,可实时获取钢结构的三维坐标数据。

2. 使用水平仪和测斜仪进行钢结构的立面变形检测。

水平仪用于检测钢结构的水平位移,测斜仪用于检测钢结构的倾斜变形。

五、检测步骤1. 设置测量基准点。

在钢结构的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测量基准点,用作测量的参考。

2. 进行平面变形检测。

使用全站仪在各个测量基准点上进行测量,记录钢结构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扭转变形数据。

3. 进行立面变形检测。

使用水平仪和测斜仪在各个测量基准点上进行测量,记录钢结构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倾斜变形数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钢结构的变形程度,并与规定的允许范围进行比较。

5. 编制检测报告。

根据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钢结构变形检测报告,包括变形数据表、变形分析和建议修复措施。

六、检测频率1. 钢结构的平面变形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以监测结构的长期变形情况。

2. 钢结构的立面变形检测应在钢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一次,以确定结构的初始变形情况。

七、数据分析和处理1. 平面变形数据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钢结构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扭转变形,并与规定的允许范围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出限值。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为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形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旨在制定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目的钢结构变形检测的目的是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度等参数,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变形,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确保结构的安全运行。

三、检测方法1. 传统测量法:采用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水平仪等)对钢结构进行直接测量,获取结构的位移和倾斜数据。

2. 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钢结构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具有高精度和快速测量的优势。

3. 光纤传感器法:通过在结构表面安装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情况,可以进行长期连续监测。

4. 影像测量法:利用摄像机或无人机等设备,对钢结构进行拍摄或录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结构的位移和变形信息。

四、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检测范围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2. 安装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钢结构上设置测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结构的关键位置,如节点、连接处等。

3. 进行测量:按照事先制定的测量方案,对各个测点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4. 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结构的位移、变形等参数。

5. 结果评定: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变形。

6. 编制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结构的变形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修复或加固方案。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滤波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参数计算: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结构的位移、倾斜度等参数,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3. 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参数进行分析,判断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变形的程度、变形的趋势等。

六、质量控制1. 仪器设备校准:定期对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钢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钢结构的变形检测是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

二、检测目的钢结构变形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结构变形问题,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检测方法1. 视觉检测:通过目视观察钢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裂缝、变形等。

检测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观察和记录。

2. 测量检测:采用测量仪器进行钢结构的变形测量,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度等参数的测量。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倾斜仪等。

测量数据应准确可靠,并记录在检测报告中。

3. 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对钢结构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力试验、压力试验、弯曲试验等。

四、检测频率钢结构变形检测的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新建钢结构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变形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已经使用的钢结构,应定期进行变形检测,以及在发生重大地震、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后进行检测。

五、检测报告钢结构变形检测完成后,应及时编制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目的和范围的说明;2. 检测方法和仪器的介绍;3. 变形测量数据的详细记录和分析;4. 结构变形情况的评估和结论;5. 如有必要,提出结构修复或加固的建议;6. 检测人员的签字和日期。

六、结论钢结构变形检测是确保结构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视觉检测、测量检测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可以全面评估钢结构的变形情况。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检测报告中,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结构修复或加固建议,以确保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钢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耐久等优点。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钢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形,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进行钢结构变形检测是必要的,以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以明确检测的目标、方法和要求,保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目标1. 钢结构整体变形检测:通过测量和分析钢结构的整体变形情况,包括平面变形和垂直变形,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钢结构局部变形检测:对特定部位或关键节点进行变形检测,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结构缺陷或变形情况。

四、检测方法1. 测量仪器的选择:根据具体检测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距仪、水平仪等。

2. 测量点的设置: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变形的可能性,合理设置测量点,确保对整体和局部变形进行全面监测。

3. 测量数据的采集:按照预定的测量方案,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平面和垂直变形的计算、变形趋势的预测等。

5. 结果评估和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并编制相应的检测报告,包括变形数据、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五、检测要求1. 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钢结构的变形检测方法和标准。

2. 检测设备的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方案的制定:根据具体的检测任务,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包括测量点的设置、测量次数和测量时间等。

4.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报告编制的要求:编制的检测报告应包括详细的测量数据、结论和建议,以及必要的图表和图片,便于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六、检测周期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对于特殊情况或关键节点,可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局部检测。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钢结构是现代建造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建造的整体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结构自身的使用和老化等因素,钢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形。

为了确保钢结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钢结构变形检测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文旨在制定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目的钢结构变形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钢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结构的整体变形情况,包括平面变形和垂直变形;2. 检测结构的局部变形情况,包括梁、柱、连接节点等部位的变形;3. 监测结构的变形趋势,及时发现并预测潜在的变形问题。

三、检测方法1. 测量法:采用测量仪器对钢结构进行实时测量,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系统:建立钢结构变形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情况。

监测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的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

3. 图象处理:利用图象处理技术对钢结构进行变形分析,通过图象识别和算法计算结构的变形情况,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检测要求1. 检测周期:根据钢结构的使用情况和变形特点,制定合理的检测周期。

普通情况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局部检测。

2. 检测精度:钢结构变形检测的精度要求较高,普通要求误差在毫米级别。

确保检测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并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3. 数据处理: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图表。

报告应包括结构的变形情况、变形趋势以及建议的维护和修复方案。

五、检测报告1. 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结构的基本信息、检测方法和仪器、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变形趋势预测、维护和修复建议等。

2. 报告格式:报告应采用标准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等部份。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钢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造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和荷载的影响,钢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形,影响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进行钢结构变形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

二、检测目的钢结构变形检测的目的是评估钢结构的变形情况,确定是否存在超出设计要求的变形,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检测方法1. 观测法:通过人工观测钢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裂缝、变形程度等,结合测量工具进行辅助观测。

2. 测量法:采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的变形测量,如全站仪、水平仪、测距仪等,以获取钢结构的准确变形数据。

四、检测内容1. 钢结构的整体变形情况:包括整体平面位移、整体竖向位移等。

2. 钢结构的局部变形情况:包括各个构件的变形情况,如梁、柱、连接节点等。

3. 钢结构的裂缝情况:包括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等。

4. 钢结构的变形速度:通过连续监测,确定钢结构的变形速度,以评估其稳定性。

五、检测频率1. 钢结构的初次检测应在竣工后进行,以评估结构的初始变形情况。

2. 随后的检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普通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3. 在发生重大地震、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影响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检测。

六、检测报告1. 检测报告应包括钢结构的基本信息,如建造名称、结构类型、设计单位等。

2. 报告应详细描述钢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整体变形、局部变形和裂缝情况,并附上相应的测量数据和照片。

3. 报告应评估钢结构的变形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结构安全性建议。

4. 报告还应包括检测的时间、地点、检测人员等相关信息,以及报告编制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七、检测结果的处理1. 如果钢结构的变形情况符合设计要求,无需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 如果钢结构的变形情况超出设计要求,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钢结构变形检测是确保钢结构安全运行和及时发现结构变形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制定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明确检测方法、检测标准和检测频率,以确保钢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检测方法1. 视觉检测: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对钢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

视觉检测可以采用裸眼观察、测量仪器等方式进行。

2. 测量仪器检测:利用测量仪器对钢结构的变形进行精确测量,包括但不限于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

三、检测标准1. 钢结构变形限值: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钢结构的变形限值。

常用的指标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度等。

2. 变形评估等级:将钢结构的变形情况分为不同等级,如无变形、轻微变形、中等变形和严重变形等。

根据变形等级,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检测频率1. 初始检测:在钢结构完工后进行初始检测,评估结构的初始变形情况。

初始检测应在结构完工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变形问题。

2. 定期检测:根据钢结构的使用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定期检测计划。

普通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测,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变形问题。

3. 特殊情况检测: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结构改造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应进行特殊情况检测,以评估结构变形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五、检测报告1. 检测数据记录:对每次检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变形数据等。

2. 结果评估:根据检测数据,对钢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变形等级。

3. 处理建议:根据变形等级,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包括修复、加固或者更换等。

4. 检测报告编制:根据检测数据和评估结果,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概况、检测数据、评估结果、处理建议等内容。

六、检测责任1. 检测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钢结构变形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理单位:对检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检测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建设单位:负责委托检测机构进行钢结构变形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

钢结构变形检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钢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造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耐久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造、桥梁、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浮现变形问题,这对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钢结构变形检测成为了必要的工作,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结构变形检测的实施细则。

一、变形检测方法1.1 视觉检测视觉检测是最常用的一种变形检测方法,通过对钢结构进行目测和摄影记录,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图象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结构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表面变形较为明显的情况,如裂缝、变形等。

1.2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变形检测方法,通过激光测距仪测量不同点之间的距离差异,从而计算出结构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情况,如大型桥梁、高层建造等。

1.3 振动测试法振动测试法是一种基于结构振动特性的变形检测方法,通过对结构施加外力或者自然激励,记录结构的振动响应,从而分析结构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实时监测的情况,如地震后的建造物变形检测。

二、变形检测指标2.1 平面变形平面变形是指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倾斜度等。

变形检测时,需要测量结构各个关键点的水平位移,并计算结构的倾斜度,以评估结构的平面变形情况。

2.2 立面变形立面变形是指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情况,包括垂直位移、倾斜度等。

变形检测时,需要测量结构各个关键点的垂直位移,并计算结构的倾斜度,以评估结构的立面变形情况。

2.3 扭曲变形扭曲变形是指结构在平面内旋转或者扭曲的变形情况,主要表现为结构的非对称性。

变形检测时,需要测量结构各个关键点的旋转角度,并分析结构的非对称性,以评估结构的扭曲变形情况。

三、变形检测频率3.1 常规检测常规检测是指定期对钢结构进行变形检测,普通以年为单位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适合于普通建造、桥梁等结构,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变形问题,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防护涂装的厚度检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钢结构防护涂装的厚度进行检测。

二、检测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 24:1990)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三、检测设备
TT210 覆层厚度仪
四、检测方法与步骤
检测方法和步骤:
1.准备好待测试件;
2.将探头置于开放空间,按一下“开/关”键,开机;
3.检查电池电压(有低压指示出现,表示电池电压已低落,应立即更换电池;开机时若电池电压不足则显示低压指示约1秒钟后自动关机)。

4.是否需要校准仪器,如果需要,选择适当的校准方法进行;
5.测量:迅速将测头与测试面垂直地接触并轻压测头定位套,随着一声鸣响,屏幕显示测量值,提起测头可进行下次测量;
6. 关机: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大约2~3min后仪器自动关机。

检测要求:
1.设计未规定时,每10㎡测3~5点,每个点附近5㎝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一个测点的值,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厚度低于设计原订标准,但必须大于原订标准的85%,且厚度不足部位的连续面积的长度不大于1m,并在5m范围内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2.全钢框架结构的梁和柱的防火涂层厚度测定,在构件长度内每隔3m取一截面,每个涂层方向测一个点。

3.珩架结构,上弦和下弦按第2条的规定每隔3m取一截面检测,其他腹杆每根取一截面检测。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检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结构制作和安装中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高强度大六角螺栓、钢网架螺栓
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

二、检测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
三、检验设备
2000 N·m 扭力扳手
四、检测方法与步骤
使用扭力扳手检测方法和步骤:
1.逆时针旋转取下后盖,按电池正极向里的方向装好电池,恢复并旋紧后盖。

2.开启电源:按“复位/开”键,液晶显示器显示“df”,15秒后显示0.0,既可使用。

3.单位选择:根据使用要求,按“单位“键,选择扭矩单位。

4.预置:按“模式“键,使工作状态变为预置状态,根据检测扭矩值的大小,用”
选择“键”设定“和”单位“键预置扭矩值。

5.校零:扳手自然水平放置状态下,按“复位/开”键,液晶显示器显示“df”,15
秒后显示0.0,既可使用。

在显示“df”时不允许加力。

6.测量:将换向板扳到相应的位置,将套筒套上,扳动手柄,当预置报警灯点亮同
时报警声响起时,表示紧固力矩已经达到预置值,停止加力。

7.关机:a自动关机:当未检测扭矩值时,3分钟后自动关机;b手动关机:同时按
压“设定”和“选择”键即可。

检测要求:
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检验含初拧、复拧、终拧扭矩的现场无损检验。

检验所用
的扭力扳手其扭矩精度误差应不大于3%。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检验分扭矩法检验和转角法检验两种,原则上检验法与施
工法应相同。

扭矩检验应在施拧1h后,48h内完成。

检测的方法:
(1)扭矩法检验。

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划线,将螺母退回60°左右,用扭力扳手测定拧回至原来位置时的扭矩值。

该扭矩值与施工扭矩值的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扭矩值按下式计算:
T
c =K·P
c
·d
式中: T
c
—终拧扭矩值(N·m)
P
c
—施工预拉力值标准值(kN)
d—螺栓公称直径(㎜)
K—扭矩系数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初拧扭矩值T
o 可按0.5 T
c
取值。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初拧扭矩值T
o
可按下式计算:
T
o =0.065 P
c
·d
(2)转角法检验。

检查初拧后在螺母与相对位置所画的终拧起始线和终止线所夹的角度是否达到规定值;在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画线,然后全部卸松螺母,在按规定的初拧扭矩和终拧角度重新拧紧螺栓,观察与原画线是否重合。

终拧转角偏差在±10°以内为合格。

(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检验。

观察尾部梅花头拧掉情况,尾部梅花头被拧掉者视同其终拧扭矩达到合格质量标准;尾部梅花头未被拧掉者应按上述扭矩法或转角法检验。

钢结构焊缝探伤检测
一、适用范围
钢焊缝探伤试验检测
二、检验根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 203-2007) 《无损检测焊接磁粉检测》(JB/T 6061-2007)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2013)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GB/T 15822.1(2、3)-2005)
三、检验设备
TS-2028C 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
CDX-V 携带式多用磁粉探伤仪
四、检测实施细则
1.手工超声波探伤检测现场方法
1.1检测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与甲方、监理取得联系,招集现场见证人员,简单介
绍试验依据和方法。

超声波探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被检设备或工作的状态和检测
要求,能对缺陷作出分析及质量结果分级。

1.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2.1根据画线要求,或委托方要求,制定相应的探伤工艺。

1.2.2校准探头、仪器,并对其匹配后调试,做出距离——波幅曲线,满足探伤要求。

1.2.3对被检设备或工件进行表面处理,所有影响超声波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
应予清除。

1.2.4对表面粗糙,材质衰减,曲面探测的设备或工件给予耦合补偿。

1.2.5进入检测现场的探伤人员都必须遵守现场安全条例,听从现场安全员的安全警
示。

1.3检测步骤:
1.3.1检测覆盖率大于探头直径的15%。

1.3.2探头检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1.3.3检查灵敏度至少应比基准灵敏度高10dB。

1.3.4对被检设备或工件检测时,应有相关的草图和记号标记及原始记录。

1.3.5检测完毕后,应对所用探头、仪器进行复核。

1.3.6对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纽发生改变,开路电压或者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应对其复核。

1.4检测结果处理:
1.4.1对现场检测结果及时向监理、甲方代表或上级主管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1.4.2对返修部位应严格按照原检测工艺、标准要求进行复检。

1.4.3及时发出试验检测报告。

2.磁粉检测现场检测方法
2.1检测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与甲方、监理取得联系,招集现场见证人员,简介试验依据和方法。

探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被检设备或工作的状态和检测要求。

2.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2.2.1根据画线要求,或委托方要求,制定相应的探伤工艺和磁化方法。

2.2.2根据标准要求,对磁探仪器进行校验。

2.2.3检测前,应对磁粉及磁悬液进行测定。

磁粉平均粒度为2~10μm,磁悬液沉淀体积为1.2~2.4ml/100ml。

2.2.4对被检设备或工件进行表面处理,所有影响磁粉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应清除。

2.2.5进入检测现场的探伤人员都必须遵守现场安全条例,听从现场安全员的安全警示。

2.3检测步骤:
2.3.1检测现场必须有足够的亮度。

2.3.2选择反差较大的磁粉颜色。

2.3.3相关磁痕的永久性记录可采用胶带法、照相法以及其它适当方法。

2.3.4检测中对细小相关磁痕应用2~10倍放大镜观察。

2.3.5对被检设备或工件检测时,应有相关的草图和记号标记及原始记录。

2.4检测结果的处理:
2.4.1对现场检测结果及时向报告监理、甲方代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2.4.2对返修部位,应严格按照原检测工艺标准要求来检测。

2.4.3及时发出检测报告。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钢板、型钢尺寸进行检测。

二、检测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2006)
《热轧型钢》(GB/T 706-2008)
三、检测设备
游标卡尺、钢尺
四、检测方法与步骤
1.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的有关规定,用游标卡尺和钢尺对钢板、型钢尺寸进行检测,每一品种、规格的钢板、型钢抽查5处,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2.单扎钢板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2006)中表1的规定。

3.型钢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热轧型钢》(GB/T 706-2008)表1~表3的规定。

4.把检测结果记录于原始记录表格,根据检测原始数据和检测依据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