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吝惜,舍不得;②喜爱,爱护;③怜惜,同情。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穿,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倍: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

⑦根据,掌握;⑧底本,版本。

6.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7.兵:①兵器,武器;②士兵,军队;③军事,战争;④用兵器伤害人。

8.病:①重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9.察:①仔细看,观察;②看清楚;③考察,了解,弄清楚;④明显,精明。

10.朝:①读zhāo,早晨;②朝见;③朝见,拜见;④朝廷;⑤朝代。

11.曾: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念céng;④竟然。

12.乘:①驾车,乘车;②骑马,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出现,发生;⑥追逐;⑦ 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辆(量词);双泛指兵车(名词);有时又代“四”(数词);⑧顶着,冒着。

13.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14.除: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拜官,被任命。

15.辞:①言词,话语;②命令,借口,托辞;③文学,文辞;④讲话,告诉,致辞;⑤推辞,不接受;⑥告别,辞别;⑦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①跟随,使……随从,依从,听从;②参与,参加,从事;③由,自;④同“纵”,念zòng,与“横”相对,特指“合纵”;⑤堂房亲属。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23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23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23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23,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23一一一、致
推导提示:“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

引申出“导致”。

成语助记:专心致志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淋漓尽致
一一二、质
推导提示:“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

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

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

成语助记:兰质蕙心文质彬彬玉质金相天生丽质质而不俚
一一三、治
推导提示:“治”的本义是“治水”。

引申出一般“处理,进行某项工作”,处理国家大事是“治理”;处理病人是“治疗”;处理坏人是“惩治”。

其它情况依此法译之。

还引申出“治理好的”,特指国家太平。

成语助记:长治久安治国安邦垂拱而治励精图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治之症无为而治
一一四、诸
推导提示:“诸”有两个意义:一是“众多,各个”;一是“之于”。

成语助记:诸恶莫作放诸四海而皆准付之东流付之一炬公诸同好一一五、贼
推导提示:“贼”的本义是“伤害,杀害”。

引申出“强盗,杀人者”,“狠毒”等意义。

“强盗、杀人者”当然是“祸害,祸患”。

成语助记:做贼心虚认贼作父擒贼擒王独夫民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30个实词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释(一)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释(一)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释(一)文章类别:高考研究文言实词: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释(一)1.爱(ài)(1)动词①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⑥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3)形容词,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则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三国演义•失街亭》)②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逸,舒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动词①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读音一:bâi)(1)名词,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遭受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终极整理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终极整理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高考语文120文言实词]高考语文文言词知识:活用为一般动词

[高考语文120文言实词]高考语文文言词知识:活用为一般动词

[高考语文120文言实词]高考语文文言词知识:活用为一般动词
本站为你整理了高考语文文言词知识:活用为一般动词,更多相关资讯本网将持续更新,请及时关注。

高考语文文言词知识: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语文学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学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知识梳理】文言实词一词多义1.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2.词义的引申方式(连锁式和辐射式)文言文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四、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五、名词作状语1、普通名词作状语2、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教学重难点】1.能灵活运用一词多义现象翻译课外文言文2. 准确分析词类活用现象【特色讲解】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跑,使将尉恼怒)【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思:①思考,想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
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
弱:与“强”相对
终: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国论》)②始终:终不能加胜于赵(廉)与:(yǔ)①给予②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
(yù)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速: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②招致:始速祸焉(六)
败:①与“胜”相对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
使:①使者②出促③派遣
爱:①爱护,爱惜②吝惜
君:①对对方尊称:今为君计(赤)②道德高尚的人,做官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③君主
适:①适合②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孔)
穷:①贫穷②阻塞交通:日暮途穷(成语)③穷尽:欲穷千里目(《登鹳雀楼》)④不得志:穷则独善其身(《孟子》)⑤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屈)
乱:①无秩序,与“治”相对:悖乱不可以治国(察)②乐章的尾声:乱曰(屈)
遣:①派遣②送走:遣去慎莫留(孔)
作:①兴起:有圣人作(五)②劳动:昼夜勤作息(孔)③著作:作《二京赋》)(张)④制作:作浑天仪(张)
相:①宰相、国相②容貌③辅助或辅助的人:无物以相之(游)④互相:黄泉下相见(孔)⑤动作偏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孔)
取:①与“舍”相对②取出:青取之于蓝(劝)③选择:须取无茎叶时采(梦)④通“娶”:终老不复取(孔)
结:①构造:结庐在人境(饮)②结交:愿结友(廉)
岁:①年:不终岁(促)②年龄:成有子九岁(促)③年成:岁恶不入(论)
令:①命令,法令②县令③时令:群葩当令时(芙)
报:①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廉)②报答,报复:将军之仇报(荆)③上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
靡:(mǐ)①没有,无②倒下,后退
(mí)浪费
纳(内):①接纳,接受:距关勿内诸侯(鸿)②放入:内所著披袄中(记)
转:①转动:转侧床头(促)②迁职:再转为太史令(张)
伏:①趴:有虫伏棘根(促)②敬词:伏惟启阿母(孔)
复:①再,又②恢复:成子精神复旧(促)③通“”(夹层):复道行空(阿)
气:①自然界冷热现象②气息:则气断声吞(促)③人的精神状态:神气痴木(促)
木:①树②木材:木直中绳(劝)③呆:但儿神气痴木(促)
冠:(guān):帽子
(g uàn):①戴帽子:楚人沐猴而冠(《项羽本纪》)②古礼,男满二十岁行冠礼③位居第一
历:①经过,经历:历艰难险阻(黄)②逐个: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谭)③历法,历术:犹致思于天文历算(张)
役:①兵役,劳役②战役
寿:①寿命②敬酒或赠礼祝人长寿:若入前为寿(鸿)
载:(zǎi)年,刊登
(zài)①装载②乘坐:直上载公子上坐(信)
善:①好②友好③擅长:衡善机巧(张)④通“缮”,修治:善刀而藏之(庖)
开:①打开,张开②开放:只在花开之数日(芙)③开辟:此一部开国血史(黄)
乘:(chèng)①乘坐:乘犊车,从吏卒(赤)②趁着:因利乘便(过)
(shèng)①古代战车:超乘者三百乘②四: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轻:①与“重”相对②轻视: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指)③轻佻:秦师轻而无礼
谋:①商议,谋划: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廉)②计谋:管仲之谋也(《史记》)脱:①脱身②疏漏:入险而脱(崤)
及:①赶上:号呼靡及(指)②到:自古及今③趁着:及时相遣归(孔)
市:①市井:谤讥于市朝(邹)②市场③作买卖:将市于周(崤)④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辞》)
具:①准备:居则具一日之积(崤)②完全: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③器械:修守战之具(过)
奉:①两手捧着: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②进献,送给:天奉我也,奉不可失(崤)③供给: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④接受: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赤)
子:①儿子或女儿②对人尊称:吾子淹久于敝邑
右:①右边②明代以前的右为尊贵:位在廉颇之右(廉)③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担任警卫的叫车右
孤:①幼年丧父②孤独③侯王谦称
辱:①侮辱: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②受辱: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崤)③可耻:其辱人贱行(五)
治:①治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察)②太平:治平既久(治)
视:①看②比较: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③看待:子孙视之不甚惜(阿)
试:①尝试、试验:试以一家计之(治)②考试
高:①与“低”相对②高尚:轻辞天子,非高也(五)
世:①父子相继:世以清白相承(训)②时代③天下、世间:此子贤者,世莫能知(信)居:居住
敌:①敌人,仇敌②匹敌:势亦足以相敌(治)
辟(bì):①躲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②征召:连辟公府不就(张)(pì)开辟
府:①储物之所:悉府库以赈之(治)②官府
约:①套:约车骑百余乘(信)②盟约,订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③简要:其文约(屈)④节俭:以约失之者解矣(训)
拔:①攻占:秦伐赵,拔石城(廉)②拔出:项庄拔剑起舞(鸿)③超出: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
左:方位以东为左,坐位以左为上,官位以左为下
色:①脸色②颜色:面色灰死(促)③容貌:年长色衰(琵)
言:①说②言语③字:凡六百一十六言(琵)
命:①性命②命名:命曰《琵琶行》(琵)
重:(zhòng)①与“轻”相对②重视:故人重之(五)
(chóng)重复,重叠
封:①修筑坟墓: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五)②筑土祭神:封狼居胥(永)③授予封号:封公子为信陵君(信)
老:①年老②老人③对老人尊称:余宗老涂山(左)
从:(cóng)①跟随②由:从此以往十五郡予赵(廉)
(zòng)合纵:从散约败(过)
(cōng)次于最亲近的亲属: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
应:(yīng)应该
(yìng)①答应、回答②应和:天下云集响应(过)
亲:①父母:其将归见其亲也(送)②亲人:洛阳亲友如相问(芙)③亲近: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
深:①水深②时间久:夜深忽梦少年事(琵)③程度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
解:①分割:始臣之解牛之时(庖)②消除:可以解燕国之危(荆)
教:(jiāo)教育,教导
(jiào)使:曲罢曾教善才服(琵)
资:①财物②凭借:此帝王之资也(赤)③蓄积:如姬资之三年(信)
振:①挥动、抖动:振长策而御宇内(过)②通“赈”救济: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③通“震”: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
图:①地图②谋取:宜别图之(赤)
室:①房屋②家:今其室十无二三焉(捕)③刀剑的鞘:剑长,操其室(荆)
被:(bèi)①遭受:禹汤被之矣(论)②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pī)通“披”,如被冰雪(促)
属:(shǔ)一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
(zhǔ)①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②连接:亡国破家相随属《屈》③写文章:衡少善属文(张)
伐:①攻打②砍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③功业:此五霸之伐也(信)④夸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
疏:①奏疏:论积贮疏(论)②疏远:王怒而疏屈平(屈)
离:①离散:约从离衡(过)②通“罹”,遭受:离骚者,犹离忧也(屈)
本:①草木的根茎②根本:人穷则反本(屈)③本来的:今归民而驱之农,皆著于本(论)志:①记:博闻强志(屈)②标记:寻问所志(桃)③志向:其志洁(屈)
指:①指向:名曰《指南录》②通“旨”,意图: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
闻:①听见:而闻者彰(劝)②听说:吾闻之(屈)③见闻:博闻强志(屈)
留:①停留,留下:城入赵而璧留秦(廉)②扣留: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
迁:①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指)②流放:顷襄王怒而迁之(屈)③官职调动:再迁为太史令(张)
父:①(fù)父亲②(fǔ)对老年人尊称:渔父见而问之(屈)③(fǔ)古代在男子名字下的美称,通“甫”:王回深父(游)
弹:①用手指轻敲:新沐者必弹冠(屈)②用手指演奏:莫辞更坐弹一曲(琵)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 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