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北京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文是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其中涉及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道阅读理解题,第二部分是一道填空题。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3分。

题目要求读者阅读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并回答两个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这条陆上交通道路的历史意义。

这条路线贯穿欧亚大陆,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被载入了史册。

后来,汉朝又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这两条路线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题目要求读者注音和填空,需要注意字音和字形的正确性。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2分。

题目要求读者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并填写相关信息。

这件蜀锦展品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是唐朝诗人杜甫所赞美的城市之一。

蜀锦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丝绸织品,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品种之一。

这道题目考察了读者对“丝绸之路”相关文化的了解,需要注意填写正确的地名和朝代名称。

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也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及本文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表现了对朋友深厚情谊。

两位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抒发情感,表达友情。

12.A。

选项A中的“举”都表示提拔、选拔的意思。

13.【甲】翻译:因此,用这些方法来激发他的心灵,坚忍他的性格,增强他的能力。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只有在忧愁祸患中才能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中则会走向死亡。

甘肃省武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阋读(共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2分,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邹怡《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

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

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

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仪仪是贸易路线。

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

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

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

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

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

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B卷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B卷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7·昭通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正忙于准备《四美图》个唱的李玉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乡参加赈灾义演,人们纷纷称赞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李玉刚,台下的品德也很高尚。

②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③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整部作品犹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④写作文章,要善于向文学史上的名家大家学习遣词造句的精妙,谋篇布局的严谨,这才能取长补短,陈陈相因。

⑤清明时节,是后人追思先辈的日子。

重温抗战英烈的家书家训,感受他们的好家风,能使优秀民族传统在新时代得到薪火相传。

A . ①②B . ④⑤C . ③⑤D . ②④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________,只有你一人而已。

③孔子弟子________者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A . 登堂入室登峰造极千古独步B . 登堂入室千古独步登峰造极C . 登峰造极千古独步登堂入室D . 千古独步登堂入室登峰造极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志大略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B . 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需持续萎缩的形势下,前三季度,我国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大约10%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C . 悲愤可以出诗人,牢骚却并不一定能兴家国。

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①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

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

②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

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

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

③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经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

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

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腓尼基人航抵山东”、“中国人种西来”、“仰韶彩陶文化西来”、“中国青铜工艺西来”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

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④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

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0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

【推荐下载】丝绸之路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5页)

【推荐下载】丝绸之路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丝绸之路阅读答案篇一:丝绸之路练习及答案丝绸之路练习及答案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精神满丰富多不其数如生绫绸缎绸之路山岭五彩形容人物神态的:形容数量多的:形容山势特点的:二、句子呼啦圈。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

用“ ”标出。

(2)照样子仿写。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望着那捡垃圾的瘦骨嶙峋的老奶奶,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课文广角。

1.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 ;这条路,。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1)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四、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在航海时代来临之前,丝绸之路是地球上唯一有效的东西方联系之路。

丝绸之路沿线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财富,理应得到全人类的保护。

将丝绸之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更好的保护。

你支持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丝绸之路》参考答案:一、精神饱满丰富多彩不计其数栩栩如生绫罗绸缎丝绸之路崇山峻岭五彩缤纷二、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仿佛看到奥运健儿夺取了桂冠看到她清贫的生活。

三、1.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2.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阅读题及答案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阅读题及答案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阅读题及答案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阅读题及答案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

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

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这就是丝路的前身。

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

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

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不论是作为波斯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阿拉伯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事实上,古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丝绸、玉器、香料、陶瓷、珍禽等物质层面的物品,还是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儒家思想、道教等思想层面的结晶,都是通过这条东西交往的道路双方交流的。

在丝绸之路汇聚的多种宗教文化既相互碰撞,又和平共处,和谐共存。

汉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思想观念以佛教的影响力最为巨大。

中考基础_运用及答案(2019年北京市中考题)

中考基础_运用及答案(2019年北京市中考题)

一、基础·运用(共15 分)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 2)题。

(共 3 分)公元前 119 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 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

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 载( zǎi)载( zài )B. 载( zài )载( zài )C.载( zài)载( zǎi )D. 载( zǎi )载( 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①勾②沿B. ①勾②延C.①沟②沿D. ①沟②延2. 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

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 1 分)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 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

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

其作者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
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②作者认为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而且也是一条贸易路线。

其实丝绸之路的叫法,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先提出的。

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
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

而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
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有着修辞的手法,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
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③作者并不认为丝绸之路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它还是一个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舞台。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
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

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
主体之所在。

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

而当今,这里既有
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
④丝绸之路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

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

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
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
族大迁徙。

彼得·弗兰科潘始终围绕着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作者指出,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
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

⑤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

透过这部
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摘编自邹怡《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有删改)
3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彼得?弗兰科潘为了避开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
作为切入点,写出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B.彼得?弗兰科潘在书中用修辞手法精心编排了25章,提示了丝绸之路上流通的并不只是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C.因为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所在,所以如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之都,又
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

D.彼得?弗兰科潘紧扣“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的东方丝绸之路,描绘了一幅时间跨度两千
多年、涉及地域涵盖全球的世界史长卷。

3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

B.本文从丝绸商道贸易线路、展示文明魅力的舞台、获取资源及文化的路径来论证论点。

C.第三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以大量的史实来证明古老的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相遇交流成长。

D.全文主要引用彼得?弗兰科潘的观点,在引用的同时也融入作者自己的思考。

3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选择了丝绸之路作为切入点去讲历史,这是对关于“怎么说”和“说什么”历史进行了新的尝试。

B.彼得?弗兰科潘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比李希霍芬更加全面和深刻,他认为“丝绸之路”有多条线路,除了丝绸贸易外,还有其他物资贸易。

C.丝绸之路进行贸易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与文明的交流,可见,相互交流是经济与文
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D.丝绸之路这一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如今我国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可谓应运而生。

【答案】
35. A
36. C
37.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