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文言重点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直点文言句子翻译1.青.取Z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Z.而寒于水,译文:能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耍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耍寒冷.2.故木受绳則直.金就砺則利.详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址过就能取直•刀剑零佥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3.君子轉学而日参省乎己.則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着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沢检査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乜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乜译文:鮎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冇子)善于借助外物哭1\5•故不积蹉步.无以至T•里;不积小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T•里Z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6.锲而舍Z.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积善成徳.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爲.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惡.也就具有了圣人的将神境界,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9.人非生而知2者・孰能无惑?详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惯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Z先后生干吾乎?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Z所存.师Z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绘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句读Z不知.惑Z不解.或师爲.或不腾.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13.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感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逍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硏究.如此而己。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须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二章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得分点:敏、就、挣,状语后置,句意通顺)2.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和才华的人,便应该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得分点:贤、齐、内、省,宾语前置,句意通顺)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
(得分点:质、文、史、彬彬、然后,句意通顺)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得分点:弘、毅、已,宾语前置,句意通顺)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好比堆土积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教参翻译成虽然,有版本翻译成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下去,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得分点:为山、篑、平地,句意通顺)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德。
一旦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仁德了。
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得分点:克、复、一日、归,句意通顺)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高中语文教材文言重点句子翻译优质课件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 兴坏之理。 我私下认为我不谦虚,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 失的文献,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 规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我)认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常态的,我全都享有(游览遍了), 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特卓立。(要点:凡是,山水有异态者,未始)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要点: “僇”同“戮”,刑辱;恒,常常)
《季氏将伐颛臾》重点句子翻译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伐为?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作为主管祭祀蒙山的人,况且它处在疆域之中,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宾语前置)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施展才能去担任职务,没有才能就不担任(职务)。(比如盲人)遇到 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哪里还用得着那些搀扶盲 人的人呢?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要点: 均,之,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抄 小路已到赵国了。(要点:诚,负,间,被动句) 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玉玦多次给项王示意。(要点: 数,目,示)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文言文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 《劝学》 •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 (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 变得锋利。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 (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 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 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 《指南录后序》 •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统 领各路军马。 •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元人邀请(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 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祸患的。 •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估计(或“料想”)元 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 (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 又很急,天高地远,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 应,叫地不应”)。 •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我面临死亡,不知有多少次。 •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 人巡逻的船只盘问,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秦军。等到李牧因 为谗言被杀害,(赵国的都城)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 • 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 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 可以说是智谋穷尽、力量孤单。 • 9、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诚心 来礼待天下的奇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难点句子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重难点句子翻译1.:〔贰:从属二主〕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或并且(背着秦晋两国)又向楚国称臣】。
2.【敢:岂敢(怎敢);执事:敬称,您】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3. 〔鄙:把……当做边邑;远:遥远的国家〕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做边邑。
4.〔厚:变雄厚;薄:变薄弱〕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给予;赐,恩惠,好处〕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6.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8.〔第一个“封”:使……成为疆界;肆:扩张;第二个“封”:疆界〕〔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境。
9. 〔微:没有;夫人:这个人〕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到这个地位〔或有今天〕。
10.:〔因:依仗,依靠;敝:损害〕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11.〔与:结交;“知”通“智”,明智〕失掉了自己所结交的〔同盟国〕,不明智;12.〔易:替代〕: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勇武的。
13.吾其还也〔其:还是〕:我们还是回去吧!《荆轲刺秦王》重难点句子翻译1.:〔谒:请〕即使没有太子说的这番话,我也希望向您请求赴秦了。
2.〔更:改变〕希望您再想想〔考虑〕别的方法吧!3.正常语序为:顾不知计所出耳〕〔顾:只,仅仅〕:只是不知道报仇的计策该从哪里出罢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见:被;陵:欺侮,凌辱〕: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乃今:如今〕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抓着自己的手腕走上前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拍自己的胸膛表示痛心啊,如今得以听到教诲。
5.乃遂收盛[chéng]〔函:用匣子〕: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封好它。
6.〔为:准备〕:于是准备行装派荆轲〔赴秦〕。
必修一文言文句子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吞食尘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糅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以道为师,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明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之处。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无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
1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来送给他。
1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之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缓慢地移动。
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1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1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流逝的如同这江水,但不曾真正流逝;时圆时缺的如同那月亮,但终究没有增减。
必修一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难。
译: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译: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7、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译: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译: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10、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11、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1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1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1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5、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16、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译: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译:18、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译:19、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译:2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译:2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22、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译:23、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到必修五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劝学》(必修一,P3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小船的人,不一定是会游泳的人,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青色是用蓝色调成的,但比蓝色来更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的人,不是走的快,而能到达千里之外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师说》(必修一,P37)七、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必修一,P84)八、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
我们任凭小船儿随意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以(与)鱼虾为伴,以(与)麋鹿为友。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明月的道理吗?江水总是像这样不断地滚滚东流,但始终不曾流走;月亮不断地那样时圆时缺,但它最终并没有消损或增长。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也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一,P86)八、翻译下列重点语句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闲暇的时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
每天和我的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凡是有)清幽泉水奇特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那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
4.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六国论》(必修二,P6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如果这样广大的天下,还要重蹈六国破灭的覆辙,这就还不如六国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不能够独自保全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阿房宫赋》(必修二,P71)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
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译:盘旋着,曲折着,密接如蜂房,回旋如水涡,伫立着不知道他们有几千万座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译:(六国的妃子嫔妇诸侯的女儿孙女)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译:如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译: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7、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译: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了,统统运进了阿房宫,把宝鼎当做铁锅,把美玉当做石头,吧金子当做土块,把珍珠当做石子,秦的统治者看了,也不很爱惜。
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译:纵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士兵们反抗,函谷起义的兴起,楚地的人少了一把火,(将宫殿)变为可怜的焦土。
10、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翻译:灭掉秦国的正是秦国,不是天下人1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指南录后序》(必修三,P35)八、重点句子翻译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来往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文: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言辞打动。
3.北驱予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译文: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我不在使者的名单里。
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往。
4.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译文: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行踪,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周旋。
5.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译文: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承受的。
6.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译文: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了。
7.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译文:我虽然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8.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文: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多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
9.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译文:所要求做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五人墓碑记》(必修三,P39)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译:不能说不是那五个人的力量啊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那些小人卑贱的行为,和五人的死相比,轻重又怎么样呢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也用以说明生死意义重大,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三,P93)1、夜,缒而出。
译:在夜里烛之武缒绳而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没有这个人的助力我是达不到如今的地位的.依靠他人的力量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啊.4、夫晋,何厌之有?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三,P94)六、文言句式(划出标志词并翻译)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状语后置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恭敬而内心里却不服气。
3.被动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七、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译:(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地对待臣民。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7.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受神仙一样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以得到教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三,P98)八、翻译下列语句(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或内外亲属)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