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常常会走出家门,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游园不值》。

2、解题“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值”是“遇到”的意思,“游园不值”就是诗人想去园子游玩,却没有遇到园子的主人。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应怜”是“大概是怜惜”的意思。

诗人猜想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虽然园门紧闭,但是满园的春色却是关不住的,有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四)感悟诗情1、引导思考:诗人没能进入园子,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失望、遗憾等。

2、提问:那诗人又是怎么从失望转为惊喜的呢?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蕴含的惊喜之情。

3、深入探讨:这两句诗除了描绘春天的美景,还蕴含着什么哲理?引导学生体会到新生事物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

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b、主人为何不开门?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

后两句达欣喜之情。

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预设,视情况调整)教案设计说明:《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如果对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就会很深刻,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很容易了。

如,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们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南宋的政治背景,为学生理解题意、明白道理做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意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种形式地读,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充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诗人为何没有能进入园中”,在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后,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南宋的宦官、雅士的私人庄园普通人是不容易进入的。

读了后两句诗,我再次提出问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

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想,有的画,有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2篇】《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由于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

但学生对诗的后两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游园不值》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

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园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因不得其门而入的遗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字词解析、诗句翻译、意境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正确朗读和翻译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翻译和意境赏析。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和翻译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游园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游园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诗意。

(2)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字词解析:(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

4. 诗句翻译:(1)教师示范翻译诗句。

(2)学生模仿翻译,教师指导。

5. 意境赏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

6. 课堂练习:(1)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诗人:叶绍翁3. 生字词:扣、环、夜、应4. 诗句翻译:示例5. 意境赏析: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3)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描绘游园的美景。

2. 答案:(1)课后自主朗读,家长监督签字。

(2)示例:敲了半天园门,也没人来开门,可能是主人担心扣住我讨债吧。

(3)示例:园内景色宜人,春花烂漫,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宛如人间仙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由于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

但学生对诗的后两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课后我还布置了诗改文的训练,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成功之处1、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从理解诗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诗,通过听录音范读、教师指导读、同坐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把诗歌读熟,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再经过看资料、看注释或工具书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应怜”“小扣不开”“出墙来”等词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对春天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本首古诗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这个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理解诗人的情感奠定基础。

接着重点抓住“苍苔”“红杏”“柴扉”来理解诗歌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体会作者“欣喜”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反思第1篇】天,我又观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游园不值》一课,窦老师以她独特的气度、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陶醉、折服,有感于这位大师的教学风范,有感于她那豪爽的教学激情,特把心底的激动诉诸笔端,与大家共享。

中国是诗的国度,窦老师的课堂是诗的课堂。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游园不值》,已领着孩子和听课者在古诗的国度里畅游一翻,让人感到酣畅淋漓之际又觉意犹未尽。

1、巧抓题眼,走近诗句。

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跟着这位诗人(叶绍翁)去游园,更重要是体味游园的“不值”。

明确的告诉学生,游园就是要通过读诗体味诗人蕴涵于诗里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在随后的'教学中,窦老师就是用这种“游园便是悟诗”的润物无声的教学方式,带着孩子们看到了游园路上的绿莹莹的苍苔、园门口简陋的柴扉、园子内渴望自由的红杏……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值”,不遇中的“遇”。

2、推敲诗意,推敲课堂。

窦老师开篇第一句:诗是推敲出来的。

紧接着,贾岛推敲的典故娓娓到来。

整节课,学生就在窦老师的引领下反复推敲、反复体味:推敲“怜”,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不用最初的“嫌”而用“怜”,从“怜”看出作者叶绍翁对苍苔的爱惜、怜惜;推敲“扣”,通过比画“扣”的动作理解诗人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又把“关不住”的“关”与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作比,突出园内红杏渴望自由的情感;这时诗歌的含义得到升华,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更进一层;最后推敲“满”和“一”,得出“一就是满”的结论,顺势向学生灌输“一生万物”的道家思想。

从理解古诗字词的意思到理解整首古诗的诗意,进而上升到体味古诗的内在意蕴,最后感悟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这一推敲诗意过程的同时也在推敲着课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从而上出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语文课。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反思第【1】篇〗天,我又观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游园不值》一课,窦老师以她独特的气度、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陶醉、折服,有感于这位大师的教学风范,有感于她那豪爽的教学激情,特把心底的激动诉诸笔端,与大家共享。

中国是诗的国度,窦老师的课堂是诗的课堂。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游园不值》,已领着孩子和听课者在古诗的国度里畅游一翻,让人感到酣畅淋漓之际又觉意犹未尽。

1、巧抓题眼,走近诗句。

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跟着这位诗人(叶绍翁)去游园,更重要是体味游园的“不值”。

明确的告诉学生,游园就是要通过读诗体味诗人蕴涵于诗里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在随后的'教学中,窦老师就是用这种“游园便是悟诗”的润物无声的教学方式,带着孩子们看到了游园路上的绿莹莹的苍苔、园门口简陋的柴扉、园子内渴望自由的红杏……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值”,不遇中的“遇”。

2、推敲诗意,推敲课堂。

窦老师开篇第一句:诗是推敲出来的。

紧接着,贾岛推敲的典故娓娓到来。

整节课,学生就在窦老师的引领下反复推敲、反复体味:推敲“怜”,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不用最初的“嫌”而用“怜”,从“怜”看出作者叶绍翁对苍苔的爱惜、怜惜;推敲“扣”,通过比画“扣”的动作理解诗人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又把“关不住”的“关”与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作比,突出园内红杏渴望自由的情感;这时诗歌的含义得到升华,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更进一层;最后推敲“满”和“一”,得出“一就是满”的结论,顺势向学生灌输“一生万物”的道家思想。

从理解古诗字词的意思到理解整首古诗的诗意,进而上升到体味古诗的内在意蕴,最后感悟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这一推敲诗意过程的同时也在推敲着课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从而上出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语文课。

3、诗中有情,情亦是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

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下的诗吧。

(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
2.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警,长于白描。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
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感。

)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

(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

(“扣”比较轻,显得礼貌。

)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句回答。

(应怜屐齿印苍苔。

)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命力之旺盛。

)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

(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今天通过学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的古诗词。

游园不值
扫兴→喜悦
想满园春色
看一枝红杏
教学反思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做的还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