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原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损害的疾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

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水肿、少尿、血尿和高血压为特点。

多见于5~14岁小儿,小于2岁者少见,男女比例2:1。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较少转为慢性肾炎和慢性肾衰竭。

只个别病例于急性期死亡。

1体液过多的护理1.1休息与活动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0~22℃,如室温过低可致肾小动脉发生反射性痉挛而影响肾功能。

(1)起病2周内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预防严重症状的发生;同时又由于静脉压下降,降低了毛细血管血压,使水肿减轻。

应向患儿及家长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2)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1~2个月内宜限制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当血沉正常、尿红细胞<10个/HP可以上学,但应避免体育活动;尿常规正常3个月后或12小时尿细胞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3)卧床休息时注意肾区保暖,可在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肾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增多,以增加尿量,减轻水肿。

每日一次,每次约15~20分钟。

1.2限制钠、水摄入少尿和水肿期间,钠盐摄入以每日60~120mg/kg为宜,水的摄入以不显性失水加前一日的尿量计算。

一般不必严格限水,但对严重少尿或无尿患儿应限制钠、水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及循环充血,从而减轻肾脏负荷。

1.3利尿并观察水肿早期凡具有明显水肿、少尿、高血压及全身循环充血者,均应按医嘱给予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做好记录。

测量体重一般每周2次,用利尿剂时每日一次;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了解水肿增减情况和治疗效果。

并按医嘱取晨尿送检,每周2次,了解病情变化。

2病情观察及用药护理2.1 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重症发生(1)预防严重循环充血: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尽量保持安静,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常规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的急性弥漫性炎症。

它是肾脏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炎性反应。

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常见表现。

本病主要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最为常见。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发热与疾病本身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有关。

3、排尿异常:少尿与肾功能受损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5、腰痛与疾病本身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疾病所致高血压、水肿有关。

7、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8、知识缺乏与知识来源受限有关。

二、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尿量情况,病情进展时可迅速出现少尿或无尿。

2、观察血尿、蛋白尿、水肿的程度。

3、观察生命体征情况,尤其是血压与体温的变化;4、有无关节痛、肌肉痛、腹痛。

5、密切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电解质。

6、观察有无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

三、护理措施1按肾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环境:病室环境要保持温度适宜,严防受凉。

②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症状比较明显者需卧床休息4-6周,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病情稳定后可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但1-2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劳累。

③饮食:应给低盐、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盐每天给1-2g,蛋白质25-40g,热量12600kJ(3000kcal),每天进水量不超过1000-1500ml,恢复期可进普通饮食。

3症状护理①对于水肿、高血压、尿液的改变等采用对症护理②口腔护理,以防止口腔及呼吸道感染③每日测血压4次,观察血压情况。

4用药护理①注意观察利尿药效果,详细记录24h出入液量,以提供控制水分的依据。

②密切观察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此病起病较急,血尿、水肿明显时,病人思想负担大,表现急躁不安,故应而心进行有关卫生知识宣教,使病人心理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四、健康指导1、病人患病期间应加强休息,痊愈后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但应注意避免劳累。

急性肾炎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急性肾炎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急性肾炎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急性肾炎又叫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病绝大多数因链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5一10岁的儿童,而且男多女少。

急性肾炎多发生于感染扁桃体炎、疮病1一4周后的儿童。

起病时发生低热、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接着出现水肿、少尿、血尿和血压升高等症状。

水肿开始时表现在眼部周围疏松,1一2日内渐及全身,但指压凹陷不明显。

水肿时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尿闭。

起病时几乎全部患儿都有血尿,但多数为显微镜下血尿,少数可肉眼看见血尿。

患儿起病的头几天,约有70%左右血压升高,常在120—150/80—110之间。

如血压过高或上升过急,容易发生高血压脑病或心力衰竭,应注意警惕。

【急救措施】(1)对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脓疮病患儿应及早应用青霉素治疗,预防转化急性肾炎。

(2)急性肾炎目前无特效治疗,除去医院对症治疗外,主要是减轻或消除急性症状,特别注意控制转化成高血压脑病等威胁生命的严重病症。

【护理方法】(1)卧床休息。

患儿在起病的1一2周年不论病情轻重,都要卧床休息。

这样可改善肾血流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轻症患儿如躺不住,可在床上做些轻微活动,但不能下床活动。

(2)控制活动量。

患儿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时,可下床在室内活动和到屋外近处散步,但不能做激烈活动。

(3)避免过重劳动。

患儿病好恢复时期可上学,但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4)注意饮食。

患病期间患儿的饮食要限盐,吃些无盐或少盐的食物。

严重水肿和明显少尿的患儿,应限制给水量。

患病期间一般多吃些高糖、含适量脂肪的食物。

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急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多见于5~14岁的小儿。

主要临床特点是水肿、血尿、高血压。

重症者有严重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

本病在小儿常呈良性自限性过程,以限制活动、控制钠、水入量及利尿、降压等对症处理为主。

本病病程较长,预防好,治愈率高(约90%以上),较少转为慢性肾炎。

一.主要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

3.潜在并发症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4.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本病的护理知识。

二.观察要点1.观察尿量、尿色,定期进行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作为病情观察的参考。

2.评估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律,观察血压有无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

三.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休息急性期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

血沉接近正常可恢复上学,但避免剧烈运动,至尿液Addis计数恢复正常才可正常活动。

②.饮食给予高糖、高维生素、适量之寒、低蛋白、低盐饮食。

水肿、高血压患儿应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一般氯化钠入量日1-2g(水肿消退后可给3-5g);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紧张心理。

3.症状护理①.观察尿量、尿色,定期进行肾功能及尿常规检查;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

②.评估水肿进展情况,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2次,用利尿剂时每日1次。

③.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律、呼吸、心率,观察有无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呕吐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

若患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或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闷、咳粉红色泡沫痰者提示心力衰竭出现,应立即抢救。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ppt课件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ppt课件
肾炎的护理措施包括:
第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的重要措施,感染后立即有效的进行治疗可以做到 预防畸形的发生。
谢谢
急性期肾小球肾炎的护 理措施包括:
演讲人
急性期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包括:
一,皮肤护理,水肿较重的病人要注意着装柔软宽松,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破损 而感染,协助翻身避免压疮,卧位时双下肢抬高三十度。 第二就是预防感染,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保暖。 第三是心理护理,限制患者的活动可能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的心理反应。对 儿童及青少年病人使其充分理解其急性期卧床休息以及恢复期限制活动的重要 性,应多关心、多巡视、多鼓励、多讲解,由于本病为自限疾病,消除心理负 担,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四,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ephritis, 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急性起病,临床上具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表现的疾病,重症者有严重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二、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L感染性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非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梅毒、疟疾等)。

2.非感染性包括:多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血管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

三、病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B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包疮)后。

四、资料收集与评估(-)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既往史、饮食、服药情况、小便(颜色、量等)。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发热:低热、头痛、头晕等。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蛋白尿。

3,水肿:水肿的部位(多为晨起眼睑)、性质(非凹陷性)程度及时间。

4.高血压。

5.无尿、少尿。

6.腰痛。

7.疲乏、无力。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皮肤情况: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2•营养状况评估:有无食欲减退、贫血、乏力等。

3.精神状态评估:有无神志的改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复视、黑朦、阵发性惊厥、昏迷等)。

4.有无感染: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有无皮肤感染。

5.肾区叩痛。

(四)住院期间评估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尤其是体温和血压的变化。

2.皮肤情况:皮肤有无水肿及消长情况,有无破损、感染。

3.饮食情况: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4,尿液情况:血尿、蛋白尿及尿量的观察。

5,有无少尿、无尿、高血钾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6.有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感染情况。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是一种炎症性肾病,主要影响肾小球,并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在护理患者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维持气道通畅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伴有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造成气道的受限。

护理人员应经常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其气道通畅。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气道问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2. 控制水分摄入和监测尿量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水肿的症状,因此需要限制水分的摄入。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患者的水分摄入量,并监测患者的尿量。

如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 维持电解质平衡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常伴有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尤其是血钠、血钾和血钙的含量可能出现异常。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并根据医嘱进行必要的干预。

同时,饮食中应避免高钠、高钾、高磷的食物的摄入,以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

4. 饮食调理在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时,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低盐、低脂、低蛋白的饮食,并确保其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此外,限制摄入含磷食物,如豆类、牛奶等,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5. 观察血压和监测体重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监测患者的血压,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以监测水肿的情况。

6. 给予药物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嘱托,准确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并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压调节药和抗感染药物等。

7. 定期复查和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常规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本病常有前驱感染,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也可引起。

好发于儿童,男性多见。

前驱感染后常有1~3周(平均10d左右)的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时间。

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

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如脓疱疮等。

2.身体状况如下所述。

(1)血尿:常为患者起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40%~70%患者有肉眼血尿,尿液呈浑浊红棕色,或洗肉水样,一般数天内消失,也可持续数周转为镜下血尿。

(2)水肿:多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面部肿胀感,呈现所谓“肾炎面容”,一般不重。

少数患者水肿较重进展较快,数日内遍及全身,呈可凹陷性。

严重水、钠潴留会引起急性左心衰。

(3)高血压:多为轻、中度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经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

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甚至昏迷、抽搐等。

血压增高往往与水肿、血尿同时发生,也有在其后发生,一般持续3~4周,多在水肿消退2周降为正常。

(4)肾功能及尿量改变:起病初期可有尿量减少,尿量一般在500~800ml,少尿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大多数在起病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恢复,只有极少数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

(5)其他表现:原发感染灶的表现及全身症状,可有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悸气促,甚至发生抽搐。

部分患者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镜下血尿、蛋白尿、发病初期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B超示双肾形状饱满,体积增大,肾活检组织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

2、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3、了解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3 个月内避免体力活动。

2、饮食护理:急性期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同时严格控制水的摄入,每天入水量应为非显形失水量(约 500 毫升)加上 24 小时显性失水量,入水量的控制应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避免高钾类食物的摄取。

3、密切观察病情:每天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注意眼睑及全身水肿情况有无加重。

4、药物治疗护理:使用利尿药应观察尿量、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

5、预防感染:积极控制及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

6、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7、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

8、透析护理:合并急性肾衰竭者,及时做好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至肾功能恢复。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预防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

2、一周后门诊复查。

四、注意事项
1、预防皮肤感染。

2、女性患者近期不宜妊娠,以防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