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合集下载

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全

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全

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全叙事诗是一种将故事情节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文学考试中也常常被作为考题。

针对这类题目,下面将介绍一下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全。

一、了解叙事诗的基本知识在答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叙事诗。

叙事诗是一种通过诗歌来表达故事情节的文学形式,通常由诗人通过诗句和韵律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

在理解了叙事诗的基本概念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1.韵律和节奏:叙事诗通常有固定的韵律和节奏,为了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词句和构造,我们需要适当了解一下叙事诗的韵律和节奏。

2.生动的语言:叙事诗中的语言通常是比较生动的,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情节和表达。

3.情感表达:叙事诗中的情感表达是很丰富的,我们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情感线索,深入分析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分析诗歌结构和意境了解叙事诗的基本知识后,我们需要开始具体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具体来说,分析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诗歌的结构:叙事诗的结构是由一系列诗句和段落构成的,我们需要逐个分析诗句和段落的意义,进而了解整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诗歌的叙事方式: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诗歌的叙事方式。

叙事诗有时会采用回顾的方式来表达故事情节,有时则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展开故事,我们需要根据诗歌的叙事方式来理解情节和意义。

3.诗歌的意境:叙事诗的意境常常可以通过对描写情景的细节来理解。

例如,诗歌中对于天气、季节、光影等空间和时间要素的描写,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在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

由于叙事诗的语言通常是比较生动的,诗人会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的描写:诗歌中的细节描写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逐个分析诗歌中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从而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语文答题思路(诗歌、说明文、记叙文)

语文答题思路(诗歌、说明文、记叙文)

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一、熟记鉴赏时的常用术语: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很少直接考,一定要与“表现手法区别开”)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抒情方式);象征、托物言志;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衬托(以动衬静 以乐衬哀)、对比等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夸张、对比、用典、反问、对偶、借代等 (表达技巧 = 表达方式 + 表现手法 + 修辞方法)二、常见题目答题方法引导:1.描绘画面题——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答题方法:抓住人、物、景+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修辞(表达)有时还加一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恬静优美、雄浑壮阔、孤寂冷清、萧瑟凄凉……)2.修辞手法题——“……”(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答题方法:手法(修辞手法)+ 内容特点 + 情感 + 效果(起到了……作用) 3.写作手法题——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4.品味词语题——诗中的某个词好在哪里?①一语双关,双重含义。

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如“寒”“冷”“凉”“暗”“迷”等 ② 释义(动词、形容词(注意使动、意动))+表现手法或修辞+内容特点+(诗人或抒情主人公)情感 ③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词)+词的效果+内容特点 +(诗人或抒情主人公)情感 叠词效果:音韵美、强调拟声词效果: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颜色词效果:增强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对比等。

④其他关键词:感情基调、主旨、结构上的作用。

(极少,2018无锡中考出现)⑤诗句中出现重复词语,好处:增加回环美、节奏感、突出情感。

5.赏析诗句题——“……”(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答题方法: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6.分析情感题——表达了诗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主旨)注意标题、注释、关键词句、意象的情感内涵答题方法: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或主人公为……(对……)的……之情。

三大文体及诗歌阅读技巧及答题方略

三大文体及诗歌阅读技巧及答题方略

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略一、记叙文阅读四步法1、先看题目,带着题目,专心读文章,了解内容,必要时画出重点段,重点句2、再次读题,寻找答题区及答题要点,对相关段落进行精读,寻找答案。

(那一部分?那一段落?那些句子?那个词语?)3、综合分析。

将所得的信息进行整合、筛选,以适应题目的需要。

4、组织语言答题,力求顺畅,优美,注重要点的前后排列顺序以及语言衔接二.文章体裁1、广义的记叙文还包括通讯回忆录、小说、散文、寓言、童话、传记等。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要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恰当作答。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的交代有的具体,有的笼统;人物主要是指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主人公。

弄清各个人物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方法的关键: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揣摩作者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

3.找主题句或文眼。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揭示全文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常是议论抒情的文字。

4.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方法是:(1)、研究题目与开头结尾。

(2)、找主旨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抒情、议论句。

(3)、综合各段段意。

(4)、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

(5)、分析事件,蕴涵的本质意义。

(6)、联系材料背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格式为:(1)、记叙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或批评)、揭示了)……(2)、散文:采用了……手法,借助对……描写,赞扬了……,表达了……感情。

(3)、议论文:论述了……阐明了……道理。

(4)、说明文: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示、赞美)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文章层次按时间、空间的转换;《滕》按人物、场景的转换;《我的老师》按情节的发展;《于勒》《变》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化分阶段;《背影》按事件的内容。

高考叙事诗鉴赏技巧

高考叙事诗鉴赏技巧

高考叙事诗鉴赏技巧作者:田圆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6年第01期一、叙事诗唐朝元和年间,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写了一首思念朋友元稹的诗《梦微之》:“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州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作者在诗中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元稹因何事想起了他,致使他昨夜梦到元稹。

作品从侧面表现出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

而当时诗人元稹被贬通州,与白居易相隔千里之遥,读到白诗之后,马上写了一首和诗《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作者在诗中直接告诉白居易:由于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不能自主,梦见的全是些不相干的闲人,偏偏没梦见你,很巧妙地表现出想梦见白居易而不能的痛苦。

这两首诗虽然内容不相同,但也能够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两首诗中都写了梦。

白诗用记梦以抒发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其次是两位诗人在创作时都没有使用古诗中常见的寓情于景的手法,都是以叙事为主。

我们在阅读了大量古诗词之后,有个错觉总是认为古诗里面一定要写景,其实中国最早的诗歌还是以叙事为主,从“诗经”到汉乐府都是如此,因为古人除了关心自身的生活之外,很少有对外界环境的觉悟。

古诗词中的叙事诗一般有简练的叙事和完整而集中的情节,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

最早的如《诗经》里面的《氓》《无衣》《硕鼠》,还有南北朝时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都是叙事诗的经典之作。

到了唐代,李白、杜甫都写过很多叙事诗。

白居易和元稹等人更是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开始大量创作叙事诗。

与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不同,那些由具体作者创作的叙事诗歌被称作文人叙事诗。

如李白的《静夜思》《赠汪伦》《听蜀僧濬弹琴》、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琵琶行》等都属于文人叙事诗。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这类诗歌。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1、弄清叙事要点: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答题一般都是以一定故事为背景,所以最关键的就是要弄清叙事的要点,即故事情节主要包含了哪些内容。

2、重点理解人物性格:
叙事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些人物,我们要重点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意义和寓意。

3、深入分析文章的寓意:
叙事文章通常有许多深刻的寓意,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文章的内容,看看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以及文章中所隐含的道理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4、注意文章的结构:
叙事文章的结构也很重要,我们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看看文章中有哪些情节、有哪些对比,以及文章中的人物之间有哪些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叙事类文学作品答题技巧

叙事类文学作品答题技巧

姜堰区实验初中九年级考前指导(珍藏版)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南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首先,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文意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创作,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

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

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

其次,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要把与标题有关的句子划出来)、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第三,抓住主旨句或关键句,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

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便点明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如《种春风》中“我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

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便是理解作者人生感悟的关键语句。

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一、标题的含义这种题型要求结合语言特点﹤修辞或其他表现手法﹥,“瞻前顾后”,结合文意,先从字面理解,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品质谈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1.《老钱的灯》标题的含义:用了象征的手法,既指老钱屋子里的灯,又象征了老钱孜孜不倦做学问的精神,象征了老钱安贫乐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象征了老钱的精神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2.《冬夜里歌唱的鱼》这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既指冬夜里在厨房里煮鱼发出的声音,又表现了在困境中温馨、快乐的家庭生活,表现了母亲助人为乐的美德。

3.《向生命鞠躬》标题的含义是:对伤害蚂蚱的行为的歉意,对顽强的蚂蚱的敬意,对大自然中卑微而顽强的生命的敬意。

二、标题的作用(妙处)“标题的作用”绝不等同于“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归结起来有:①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内容上,围绕它写了一件什么事情;③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情感,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④渲染什么气氛,奠定怎样的感情基调;⑤运用了什么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发人们思考)。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能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能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能或步骤诗歌鉴赏答题技能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按照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大体规律:一、若是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归纳)。

二、若是问“如何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若是问“作用(效果或益处)如何”,、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益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若是问“为何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归纳,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五、若是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和常常利用什么手法。

譬如:一、写景抒情类。

如,这种诗,内容固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角度考查。

二、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种诗,不外乎,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踊跃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种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五、边塞征战类。

这种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述,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捐躯、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忿、哀思、愤懑等等(思想内容),衬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
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 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 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 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 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 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 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 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 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
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小结: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 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 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 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 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 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 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往年大多高考试题不约而同地选用了叙事诗作为鉴赏材料,可见叙事诗的重要性。


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阅读宋人刘克庄的诗《北来人》(二首),回答: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
简要分析。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叙事诗的特点就是“以诗叙事”。

这里,有个根本性的矛盾:“诗”要简,贵在省字约文,
意在言外;“事”要细,妙在交代清楚,具体生动。

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有二:一
是善于选点(或者精于剪裁);二是寓褒贬悲欢于叙事之中。

先说善于选点。

最佳的办法是选那些最富特征的点,如果选到既传神又有对比性的点,则更好。

一般而言,一件事情如果有多人参与,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人物
加上不同的时间,就会产生或前后或彼此之间的鲜明对比(衬托)。

如《北来人》,
写的是一个从金人统治区(北方)南逃的人,诉说故都荒凉景况和自己的悲惨经历。

诗歌通篇都是这位“北来人”说的话,作者没有铺叙事件,也没有穿插任何评判的语言,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从叙述中体现出来。

原因是作者选取了很有对比度的两个点:第
一个点是“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和“甲第歌钟沸,沙场
探骑稀”。

前者表现北方的遗民始终保持复国信念,以致把边境传来的于南宋不利的消息,当作谣言;甚至旧日京师的妇女,虽已素发飘飘,但衣着装束仍是当年模样。


者写的是“北来人”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南宋后,看到的却是,深宅大院里,当权者整
日歌舞宴乐,不问边关,不忧国事。

第二个点是“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即当初
逃离北方时,“北来人”有一个完整的十口之家,而今天却只剩“北来人”一只“独雁”了。

这两个对比彼此映照,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百姓的流离之苦就跃然纸上了。

再说寓褒贬悲欢于叙事之中。

《北来人》中的“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一句,写的
是北宋陵园和宫殿在遭到金人毁坏后的残破荒凉之景。

一个“残”字,显示了陵园的悲
惨变化;一个“泣”字,寄托了遗民的亡国之痛。

其实,这种手法在杜甫的“三吏三别”的
叙事中,已经得到充分地运用了,“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就透出了一
股凄凉悲苦之情。

除此之外,“叙述者”的合理选择也是写作叙事诗时要考虑的一个要素。

一种选择是由“当事人”来作为“叙述者”,这样显得真实自然,令人信服。

当然,“当事人”既可以是作者,如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可以是事件当事人,如这首《北
来人》。

一种选择是用第三人称,如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这样便于作者站
在客观立场上,作多角度的叙述和自由的议论。

那么,如何根据叙事诗的特点来确定答题策略呢?
首先,据“事”探“情”。

阅读鉴赏时,要根据“事”的属性,探究“情”的类别。

通常情况下,“事”喜则“情”喜,“事”悲则“情”悲。

比如,《北来人》中,以“北来人”的口吻叙述了所见
所历:所见的是“东都”的“白发”和尚留着北宋时期“妆髻”的“凄凉旧京女”,所经历的是
由“十口”之家而成“独雁飞”的悲苦。

据此,我们就要根据事情,探究情感:“白发多”也好,尚留旧“妆髻”也罢,不外是心怀故国;由“十口”而“独雁”,当然是颠沛所致。

其结
果就是:所见,表现了亡国之痛;所历,表现了流离之苦。

其次,按“点”索“技”。

如前所述,叙事诗中所记的“点”一定得精选。

作者高明的技巧,
往往就体现在选点上。

如果选的“点”与“点”之间有对比度,那就用了衬托、铺垫或者对
比等技巧,如《北来人》(二首),作者在第一首末尾似乎不经意地叙述了“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这样一个点,但是当看到第二首的“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这一句时,就会发现,作者显然是有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即用权贵的宴饮之乐、不问军情
来对比百姓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起到了加强叙事效果的作用;
如果叙述中穿插了评论,那就是述评结合,虚实相生。

比如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是一首为盛唐著名画马大师曹霸立传的长诗,全诗40句,除了用了对比、烘托等手法表现曹霸的高超画技之外,还有不少的句子是作者在评画论画,比如“斯须九重真
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这一句,就饱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其三,平中见奇。

叙事诗,貌似平淡无奇,但作者的情感往往藏在某一个平凡的字眼里,如果细加体会,就会发现静水下的波澜。

《北来人》(二首),在叙述“寝园”“废殿”的景象时,在“石马”前用了一个“残”字,在“铜驼”前用了一个“泣”字,在此,我们可以发问:“石马”为何而“残”?“铜驼”因何而“泣”?不难发现,一“残”一“泣”,流露了主人公国破家亡家后的凄凉与孤独。

这就是以简驭繁,情藏事中。

叙事诗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
2.高中诗歌解析技巧有哪些
3.高中语文选修诗歌鉴赏手法归纳
4.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5.高考必备语文知识点大全
6.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分析
7.公共课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8.中考语文选择题技巧
9.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解题技法
10.2017年成人高考议论文范文(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