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单元整理
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与句子翻译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翻译参考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长)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扬扬。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走)尽这片桃花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尽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和狗叫的声音。
8、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愉快,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村民)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回答他们。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民)便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渔人)。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民)自己说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绝(往来)。
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概述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 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抒情主人公 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恍惚迷离,让人可望而 不可即,主人公渴望、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桃花源记》建议2—3课时 《小石潭记》建议2课时 《核舟记》建议2课时 《〈诗经〉二首》建议2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 叹。这个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 情。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 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 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 文言词语。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不足200字,却 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 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通过对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细致描写,反映 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 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 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味语言之美。
3.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 战乱频仍,税赋日多,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男 耕女织,老幼皆安,邻里欢愉,待客如家人,借此来阐释自己理想中 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关雎》赏析题整理1.体会“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表达效果。
答:作者连用两个“悠”字、把君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答:主要运用“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XXX 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参差荇菜……辗转反侧”这几句写了什么?答:写男子日夜相思这位采着姑娘,一刻也不能忘怀她在水边劳动时的防驼身影。
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难眠的程度。
4.整首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围绕一个“求”字展开,表达了男子对爱情(美好女子)的执着追求。
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友”这里是“亲近”的意思,即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体现全诗感情发展的脉络。
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按照爱慕→思念→愿景的头绪行文,写出了一个夫君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7.联合语境,说说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一个“流”字形来地写出了少女顺着水的流向时左时右采摘荇菜的忙碌情景与体态的婀娜优美,极具动态美和青春活力。
8.《关雎》大量采用重章叠句来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感化。
《关雎》中关关(叠字)描述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展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强人眠的情状。
感化: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9.XXX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联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是研究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有文言词语、
文言句式、文言修辞、阅读和鉴赏。
以下是该单元的详细知识点。
一、文言词语
1.意义:文言词语是指使用在文言文中的词语。
2.特点:繁琐、长篇、用词唯美、词义深刻。
3.例句:指路之人,心中有数。
二、文言句式
1.意义:文言句式是指文言文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
2.特点:表达精准、句子复杂、语序规律。
3.例句: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要保密。
三、文言修辞
1.意义:文言修辞是指文言文中的修饰和表达手法。
2.特点:修辞华丽、意境深远、主题鲜明。
3.例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阅读和鉴赏
1.意义:阅读和鉴赏是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评价。
2.特点:理解清晰、分析细腻、评价准确。
3.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以上是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1.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涉及的作家、作品及其背景,掌握
相关的文学常识。
2.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
法,包括多音字、形近字等。
3.词语解释: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俗
语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4.句子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等,并能够进行赏析。
5.段落分析: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结构和段落大意,能够概括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写作技巧:了解本单元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
括记叙、描写、议论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
7.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对作品
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评价和欣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归类笔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归类笔记一、八年级下册重点生字:【350个】1.《藤野先生》:绯.((fēi)红不逊.(xùn ) 诘.(jié)责油光可鉴.( jiàn) 抑.(yì)扬顿挫深恶.(.wù) 痛疾驿.(yì)站瞥.(piē)见畸.(jī)形匿.(nì)名杳.(yǎo)无消息宛.(wǎn)如教诲.(huì) 发髻.(jì) 芦荟.(huì) 解剖.(pōu) 喝.(hè)彩2.《我的母亲》:眼翳.(yì)宽恕.(shù)文绉绉..(zhōuzhōu)野蛮.(mán)遂.(suì)叫穈.(méi)先生掷.(zhì)铜钱嬉.(xī)戏庶.(shù)祖母佃.(diàn)户吹笙.(shēng)舔.(tiǎn)舌头锡.(xī)茶壶廿.(niàn)一夜3.※《我的第一本书》:掺.(chān)和马鬃.(zōng)磨磨蹭蹭..(cèng)(cèng)背脊.(jǐ)驮.(tuó)灯狮子挎.(kuà)着篮子枉.(wǎng)读4.《列夫·托尔斯泰》:髭.(zī) 长髯.(rán) 黝.(yǒu)黑一绺(liǔ) 鬈.(quán)发粗糙.(cāo) 轩.(xuān)昂颔.(hàn)首酒肆.(sì) 藏污纳垢.(gòu) 尴尬..(gān gà)锃.(zèng)亮甲胄.(zhòu) 戳.(chuō) 粲.(càn)然剑鞘.(qiào) 广袤.(mào) 禁锢.(gù) 粗制滥.(làn)造黯.(àn)然失色5.※《再塑生命》:搓.(cuō)捻.(niǎn) 绽.(zhān)开譬.(pì)如繁衍.(yǎn) 觅.(mì)食栖.(qī)息小憩.(qì)枝桠.(yā) 期期艾艾..(ài) (huǎng)恍.然大悟冥.(míng)思遐.(xiá)想困惑.(huò) 穿梭.(suō) 迁徙.(xǐ) 花团锦簇.(cù)6.《雪》: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目光灼灼..(zhuózhuó)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iè)7.※《雷电颂》:脚镣.(liào)伫.立(zhù)睥睨..(pì)(nì)咆哮....(tāngtāngtàtà)..(páo)(xiào)波澜.(lán)鞺鞺鞳鞳污秽.(huì)犀.利(xī)眩.目(xuàn)稽.首(qǐ)迸.射(bèng)驰骋.(chěng)湘妃.(fēi)虐.待(nüè)雷霆.(tíng)鞭挞.(tà)祈.祷(qí)罪孽.(niè)8.※《短文两篇》:旸.谷(yáng)宁.愿(nìng)倘.使(tǎng)一撮.灰(cuō)皓.月(hào)姮.娥(Héng)9.《海燕》:苍茫.(máng)飞窜.(cuàn)呻吟.(yín)胆怯.(qiè)翡.(fěi)翠掠.(lüè)起号.(háo)叫蜿蜒..(wān yán)吼.叫(hǒu)10.※《组歌》:炽.(chì)热祷.(dǎo)词执拗.(niù)长吁.(xū)短叹礁.(jiāo)石馈.(kuì)赠夜阑.(lán)人静彻夜不寐.(mèi)憔悴..(qiáocuì)天穹.(qióng )千山万壑.(hè)璀璨.(càn)镶嵌.(qiàn)翱.翔(áo)酷肖.(xiào)11.《敬畏自然》:鲲.(kūn)鹏斥鴳.(yàn) 蓬蒿..(péng hāo)咫.(zhǐ)尺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深邃.(suì)混淆.(xiáo) 幼稚.(zhì) 精巧绝伦.(lún) 美味佳肴.(yáo)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张骞.(qiān)萧瑟.(sè)庇.(bì)护干涸.(hé)吞噬.(shì)裸.(luǒ)露鹭鸶..(lùsī)沧.海桑田(cāng)13.※《旅鼠之谜》:徘徊..(pái huái)媲.(pì)美幼崽.(zǎi)挑衅.(xìn)迷惘.(wǎng)收敛.(liǎn)笃.(dǔ)信啮.(niè)齿 (tiào)眺.望滑稽.(jī)歧.(qí)途庞.(páng)大14.※《大雁归来》:雾霭.(ǎi) 缄.(jiān)默狩.(shòu)猎蹼.(pǔ) 凋.(diāo)零顾忌.(jì)15.《喂——出来》:贪婪.(lán) 牟.(móu)取众目睽睽..(kuí) 哂.(shěn)笑棘.(jí)手铆.(mǎo) 履.(lǚ)行颤颤..(chàn)巍巍慷慨..(kāng kǎi)大方16.《云南的歌会》:迤.(yǐ)西糯.(nuò)米酬和.(hè)忌讳.(huì) 即物起兴.(xìng) 龙吟风哕.(huì)柞.(zuò)木林譬.(pì)喻熹.(xī)微淳.(chún)朴蹲踞.(jù)17.《端午的鸭蛋》:粽.(zòng)子门楣.(méi) 苋.(xiàn)菜籍.(jí)贯囊.(náng)萤映雪车胤.(yìn)18.《吆喝》:招徕.(lái) 铁铉.(xuàn) 囿.(yòu) 饽饽(bō)钹(bó) 荸荠..(bíqí) 秫秸..(shújiē) 合辙.(zhé)押韵19.※《春酒》:薏.(yì)草煨.炖.(wēi dùn)枸杞..(gǒu qǐ) 斟.(zhēn)酒家醅.(pēi)20.※《俗世奇人》:发蔫.(niān) 擅.(.shàn)长蘸.(zhàn)阔绰.(chuò) 撂.(liào) 怵.(chù) 抠.(kōu)八面玲珑(línɡlónɡ)21.《与朱元思书》:缥.(piǎo)碧急湍.(tuān)甚箭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作响嘤嘤..(yīng) 成韵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横柯.(kē) 窥.(kuī)谷22.※《五柳先生传》嗜.(shì)酒辄.(zhé) 短褐.(hè)箪.(dān) 晏.(yàn)如黔.(qián) 俦.(chóu) 觞.(shāng) 不戚戚..(qī)于贫贱不汲.汲.(jí)于富贵23.※《马说》相.(xiàng)马祗.(zhǐ) 骈.(pián)死槽枥.(lì) 不外见.(xiàn) 石.(dàn)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逾.(yú)约既加冠.(guān)叱咄..(chìduō) 俟.(sì) 负箧.(qiè) 曳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衾.(qīn) 绮.(qǐ)绣容臭.(xiù) 烨.(yè)然缊.(yùn)25.诗词曲五首戟.(jǐ) 寥.(liáo)落宫阙.(què) 潼.(tóng)关畔.(pàn) 婵.娟.(chán juān)26.《小石潭记》:篁.(huáng)竹清冽.(liè) 坻.(chí)屿.(yǔ) 嵁.(kān) 佁.(yí)然蔓.(wàn) 俶.(c hù)尔翕.(xī)忽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27.《岳阳楼记》:滕.(téng) 谪.(zhé)守浩浩汤汤..(.shāng)淫.(yín)雨霏霏..(fēi) 樯.(qiáng)倾楫.(jí)摧岸芷.(zhǐ)汀.(tīng)兰嗟.(jiē ) 忧谗.(chán) 偕.(xié)28.《醉翁亭记》:环滁.(chú) 皆山也林壑.(hè)优美琅琊..(yǔlǚ)提携..(chán) 伛偻..(láng yá) 水声潺潺云归而岩穴暝.(míng) 山肴.(yáo)野蔌.(sù) 弈.(yì)树林阴翳.(yì) 觥.(gōng)筹交错29.※《满井游记》飞沙走砾.(lì)脱笼之鹄.(hú)靧.(huì)面鬣.(liè)茗.(míng)蹇.(jiǎn)汗出浃.(jiā)背曝.(pù)沙之鸟罍.(léi)呷.(xiā)浪之鳞堕.(huī)事恶.(wū)能无纪30.《诗五首》金樽.(zūn)投箸.(zhù)挂罥.(juàn)沉塘坳.(ào)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突兀.(wù)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瀚.(hàn)海阑干百丈冰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二、八年级下册重点词语:【50个】1.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12.〈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关雎》知识点整理【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字词解释关关,拟声词。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二、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三大基本内容:“风”“雅”“颂”“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问题探究1.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示例: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开篇以雎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2.请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哉”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示例一:连用两个“悠哉”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中心梳理《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核舟记》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二、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3.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
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5. 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6.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向:①寻向所志(原来)②眈眈相向(对着)得:①便得一山(看见)②得其船(找到)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②穷冬烈风(深)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7.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详细——(5)具:具答之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通假字:“要”通“邀”,邀请“志”通“记”,做标记“缘”通“沿”,沿着。
“具”通“俱”,完全,详尽。
9.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风景优美)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曲折、隐蔽、幽深)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三、探究思考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
(开端)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四、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
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
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
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
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1.《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3.选自:《柳河东集》4.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考点1.一词多义: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⑦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2.古今异义: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常用义为“往”。
3.词语活用: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
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⑤犬牙:像狗牙那样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4.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走、到5.文言句式:省略句式:斗折蛇行=(溪水)斗折蛇行6.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3.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