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PPT课件 人教版 (7)
合集下载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

主张实行德政,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统治者与下层人民的矛盾,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端正社会风气,弘扬正气。
材料四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司徒·师氏》
材料五 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无为而治”
老子在描绘一个祥和美好、理性的国度。在老子的理想国度中,没有军队和衙役,百姓对生活现状很满足,食物、衣服、房屋都能自己拥有,无所多求,不会冒生命危险进行远途迁徙,因此相邻的国家近在咫尺,也会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和《道德经》
名片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鲁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战国史》
学在官府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六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墨子》
材料四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地官司徒·师氏》
材料五 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无为而治”
老子在描绘一个祥和美好、理性的国度。在老子的理想国度中,没有军队和衙役,百姓对生活现状很满足,食物、衣服、房屋都能自己拥有,无所多求,不会冒生命危险进行远途迁徙,因此相邻的国家近在咫尺,也会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和《道德经》
名片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鲁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战国史》
学在官府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六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孟子
《墨子》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统__一__全__国___奠定了基础。
时间/地点:公元前___2_5_6___年;成都附近的岷江。
战
人物:__秦__国____蜀郡郡守__李__冰____。
国
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
时
期 都 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的 社
江 堰
功能:___防__洪___、灌溉、水运等。
化
战 国 时 期 的 内容 社 会 变 化
领域
内容
政治
(1)确立__县__制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___世__袭___特权。 (3)改革__户__籍____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___法__度___,禁止私斗
战 国 时 期 的 内容 社 会 变 化
领域
内容
响
(2)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
巨大破坏。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变
商 鞅 变 法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__牛__耕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 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地__主__阶__级___的势力增强。 目的:___富__国__强__兵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开始:公元前___3_5_6___年,秦孝公任用__商__鞅____主持变法。
2.【时空观念】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项目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所处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不 目的
争夺霸主的地位
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同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
时间长、规模大
点
强国通过召集诸侯会盟确立 强国兼并弱国,进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27页 0169页 0242页 0296页 0347页 0395页 0445页 0480页 0542页 0592页 065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 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27页 0169页 0242页 0296页 0347页 0395页 0445页 0480页 0542页 0592页 065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 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全册)

2021/3/5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他 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兽。 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头肿骨 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击,肿骨 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北京人的猎 物。
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也没闲着, 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摘野果,并用保留 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
(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2)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2021/3/5
(1)生物死亡以后, 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 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 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 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 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 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 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 石,地质学上叫地层。
2021/3/5
2021/3/5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 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 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 有哪些不足之处?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 的生活有保障呢?
代中 表国
早 期 北人 京类 人的
元谋人 北京人
发现地点 距今年代 基本概况
北京人的发现:时间、地点、过程 外形特征 使用工具 社会组织 学会用火
山顶洞人
2021/3/5
随堂训练
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可以参观
A 到(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2021/3/5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
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2021/3/5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复原图
清晨,北京人伴着第一缕阳光出发了。他 们中青壮年手拿火把开始追逐山林中的野兽。 只见他们快速奔跑着,十几个人围住一头肿骨 鹿,有的用木棍击打,有的用石头丢击,肿骨 鹿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为这群北京人的猎 物。
留在洞内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也没闲着, 他们成群结伴的在洞周围采摘野果,并用保留 下来的火种烤熟了来吃。
(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2)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2021/3/5
(1)生物死亡以后, 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 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 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 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 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 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 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 石,地质学上叫地层。
2021/3/5
2021/3/5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 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 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 有哪些不足之处?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 的生活有保障呢?
代中 表国
早 期 北人 京类 人的
元谋人 北京人
发现地点 距今年代 基本概况
北京人的发现:时间、地点、过程 外形特征 使用工具 社会组织 学会用火
山顶洞人
2021/3/5
随堂训练
1.如果你去长江流域参观远古人类遗址,可以参观
A 到(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2021/3/5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
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2021/3/5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复原图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0张PPT)(2024版)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齐
三
家 分晋
赵
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秦
燕
秦
魏 宋
赵
韩
魏
楚
吴
韩
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发掘)
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城)
新课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学习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确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基,敢于与顽固派作斗争 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内江
外江
分水堰
灌溉
分洪
岷江
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战国七雄
国名
都城
齐
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
郢(今湖北荆州)
燕
蓟(今北京)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简表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发掘)
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城)
新课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学习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确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基,敢于与顽固派作斗争 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内江
外江
分水堰
灌溉
分洪
岷江
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战国七雄
国名
都城
齐
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
郢(今湖北荆州)
燕
蓟(今北京)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简表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
24、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
•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弊端:当诸侯强大起来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隶
四、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国人暴动 2、末代暴君: 周幽王 3、东周建立: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
所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 迁洛邑,史称东周。
国人暴动
动脑筋: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 什么相似之处?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 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全力,建立诸侯国。
内容: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品,并服从周王
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周王朝金字 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积极:开发边远地区,巩固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
作用: 国家。
兴:重视生产,关心百姓,重用贤才。 亡:统治者的暴政 总之:统治者重用人才,关心百姓
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必然导致灭亡
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阳城) 禹 桀
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亳) 商王汤 纣
约公元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镐) 周武王
5、夏朝的范围: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代,
南到湖北
最早的宫殿遗址
6、末代暴君: 桀
夏桀把人当坐骑
夏桀
夏 朝
(残暴荒淫无 度百姓怨恨到
了极点)
夏被推翻!!
“宁愿和他一起灭亡“!
你这太阳什么 时候灭亡啊?
公元前1600 年进攻夏朝
商朝
汤
建立
商部落 (日益强大)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1、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都城建在亳。
2、盘庚迁殷: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保持了相
对的稳定。
3、商朝国家机构的建立: 设置监狱、制定酷刑
4、末代暴君: 纣
5、武王伐纣: 牧野决战
6、商朝灭亡: 公元前1046
牧野决战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 镐京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三、西周分封制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对象: 宗亲、功臣
第4课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伯 益 像 夏 禹 王 像
启 像
禅让制 公天下
传子制 家天下
启像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建立: 禹,公元前2070年,
2、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 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家天下
4、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课堂练习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B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建立夏王朝
C. 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2. 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什么制度
A 等级制
B 郡县制
C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宗法制示意图
3. 河南省的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历
•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
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史人物中,与殷墟有关的是
B
A 大禹
B 盘庚
C 商鞅
D 夏桀
4.小飞是西周时期的一名诸侯王,他获取这个职位的途径有可能是
1世袭继承 2选举产生 3考试获得 4周王分封
D
A 1、2
B 2、3
C 3、4
D 1、4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