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题物态变化(附答案)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3、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镇江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镇江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5、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6、(2015湖北黄冈,第18题)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7、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由于水已经烧开,停止对水壶加热,壶嘴上方也会一直冒"白气"8、户外温泉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对于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A.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B.透过泳池上方的"白气"看远处的景物感觉在晃动,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C.戴眼镜的人们在温泉池中镜片会变模糊是由于空气液化形成的D.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9、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细心观察会看到水在一年四季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下列现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汇成溪流B.仲夏,在景区草坪上喷雾装置在工作C.暮秋,树枝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泼向空中的热水瞬间成冰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3、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4、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5、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图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6、下列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池塘上结了一层黄薄冰B.盛夏,打开冰棍纸见到"白气"C.深秋,树枝上结了一层薄霜D.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7、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8、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为固液共存的状态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9、小李妈妈炒菜的时候发生油锅起火现象(如图3),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最不应该的是:A.加一些冷油,降低温度B.立刻给油锅盖上锅盖C.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D.立即将蔬菜倒入油锅内10、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1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12、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1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扇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扇风扇可以降低室内温度B.在南极考察站测量气温时要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较低C.下雪时护路工人可以通过在雪上撒盐的方法促使雪熔化,说明撒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14、(2015·德州武城质检)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15、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
初二物理试题物态变化(附答案)

初⼆物理试题物态变化(附答案)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们常说:“今天最⾼⽓温是摄⽒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2.重庆地区最⾼⽓温40℃,最低⽓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温差是______.3.某同学测量⼀杯⽔的温度,选好⼀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热⽔中后⽴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5.在松⾹、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6.液化的⽅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体液化后________缩⼩,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7.上物理课时,⽼师写下⼀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冰化⽔⽔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个共性是_________.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者区别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个标准⼤⽓压下,⽔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试管B装有热⽔,悬放在正在加热盛有沸⽔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法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10.烧开⽔时,看到壶⼝冒出的“⽩⽓”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压下放热时发⽣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_________;(3)0℃的⽔________;(4)100℃的⽔蒸⽓__________.13.⼈⼯降⾬是⽤飞机在⾼空喷洒⼲冰(固态⼆氧化碳)形成的,⼲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冰蒸⽓,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中的⽔蒸⽓变为⼩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滴,就形成了⾬,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4.下⾯关于常⽤温度计的使⽤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来测量超过它的最⾼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来测⽓温C.开⽔的温度是100℃D.⼈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温有较⼤差异16.⽤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盆沸⽔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银⾯经过28℃这⼀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的是( )A.房间⾥空⽓的温度B.沸⽔的温度C.温度计中⽔银的温度D.⽆法判断17.将⼀盆冰⽔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冰的温度升⾼,⽔的温度不变B.⽔的温度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和⽔的温度都不变D.冰和⽔的温度都升⾼18.夏天,⽤棉被盖住冰块,冰块就不容易熔化,这是因为( )A.冰块的冷⽓不容易传到外边去B.棉被的外的温度不容易传到冰块上C.棉被外的热量不容易传到冰块上D.以上说法都不对19.冬天的⼀场⼤雪,给交通运输带来极⼤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车在路⾯上洒盐⽔.这是因为( )A.盐⽔从雪中吸热B.盐⽔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使雪温度升⾼到0℃D.盐⽔使雪的熔点升⾼20.体温计的使⽤与⼀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如,⼀只没有甩过的医⽤温度计指⽰的读数是38.2℃,⽤它先后来测两位病⼈的体温时,都没有先⽤⼒往下甩.如果两⼈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温度计上先后显⽰的读数分别是( )A.37.3℃和39.1℃B.38.2℃和39.1℃C.38.2℃和38.2℃D.37.3和38.2℃21.在室内,将⼀⽀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数将( )A.⼀直升⾼B.⼀直降低C.先升⾼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22.夏天出汗的⼈⽤扇⼦扇风感到凉快,⽤扇⼦扇⼀⽀⼲燥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数( )A.先降低后升⾼B.升⾼C.降低D.不变2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加热的⽅法使⽔沸腾⽽除去⽔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B.增⼤容器内的⽓压,使⽔的沸点低于80℃C.⽤微⽕加热使其沸腾时间延长D.降低容器内的⽓压,使⽔的沸点低于80℃24.下⾯是关于电冰箱的⼀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蒸发吸热造成的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雾”是冰箱内⾷品蒸发产⽣的⽔蒸⽓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雾”是冰箱内⾷品凝华造成的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度分析是( )A.霜形成之前的⽓温⼀定⽐下雪后的⽓温低B.霜形成的温度⽐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温⼀定⽐霜形成前⾼,雪后⽓温⼀定⽐雪落到地⾯之前低D.霜在地上形成,⽓温必在0℃以下,雪在⾼空形成,雪后熔化要吸收热,使地⾯附近空⽓温度下降26.把⼀盆冰⽔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电风扇对它吹风(电风扇的所吹风温度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的质量都不变,故总质量也不变B.⽔可以结冰,但冰⽔的总质量会减⼩C.冰可以熔化,但冰⽔的总质量会减⼩D.冰的质量不变,但⽔的质量会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27.如图2所⽰,某固态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加扫在1标准⼤⽓压下进⾏,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AB段为________态,它熔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2)这个物体熔化成液态后的名称是________.(3)在图象的_________段,此种物质处于三态共存.28.某同学做“观察⽔的沸腾”实验:(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法如图3所⽰,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中观察到⽔沸腾的现象是:⽔中发⽣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形成⼤量⽓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开来,⾥⾯的⽔蒸⽓散发到空⽓中.(3)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29.如图4所⽰,在透明塑料袋中滴⼊⼏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后⽤绳把⼝扎紧,然后放⼊80℃以上的热⽔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从热⽔中拿出塑料袋,过⼀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四、调查创新与设计(共20分)30.(2分)写出下列⽅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臂浸在⽔中,然后向上举起来,⼿的哪⼀⾯感到凉,风就是从哪⼀⾯吹来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4分)请分别举出蒸发吸热为我们服务和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例⼦.(1)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4分)现给你⼀杯烫的开⽔和⼀只守杯,你能尽快使这杯⽔冷下来吗?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33.(10分)⼩明在烧⽔时,发现⽔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烧开之后,则发出低沉的沸腾声⾳.⼩明想:是不是⽔烧开前和烧开后,⽔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声不同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酒精灯加热烧杯⾥的⽔,⽤两⽀温度计分别测烧杯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并观察⽔的⽓泡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在⽔烧开前,底部⽔温度升⾄低于100℃,⾸先变成⽔蒸⽓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温度仍不⾜100℃,他分析当⽔蒸⽓的⼩⽓泡升⾄低于100℃的⽔层时,就迅速变回⽔滴,这种先膨胀⼜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的振动,当⼤量的⼩⽓泡从底部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他继续观察,发现当全部的⽔都升⾄100℃时,蒸⽓泡就能够稳定地升到⽔⾯,由⼩变⼤,到⽔⾯破裂.他分析这时⾥⾯的⽔蒸⽓散发到空⽓中,⽽不再发⽣收缩的现象,所以,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他跟⽼师和同学交流,证明了他的猜想是对的.(1)⼩明提出的问题是:(2)他进⾏的猜想是:(3)他看到⽔沸前发出嘶嘶声时,⽔中的温度情况和⽓泡情况是:(4)⽔沸腾时,⽔中的温度情况和⽓泡情况是:(5)他得到的结论是:五、计算题(共5分)34.有⼀⽀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在冰⽔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在⼀标准⼤⽓压下沸⽔⾥时,读数为95℃,⽤这⽀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 “摄⽒度”单位不能分开读2. 42℃3. 温度计拿出了被测液体, ⽴即观察⽰数4. 凝固, 放5. 萘、冰、铁,熔化温度(熔点)6.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体积,储存,运输7. 凝固,熔化,温度不变8. 灯管两端是否发⿊,旧灯管有灯丝升华后⼜凝华成的⿊⾊⾦属9. 对A容器加盖增⼤⽓压,对B试管内降低⽓压10. 汽化,液化11. 液化,凝华12. 降温,降温,凝固,液化13. 升华,凝华,熔化14. D15. A16. C17. C18. C19. B20. B21. D22. D23. D24. A25. D26. B27. 固,0℃,100℃,⽔,BC28.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剧烈,上升,膨胀(或变⼤),破裂,不变,沸点29. 膨胀,汽化,汽化吸热,变瘪,液化,液化放热30. ⽔蒸发吸热降温,空⽓流动越快⽽加快蒸发31. 利⽤蒸发吸热使热汤变冷,运动后出汗由于汗⽔蒸发吸热容易使⼈感冒32. ⽤两只杯⼦来回的倒⽔,⾼度越⾼效果显著,这样做是为了加快空⽓流动加快蒸发,增⼤表⾯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降温,很快冷下来33. (1)为什么⽔烧开前后声⾳不同?(或为什么“响⽔不开,开⽔不响”?).(2)由于⽔温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出不同的声⾳.(3)下部⽔温达到100℃,上部⽔温未到100℃,⽓泡由⼤变⼩,先膨胀后收缩.(4)⽔温都达到100℃,⽓泡由⼩变⼤,上升,到⽔⾯破裂.(5)由于⽔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出嘶嘶声,这是响⽔不开;⽔温都到100℃后,⽓泡不收缩,不再发出声响,这是开⽔不响。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附答案)1.在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
熔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凝固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浇铸沈括纪念铜像时,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4.冬天结了冰的衣服,放在室外也会“风干”,冬天气温低于零度时,在阳光下会出现()。
A。
海波是晶体 B。
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
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
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
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6.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雪和冰也会慢慢消失,这是()。
A。
汽化现象 B。
升华现象 C。
蒸发现象 D。
液化现象7.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40℃水的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的质量减少了 B。
冰的质量没变化 C。
冰的质量增大了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
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
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9.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
盐水从雪中吸热 B。
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
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
盐水起化学作用10.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
A。
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 B。
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职瓶子里的干得快 C。
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 D。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不容易变干,说明A.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B.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C.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D.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本身质量的大小有关2、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4、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凝华D、液化5、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6、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商河县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熔化时的温度7、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
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水沸腾时水面上方出现"白气"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D.铁块化成铁水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灯泡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小册在家煮汤圆,有关煮汤圆过程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从冰箱冰冻室取出的速冻汤圆没有内能B.汤圆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实现的C.汤圆在煮的过程中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汤圆煮熟关火后水不再沸腾是因为为水分子停止运动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湖面结冰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12、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裂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裂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1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14、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C.开水的温度是100℃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17.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18.夏天,用棉被盖住冰块,冰块就不容易熔化,这是因为( )A.冰块的冷气不容易传到外边去B.棉被的外的温度不容易传到冰块上C.棉被外的热量不容易传到冰块上D.以上说法都不对19.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水使雪温度升高到0℃D.盐水使雪的熔点升高20.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比如,一只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的读数是38.2℃,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A.37.3℃和39.1℃B.38.2℃和39.1℃C.38.2℃和38.2℃D.37.3和38.2℃21.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示数将( )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2.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风感到凉快,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示数( )A.先降低后升高B.升高C.降低D.不变2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B.增大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时间延长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24.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蒸发吸热造成的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D.霜在地上形成,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后熔化要吸收热,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下降26.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用电风扇对它吹风(电风扇的所吹风温度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故总质量也不变B.水可以结冰,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C.冰可以熔化,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D.冰的质量不变,但水的质量会减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27.如图2所示,某固态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加扫在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AB段为________态,它熔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2)这个物体熔化成液态后的名称是________.(3)在图象的_________段,此种物质处于三态共存.28.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图3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是:水中发生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气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到水面_________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3)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对水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29.如图4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四、调查创新与设计(共20分)30.(2分)写出下列方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在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来,手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4分)请分别举出蒸发吸热为我们服务和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例子.(1)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4分)现给你一杯烫的开水和一只守杯,你能尽快使这杯水冷下来吗?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33.(10分)小明在烧水时,发现水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而水烧开之后,则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小明想:是不是水烧开前和烧开后,水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声不同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烧杯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并观察水的气泡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在水烧开前,底部水温度升至低于100℃,首先变成水蒸气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水温度仍不足100℃,他分析当水蒸气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回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底部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他继续观察,发现当全部的水都升至100℃时,蒸气泡就能够稳定地升到水面,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他分析这时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而不再发生收缩的现象,所以,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他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证明了他的猜想是对的.(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2)他进行的猜想是:(3)他看到水沸前发出嘶嘶声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4)水沸腾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5)他得到的结论是:五、计算题(共5分)34.有一支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里时,读数为95℃,用这支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 “摄氏度”单位不能分开读2. 42℃3. 温度计拿出了被测液体, 立即观察示数4. 凝固, 放5. 萘、冰、铁,熔化温度(熔点)6.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体积,储存,运输7. 凝固,熔化,温度不变8. 灯管两端是否发黑,旧灯管有灯丝升华后又凝华成的黑色金属9. 对A容器加盖增大气压,对B试管内降低气压10. 汽化,液化11. 液化,凝华12. 降温,降温,凝固,液化13. 升华,凝华,熔化14. D15. A16. C17. C18. C19. B20. B21. D22. D23. D24. A25. D26. B27. 固,0℃,100℃,水,BC28.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剧烈,上升,膨胀(或变大),破裂,不变,沸点29. 膨胀,汽化,汽化吸热,变瘪,液化,液化放热30. 水蒸发吸热降温,空气流动越快而加快蒸发31. 利用蒸发吸热使热汤变冷,运动后出汗由于汗水蒸发吸热容易使人感冒32. 用两只杯子来回的倒水,高度越高效果显著,这样做是为了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增大表面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降温,很快冷下来33. (1)为什么水烧开前后声音不同?(或为什么“响水不开,开水不响”?).(2)由于水温不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3)下部水温达到100℃,上部水温未到100℃,气泡由大变小,先膨胀后收缩.(4)水温都达到100℃,气泡由小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5)由于水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出嘶嘶声,这是响水不开;水温都到100℃后,气泡不收缩,不再发出声响,这是开水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