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新学期中考生物考点细致复习 八年级下册 生物的进化(含试题及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世纪金榜】【济南版】初中生物《串讲串练》八下课程1 生命的演化

【世纪金榜】【济南版】初中生物《串讲串练》八下课程1 生命的演化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在越晚期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25.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
B.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的变异都能得到积累和加强
B

A → 原始单细胞藻类
{ →
D
C →种子植物
E
(1)图中,A、B、C、D、E 分别代表 原始苔藓植物、
为反应提供

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
(3)C中为含有
的溶液。
(4)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
()
A.产生了多种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
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距今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 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
B.产生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1)下面哪种人生活的时代离我们最远
(5)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D.农民大量使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4.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 27.(8分)植物进化的历程如图所示:
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
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会说话
2
D.被迫从树上转移到地面生活的古猿进化成了人
干人类的特征
14.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
B.古猿演 化 来 的 南 方 古 猿 能 直 立 行 走 并 能 使 用 天
度超过了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A.两栖类B.鸟类C.爬行类D.鱼类【答案】D【解析】如图生命树可见,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2.哺乳动物起源于A.古代两栖类B.古代鱼类C.古代爬行类D.古代鸟类【答案】C【解析】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对脊椎动物进化的认识.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体积小到体积大B.由水生到陆生C.由低等到高等D.由简单到复杂【答案】A【解析】生物进化规律中,不是由体积小到体积大,故A符合题意;是由水生到陆生,故B不符合题意;是由低等到高等,故C不符合题意;是由简单到复杂,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4.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错【解析】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植物到动物B.由低等到高等C.由水生到陆生D.由简单到复杂【答案】A【解析】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新学期中考生物考点细致复习 八年级下册 生物的进化(含试题及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

新学期中考生物考点细致复习 八年级下册 生物的进化(含试题及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七单元第三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上帝创造的B.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C.由原始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D.由火山喷发形成的2.(2013·临沂学业考)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3.(2012·潍坊学业考)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C.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的体系D.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繁殖功能4.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5.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你认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B.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有的是由神创造出来的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D.研究生物进化经常用到比较的方法6.2013年7月,浙江省缙云县首次出土了恐龙头骨和尾锤化石,由此,人们对遥远的“恐龙时代”的认知更加丰富。

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7.下图代表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图中表明其中的一层含有A的化石,另一层含有物种B的化石。

研究发现,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根据示意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B.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早C.物种A也可能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D.物种B的数量比物种A少8.“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八年级生物下册 专题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讲)(含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专题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讲)(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专题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讲)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知识点讲解】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的依据:
⑴、化石: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不同地址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月古老的底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
⑵、具有某两种生物的特征的特殊生物种类,例如始祖鸟(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⑶、组成生物的重要的物质,例如细胞色素C,差异越小,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典型例题】
右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

那么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
A. 最高等、最复杂
B. 最低等、最复杂
C. 最低等、最简单
D.最高等、最简单
【答案】C
二、生物进化的趋势
【知识点讲解】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2、生物进化树: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B. 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
C.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答案】A
【课堂小结】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研究方法:比较法
2、研究依据:化石、细胞色素C,特殊物种
二、生物进化的趋势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生物进化树。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考专题复习)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考专题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全面梳理汇总(中考专题复习)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新学期中考生物考点细致复习 八年级下册 生物的进化(含2013试题及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

新学期中考生物考点细致复习 八年级下册 生物的进化(含2013试题及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

新学期中考生物考点细致复习八年级下册生物的进化(含2013试题及详细解析)新人教版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七单元第三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测正确的是()A.上帝创造的B.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C.由原始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D.由火山喷发形成的2.(2013·临沂学业考)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3.(2012·潍坊学业考)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C.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的体系D.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繁殖功能4.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5.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你认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B.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有的是由神创造出来的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D.研究生物进化经常用到比较的方法6.2013年7月,浙江省缙云县首次出土了恐龙头骨和尾锤化石,由此,人们对遥远的“恐龙时代”的认知更加丰富。

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7.下图代表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图中表明其中的一层含有A的化石,另一层含有物种B的化石。

研究发现,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根据示意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B.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早C.物种A也可能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D.物种B的数量比物种A少8.“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世纪金榜】新学期中考生物 八下 第七单元 第三章阶段专题复习(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

【世纪金榜】新学期中考生物 八下 第七单元 第三章阶段专题复习(知识点汇集+含教师典型题)课件 新人教版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自然选择的分析能力。自然选择的 前提是生物本身具有不同的变异,在生存过程中,环境对不同变 异进行了选择,即先有变异再有选择,B项意思正好相反,所以是 错误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其进行选择是定向的, 适应当时环境的即为有利变异,适者生存,不适应当时环境条件 的即为不利变异,则被淘汰;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 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枯叶蝶体色的改变属于性状。
子物质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物质。 证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多种氨基酸。 (2)过程:有机小分子物质转化为有机大分子物质。 证据: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
【解读】 1.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第二阶段: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发生在原始海 洋。 第三阶段:有机大分子物质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第四阶段:多分子体系形成原始生命。 2.各阶段发生的场所。 第一阶段发生在原始大气,第二、三、四阶段发生的场所都是 原始海洋。
b.自然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自然选择的“标准”:是否有利于适应环境。 d.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即有利变异得以 保存,不利变异被淘汰。 ③进化的意义: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有利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 累,从而使物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典例2】(2013·潍坊学业考)枯叶蝶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体色随环境改变的特点:飞行过程中体表呈现鲜艳的黄色,便 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形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 A.枯叶蝶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是一种性状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会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精心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400多万年前,已经有了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

2.原始大气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3.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气体。

(2)条件:高温、紫外线及雷电等自然条件(3)产物(证据):氨基酸。

(4)结论:说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4. 46亿年前,地球:温度很高;地面: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天空:赤日炎炎,电闪雷鸣;5. 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6.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7.原始生命中的物质: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8.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科学家还在不断地进行探索。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化石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证据。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进化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七单元第三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上帝创造的B.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C.由原始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D.由火山喷发形成的2.(2013·临沂学业考)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3.(2012·潍坊学业考)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C.有机大分子物质→相对独立的体系D.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繁殖功能4.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5.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你认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B.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有的是由神创造出来的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D.研究生物进化经常用到比较的方法6.2013年7月,浙江省缙云县首次出土了恐龙头骨和尾锤化石,由此,人们对遥远的“恐龙时代”的认知更加丰富。

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7.下图代表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图中表明其中的一层含有A的化石,另一层含有物种B的化石。

研究发现,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根据示意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A.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B.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早C.物种A也可能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D.物种B的数量比物种A少8.“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9.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来看,地球上现存物种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10.晋江沿海常现海豚踪迹,引起同学们对其“身世”的兴趣。

下列动物与海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鲨鱼B.娃娃鱼C.鳄鱼D.鲸鱼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有水中生活的动物,后有陆地生活的动物B.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用肺呼吸C.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生物就不再有水中生活的类型D.水中生活的生物都比陆生的生物原始12.(2012·滨州学业考)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下列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A.冬天的雷鸟体色为白色B.生活在树上的树蛙体色为绿色C.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D.金环蛇黄色的蛇身上有黑色的花纹14.(2012·广州学业考)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种现象属于(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与变异D.自然选择1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下面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B.生存斗争只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16.(2012·潍坊学业考)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有发挥作用C.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D.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17.科学考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慢。

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A.海洋环境相对稳定B.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C.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激烈18.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力B.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19.201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水和生物多样性”。

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的结果( )A.遗传B.变异C.竞争D.进化20.(2013·永州学业考)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米勒的模拟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途径B.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生物化石C.古代的爬行类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D.生存斗争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动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60分)21.(6分)考古学家发掘出地层中的化石后,对化石和地层的关系进行对比,发现呈如图所示的分布规律,请找出下列化石与生物的对应关系,用线相连。

22.(14分)下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1)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这些物质来自于。

(2)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3)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4)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5)上述过程说明原始生命是由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23.(7分)(2013·烟台学业考)下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 化石,能证明E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是化石。

(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

E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其生殖特点是。

(4)脊椎动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24.(12分)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般是,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随着环境的改变,鹿的减少,跑得快而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就是。

食物环境对狼起了选择作用,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3)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共同进化D.相互选择(4)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实现的。

25.(8分)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色;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的结果。

(4)如果严格禁止污染物排放,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将会。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6.(13分)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

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用DDT处理。

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

(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的家蝇被淘汰, 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 和的家蝇都存活下来。

(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3)A组中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家蝇与DDT之间的来实现的。

(4)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5)A、B两组分别只用一对家蝇做实验,可行吗? 。

为什么?。

(6)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

答案解析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A选项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B选项属于自然发生学说的观点,已经被实验证明是错误的;D选项中,火山喷发产生的物质为原始生命的形成提供了原料,但是原始生命并不是火山喷发直接产生的。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米勒实验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在火花放电的情况下最终产生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米勒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但不能证明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是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而生命的关键特征是具有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繁殖。

4.【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现在对生命起源的认识都是根据某些事实进行的推测,还没有定论。

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氧气;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只产生了一些简单的有机物,没有产生原始生命。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生物进化观点的理解。

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生物不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化石的理解。

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了较低等、较简单的生物化石,如鱼类的化石;位于晚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一般是一些高等、复杂的生物化石。

因此地层中的化石可以说明生物的进化规律。

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化石的理解。

依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可知,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晚,且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由此判断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由于物种B出现在较早的地层里,物种A出现在较晚的地层里,所以物种B比物种A出现得早;由题干可知,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所以物种A不可能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物种A和物种B的数量由当时的环境条件决定,二者数量无法从化石上进行比较。

8.【解析】选C。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判断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主要是看某种组成成分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历程。

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进化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由蕨类植物进化为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等;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