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韵学复习题一
语音和音韵学考试试题

语音和音韵学考试试题
一、语音学试题:
1. 简答题
(1)什么是语音学?
(2)语音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3)语音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4)简述国际音标的作用。
2. 辨析题
(1)请比较和区分元音与辅音。
(2)请比较和区分清音与浊音。
(3)请比较和区分闭音节与开音节。
(4)请比较和区分舌尖音与舌面音。
3. 运用题
(1)请将下列单词按照国际音标拼写出来:
a) cat
b) dog
c) ship
d) chair
(2)请分析单词"elephant"中的辅音音素与元音音素,写出其音标表示。
二、音韵学试题:
1. 简答题
(1)什么是音韵学?
(2)音位与音素的概念有何区别?
(3)音位的判断准则是什么?
(4)什么是音变规律?请举例说明。
2. 辨析题
(1)请比较和区分自由变体与约束变体。
(2)请比较和区分同位异音与语音变体。
(3)请比较和区分音位与音位分布。
3. 运用题
(1)请对下面的单词进行音位分析:
a) bag
b) rob
c) sing
(2)请分析下列词组中的音韵规律,给出相应的音变规律描述:
a) "black cat"
b) "big apple"
c) "red book"。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2、阳声韵
3、七音
4、清浊
5、假二等
6、早梅诗
7、阴阳对转
8、等呼9、阴声韵10、五音
二、填空题
1、十六摄的名称依次是:。
2、清代及以后研究上古韵部各家的分部情况:
顾炎武10 部、江永13 部、段玉裁17 部、
戴震25 部、王念孙22 部、孔广森18 部、
江有诰21 部、章太炎32 部、黄侃28 部、
王力30 部、罗常培、周祖谟31 部。
三、拼读下列反切(用拼音注明):
都宗切、强鱼切、徒红切、莫袍切、当孤切、博故切、朽居切、普官切、甫万切、德红切、户公切、仓先切、布干切、都寒切、徒兼切、徒古切、苦江切、七刀切、如延切、匹战切、
布回切、职缘切、布玄切、甫微切、扶云切、莫中切、私宗切、九魚切。
四、简答题
1、请写出十六摄及所包含的韵部。
2、请写出中古三十六字母及其发音部位。
3、简述《广韵》一书的体例。
4、请说明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声母方面的变化。
5、举例说明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声调方面的变化。
6、请写出王力先生归纳的“上古音韵部”。
7、请写出研究上古音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8、请谈谈你对学习汉语音韵学的体会。
音韵学复习题修改版答案

音韵学复习题一、解释下列术语1、字母字母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例如“明”这个字母代表的声母是[m]。
2、阳声韵是音韵学上根据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特点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如:an、en、iang、am、等。
3、七音所谓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七音。
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4、清浊语音的清浊是针对声母的分类。
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所谓浊,就是发音时声带振动。
5、假二等齿音一栏中的精组声母可以和一三四等韵相拼,庄组声母可以和二三等韵相拼,章组声母只和三等韵相拼。
这三组声母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可以和三等韵相拼,而三等格只有一个,安排不下。
庄组与三等韵相拼的音节居于第二格,这叫做“假二等”。
6、早梅诗根据罗常培先生的研究,《中原音韵》共含有20个声母,这20个声母正好与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早梅诗”所代表的声母相同。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原诗如下: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7、阴阳对转·指上古汉语平上去声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这是清代学者创立的术语。
阴阳对转由清代孔广森将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理论发展而来,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即阳声失去鼻音尾韵变为阴声,阴声加上鼻音尾韵变为阳声。
例如:三san-仨sa,两liaŋ-俩lia。
·按王力先生的古韵30部,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阴、阳、入相配,很有系统。
但在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阴声韵的字转变为阳声韵的字,阳声韵的字转变为阴声韵的字,这就是阴阳对转。
8、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
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一共是八个小类。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复习进程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001、古声母分系分组的名称是什么?答:古声母分为四系十二组。
分别是帮系、端系、知系和见系。
其中帮系包含帮组、非组;端系包含端组、泥组和精组;知系包含知组、庄组、章组和日组;见系包含见组、影组和晓组。
002、帮系有哪些声母?帮组有哪些声母?答:帮系的声母有帮、滂、並、明、非、敷、奉、微。
其中前四个是帮组的声母。
003、端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答:端系的声母有端、透、定、泥(娘)、来、精、清、从、心、邪。
其中前三个是端组的声母;泥(娘)、来是泥组的声母;精、清、从、心、邪是清组的声母。
004、知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答:知系的声母有知、徹、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
其中前三个是知组的声母;庄、初、崇、生是庄组的声母;章、昌、船、书、船是章组的声母。
005、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是什么?答: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叫“照穿床审禅”(照组)。
006、“照二”我们叫什么?“照三”我们叫什么?答:“照二”我们叫“庄初崇生”,“照三”我们叫“章昌船书禅”。
007、云母和以母旧来的总名是什么?答:喻母。
008、全浊有哪些声母?次浊有哪些声母?答:全浊声母有並、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009、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答:“平分阴阳”。
即古代清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阴平,浊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阳平。
010、试举五个古平声清声母字,五个古平声浊声母字。
答:天、花、山、东、开是古平声清声母的字;田、同、洪、才、徐是古平声浊声母的字。
011、“冰冯添甜烘红英迎”这八个字。
哪些是古清声母字,哪些是古浊声母字?答:冰添烘英是古清声母字,其余是古浊声母字。
012、从《方言调查字表》中举出十个全浊上声字,看看在北京语音里归到哪个调里了,在你自己的方言里是个什么调?答:湛、渐、朕、舅、纣、妇、部、厚、幸、静,这十个字在北京语音都归入了去声里了。
音韵学期末考试

音韵、文字、训诂,合成“小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绝学。
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间,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分,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间﹔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间,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王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1.上古音:先秦至两汉。
研究《诗经》《楚辞》等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古音学。
2.中古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这一时期的语音主要反映在《切韵》系韵书以及其他韵书、韵图和古典作品里。
今音学。
3.近代音:元明清时期的语音系统,近代六百多年来的韵书、韵图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北音学。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4.现代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系统。
音韵学的功用学习音韵学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古为今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就必须建立汉语语音史。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要知道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
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
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定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做出合乎科学的解释。
3、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
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音韵部分习题

音韵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顾炎武,段玉裁,292.《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陆法言,206,陈彭年3.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4、上古时代的韵部是根据__________的用韵和___________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5、中古音以隋代的为代表。
6、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流水对,借对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8、《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中“被”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遺”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pī/披加/wâi/赠与,送给9、《墨子·非攻上》“至攘人犬豕鶏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中“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甚”的意思是_______。
偷窃/超过10、《老子》“天之道,其猶張弓與”中“其”的意思是________,“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張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就像/把弦安到弓上/句末语气词,后作“欤”11、《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中“者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流派/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12、古注中的“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______,而且用来辨析_____________。
音韵学复习题

一、填空1.韵图大约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盛行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前期,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后期。
2.__________有三十字母系统,__________有三十六字母字母系统。
__________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3.__________以前,诗歌押韵没有法定标准,大部分作品押的是__________韵,即按照当时的共同语音系押韵。
到了__________,被定为官韵,作为科举考试中文人必须遵守的押韵标准。
4.“官韵”长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界特别是传统诗歌,而不仅仅是科举。
宋王朝为了让文人使用起来方便,在纂修__________之外,还为这个系统编写了简缩本的__________,作为读书人手头必备的手册式工具书。
5.到南宋与北方的金朝对峙时期,金朝学者索性把同用的韵都合并在一起,并且略加调整,成为__________韵系统。
6.__________年,__________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公元1252年,又有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
7.从__________规定了“同用”的《切韵》系统到平水韵,这个一脉相承的官韵系统在文化界的影响一直很大,千年内的近体诗用韵都以它为准绳。
8.从宋朝就有人试图分辨上古的韵部系统,__________代_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以后有更多的学者陆续对他的系统加以修正改进,近人__________定上古韵为30部,这是数百年来学者对古韵分部的总结。
9.构成韵部的语音条件是__________,但一个韵部里边还包含由介音区别的不同韵母。
诗歌押韵以及谐声字等都不能反映出介音的差别,音韵学家就凭借《切韵》音系的韵、开合、四等条件,给各韵部分出不同的韵类,再为各韵类拟测出韵母。
10.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是近代音的代表作。
音韵学期末大题

一、以《方言调查字表》中果摄、假摄、遇摄、通摄、宕摄、臻摄、深摄为例,谈谈你对近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的看法。
从中古的“切韵”音系转变为现代的北京话音系,声、韵、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讲道:“近代汉语的特点是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m 尾在北方话里的消失,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
”这三点是最显著的变化。
以下分别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来展开我对近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的看法。
1.声母(1)全浊声母清化。
中古末期36个声母中有10个全浊声母,它们是並、奉、定、澄、从、床、群、邪、禅、匣,现代声母中全浊声母都消失了,变成同部位的清音声母。
分化条件为平声变成送气次清音,仄声变成同部位的不送气全清音。
如定母本是浊塞音[d],今天则是平声字变为次清送气音[t h],如宕摄開口一等平声唐韵定母字“堂”,仄声字变为全清不送气音[t],如遇摄合口一等上声模韵定母字“杜”。
(2)轻重唇分化。
从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来,即由重唇音分化出轻唇音非、敷、奉、微,其中非、敷、奉三母进一步合并为唇齿擦音f,微母由唇齿鼻音演变成零声母。
分化条件为在合口三等韵前唇音变轻唇,其他仍读重唇。
如遇摄合口三等上声虞韵奉母字“父”声母p →f,遇摄合口三等平声虞韵微母字“無”的声母m →w(零声母)。
(3)尖团音合并(腭化)。
由精组(z、c、s)和见组(g、k、h)声母分化出舌面音j、q、x。
分化以韵母的洪细为条件:韵母为洪音(开口呼、合口呼)的仍然念z、c、s和g、k、h,韵母为细音(齐齿呼、撮口呼)的演变成j、q、x,此外,部分古代见组开口二等字也演变成了j、q、x。
而音韵学上将j、q、x与i、y相拼的音节叫团音,将z、c、s与i、y相拼的叫尖音。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尖团音合并即把声母为z、c、s的齐、摄呼的读音腭化为声母为j q x的舌面音,也称作不分尖团。
古代z、c、s与i、y相拼的音节在京剧和一些南方方言中没有演变成j、q、x,称作分尖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
2.上古音是指时代的语音。
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3.中古音是指时代的语音。
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4.、、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
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的理论。
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个。
7.“五音”是根据来分的;清浊是根据来分的。
8.“五音”指的是唇、舌、、、喉五类音。
9.“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和。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又叫,或者合起来叫。
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和三类音。
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呼和呼。
13.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启发下产生的。
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
15.《切韵》的作者是,成书于公元年,共有韵。
16.《广韵》的作者是,书成于公元年。
17.《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个韵部。
18.《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相配,而不和相配。
19.《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或一组。
20.《诗韵》又称,由南宋平水人据《广韵》合并为韵,后被金人合为韵。
21.《广韵》的精华是它的,清代陈澧首创法来研究中古音。
22.中古时期的四声是、、、,其名称起于时期。
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的。
24.《广韵》共有个反切,其中包含个反切上字,个反切下字。
二、名词解释1.音韵学2.今音学3.古音学4.等韵学5.北音学6.五音7.字母8.韵部9.韵摄10.韵目11.小韵12.阴声韵13.阳声韵14.入声韵三、简答题1.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什么?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3.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哪三类?它们各自以什么收尾?4.中古平声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请举例说明。
5.现代普通话中的j、q 、x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6.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哪些声母?7.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8.中古的“并、定、群、从”几个全浊声母分别演变为普通话的哪些声母?演变的规律如何?9.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什么?10.《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什么?11.《广韵》声母与36字母相比,有何不同?12.现代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音韵学复习题(一)答案一、填空题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北音学。
2.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
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诗经》《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
3.中古音是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语音。
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广韵》等韵书。
4.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元明清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
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理论。
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守温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三十个。
7.“五音”是根据发音部位来分的;清浊是根据声带颤动与否来分的。
8.“五音”指的是唇、舌、齿、牙、喉五类音。
9.“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半舌音和半齿音。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
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半元音和舌根音三类音。
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
13.东汉末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梵文启发下产生的。
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15.《切韵》的作者是陆法言,成书于公元601 年,共有193 韵。
16.《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邱雍,书成于公元1008 年。
17.《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206 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个韵部。
18.《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阳声韵相配,而不和阴声韵相配。
19.《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小韵,或一组同音字。
20.《诗韵》又称平水韵,由南宋平水人刘渊据《广韵》的“同用”合并为107 韵,后被金人王文郁合为106 韵。
21.《广韵》的精华是它的反切,清代陈澧首创系联法来研究中古音。
22.中古时期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名称起于南北朝时期。
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
24.《广韵》共有3890 个反切,其中包含452 个反切上字,1195 个反切下字。
二、名词解释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2.今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广韵》系列的韵书作为研究材料,也可以称作“广韵学”或“切韵学”。
3.古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作为研究材料。
4.等韵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图,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后来音韵学家用它来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5.北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及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也可称之为“近代语音学”。
6.五音:音韵学上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析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7.字母:是音韵学中代表声母的汉字。
8.韵部:是音韵学中比韵大的概念,它不区分声调和韵头,只区分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
9.韵摄:是音韵学中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也是关于韵最大的一个概念,不区分声调和韵头,只要韵尾相同、韵腹(主要元音)相近就可归入一摄。
10.韵目:是韵书中韵的标目,也就是代表韵的汉字。
11.小韵:韵书编排时把声母相同的同音字归到一起,用小圆圈隔开,这就叫做小韵。
12.阴声韵:是音韵学上按照韵尾的情况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无韵尾和以元音收尾的韵。
13.阳声韵:是音韵学上按照韵尾的情况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以鼻音-n、-ng、-m收尾的韵。
14.入声韵:是音韵学上按照韵尾的情况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三、简答题1.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什么?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北音学。
今音学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广韵》系列的韵书作为研究材料。
古音学研究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作为研究材料。
等韵学研究的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图,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后来音韵学家用它来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北音学研究的是《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及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
2.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答:韵和韵母都要区分韵腹和韵尾,但是它们有些区别。
(1)从韵头看:韵不区分韵头,韵母要区分韵头。
(2)从声调看:韵母不区分声调,韵要区分声调。
3.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哪三类?它们各自以什么收尾?答: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三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包含的是无韵尾和以元音收尾的韵。
阳声韵包含的是以鼻音-n、-ng、-m收尾的韵。
入声韵包含的是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4.中古平声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答:中古平声按照声母的清浊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即清声母的平声变为阴平,浊声母的平声变为阳平。
5.现代普通话中的j、q 、x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答:现代普通话中的j、q 、x声母来源于中古的“精清心”和“见溪晓”两组声母。
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
6.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哪些声母?答: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三组声母:舌上“知徹澄”、齿音中的“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
7.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答:中古“见溪晓”演变为普通话的gkh和jqx两组声母,“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zcs和jqx两组声母。
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j、q、x的发音。
8.中古的“并、定、群、从”几个全浊声母分别演变为普通话的哪些声母?演变的规律如何?答:中古的“并”母演变为b、p两个声母,“定”母演变为d、t两个声母,条件是声调的平仄情况(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群”母根据声调的平仄情况(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先演变为“见”母和“溪”母,然后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演变为g、k、j、q四个声母;“从”母根据声调的平仄情况(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先演变为“精”母和“清”母,然后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演变为z、c、j、q四个声母。
9.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什么?答: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中古的去声、全浊上声、入声(次浊入声和部分清声母字)。
10.《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什么?答:《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发音部位要相同:双唇塞音-p和双唇鼻音-m相配;舌尖中塞音-t和舌尖中鼻音-n相配;舌根塞音-k和舌根鼻音-ng相配。
11.《广韵》声母与36字母相比,有何不同?答:(1)唇音只有一套重唇,没有轻唇音。
(2)“娘”母归入“泥”母。
(3)齿音中的正齿有两套:“庄初崇生”(照二)和“章昌船书禅”(照三)。
(4)喻母分为“于”(喻三)和“以”(喻四)两类,于(喻三)归入匣母中。
12.现代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答:中古的“影”母,“喻(以)”母,“匣”母中的“于”(喻三),“微”母,“疑”母的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