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汇总
第八章 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8.1 作业空间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就是组织生产现场,把所需要的机器、设 备和工具,按照生产任务、工艺流程的特点和人的操作 要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布臵,给能量、物质和人员确定一 个最佳的流通路线和占有区域,避免冲突,提高工作系 统总休上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4
8.1 作业空间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业空间包含了三种不同的空间范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第一种是人体在规定的位臵上进行作业时, 必须触及的空 间,即作业范围。 第二种是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人体自由活 动所需要的范围,即作业活动空间。 第三种是为了保障人体安全,避免人体与危险源直接触 所需要的安全防护空间。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27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8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臵 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尺寸 4.平台和护栏 1)平台 生产中,常要求作业人员升至设备的最佳操作距离之内 进行作业,就需要采用平台围绕工作区域或在工作区域 相关部分之间提供连续的工作面。 平台不仅设计负荷应大于实际使用负荷,还应与其相邻 的设备表面协调一致,使平均整合度在50毫米之内,应 避免产生大于150毫米的间隙、平台尺寸至少应宽610毫 米,长910毫米,净空高度应大于1800毫米。考 虑到人不仅要能作业,还要有一定的自由活动度,建议 台宽最好在700毫米以上。为了防止平台上的工具、折卸 的零部件等从边缘掉下去砸伤下方的人员或设备,乎台 面板四周应装踢脚板,其高度不得小于150毫米。
人机工程学--第八章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6)大腿空间高度Z和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值
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2. 与作业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6)大腿空间高度Z和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值
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2. 与作业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与性别有关的尺寸计算(例工作高度) 性别一致时
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原则 c.按空间内设施或元件的功能进行布置,按 功能相同或相互联系的设施和元件进行适当编排, 便于操作和管理。 d.整个空间的布置除方便操作处,应按作业 安全、人流、物流的组织来进行。 以上这些原则,在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中, 会存在矛盾的地方,满足了某一原则,有可能会 削弱另一原则。每一条原则都不是绝对的,而应 按实际空间的具体情况,统一考虑,全面权衡, 以其中某一原则为主,适当考虑其他原则。
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手工作业岗位类型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1. 坐姿手工作业岗位,见图8-2 2. 立姿手工作业岗位,见图8-3 3. 坐、立姿交替作业岗位,见图8-4
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坐姿手工作业岗位
横向活动空间D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向后活动空间W
腿部空间进深T1 脚部空间进深T2 脚坐姿腿空间高度G 立姿脚空间高度L 腿部空间宽度B
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2. 与作业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6)脚支撑高度F的调整范围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F5% F95% S5% S95% U 95% U 5%
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2. 与作业有关的作业岗位尺寸
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6)大腿空间高度Z和小腿空间高度U的最小值
作业活动的8个环境

作业活动的8个环境什么是作业活动环境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称为作业环境.不管是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作业还是井下作业,劳动者都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冶炼作业的高温,井下作业,的高湿,露天作业的严寒,铆接作业和凿岩作业的噪声和振动,破碎作业的粉尘,化学作业的有毒有害气体,某些作业的电磁辐射以及作业空间的照明、色彩等.这些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作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危害人体安全和安康.作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照明、色彩、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电磁辐射等.只有改善这些环境因素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与安康,保证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关于保护环境有哪些内容关于保护环境的内容有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生物保护、人类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自然环境保护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
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矿或滥伐树木,尽量减少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二、地球生物保护。
包括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维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三、人类环境保护使环境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
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安康、绿色的要求。
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是有权力保护地球,也有权力享有地球上的一切,海洋、高山、森林这些都是自然,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去爱护的。
四、生态环境保护。
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森林植被生态的保护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和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土地农业生态的保护。
土地耕地退化突出,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严重损失。
作业环境与安全、健康

作业环境与安全、健康作业环境(operational environment)指人机系统中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对机器、设备(或某些部件、装置等)的正常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的所有天然的和人为的因素的组合。
这是人机工程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工业生产中,对人机系统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作业环境的微气候、作业环境的照明、作业环境的色彩、高原作业环境、环境噪声和振动等。
随着生产领域的扩大和发展,影响因素也增加了失重、超重、异常气压、加速度、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特殊环境因素。
根据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作业环境可分为4种。
(1)最舒适区。
能使操作者在劳动中达到安全、高效、卫生、舒适的各项最佳指标的作业环境。
(2)舒适区。
使人能够接受,不致感到不适和疲劳的作业环境。
(3)不舒适区。
偏离舒适度正常值的作业环境。
较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会使人疲劳并影响工作效率,需采取措施保证正常工作。
(4)不能忍受区。
不能保证基本的安全和健康的作业环境。
若不采取措施操作者将无法适应,甚至危及安全和健康。
微气候作业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包括作业环境的气温、湿度、热辐射、气流速度、人体热平衡,以及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影响等。
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湿度、热辐射、气流速度、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和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1)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作业环境中的气温除取决于大气温度外,还受太阳辐射和作业场地各种热源,如冶炼炉、化学反应锅、被加热的物体、机器运转发热和人体散热等的影响。
热源通过传导和对流又使作业环境的空气升温,并通过辐射使周围物体成为第二热源,促使气温逐步升高。
气温的标度有摄氏温标(℃)和绝对温标(K),它们的换算公式为:T/K=273+t/℃式中T为绝对温标,t为摄氏温标。
(2)湿度空气中的干湿程度。
作业环境的空气湿度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为高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为低气湿。
高气湿主要由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所致,纺织、印染、造纸、制革、采矿、隧道掘凿等作业场所常常是高气湿环境。
作业环境

人工照明 注意事项
照明不宜使用有色光线。在 有色光照明下视力效能降低。 如白光下视力效能为100%, 红光下视力效能仅达90%。
6.眩光
眩光
当视野内出现亮度 过高或对比度过大 的光时,眼睛常常 无法适应,这种刺 眼或耀眼的强光线 叫眩光。 眩光多来源于外界 物体表面过于光亮、 亮度对比过大或直 接强光照射。
照明会影响人的情绪, 影响人的一般兴奋性和 积极性,从而也影响工 作效率。一般认为,明 亮的房间是令人愉快的。 眩目的光线使人感到不 愉快。许多人还喜欢光 从左侧投射。
二)照明设计 1.人工照明方式
1)一般照明 2)局部照明 3)综合照明 4)特殊照明
也叫全面照明。它是指不考 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 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 采用这种照明方式,可使作 业者的视野亮度一致,视力 条件好,工作时感到愉快。 它的一次投资费用较少但耗 电较多。它适用于对光线投 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工作 点较密集或工作点不固定的 场所。
7.作业场所的光照要求
作业场所的照明要符合人的要求,达到眼 睛感觉舒服和视觉效果优良,必须保证照 度适宜、光源布局合理、无闪光、不产生 光源的光色包括色表和显色性。 色表就是光源所呈现的颜色,如荧光灯灯光看起 目眩等要求。 来象是日光色、高压钠灯光看上去象是金白色。 光源的显色性指当不同的光源分别照射到同样一 1)合理照度 种颜色物体上时,该物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2)照明的均匀性 物体的本色只有在白色光照明的条件下才会不失 真。如果照明是有色的,它就会发生变化。同时, 物体颜色的辨别还与照明的强度有关,一般照明 3)照明的稳定性 强度愈大,辨别率愈高。在弱的照明条件下,暖 色调接近红色,冷色调接近绿蓝色。在微光视觉 4)光色效果 条件下,除天蓝色外,其它颜色是辨别不出来的。 因此对需要进行辨色的场合,如何选择光源将成 5)亮度分布 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行为,预防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标准、规范,结合公司在施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执行本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针对施工中的有限空间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制度和有限空间专项施工方案。
第三条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对在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合规性进行指导监督。
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日常的巡查、监督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第四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第五条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包括:(一)密闭设备:贮罐、槽罐、容器、管道、烟道、锅炉、密闭舱室等;(二)房屋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人防工程、人工挖孔桩工程、消防水池、泵站、电梯井、通风井、采光井、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料仓等;(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地下管廊、隧道、施工竖井、雨污水井、电力井、热力井、电信井、燃气井、集水井、污水池、沼气池、化粪池等。
第六条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危害物质包括:(一)建筑材料类:混凝土添加剂、防水涂料、防腐保温材料、挥发性有机溶剂,以及含苯、甲苯、二甲苯、氨、聚氨酯等物质的其他施工材料;(二)施工环境中存在或者施工产生的有害物质:煤炭或汽柴油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粉尘、瓦斯等。
第七条施工现场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包括:防水施工、暗挖施工、顶管施工、盾构施工、拆模作业、电气焊作业、油漆喷涂作业、防腐保温作业、冬季明火保温施工、人工挖孔桩作业;各类管井保养维修清理及升级改造作业、清淤作业、内燃机(水泵、汽柴油发电机等)作业等。
人机工程学课件7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设计

坐姿作业空间
坐姿作业优点——持续长工作时间不易疲劳、 身体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 业等。 适合以下作业:精细作业;施力较小的作业; 所需的工具、材料等在坐姿状态下易于拿到的 作业。 缺点——长时间的坐姿,尤其是不正确的坐姿 会对腰部产生不利影响。
1.上肢作业空间 作业空间的范围主要由上肢伸展的范围决定,这一范围又由 上肢伸展的方向和所要完成任务的性质决定。
2.下肢作业空间 与手操作相比,脚的操作力大,但精确度差,且活动范围较 小。一般脚操作限于踏板类装置。正常的脚作业空间位于身 体前侧,座高以下的区域,其舒适的作业空间取决于身体尺 寸与动作的性质。
坐姿作业空间
优点: • 可活动空间增大,适合来回走动和经常变换体位的作业; • 上肢力量增大,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纵力; • 不需要容膝空间,相对坐姿所需的作业空间更小。 适合于频繁的、短期的、中体力或重体力的作业 缺点——相对于坐姿容易疲劳。
热环境与人体热平衡
作业区的热环境是决定人的作业效能和健康的重要影 响因素。人所处的热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 湿度、风速和热辐射这4种物理因素。另一方面,为了 使人对该热环境感到舒适,必须考虑人所具有的特性 ,还要加入人体代谢量和着衣量,一般将这6种因素称 为热环境六因素。 热环境的各因素是互相影响和补偿的,某一因素变化 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常可由另一因素的相应变化来补 偿。
舒适的热环境
舒适的风速
在工作人数不多的房间里,空气的最佳速度为0.3m/s,而在拥 挤的房间里为0.4m/s。室内温度和湿度很高时,空气流速最好 是1~2m/s。
改善热环境的措施
1.生产技术措施 (1)合理布置热源和疏散热源。应尽可能地将热源布置 在作业场所主导风向下风侧及天窗下面。高温半成品 和成品应及时运出室外。 (2)隔热。设置水幕(铁纱水幕、铁皮水幕)、水箱(流 动水箱、水炉门、串水板)、水凉亭、遮热板等。 (3)自然通风。主要设施有普通天窗、挡风天窗、井式 天窗和开敞式厂房等。 (4)降低湿度。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在通风口设置去 湿器。 (5)机械通风。主要采用风扇、喷雾风扇、空气淋浴和 岗位送风等。 (6)设置空气调节设备。
《作业环境YKX》课件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 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绿色作业环境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与绿化工程
在作业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和绿化工程,提高环境质量。
环保法规与标准
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与标准,确保作业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业流程。
定期检查与评估
02
对作业环境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
题。
责任落实与奖惩机制
03
明确各岗位的卫生责任,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卫
生管理。
卫生防护措施
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 整洁卫生。
通风换气
合理设置通风换气设备,保持作业环境空气流通 ,降低病菌滋生风险。
个人防护用品
提供并监督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 、手套等,减少病菌侵入人体的机会。
健康监护与职业病防治
健康检查
定期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防治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预防 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与培训
开展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 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05
作业环境的心理环境管理
工作压力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工作积压和紧急任务带来的压力 。
培训员工应对压力
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如时间管理、 情绪调节等。
提供心理支持
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疏导等服务 。
团队建设与沟通
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8.1 作业空间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作业空间包含了三种不同的空间范围。
第一种是人体在规定的位置上进行作业时, 必须触及的空 间,即作业范围。
第二种是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人体自由活 动所需要的范围,即作业活动空间。
第三种是为了保障人体安全,避免人体与危险源直接触 所需要的安全防护空间。
这个基本空间对主要坐着工作的人,应不小于12m3;对 主要不是坐着的人,应不小于15m3;对重体力劳动者, 应在18m3以上。
工作间中除了长时间工作的人员以外,还有并非暂时停 留的其他人员,则每个增添人员必须有10m3的最小空间。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每个操作作者最佳的工作活动面积为4m2。如果出于操作 原因,在某些岗位上不能保证1.5m2的自由活动面积,应 为该操作岗位附近提供一个同样大的活动面积。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9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一、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岗位的空间尺寸
1.工作间操作岗位
对于每一个在工作间长时间工作的人来说,都有一个基 本的空间要求。
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
安全人机工程学
主讲 郑重 E_mail :46896257@
第8章 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 内容提要
8.1 作业空间 8.2 作业环境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第8章 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
8.1 作业空间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8.1.3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布置 8.1.4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8.1 作业空间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就是组织生产现场,把所需要的机器、设 备和工具,按照生产任务、工艺流程的特点和人的操作 要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给能量、物质和人员确定一 个最佳的流通路线和占有区域,避免冲突,提高工作系 统总休上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作业空间设计得既经济合理,又能给作业人员的 操作带来舒适和方便,在进行作业空间设计时,一般应 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生产任务和人的作业要求,首先应总体考虑生产 现场的适当布局,避免在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把机 器、设备、工具和人员等安排得过于密集,造成空间劳 动负荷过大。然后再进行各局部之间的协调。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2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3.设计工作岗位
科研部门为了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企业为了产品更 新换代求得生存和发展,都十分重视设计工作。
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对设计工作岗位,推荐每个工 程师的最小活动面积为6m2,空间为20m3,最低高度为 3m。从心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避免桌子顺序排列或面 对面地排列等布置方式。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尺寸
1.出入口
封闭的工作区域首先应有供日常通行的常规出入口,允 许预期的人员车辆和货物不受限制地通过。
仅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最小高度不得低于2100毫米, 最小宽度不得窄于810~860毫米。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3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二、辅助性工作场地的空间尺寸
在作业空间中,有一些场地并不是工作岗位上作业活动 本身所需要的,但它的存在对作业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 性,却是十分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这些辅助性的工作 场地的设计,辊作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业空间设计要着眼于人,落实于设备。即结合操作 任务要求,以人员为主体进行作业空间的设计。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7
第8章 作业空间与作业环境
8.1 作业空间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8.1.3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布置 8.1.4 安全防护空间距离
课程名称
(4)高于2m的运输线需有牢固护罩。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2.办公室管理岗位
从办公室的职能管理活动来看,基本是两种类型:集中 办公和独立式办公。从办公室的平面布置形式分:有大 空间式、空间分隔式和独间式等。
对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性质、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心理特 性与行为方式和作业环境的影响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在集体办公情况下,每个工作人员占用的最小面积为5m2, 空间为15m3,最低高度为3m。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一、主要工作岗位的空间尺寸
1.工作间操作岗位
机器设备与设施之间的布局尺寸基本要求为:
(1)加工设备间距,小型设备不小于0.7m;中型设备不小 于1m;大型设备不小于2m;
(2)设备与墙、柱间距,小型设备不小于0.7m;中型设备 不小于0.8m;大型设备不小于0.9m;
(3)操作空间;小型设备不小于0.6m;中型设备不小于 0.7m;大型设备不小于1.1m;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8.1 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8.1.2 作业场所空间布置
一、主要工作岗位的空间尺寸
1.工作间操作岗位
为了使操作人员在工作时行动自如,避免产生不良的心 理障碍和身体损伤,最小工作间的地面面积不得小于8m2。
每个操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自由活动面积不得小于 1.5m2,并且自由活动场地的宽度不得小于1m。
封闭的工作场所必须提供辅助入口,以及各种需要的应 急出口。应急出口应有便于里边人员迅速撤出的足够空 间,包括必须携带必要装备或必须穿臃肿防护服的人员, 而且不应该存在损伤人员或损坏他们所带设备的危险。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
8.1 作业空间
8.1.1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工作系统中,人、机、环 境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关联而 存在的。每一个要素都根据需 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并按优化 系统功能的原则,使这些空间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空间 的总和,就叫做作业空间。
第8章 人机界面设计
课程名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