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原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损害的疾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
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水肿、少尿、血尿和高血压为特点。
多见于5~14岁小儿,小于2岁者少见,男女比例2:1。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较少转为慢性肾炎和慢性肾衰竭。
只个别病例于急性期死亡。
1体液过多的护理1.1休息与活动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0~22℃,如室温过低可致肾小动脉发生反射性痉挛而影响肾功能。
(1)起病2周内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预防严重症状的发生;同时又由于静脉压下降,降低了毛细血管血压,使水肿减轻。
应向患儿及家长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2)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1~2个月内宜限制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当血沉正常、尿红细胞<10个/HP可以上学,但应避免体育活动;尿常规正常3个月后或12小时尿细胞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3)卧床休息时注意肾区保暖,可在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肾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增多,以增加尿量,减轻水肿。
每日一次,每次约15~20分钟。
1.2限制钠、水摄入少尿和水肿期间,钠盐摄入以每日60~120mg/kg为宜,水的摄入以不显性失水加前一日的尿量计算。
一般不必严格限水,但对严重少尿或无尿患儿应限制钠、水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及循环充血,从而减轻肾脏负荷。
1.3利尿并观察水肿早期凡具有明显水肿、少尿、高血压及全身循环充血者,均应按医嘱给予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前后注意观察体重,尿量、水肿变化并做好记录。
测量体重一般每周2次,用利尿剂时每日一次;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了解水肿增减情况和治疗效果。
并按医嘱取晨尿送检,每周2次,了解病情变化。
2病情观察及用药护理2.1 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重症发生(1)预防严重循环充血: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尽量保持安静,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
2、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3、了解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3 个月内避免体力活动。
2、饮食护理:急性期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同时严格控制水的摄入,每天入水量应为非显形失水量(约 500 毫升)加上 24 小时显性失水量,入水量的控制应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避免高钾类食物的摄取。
3、密切观察病情:每天记录尿的颜色、量及性状,注意眼睑及全身水肿情况有无加重。
4、药物治疗护理:使用利尿药应观察尿量、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
5、预防感染:积极控制及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
6、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7、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
8、透析护理:合并急性肾衰竭者,及时做好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至肾功能恢复。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预防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
2、一周后门诊复查。
四、注意事项
1、预防皮肤感染。
2、女性患者近期不宜妊娠,以防复发。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ppt课件

第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预防的重要措施,感染后立即有效的进行治疗可以做到 预防畸形的发生。
谢谢
急性期肾小球肾炎的护 理措施包括:
演讲人
急性期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包括:
一,皮肤护理,水肿较重的病人要注意着装柔软宽松,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破损 而感染,协助翻身避免压疮,卧位时双下肢抬高三十度。 第二就是预防感染,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保暖。 第三是心理护理,限制患者的活动可能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的心理反应。对 儿童及青少年病人使其充分理解其急性期卧床休息以及恢复期限制活动的重要 性,应多关心、多巡视、多鼓励、多讲解,由于本病为自限疾病,消除心理负 担,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四,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ephritis, 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急性起病,临床上具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表现的疾病,重症者有严重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二、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L感染性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非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梅毒、疟疾等)。
2.非感染性包括:多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血管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
三、病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B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包疮)后。
四、资料收集与评估(-)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既往史、饮食、服药情况、小便(颜色、量等)。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发热:低热、头痛、头晕等。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蛋白尿。
3,水肿:水肿的部位(多为晨起眼睑)、性质(非凹陷性)程度及时间。
4.高血压。
5.无尿、少尿。
6.腰痛。
7.疲乏、无力。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皮肤情况: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2•营养状况评估:有无食欲减退、贫血、乏力等。
3.精神状态评估:有无神志的改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复视、黑朦、阵发性惊厥、昏迷等)。
4.有无感染: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有无皮肤感染。
5.肾区叩痛。
(四)住院期间评估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尤其是体温和血压的变化。
2.皮肤情况:皮肤有无水肿及消长情况,有无破损、感染。
3.饮食情况: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4,尿液情况:血尿、蛋白尿及尿量的观察。
5,有无少尿、无尿、高血钾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6.有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感染情况。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以起病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多见于儿童。
1 .一般起病1一2周内不管病情轻重均应卧床休息,改善肾血流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待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接近正常后,即可下床在室内活动或到户外散步,一年后方可正常活动。
2 .密切观察血压及体重改变情况,发现血压升高,尿量减少,应警惕合并心衰、脑水肿、尿毒症的发生。
3 .做好用药护理,主要是利尿剂和降压药。
4 .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 .告知家属和病人了解各种感染都可能导致急性肾炎。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或减少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是预防的主要措施,可降低演变为慢性肾炎的发生率。
6 .其余按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以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最终可致慢性肾病。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并应有适度的活动。
对有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或合并感染、心力衰竭、肾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
病情减轻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
2.饮食护理肾功能减退给予优质低蛋白质、低磷饮食,有明显水肿和高血压时需低钠饮食。
3.用药护理使用利尿药应注意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高凝状态的出现和加重高脂血症。
服用降血压药时应严格按规定剂量,并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仰制药,应防止高血钾,观察有无持续性干咳,如有应及时提醒医师换药。
用血小板解聚药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凝血时间等。
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应注意观察有无继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肝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等。
4.心理护理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5.病情观察与护理防止高钾、低钾,正确记录出入量,对水肿明显的患者,应用利尿药后,除留意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外,还应留意血钾的变化情况,以防出现高血钾或低血钾。
6.基础护理水肿患者长期卧床应防止压疮,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办助翻身时防止拖、拉、推等动作,避免造成皮肤破损。
用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或用温热湿毛巾湿敷体表水肿部位。
尽量减少各种注射和穿刺。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禁用肾毒性药物;及时治疗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严重水肿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缓解水钠潴留。
下肢水肿者卧床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以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阴囊水肿者,可用托袋托起。
肾小球肾炎的护理常规内容

肾小球肾炎的护理常规内容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和细致的护理。
以下是肾小球肾炎的护理常规内容:
1. 饮食调理: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饮食应以低蛋白质、低盐、低脂肪为主,适量控制水分摄入量。
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高蛋白的食物,如猪肉、鱼、海鲜、辣椒等。
2.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尿量、尿色、血压、体重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 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协助患者按时用药、遵循医嘱。
4. 意识宣导: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宣传肾小球肾炎的知识,让他们了解病情,掌握监测病情的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信心。
5. 情绪疏导: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常会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心理安慰和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总之,肾小球肾炎的护理需要细致入微,护理人员应充分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协助医生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1 -。
护理评估_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 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肾脏形态、结构等情况。
03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 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沟通交流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了解其心理需求,鼓励患 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 护理,提供家庭支持,减 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05
康复与自我管理
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通过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提高身体机能 ,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适合的康复锻炼方式
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轻度有氧运动,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力 量训练等。
注意事项
在开始康复锻炼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同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复查周期
建议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期间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查, 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复查项目
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以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安 排的其他相关检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自我监测与记录
自我监测的意义
通过自我监测和记录病情变化, 可以帮助病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情信息
,以便及时调整尿常规、肾功 能等指标。
记录方式
建议病人采用电子设备或纸质笔 记本记录监测结果,以便医生查
阅和分析。
定期复查与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断与病理类型的对照
病理类型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轻微病变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膜性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膜性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病 轻微病变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性病变 IgA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
概述
❖ 含义: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 临床特点:起病急,大多病程短,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少尿、一过性氮质血
症。常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 ❖ 发病情况: 5~14岁多见,男女2:1。 ❖ 预后:大多1~4周改善、自愈,仅约1%急性肾衰而亡,少数慢性肾衰。
肾小球肾炎病人的护理
李XX,女,28岁,1999年,3月1日,早上梳头时发现双眼睑明显水肿,到医院检查有蛋白尿和 血尿,医生初步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作为她的责任护士,你如何对她进行健康指导?
1.休息与活动: 2.饮食: 3.病情观察:24小时尿量、水肿消长情况、体重变化、生命体征、尿液变化(颜色、量) 4.用药护理:?? 5.皮肤护理:六勤一注意。 6.保健指导:介绍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生活指导、心理护理。
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蛋白尿 几乎全部病人定性(+) 尿蛋白一般不重,0.5-3.5g/d <20%出现大量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2.水肿 常为首发 70-90% 晨起眼睑水肿或伴下肢轻度水肿 大部分2-4周自行利尿消肿 持续存在---预后不佳
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3.高血压 出现率80%,多见老年人 中等度高血压 与水肿程度平行,随利尿而恢复
2.饮食 钠:每天3克以下 水:进水量为前一天的尿量加500ml。 蛋白质: 热量: 维生素: 3.对症治疗:水肿、高血压
临床表现 前驱期
急性肾炎 综合症
Hale Waihona Puke 并发症链球菌感染后 潜伏期:1-3周
起病急,轻重不一
1.尿异常 2.水肿 3.高血压 4.肾功损害
1.心力衰竭 2.高血压脑病 3.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1.尿异常 尿量减少 起病初时,尿量400-700ml/d 少数可发展为无尿 少尿可致一过性氮质血症 大约2周后尿量逐渐增加,肾功恢复 血尿 常为首发症状 几乎全部病人 肉眼血尿出现率40% 数天至1-2周血尿消失
4. 肾功能损伤 一过性氮质血症,严重病人ARF 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而肾血流量正常,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肾小管功能及尿浓缩功能多正常 利尿治疗后,肾功可恢复
全身表现
❖ 非特异性表现: 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视力模糊、腰痛
恶心呕吐---氮质血症 视力模糊---高血压、脑水肿、脑缺血 腰部钝痛---肾肿大牵涉感觉神经末梢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改变 血尿:红细胞形态 蛋白尿:+~++ 管型尿: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可见WBC及其管型 尿常规一般恢复较慢,常迁延数月,少数可迁延1-2年
实验室检查
2.血液检查 血沉明显增快 轻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血液稀释)
3.免疫学检查 总补体活性及C3下降(8周内恢复) 部分ASO升高(近期链球菌感染) 部分CIC(+),冷球蛋白(+)
三、非免疫非炎症损伤:高血压、高血脂、蛋白尿、其他因素。
IC沉积于滤过膜上
C5a
中性粒、单核细胞 浸润
C5b~C9
蛋白酶、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细 胞因子:IL-1 ,TNF
系膜细胞
GBM受损通透性升高 蛋白尿、血尿
PDGF TGF-β 系膜细胞增生及基质硬化
少尿、水肿、高血压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4.肾功能测定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依据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1.休息 2.饮食 3.用药护理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保健指导
1.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 待肉眼血尿消失,浮肿明显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 如活动过程中病情恶化,则继续卧床休息 1-2年之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肾小球疾病概述
相似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 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
肾小球疾病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病 1
2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
遗传性肾小球病
发病机制
一、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 ⑴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⑵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2、细胞免疫
二、炎症反应: 1、炎症细胞: ⑴单核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 ⑵肾小球固有细胞 2、炎症介质
肾脏基底膜弥漫、渗出、增生性病变
肾实质缺血 毛细血管袢滤过面积↓
滤过膜受损
肾小管吸钠增加
水钠排出↓
肾小球
循环负荷加重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
静脉压升高
血、间质容量扩大
少尿、 水肿
血尿 蛋白尿
高血压
病理变化
光镜 ⑴弥漫型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⑵肾小管病变不明显; ⑶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 电镜: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大块电 子致密物沉积.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病理分型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膜性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增生性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型肾小球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见致病菌:β-溶血性链球菌 “致肾炎菌株” 途径:上呼吸道、皮肤 机制: 致病抗原--链球菌胞壁上的M蛋白、链球菌的胞浆、
链球菌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 CIC或IC的沉积和种植 免疫复合物致补体激活、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
润,致肾脏病变
链球菌致肾炎菌株的感染 免疫复合物形成(IgG+抗体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