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特点

合集下载

李达早期马克思主义观探析

李达早期马克思主义观探析
s caim s d ip o a y de i e y t e c ndto sa d t h r ce fn to 1 Th s a i iwsae i o a t o ils u e s r b bl cd d b h o i n n hec a a tro aina.” e e b sc ve r mp r n i t te r t a c iv me t fMa xs iwp ito h a l i e e c mmu it. h o ei la he e n so ritv e on ft e e ry Ch n s o c n ss Ke r y wo ds: d Ea l r itve on :s ca e ou i n Lia; ry Max s i wp i t o i lr v lto
国民性 决 定 的 ” 。这 些基 本 看 法都 是 早期 中 国共 产 党人 马克 思 主 义观 的重 要 理论 成 就 。
[ 关键词】李达 ; 早期马克思主义观 ; 社会革命
[ 中图分类号]A 1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16 (0 9 O —0 1—o 0 8 7 3 20 )3 19 4
p n i ls i as in e :n t eis eo r i d v lp n ,c t ie “S c n n e n t n l a d c l d “ r — i r cp e S ce c ” i h u fMa xs e e o me t r i z d s m i c e o d I tr ai a ” n al o e Ma x i r d c in I h s e o o s r i t g ie t e C i e er v l t n, mp a ie a “ h o c p f s e u t ”;n t e i u f w t u e Ma x s o u d h hn s e ou i e h sz d t t te c n e t m o s h o m o h o

建国后李达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建国后李达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建国后李达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李达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李达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即使中间有过脱党这一错误行为,但他在脱党期间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同错误思想作斗争。

在建国以后,李达继续进行着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普及和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一、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错误批判李达被毛泽东誉为理论界的鲁迅,他一生都战斗在思想理论战线的最前沿,生命不止、批判不息,李达在晚年时期仍然坚持不懈地对那些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和行为进行彻底批判。

1、批判胡适实用主义建国初期在推进毛泽东哲学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封建意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冲击,其中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就阻碍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普及。

1954年,党中央发动了对胡适反动思想的批判,李达积极撰写了《胡适反动思想批判》、《实用主义—帝国主义的御用哲学》、《胡适的政治思想批判》和《胡适思想批判》等一系列文章对胡适反动思想进行了系统批判,他深刻指出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信徒,实用主义哲学具有多重的腐朽性。

李达对胡适错误思想的批判秉承了他一贯系统、彻底和严谨等风格,对实用主义的根本错误和阶级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界限,肃清了胡适思想对学术界的消极影响,为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普及和大众化扫清了障碍。

李达的文章不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审阅,还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说李达的文章通俗易懂,对读者帮助很大。

2、批判陈伯达错误理论和左倾错误路线20世纪50年代末,陈伯达抛出一些错误理论,指出应该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上还掀起了批判商品生产的歪风。

李达对此并没有随声附和,而是明确指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目前不仅不能取消,而且还应发展。

李达 矛盾论解说

李达 矛盾论解说

李达矛盾论解说
李达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矛盾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矛盾论是指在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是运动和发展的根源。

李达在矛盾论中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具体性。

他认为,在任何一个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

而且,每个矛盾都有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也各不相同。

李达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发展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问题。

他认为,只有正确处理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矛盾的处理上,李达提出了“实践第一”的原则,即要根据实践的需要来处理矛盾。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解决矛盾,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李达的矛盾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对于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具体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矛盾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达实践论解说

李达实践论解说

李达实践论解说《李达实践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立足于实践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和真理。

以下是本文对《李达实践论》解说的内容。

在《李达实践论》中,李达强调了实践论的重要性。

他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感知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其变化,进而构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而仅凭主观思维或推理,无法真正获得客观真实。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认识。

李达在《李达实践论》中还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同时也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通过实践,人们不断与客观世界进行反馈和互动,从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出发点,也是认识的落脚点。

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才能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的过程中,李达提出了实践的指导作用。

他认为,实践不仅应当是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更应当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发现世界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通过实践来解决和改变这些问题。

实践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人类获得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途径。

在《李达实践论》中,李达还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关系进行了思考。

他认为,实践的主体是人类,而客体是客观世界。

人类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不断改造和发展自己。

实践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统一。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改变世界,也能够改变自己,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总之,李达的《李达实践论》提出了一种立足于实践的哲学思想。

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获得真知和真理,还能够不断改善自身,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实践的观念,注重实践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实践为指导,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认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思想探析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思想探析

念运动 的形式 ” , 反映 了“ 社会关系合法则 的联系及其 发展 的形式 ” ;基于 “ 归纳与演绎都是辩证法的契机, 两者在辩证法之 中形成为一个统一 ”【 ] ( ) ,法律上的 推理则表现为 “ 在认识过程 中,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隶属于分析与综合 的统一 ”【 】 ( 2 7 ) 。 通过 以上论证分析 ,李达充分阐释 了唯物辩证法
收稿 日期 :2 0 1 2 一 l 1 - 0 5 ;修 回 日期 :2 0 1 3 — 0 3 — 0 4 基金 项 目:2 0 1 1 年 教育 部人文 社会 科 学青年 基金 项 目“ 艾 思奇 与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大众化 研 究” ( 1 1 Y J C 7 1 0 0 5 1 1 作 者 简介 :本  ̄g E ( 1 9 7 6 一 ) ,女 ,河南长 葛人 , 陕西师 范大 学政 治经 济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山西师 范大 学马 克思主 义 学院讲 师 ,主要研 究 方 向:马 克 思 主义 中 国化.
际的。
关键词 :李达 ;法理学 ;法理学 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 :D9 0 9 . 2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3 1 0 4 ( 2 0 1 3 ) 0 2 — 0 0 6 3 — 0 5
李达不仅是我 国杰 出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家、理 论 家 ,还是我 国少有 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 。他运用 马克 思主义系统地研究法理学 , “ 是 我国最 早运用 马克思主 义研究法学 的一位拓荒者和带路人 ”[ 1 ] ( 序 言 ) 。在李达看 来 ,法理学也 即法哲学 、法律哲学 ,它是一种特殊 的 哲学 。因哲学 的种类和派别繁 多复杂 ,法理 学也就有
派法理学研究方法的缺陷所在,最后把它们 的研 究方

李达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所起到的作用

李达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所起到的作用

李达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所起到的作用作者:柳民哲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达一生致力于研究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了重要的贡献。

李达的一生同样也是曲折多变的一生,其后来又脱离了自己亲手参与创立的中国共产共产党,令人唏嘘。

通过探究李达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所起到的作用,给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的李达。

【关键词】: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李达生平李达(1890—1966)又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

李达从小生活在一个农村家庭。

1905年考入永州中学,毕业之后,考入北平优级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1912年因学校停办,转入湖南工科专门学校;1913年,李达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后因病归国,做了三年药商。

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采矿冶金,立“实业救国”之志。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李达开始阅读学习马列相关书籍,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李达思想开始转变,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政治活动上,同时倾向社会思想,开始大量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慢慢由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列主义者”。

1920年8月,李达回到上海,担任《新青年》编辑。

1921年担任中共上海早期组织代理书记,筹备并作为代表参加中共一大。

1923年夏,因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意见分歧而负气脱党。

李达虽然离开了自己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但并未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从事教育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1935年发表《社会学大纲》。

1949年12月,经刘少奇同志介绍,毛泽东和李维汉、张庆孚诸同志作历史见证人,党中央特别批准李达为中共正式党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湖南大学和武汉大学校长一职。

1966年8月24日,李达去世。

二中共一大展头角时间回溯到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谢荫明2009年11月27日09: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北京党史》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说有一个从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到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逐步深化过程;从规模上说,有一个从只言片语介绍到文章摘编、著作翻译的深入过程;从人员上说,有从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再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过程;从传播者的主体上看,有一个从个人、社团再到政党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然,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从学理传入到行动指南,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在所有这些传播的转换中,李大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他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先躯。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看,首先是由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学说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理论构成的科学的整体,它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的革命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任何理论的传播,都不可能完整地、一次性地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体系的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播者或接受者自身的立场和水平所限,对理论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一种新的理论的传入,往往是以能否医治社会的痼疾为前提,也惟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引起世人的关注,才有植根的土壤。

在20世纪的初年,最为中国人所渴求的,是寻找迅速改变中国黑暗社会的利器。

中国人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介绍马克思和第一国际时提及的。

1901年1月留学生在翻译日本有贺雄的《近世政治史》中说到“西方学者悯贫富之不等,而为雇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谓之社会主义”。

1903年2月,马君武在留日学生办的《译书汇编》杂志刊文《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中更明谓“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竞争为历史之钥”。

李达教育哲学思想论析——以李达的求学、从教及校政管理实践为视角

李达教育哲学思想论析——以李达的求学、从教及校政管理实践为视角

李达教育哲学思想论析以李达的求学㊁从教及校政管理实践为视角汪信砚,高其文摘㊀要:㊀李达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㊁新中国大学校长㊁人民教育家㊂李达读书和求学㊁早期从教及参与校政管理实践的经历,使他对我国教育有着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主持湖南大学㊁武汉大学校政期间,他以哲学家的敏锐和视域,准确抓住方向引领㊁思想改造㊁教育教学㊁科学研究㊁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治校,为新中国大学改造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㊂在此过程中,李达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也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㊂关键词:㊀李达;求学;从教;校政管理实践;教育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40-0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8634(2020)03⁃0065⁃(08)DOI:10.13852/J.CNKI.JSHNU.2020.03.006㊀㊀李达(1890 1966年)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㊁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新中国著名的大学校长㊁人民教育家㊂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 教育救国 理想,后来通过报考师范,赴日留学,为终身从教奠定了坚实基础㊂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统治下的艰难岁月里,李达辗转多所大学任教,参与校政管理,成长为著名的 红色教授 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㊂新中国成立前夕,李达被任命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主动要求到大学工作,先后主持湖南大学㊁武汉大学校政,对改造旧湖大㊁建设新武大做出了重大贡献㊂李达读书求学和从事教育教学㊁校政管理实践的历程,也是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孕育㊁形成和拓展的过程㊂一㊁读书和求学㊁早期教学和校政管理:李达教育哲学思想的孕育㊀㊀李达读书求学过程艰辛㊁曲折,既体现了旧中国农家子弟对耕读传统的继承,又经历了当时进步青年积极探寻中国出路的痛苦抉择㊂李达的教育教学经历也很复杂㊁艰难,时常处于危险之中㊂李达主持或参与校政管理实践丰富㊁艰巨,其中贯注着一种用哲学改变世界的精神㊂正是这些读书与求学㊁早期教学与校政管理实践的经历,孕育了李达的教育哲学思想㊂1 李达读书和求学的经历李达自幼跟随其父学习蒙学,在家乡私塾接受中国传统教育㊂190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永州中学㊂1909年李达中学毕业时,因家贫而只好选报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他在就读期间萌生了 教育救国 理想㊂1911年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暂时停办,李达只得返乡㊂1912年他在祁阳中学教书半年,而后就读于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又因食宿费短缺而转入湖南优级师范,李达此间受孙中山 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 主张影响,放弃教育救国理想,转向实业救国追求,56作者简介:汪信砚,教育部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㊂高其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㊁湖北文理学院副教授(湖北襄阳441021)㊂并改学理工科㊂1913年李达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赴日本学习,但因用功过度,患了肺病,第二年不得已辍学回国养病㊂1917年,为实现实业救国㊁科学救国梦想,李达再度赴日并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理科㊂但在日本所受的歧视和侮辱,使李达产生了强烈的反日情绪,他那时思考中国的出路,感到 眼前是黑暗的,内心是极端苦闷的 ㊂①1918年李达参加留学生回国反日请愿活动失败,开始意识到 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 ,中国才有出路㊂②于是,他再次返回日本,弃理从文,开始专攻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从此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㊁宣传马克思主义㊁坚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生之路㊂李达读书和求学的经历,使他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情感和体验㊂特别是从教育救国理想向革命救国追求的转变,为李达教育哲学思想奠定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㊂2 李达早期教学和校政管理实践李达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㊂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此后主持创建了人民出版社,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㊂1921年10月,他创办了上海平民女校,并兼任校务主任(实际主持学校工作)和教员,为党培养妇运干部,真正开始了改造中国旧式教育教学的尝试㊂平民女校为无力求学女子设工作部㊁为年长失学女子和一般不愿受机械教育女子设教授专班,实行工读主义,要求学生须有刻苦耐劳的精神㊁严格自律的意志, 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 , 实是以前所未有的学校 , 的确是为女子解放而办的第一个学校 ㊂③这是李达早年主张男女平等㊁宣传妇女解放㊁强调妇女和平民都有受教育权等教育哲学理念的初步应用,也是他的半工半读㊁勤工俭学㊁主张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等教育哲学思想的最初实践㊂1922年11月,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湖南自修大学任学长,负责全校教学并讲授 唯物史观 等课程,主编校刊‘新时代“㊂湖南自修大学是传播马列主义㊁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它 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二者之长 , 要求打破地主资产阶级垄断学校的旧教育制度 , 强调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㊁世界观 ,④初步体现了李达提倡现代学校制度㊁主张马列主义教育内容㊁培养革命骨干队伍㊁推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哲学思想㊂1923年11月,自修大学被强令关闭后,李达应邀到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后改为湖南大学法科)任学监和教授,讲授新社会学,后来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哲学专著‘现代社会学“㊂此间经历,奠定了李达教育哲学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㊂1926年10月,李达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之邀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招生并代理总教官,后专任政治教官,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和武汉图书馆馆长,此间讲授和编写了‘社会科学概论“㊂1927年3月,李达应毛泽东之邀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 社会科学概论 ,助力大革命培养农运干部,后又回长沙参与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委党校,任教育长㊂ 马日事变 爆发后,李达隐居家乡㊂同年9月底,李达应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今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负责人李汉俊之邀前去任教授;同年12月,李汉俊被军阀胡宗铎杀害后,李达潜往上海㊂此一时期,李达的教育哲学思想经受了革命的洗礼㊂1927年底至1932年2月,李达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教育教学工作㊂1928年11月他与友人合创昆仑书店,1932年1月又创办笔耕堂书店,秘密翻译出版马列书籍,出版了‘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现代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等著作㊂1929年秋李达任上海法政大学教授,讲授社会学和政治学㊂1930年秋又应聘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授,讲授辩证唯物主义,次年秋接任暨南大学社会历66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㊀㊀①②③④李达:‘沿着革命的道路前进“,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9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19页㊂参见李达:‘沿着革命的道路前进“,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9卷,第420页㊂李达:‘平民女学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7 168页㊂宋镜明:‘李达传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㊂史学系主任㊂在此期间,李达把大学当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他的课受到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外系外校学生常来听讲,李达的 课堂里总是坐得满满的 ㊂①但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引起了反动政府的警觉,其行踪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他在前往暨南大学演讲途中还被特务暴打致重伤,暨南大学当局也借 一二㊃八 事变迁校之机将他解聘㊂在上海的四年多时间里,李达的教育哲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㊂1932年5月,李达受党组织委派,离开上海到泰山为冯玉祥讲授列宁主义和唯物辩证法㊂1932年8月至1937年7月,他先后被聘为北平大学法学院教授㊁法商学院经济系主任,同时还兼任私立中国学院(后改为中国大学)㊁朝阳大学教授,讲授社会学㊁经济学㊁货币学㊁社会进化史等课程㊂北平五年是李达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最为辉煌的五年,他成为著名的 红色教授 ,‘世界日报“也称他为 经济学和社会学名教授 ㊂李达到北平大学任教,不是学校当局主动聘请的,而是在学生坚决要求下学校才聘请的,许多外系外校学生常来听他的课,他是学校 最叫座的教授 ㊂②李达在中国大学也是 进步势力的中心人物 , 威信很高,学生不听校长的,而听他的 ㊂③在此期间,李达除继续翻译马列著作以外,还撰写了‘社会学大纲“‘经济学大纲“‘货币学概论“‘社会进化史“等著作以及关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重要论文㊂北平这五年间,李达的教育哲学思想不断丰富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实践和运用㊂1937年抗战爆发后,李达相对平静的教学科研生活被冲断,此后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状态㊂1937年7月李达收到广西大学聘请,但他尚未到达即被解聘㊂1938年2月李达再次被聘为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㊂1939年2月李达应邀到重庆为冯玉祥主持研究室,讲授辩证逻辑㊂同年9月,李达离开重庆欲回广西大学任教,但因被解聘而失业㊂1940年秋李达应聘到广东坪石中山大学任教,但不到一年又被国民党教育部电令解聘,他只得返回家乡零陵㊂1940年至1944年间,为躲避日军搜捕,李达全家东躲西藏㊁艰难度日,但他始终拒绝为国民党和日伪政府做事㊂日本投降后,李达在家乡创办了辅仁小学,亲任校长㊂学校面向家乡穷苦子弟,既教文化又教体育,主张师生平等,反对惩罚,实施启发式教学和免费教育,这是李达在农村兴办教育㊁试行教育改革的尝试㊂1947年2月,在中共湖南地下党的协助下并经友人推荐,李达到湖南大学法律系任教授,但学校当局仍百般刁难他,不准他讲授他所熟悉的社会学和经济学,而强令他讲授其不熟悉的法理学㊂在反动当局监督下,李达克服重重困难,把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融入法理学教学和研究,以顽强的毅力写成了‘法理学大纲“讲义,成为 一位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 ㊂④在湖南大学任教期间,李达成为黎明前黑暗时期湖南大学进步师生的一面旗帜,但他也因此被反动当局列为湖南被监视人员的黑名单之首㊂总之,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家乡办教育的义举,还是在湖南大学讲授法理学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展现了李达为人民办教育的教育哲学思想立场和以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哲学思想旨趣㊂二㊁改造旧湖大㊁建设新湖大:李达教育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㊀㊀新中国成立后,李达被推选为中国哲学学会会长,并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㊂从1950年2月到1953年1月,他在湖南大学主政近三年㊂这时正值新中国大学改造起步阶段,李达为改造旧湖大㊁建设新湖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也在新中国大学改造与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㊂1 方向引领,确定新中国大学改造的指导思想如何改造旧湖大㊁建设新湖大,这是李达就任校长后首先要思考的问题㊂当时的湖南大学,与刚刚获得解放的全国其他大学一样,面临着如何76汪信砚,高其文:李达教育哲学思想论析①②③④宋镜明:‘李达传记“,第80 81页㊂宋镜明:‘李达传记“,第89页㊂江明:‘李达和吕振羽的交往“,吕芳文,余应彬主编:‘一代哲人李达“,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131页㊂韩德培:‘一位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宋镜明主编:‘李达与武汉大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页㊂肃清旧大学封建的㊁买办的和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如何废除旧教育制度㊁改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何改造教员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如何改造旧大学行政管理方式等问题㊂同时,新的湖南大学又合并了兰田师院㊁克强学院㊁音乐专科学校㊁民国大学等四校,一时人数激增,思想状况复杂,平添了改造的难度㊂面对这样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李达在湖南大学校报‘人民湖大“创刊号上指出,中国人民 已经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 ,湖南大学 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湖大 ,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目标是, 贯彻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政策,办好湖大,为新国家造就各种建设人才 ㊂①新到任的李达信心坚定,明确以改造旧湖大㊁建设新湖大为办学方向,决心为人民办教育,实行 进步思想㊁健全体魄㊁科学知识 的教育方针㊂李达站在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特有的高度,坚持新民主主义办学方向,主张办人民的大学㊁为新中国培养各类建设人才,坚持学生德㊁智㊁体全面发展,实际回答了为谁培养人㊁培养什么人㊁怎样培养人等新中国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标志着李达教育哲学思想在其新中国教育实践中渐成体系㊂2 把握关键,紧紧抓住思想改造这项重点工作改造旧湖南大学的关键在哪里呢?李达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特殊性原理,确定以思想改造为突破口:一是把改造学校与改造思想结合起来㊂他认为,要把湖南大学改造成适合人民需要的革命大学,任务光荣而艰巨,在这种改造中要把改造学校与改造人即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因为 刚从旧社会翻身过来的人,多少带有旧时代的意识㊁成见和习惯 ,刚从旧社会转来的湖南大学, 无论是教学的方针㊁内容和方法,以及各项工作制度,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 ㊂②他认为,只有加强学习,掌握马列主义㊁毛泽东思想,才能改造自己,也才能把思想改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㊂二是结合 三反 运动加强思想改造㊂李达指出, 三反 运动在高校更具重要意义,因为资产阶级思想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中,是严重地存在着 ,③ 大学里的 三反 运动,必须结合思想改造去进行 ㊂④他明确地说, 接掌湖大两年多,工作重心是放在思想的领导方面 ㊂⑤为了配合和促进学校的思想改造,他主持成立学校政治课委员会,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共同纲领㊁社会发展史㊁时事政策等,还主编‘社会发展史“讲义,并亲自带头讲课㊂三是高度重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㊂李达坚决贯彻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指示,主张教师要 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㊂⑥他认识到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和思想改造的复杂性㊂他指出, 就目前全国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的情况来说,教师们中间的资产阶级思想是普遍地存在着,反苏㊁反共㊁反人民的思想和崇美㊁亲美㊁恐美的思想,也是存在着 ㊂⑦因此,他呼吁知识分子要自觉投身到思想改造中去㊂李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坚持把思想改造作为关键点和突破口,紧紧抓住旧式大学改造的主要矛盾,并将其作为建设新型大学的中心环节,主张思想引领㊁理论武装,以及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起来㊁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统一起来,重视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改造,是李达教育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㊂3 切中要害,牢牢扭住教学中心工作不动摇建设人民新湖南大学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李达根据他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指出, 教 和 学 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㊂⑧他主张大学一切改造和教育活动必须围绕教学而开展㊂为推进全校教学改革,李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人们对教学改革必要性的认识㊂李达认为,经济建设86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㊀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李达:‘ 湖大 人民工作的方向“,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㊂李达:‘ 湖大 人民工作的方向“,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10页㊂李达:‘高等学校的 三反 运动必须结合思想改造“,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12页㊂李达:‘湖大思想改造与 三反 斗争动员报告“,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20页㊂李达:‘从湖大 三反 运动的进展说到思想改造“,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22页㊂李达:‘关于大学教师思想改造问题“,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397页㊂李达:‘读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⓪“,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41页㊂李达:‘李校长在学生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开幕典礼会上的讲话“,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256页㊂高潮之后必将出现文化建设高潮,为了迎接这种高潮, 必须加强教学工作,有计划㊁有步骤地改革教学制度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㊂①二是明确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㊂李达最初主张教学改革方针要根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来确定,而后又根据形势发展,主张爱国主义教育与业务教育相结合,强调要 坚决执行政务院关于改进学生健康的决定 , 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提高教学水平 ㊂②再后来,又强调教学改革要适应国家建设需要,要配合大规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自然科学,服务于工农业和国防建设 ㊂③这样,教师的任务就是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而教,学生的任务就是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而学,师生的共同目标就是培养或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㊂三是多措并举加强教学改革㊂在教学思想上,李达强调要加强政治学习㊁提高思想觉悟,对旧式教学思想进行根本改造㊁树立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思想㊂在教学方法上,李达强调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㊁教条式教法,采取集体学习与讲授相结合并辅之以自学;强调教学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㊂在课程设置上,李达领导成立了教学研究部㊁院系教学委员会㊁各门课程教研组,并参照华北老解放区大学课程规定,主张对旧的课程进行马列主义改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把精简课程作为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㊂李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㊁多方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系列举措,是其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学校观㊁教学观㊁人才培养观㊁教学方法论㊁课程观㊁师生观等的综合体现㊂此外,李达主政湖南大学期间,还积极谋求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㊂他多方筹集办学经费,号召全校师生爱护公物㊁实行精简节约和杜绝浪费㊂为有效配合教学改革,他还大力调整行政机构㊁努力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等㊂这些工作也体现了他的教育哲学思想,特别是体现了他对教育与经济㊁教学与行政的关系的认识㊂总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正如李达离开湖南大学时所说, 湖南大学面目为之一新 , 可说已由旧大学转入到新型的大学 ㊂④三㊁建设新武大㊁发展新武大:李达教育哲学思想体系的拓展和完善㊀㊀1953年2月,李达调任武汉大学校长㊂直至生命结束,他在武汉大学主政13年,成为武汉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㊂其间,毛泽东于1958年专程到校视察㊂李达主政武汉大学之际,我国经过社会主义 三大 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社会主义建设也走上了曲折探索之路㊂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也进入调整和迅速发展的快车道㊂在此背景下,李达为建设新武大㊁发展新武大建立了卓越功勋㊂也正是在不断奋斗中,李达教育哲学思想更趋成熟,他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㊂1 把思想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主政湖南大学的过程中,李达就深切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㊂就任武汉大学校长之后,他更加强调用马列主义㊁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组建马列主义教研室㊂就任武汉大学校长不久,李达就在学校组建了马列主义教研室并亲自兼任教研室主任,当年暑假率教研室中青年教师上庐山集体备课,还亲自审订教学大纲,指导课程改革㊂二是创办马列主义夜大学㊂李达亲自为马列主义夜大学拟定教学计划㊁选拔任课教师,并带头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㊂通过马列主义夜大学这种形式,他组织全校教师㊁干部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㊁毛泽东思想,许多参训学员都深感受益终身㊂三是恢复重建武汉大学哲学系㊂武汉大学哲学系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撤并,为加强全校马列主义的研究和教育教学96汪信砚,高其文:李达教育哲学思想论析①②③④李达:‘湖南大学师生员工代表会议开幕词“,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44页㊂李达:‘本期教学与行政工作的总方针“,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391 392页㊂李达:‘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建设新的人民湖大“,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49页㊂李达:‘在湖南大学欢送会上的讲话“,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61 462页㊂工作,1956年9月李达恢复重建哲学系并亲自兼任系主任㊂他通过各种渠道到全国㊁特别是北京选拔青年教师,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㊂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恢复重建后的武汉大学哲学系很快步入全国同类院系前列㊂四是成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及四个教研室,由专职理论课教师和部分党团干部兼任教员,各系也成立了相应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小组㊂五是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㊂李达在其写作‘ 实践论⓪解说“‘ 矛盾论⓪解说“的基础上,多次给全校师生做相关学术报告,阐释和宣传毛泽东思想㊁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㊂此外,他还在校内做了一系列政治报告,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批判梁漱溟的政治思想,宣讲新宪法,等等㊂李达的这些努力,推动了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发展,也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㊂李达强调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重视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多措并举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也是他的教育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㊂2 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李达曾在多所大学任教㊁参与教学管理,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他在湖南大学时就提出了 以教学为中心 的原则㊂就任武汉大学校长之初,他也要求 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稳步前进地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①并强调 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改革教学内容,教育青年一代,使成为新国家所需要的建设干部 ㊂②他在武汉大学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㊁提高教学质量㊁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思想和对策:一是明确了综合性大学的教学任务㊂李达指出,高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其中,专科性高校 主要是培养技术科学方面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综合性大学 主要是培养理论或基础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从事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的人才 ㊂③二是明确提出了教学中心的思想㊂他指出,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一切行政工作者都服务于教学工作 ,行政工作人员 必须确立一切工作围绕于教学工作的思想 ㊂④在强调教学中心的前提下,他还主张教学要与科学研究㊁生产劳动相结合㊂三是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方针和内容㊂李达指出,综合性大学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学科研人才,首先需要实行教学改革,在改革中要贯彻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方针;教学改革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包括制订教学计划㊁教学大纲㊁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同时也要对教学方法㊁教学组织和科学研究工作进行改革㊂四是大力推进学科建设㊂李达指出,我国综合性大学的系科设置只包括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学问,校内组织不设学院而以系为基层教学行政组织,这种架构为加强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㊂李达非常重视全校各学科的建设,他曾连续两年分别听取了文㊁理科系主任工作汇报并就学科建设发表讲话㊂正是在李达的推动下,武汉大学文理各学科在他主政期间都得到了快速发展㊂五是切实开展专业建设㊂李达也特别重视全校专业建设,并就许多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㊂例如,他强调说, 外文系要讲外国话 , 哲学㊁经济学专业,就是要求看书 ㊂⑤他还提出, 文科7系,培养马列主义理论队伍 , 理科5系,培养科技队伍 ㊂⑥在李达领导下,武汉大学的很多专业都逐渐办出了特色,发展至今而不衰㊂此外,李达还带领学校积极贯彻中央高教六十条的精神,落实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㊁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㊂在李达主持下,武汉大学的教学工作㊁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都逐渐步入全国重点大学前列㊂李达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培养教学科研人才,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主张对教学方针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07㊀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㊀㊀①②③④⑤⑥李达:‘到武汉大学就职谈话“,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6卷,第464页㊂李达:‘我们应怎样庆祝今年的 五一 节“,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7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86页㊂李达:‘开学讲话“,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7卷,第157页㊂李达:‘开学讲话“,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7卷,第161页㊂李达:‘在1962武汉大学文科系主任汇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9卷,第436页㊂李达:‘在武汉大学全校学生大会上的讲话“,汪信砚主编:‘李达全集“19卷,第424页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1月 Vol. 32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0 ────────── 收稿日期:2010-03-26作者简介:黄海锋(1979-),男,广东郁南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26-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特点黄海锋(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罗定 527200)摘 要:李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作方面成就卓越,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方面也颇有特色。

系统整体地宣传、因材施教、抓住机会因势利导、理论宣传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等特点使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卓有成效,促使许多进步青年因此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李达;马克思主义;宣传 中图分类号: A 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6-0126-03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 Da’s Publicity on the Theory of MarxismHUANG Hai-feng(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Luoding Polytechnic College, Luoding 527200, China)Abstract: Li Da made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localizing and promoting Marxist Theory. He tries to promote Marxist Theory systematically and integrally; educate in accordance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combine Ideological Theory Propaganda with practice. What he has done in this field makes his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highly effective, thus helps many progressive youths become Marxists.Key words: Li Da; Marxism; publicity李达,是我们党早期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

从“五四”运动到建国初期,他在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激辩等方面都做出卓越的贡献。

毛泽东对此给予肯定,称他为“理论界的‘黑旋风’”和“理论界的鲁迅”。

因此可以说,他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无产阶级教育家。

本文就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特色进行总结,希望对今天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有一些帮助。

一、以系统性、整体性为原则完整宣传马克思主义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西学东渐,中国人对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

作为西方先进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随着国人所慢慢了解而进入中国。

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等留学日本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把大量日本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到中国来,这些译著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要内容。

但由于受到当时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取舍的影响,在中国宣传的马克思主义也深深地打上了日本印记——比较重视唯物史观的宣传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方面的宣传甚少。

然而,李达同志师从日本著名教授河上肇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因而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时注重马克思主义这三个方面的整体性,既介绍唯物史观方面也翻译介绍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达同志向国内寄回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女子解放论》等文章,还着重翻译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唯物史观解说》等国外论著,这些文章和译著的发表出版对当时渴望新思想的中国新青年完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帮助很大。

大革命失败后至建国初期的二十多年间,李达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也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在此黄海锋: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特点-127-期间,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货币学、法学和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而且成果丰硕,先后发表了《社会学大纲》、《经济学大纲》、《货币学概论》、《社会进化史》和《中国现代经济史概观》等学术专著及论文。

此外,他还利用在国统区大学讲学的机会,向青年学生系统地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史、经济学和货币学等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同时,李达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完整宣传方面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社会学大纲》,他认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之间,具有极密切的关联。

历史唯物论如没有辩证唯物论,它本身就不能成立;辩证唯物论如没有历史唯物论,也不能成为统一的世界观。

”这样就防止了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分割。

二、因材施教,注重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性 西方的文化生活背景与中国的差别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的行文方式与我国作品的差异都让中国进步青年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译著晦涩难懂。

但是20世纪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中国大众特别是进步青年急需要一种适合他们文化水平又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新思想去帮助他们解决国家前途问题。

正是这种思想需求,20世纪30年代,我国兴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运动。

艾思奇、陈唯实、沈志远、胡绳等先后投身这一运动并取得巨大成就。

其中,艾思奇的成就最大,他的《大众哲学》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的标志性作品。

然而,李达同志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的大众化、通俗化的鼻祖。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李达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特别是通俗宣传。

1921年春,李达出版了他归国前在日本就已经翻译好的荷兰郭泰著的《唯物史观解说》。

正如李达指出的那样:这部著作在解释唯物史观的要旨和说明社会主义必然发生的根源方面,词义浅显,解释周到。

因而,他对该著作评的评价颇高并认为该著作的通俗性方便了中国大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正是这部译著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深受当时渴望新思想的中国读者欢迎,截止1932年,该书重版达14次。

可以说,“它在中国共产党加紧筹建中适时出版,也就起到了用唯物史观武装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广大革命者和劳动者,使中国共产党奠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历史作用”[1]。

虽然李达同志为了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提高我们党以及广大劳动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翻译、创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品和在大学里讲授马克思主义等工作上。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宣传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配合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宣传,李达就任湖南大学校长期间主编了《社会发展史》,为湖大师生提供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读物。

这部著作提出了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五个基本观点,即“辩证唯物观点”、“要有劳动的观点”、“要有阶级的观点”、“要有群众的观点”和“要有组织的观点”等五个基本观点。

该书在阐述这个五个观点的时候密切联系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通俗易懂,深受师生欢迎,为改造旧湖大建设新湖大做出重要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文章。

作为哲学家,李达深知毛泽东“两论”的重要意义。

但是,建国初期我国劳动者的哲学素养不高,要深刻理解“两论”的精神实质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李达为了帮助人民深刻理解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决定对“两论”进行解说。

李达对“两论”解说不但系统、准确而且科学,深得毛泽东的赞赏。

为此毛泽东专门致信李达说,“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

待你的第三部分写完并发表之后,应当出一单行本,以广流传”。

“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些文章”[2]。

由此可见,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通俗化的选择是如此重要和正确。

三、执着追求真理,把握一切时机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达同志由爱国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后,把毕生的心血都放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让人景仰。

尽管他由于某种原因中途退党而未能成为革命家,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和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把握一切时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做法,让他成为有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

自从1920年夏天从日本回国寻找同志干革命后,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李达同志直至1949年都是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担任过《共产党》月刊的主编,参加过《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主持过人民出版社,创办过昆仑书店;也应毛泽东之邀担任过湖南自修大学学长,分别到武昌中山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中国大学、朝阳大学、湖南大学、广东暨南大学任教;也受党组织嘱托到泰山给冯玉祥及其研究室讲授列宁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

尽管生活如此居无定所,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回国后,李达最先是通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译著来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也适时地把握当时几次思想上的交锋,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撰文批驳当时错误的社会思想。

其中针对梁启超、张东荪的改良社会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论调,李达撰写了《张东荪现原形》、《社会革命底商榷》、《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等论文参与论战[3]。

通过这次论战,李达同志的文章让人们在思想上分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李达同志也参与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批判。

第32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1月-128-在这次批判中,他撰写了《无政府主义之解剖》、《马克思派社会主义》和《马克思还原》等文章,向人们指出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沉重地打击了修正主义。

这次对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李达为党的建立做了极其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1947年2月,李达同志由好友卢爱知介绍而到湖南大学法学院任教。

当时湖南当局不让他讲授社会学和经济学,只能讲法理学。

李达同志明白这是当局不允许他利用课堂宣传马克思主义。

但是李达毕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知道法也有阶级性的,在他看来,法理学就是法哲学,不讲社会学和经济学照样可以宣传马克思主义。

于是就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法理学,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新领域,成就了后来著名的《法理学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