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考正式试题

合集下载

周考试卷初二语文上册

周考试卷初二语文上册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B. 琳琅满目(láng)C. 轰轰烈烈(liè)D. 蹑手蹑脚(n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B. 她是我们班上最勤奋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我很感激他给我提供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料。

3.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同的一项是()A. 漂泊B. 漂流C. 漂亮D. 漂移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花蜜。

B. 那座山犹如一把巨大的剪刀,把天空剪得如此精致。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人心。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5.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摇曳B. 摇摇欲坠C. 摇摇欲仙D. 摇摇欲飞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犹如一条巨大的彩带,挂在天空中。

B. 那棵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C.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山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D.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好像在庆祝自己的生日。

7.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萧瑟B. 萧条C. 萧条D. 萧瑟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绽放,柳枝婆娑。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料。

C.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山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D.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好像在庆祝自己的生日。

9.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仿佛一条白练。

B. 那个姑娘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C. 他的胆子小得像老鼠。

D. 那本书的内容深奥得让人难以理解。

语文初中周考试卷

语文初中周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切(bēi qiè)B. 稀疏(xī shū)C. 拮据(jié jū)D. 呆滞(dāi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B.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C. 老师发现小明的作业没有完成,就立刻严厉地批评了他。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B. 这座山峰犹如一位守卫边疆的战士,屹立在那里。

C. 春天的阳光,如同温暖的怀抱,拥抱大地。

D. 夜晚的星空,像一张璀璨的宝石网,镶嵌在夜幕中。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B. 井井有条C. 雕虫小技D. 水滴石穿5. 下列诗句中,描绘秋天的景象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7. 下列词语中,与“息息相关”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密不可分B. 息息相关C. 休戚与共D. 同心协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雪花纷纷扬扬,像天上的精灵,纷纷飘落。

B. 这朵花绽放出美丽的笑容,仿佛在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

C. 夜晚的星空,闪烁着无数的星星,好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D. 春风拂过,柳絮飘飘,如同鹅毛般轻盈。

9. 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树绿了,小草发芽了。

B. 他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周考试卷语文

周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默、寡)B. 恍若隔世(恍、若)C. 恍如隔世(恍、如)D. 面面相觑(面、相)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最近身体不适,所以去医院检查。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设两门课程。

C. 我对他的决定表示赞同,但我觉得他考虑不够周全。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以2比0战胜了对手。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像一位美丽的姑娘。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那个地方犹如仙境一般。

D. 他的歌声像夜莺一样婉转动听。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诚恳、真挚B. 欢乐、欢快C. 谦虚、谦逊D. 优美、优雅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办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

B. 她的舞姿优美动人,宛如仙女下凡。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D.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喜欢看书吗?”“是的,我喜欢看书。

”B. “他叫小明,今年12岁。

”C. “这杯咖啡很好喝,谢谢!”D. “我喜欢春天,喜欢夏天,喜欢秋天,也喜欢冬天。

”7.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 领(lǐng、lǐng)B. 震(zhèn、zhēn)C. 做(zuò、zuò)D. 叫(jiào、jiào)8. 下列句子中,比喻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B. 那座山像一只巨兽。

C. 她的歌声像夜莺一样婉转动听。

D. 那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9.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他办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

B. 她的舞姿优美动人,宛如仙女下凡。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D.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周考试卷初三语文上册

周考试卷初三语文上册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深邃(suì)神采奕奕(yì)B. 蜿蜒(wān)炯炯有神(jǐng)惊愕(è)C. 憔悴(qiáo)悠然自得(yóu)震耳欲聋(zhèn)D. 欣喜若狂(ruò)炽热(chì)潜移默化(qiá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恩重如山、风和日丽B. 息息相关、画龙点睛、雅俗共赏C. 举世闻名、灯红酒绿、兴高采烈D. 鸡鸣狗盗、浑浑噩噩、功亏一篑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学校的操场一年四季绿树成荫,是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场所。

B. 为了迎接校运会,同学们纷纷参加各种体育项目,有的参加跑步,有的参加跳高。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 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要发扬他的精神。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老爷爷慈眉善目,看到我们总是笑眯眯的。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C. 她成绩优异,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D. 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件事我一定会帮你的。

”妈妈说。

B. “妈妈,我回来了!”我高兴地喊道。

C.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说。

”D. “这本书很有趣,我推荐给你。

”我说。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阳光下的母亲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湖边,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玩耍。

孩子拿着一个气球,开心地笑着,母亲在一旁微笑着看着。

突然,气球飞走了,孩子慌张地四处寻找。

母亲却静静地站在原地,微笑着。

孩子找不到气球,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母亲蹲下身子,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说:“别担心,妈妈帮你找。

临川一中语文周考试卷

临川一中语文周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琼楼玉宇翩翩起舞惊涛骇浪B. 雕梁画栋呆若木鸡纵横捭阖C. 蹉跎岁月水滴石穿风和日丽D. 妙手偶得雕虫小技雅俗共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现在的年轻人,谁不知道这个道理?B.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C. 为了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D. 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为了锻炼身体。

3. 下列词语中,与“天伦之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天伦之乐B. 雅俗共赏C. 举案齐眉D. 举世闻名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红尘中,谁主沉浮?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美丽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5.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近音同词的一项是()A. 风雨同舟风驰电掣B. 破釜沉舟破镜重圆C. 碧血丹心碧空如洗D. 青出于蓝落花流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匆匆》中,“八千多个日子从地面上溜走,从手中溜走,从指缝中溜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7. 《荷塘月色》中,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请列举三项。

8. 《背影》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9.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10. 《庐山谣》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背影》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12. 简述《庐山谣》中作者对庐山的赞美之情。

13. 简述《离骚》中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四、作文(50分)14. 题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该怎么做?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你将如何去实践。

字数:不少于500字注意事项:请将试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初中周考试卷语文及答案

初中周考试卷语文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沧桑悠然自得B. 红润漫步C. 岁月融会贯通D. 沉默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老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B. 我觉得他学习很努力,一定能考上清华。

C. 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这个苹果又大又甜,非常好吃。

3. 下列诗句中,出自《诗经》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下列词语中,与“兴高采烈”意思相近的是()A. 欣喜若狂B. 喜出望外C. 欣欣向荣D. 欢天喜地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仙子。

B. 太阳升起来了,把大地照得暖洋洋的。

C.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本书非常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6. 下列词语中,与“江山如画”意思相近的是()A. 风景如画B. 美不胜收C. 美轮美奂D. 美不胜收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这座山就像一位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B.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

C. 这本书里的故事非常精彩,让人欲罢不能。

D.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让人陶醉。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仙子。

C.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的声音。

D.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让人陶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诗句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考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

周考试卷七年级上册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B. 恍若隔世(huǎng)C. 蹒跚学步(shān)D. 蹉跎岁月(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优秀。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们应该向英雄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D. 他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潺潺流水(潺潺:形容水声)B. 惊弓之鸟(惊弓:被弓箭吓怕的)C. 举案齐眉(举案:端着盘子)D. 破釜沉舟(破釜:打破锅)4. 下列词语中,书写不规范的一项是()A. 专著B. 汹涌C. 睿智D. 妩媚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晨都会去公园晨练。

(逗号)B. 我喜欢听音乐、看书、画画。

(顿号)C. 你知道吗?她昨天去北京了。

(问号)D. 小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老师让他站着听课。

(逗号)6.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

D. 这本书非常厚,有几百页。

7. 下列词语中,与“风驰电掣”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雨交加B. 风起云涌C. 风和日丽D. 风调雨顺8.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B.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C.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犹如一幅画卷。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在阳光下微笑。

B. 这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C. 这条小河清澈见底。

D. 这座山高大巍峨。

10. 下列词语中,与“日新月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日积月累B. 日渐成熟C. 日复一日D. 日新月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初二语文周考试卷

初二语文周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纤巧(qiǎo)B. 琢磨(mó)C. 沉思(sī)D. 拘泥(nì)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洒脱(sǎ tuō)B. 潇洒(xiāo sǎ)C. 洒脱(sǎ tuó)D. 潇洒(xiāo sà)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帮助,你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B.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

D. 他的成绩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还不能掉以轻心。

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B. 他刻苦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件事让他感到非常烦恼,一直困扰着他的心情。

D. 他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批评,他感到非常后悔。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飘荡在夜空中。

B. 那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悠闲地飘过蓝天。

C. 那滔滔的江水,像猛兽一样,奔腾不息。

D. 那滚滚的黄河,像巨龙一样,横跨大江南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愉快(yú kuài)B. 愉悦(yú yuè)C. 愉扬(yú yáng)D. 愉快(yú kuàng)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跌倒(diē dǎo)B. 摔倒(shuāi dǎo)C. 撞倒(zhuàng dǎo)D. 撞倒(zhuàng dào)8.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陶醉(táo zuì)B. 沉醉(chén zuì)C. 醉心(zuì xīn)D. 醉生梦死(zuì shēng mèng sǐ)9.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精神(jīng shén)B. 精力(jīng lì)C. 精神(jīng shén)D. 精力(jīng lì)10.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风景(fēng jǐng)B. 景色(jǐng sè)C. 景物(jǐng wù)D. 景致(jǐng zhì)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是现代化发展道路、理论、制度选择和坚守的自信,是对现代化发展模式、样态、格局不囿于一端而勇于探索、持续创新的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尤其需要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文化整合引领能力、文化传播融合能力;还必须在审视和把握中国发展、世界发展,在审视和把握现代文明进程并透析勘定其未来走向中,不断深化拓展更为深邃的历史视野与更为广阔的世界视域;需要中国在推进自身发展、引领世界发展中,不仅要会“做”,更要会“说”,抓紧形塑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存异包容,获得更为广泛持续的理解、共识乃至认同,并能更好地展示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呈现中国方案、突出中国贡献的一系列概念语汇和话语体系。

对此,在当下尤其需要把握和明确: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走自己的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这将有利于整合、凝聚、彰显、传播中国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凸显中国魅力等。

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优势,同时坚持唯物史观,立足中国现代生活的不断展开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贯通、彼此融合、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并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呈现中国方案的独特优势。

三是发掘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要在开放包容、平等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文明的对话互鉴,以此才能更好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生活的生命力与活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道,共同塑造形成中华文化的整体景观。

(摘编自薛秀军《从现代化的跟跑者转向领跑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是选择现代化发展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悠久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C.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应该抓紧形塑展示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D.坚定文化自信,并非对现代文明的其他文化价值观念进行全盘否定或者拒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先对文化自信的普遍意义进行概括,然后对其核心内容进行阐述。

B.对于在当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透辟的分析和论述。

C.文章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理论指导,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

D.文章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心,以“凸显中国魅力”为重点,形成主体框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文化整合引领、文化传播融合三种能力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B.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去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就很难体现文化自信。

C.只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就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D.中华文化整体景观的塑造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阳光堆在犁弾上晓寒①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

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犁铧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

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用它坚硬的目光,税理这个村庄的筋脉,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纠葛。

谁是谁的主宰? 谁是谁的附庸?②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铅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

③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加入到村座的烟火中来。

祖父把它提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找,事实上,它已经够干净了。

但祖父还是擦得很用心,反复地擦,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

祖父认为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背回来放到院坝里,让太阳慢慢把它晒干。

祖父拿起他那把发黑的长烟杆,装一袋烟点燃,边喙味地吸着,边围着犁铧转圈,不时用手抚摸一下,嘴里念叨着,真是一张好犁。

④太阳满满地堆在犁伴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希疏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⑤到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走在后面。

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的吆喝声。

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里。

泥巴翻起来的那一瞬,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路上、屋顶山上有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

一张张犁铧在村庄的土地里鱼一样游动。

这时的村庄,撕开了伪装,完成了与心灵最完美的对接,犁铧过处,枝枝节节,都在响着爆芽的声音。

⑥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时态,像一条小溪一样满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

⑦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

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衰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

我无法想象一双瘦弱的抓惯了药材的手怎样驾取那张率铧顺溜地把土地翻开。

这个我从未谋面的男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⑧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那冰冷的雪光里, 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⑨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件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 一次又一次把古老的泥土一页页翻开。

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

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

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⑩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件便在各种农机的表鸣声中败下阵来。

我家的犁件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⑪现在,犁铧被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

犁铧沦落到这步回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⑫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

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刍着自己的辉煌,反刍着一个村庄的来路。

⑬村庄太小,已经容不下一张犁件。

我偶然回去,还能看到它,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段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

⑭擦去时间堆叠的锈迹,上面有一行清晰的字:光绪二十四年。

⑮它是我家唯一的古董,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通过叙述家中犁铧的命运变迁,以小见大,掲示了农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逐渐衰败的宏大主题。

B.曾祖父以犁铧进行艰难的生存斗争,养活了一家人,因此在“我”眼中,犁铧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

C.文章第③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再现了祖父对犁铧的擦拭过程,表达了祖父对犁铧的敬意与喜爱。

.D.第⑤段中画线处的“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翻耕的繁忙情景。

.D.第⑤段中画线处的“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翻耕的繁忙情景。

5.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

(5分)6.文章是怎样围绕“犁铧”来组织全文的,请对此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注: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

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

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