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分析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适用对象]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8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
2.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3.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黄芩主含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苷、汉黄芩苷元、黄芩新素Ⅰ和Ⅱ、7-甲氧基黄芩素及7-甲氧基黄酮等。
还含氨基酸、挥发油及糖类。
其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黄芩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绿,使疗效降低。
黄芩苷的水解与酶的活性有关,以冷水浸,酶的活性最大。
而蒸或煮可破坏酶使其活性消失,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
本项实验通过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软化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进行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考查加热软化与传统的冷水浸二种软化黄芩的方法,从而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明确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并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三、仪器设备电炒锅(带盖、蒸帘)、片刀、切药板、粉碎机、40目筛、电炉、干燥器、温度计、水浴锅、普通天平、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乳钵、烧杯、试管夹、小三角烧瓶、小漏斗、具塞三角烧瓶、容量瓶(10ml、50ml)、移液管(0.1、0.2、0.5、1.0ml)、层析槽、层析板(2块)、毛细管、量筒(10ml)、滤纸。
硅胶G、CMC-Na、乙醇(50%、95%)、甲苯、甲酸、乙酸乙酯、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原药材、AlCl3显色剂。
直尺(自带)、铅笔(自带)。
四、相关知识点实验综合中药炮制工艺中的药材水处理软化、加热软化、饮片切制、干燥等饮片制备工艺于一体,通过实验既掌握了饮片切制各项工艺,又掌握了蒸法操作工艺。
同时,综合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有关知识,对不同软化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进行质量控制。
黄芩的质量分析

黄芩的质量分析黄芩被称为中草药中的“不可多得的宝贝”,它的质量是影响用药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质量分析是黄芩的重要研究内容。
黄芩的质量分析:1.分分析。
黄芩的成分包括:黄酮类、芳香类、多糖类、杀菌活性物质、金属及其他有机物。
它们是黄芩药效及药力的主要成分,要求黄芩的成分在各个组分中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保证其功效。
2.泽分析。
黄芩是一种植物,它的质量分析要通过色泽分析来确定黄芩植物的品种、新鲜程度及品质。
一般来说,新鲜的黄芩药材色泽黄绿相间,外观干燥,粒大、肥厚、柔软、伸条,具有明显的香气和清香。
3.分分析。
黄芩药材的水分含量是黄芩药效及药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药材是新鲜的还是保存时间长的。
一般来说,新鲜的黄芩药材水分含量需要在15%以下,太高的水分含量将会影响黄芩的功效,因此要求质量的黄芩药材的水分含量一定要控制在15%以下。
4.质类分析。
杂质类分析是检查黄芩药材中杂质的指标。
一般来说,黄芩药材的杂质有外来物质、变质物质、腐朽物质等,这些杂质会影响黄芩的效力,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要求黄芩药材中杂质的含量不得超过0.01%。
5.生物分析。
微生物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检测黄芩药材中的有害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链霉菌、霉菌等,以确定黄芩药材是否安全可用。
要求黄芩药材中的有害微生物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以确保黄芩的质量。
6.金属分析。
重金属分析是检查黄芩药材中的重金属的指标,例如铅、镉、铜、汞等,它们是污染物,会严重影响黄芩的功效,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要求黄芩药材的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以确保黄芩的质量。
综上所述,黄芩的质量分析包括成分分析、色泽分析、水分分析、杂质分析、微生物分析和重金属分析等研究内容。
质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检查黄芩药材的各项指标,以确保其功效及质量的可靠性,为人们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一、引言黄芩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湿热泻火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常常将黄芩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疮疖溃烂等疾病。
然而,黄芩的药效与炮制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指标紧密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对黄芩药效的影响。
二、黄芩炮制工艺黄芩的炮制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炒、晒等步骤。
首先,将采集的黄芩进行清洗,剔除杂质。
然后,将清洗后的黄芩放入锅中,经过炒制处理。
炒制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药材的热性,以增强其清热解毒的药效。
最后,将炒制后的黄芩晾晒至干燥,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三、质量控制指标1. 含量测定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
应根据药效要求,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 总灰分测定总灰分是黄芩的无机盐和其他不可燃残留物的总量。
合格的黄芩总灰分不应超过5%。
3. 水分测定黄芩的水分含量是黄芩药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采用干燥法进行测定。
黄芩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以下。
4. 微生物限度黄芩的微生物限度是衡量黄芩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检测大肠菌群、霉菌和化学合成抗生素等微生物指标,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对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采集新鲜黄芩药材。
2. 按照不同的炮制工艺处理黄芩药材,包括不同温度、时间和方法等。
3. 对黄芩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总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和微生物限度等分析。
4. 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黄芩的炮制工艺对其药效有一定影响。
在不同的炮制工艺条件下,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同时,黄芩的总灰分、水分以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也受到炮制工艺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黄芩的炮制工艺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炒制可以增加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
主成分法用于黄芩饮片质量控制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Decoction Pieces SONG Yan-qiu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Nanyang 473000,China)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黄芩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宋延秋*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南阳市 473000)
中图分类号 R284.1; R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 (2011) 43-4093-03
摘 要 目的: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纹图谱技术结合, 对黄芩饮片的质量作一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 术提取黄芩饮片共有模式, 选取共有峰, 并以此为变量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 达到降维的综合分析目的。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对黄 芩饮片的总体评价客观、 合理。结论: 主成分分析技术应用于黄芩饮片的质量控制, 方便、 快捷, 也可作为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手 段。 关键词 黄芩饮片; 主成分分析法; 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decoction pieces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fingerprint technology. METHODS:HPLC fingerprint technique was used to extract decoction pieces mode,select common peaks,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common peak as variable factors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imension reduction. RESULTS: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for overall evaluation of S. baicalensis decoction pieces. CONCLUSION: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convenient and rapi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 baicalensis decoction pieces,and a means of quality control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KEY WORDS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decoction piece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Quality control;HPLC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 燥根, 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的功效, 用于湿温、 暑湿 、 胸闷呕恶 、 湿热泻痢 、 黄疸 、 肺热咳嗽 、 高热烦渴 、 血热 吐、 痈肿疮毒 、 胎动不安等证 [1]。 本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指 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南阳市售黄芩饮片进行质量考 察, 通过多途径挖掘数据间联系, 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反馈信 息。 加入甲醇使其溶解并定容至 25 mL, 即得浓度为 0.084 mg㊃ -1 mL 的黄芩苷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饮片中粉 (过四号筛) 约 0.3 g, 精密称定, 加入少量 甲醇超声提取 30 min, 放至室温 , 用甲醇定容至 25 mL, 摇匀 , 即得。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 重复进样 7 次, 每次 10 µL, 测定峰面积。结果, RSD=0.06% (n=7) , 表明 仪器精密度良好。 2.4.2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适量 , 分别于 0、 4、 8、 14、 24、 36 h 进样测定 。 结果 , RSD=0.33% (n=6) , 表明供试 品溶液在 36 h 内稳定性良好。 2.4.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来源的黄芩饮片适量 , 按 “2.3” 项 下方法平行制备 6 份供试品溶液, 分别进样测定。结果, RSD=0.74% (n=6) , 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5 质量控制方法的联合应用[2] 2.5.1 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提取 分别取各黄芩饮片 , 按 “2.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分别进样测定, 数据图谱采用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2004A 版) ” 软件以平均 值的方法提取共有模式图 , 并根据提取的共有模式图确定黄 芩饮片的共有峰 (见图 1) , 计算得其共有模式下共有峰相对保 留时间的 RSD 均<3.0%, 表明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2.5.2 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共有峰的数据挖掘 [3] 采用主成 分分析法, 选取黄芩共有模式中 7 个相对保留时间所对应的峰 面积作为变量, 进行综合分析, 以挖掘数据隐含的联系。主成 分分析法适用性检验结果见表 1。 KMO 和球形 Bartlett 检验用于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延伸 , 用于更精确地分析数据
黄芩饮片内控质量标准2010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为规定黄芩饮片的内控质量标准控制范围,特制定本标准。
二、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版二部三、适用范围:适用于黄芩饮片的检查验收。
四、责任者:QC检验员。
五、正文1 品名:黄芩饮片2 代号:Z0063 内控质量标准:3.1性状: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
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3.2鉴别:3.2.1 本品粉末黄色。
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
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
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有稀疏斜纹孔。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3.2.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黄芩苷对照品,黄芩素对照品、汉黄芩素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0.5mg、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以及上述三种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脂-甲醇-甲酸(10:3:1:2)为展开剂,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三个相同的暗色斑点。
3.3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测定。
3.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理论板数按黄芩苷锋计算,应不低于2500。
中药黄芩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药黄芩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张宜凡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18)1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方法:以微量元素含量为指标,用SPSS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黄芩中的特征元素进行分析。
结果:筛选出特征值累计贡献率91.785%的3个主成分;对选出的品种中主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离差平方和的水平上将其划分为3大类群。
结论:分析结果为黄芩药材道地性研究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2页(P72-73)
【关键词】黄芩;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作者】张宜凡
【作者单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降脂中药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J], 申明金;曹洪斌
2.通草类中药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J], 申明金;陈丽;曹洪斌
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用于中药红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J], 曹红翠;吴启勋
4.中药甘草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 [J], 曹红翠;吴启勋
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用于中药秦艽花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J], 陈颖;贾普友;李海朝;刘明地;李姗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技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药疗法之一,具有漫长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准确地进行药物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是中药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药行业中的药物成分分析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并讨论其在保证中药质量和有效性方面的重要性。
一、药物成分分析技术药物成分分析是指对中药材和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的过程。
有效成分是决定药物功效的主要成分,因此准确地测定其中的含量非常关键。
1.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药物成分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技术(GC)和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
GC适用于分析易挥发性的物质,而HPLC则适用于分析非挥发性的物质。
这些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2.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质谱仪和质谱联用技术等。
质谱仪可以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灵敏的鉴定和定量。
质谱联用技术将质谱仪与色谱仪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的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鉴定中药中的多种成分并确保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二、质量控制技术良好的质量控制技术对于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药行业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1.指纹图谱技术指纹图谱技术是通过分析中药材或中药制剂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和特征峰的分布情况来评估其质量和一致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标准指纹图谱,可以用于对中药的质量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对比。
2.成分标准品与参比品成分标准品和参比品是评价中药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与已知含量的成分标准品进行比对,可以准确测定中药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同时,参比品的使用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合理的提取和制备工艺中药的药效主要来自其有效成分,因此提取和制备工艺对药物成分的提取效果和纯度有很大的影响。
优化提取和制备工艺,可以确保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三、药物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技术在中药行业中的重要性药物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技术在中药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中药质量和功效药物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技术可以确保中药药材和制剂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纯度,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功效。
黄芩主要成分的分析研究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最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尤其以反相液相色谱为主(因黄芩 苷极性较弱)
❖ 对于黄芩苷来说,人们通常用C18柱或ODS柱作为固定相,普 遍采用甲醇-水-磷酸作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276nm280nm)检测血清或药物当中的黄芩苷含量。
❖ 应用HLPC法测定中药中黄芩苷的含量,选定色谱柱后,用适当 的流动相使制剂中黄芩苷内标物与其他成分能很好地分离,经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峰面积,用内标法或外标法由回归方程计 算黄芩苷含量。在测式注射液时可直接测定,其他剂型需加一 步除杂质,该法准确性高。
使本底值漂移、吸收峰不对称等给定量分析带来的困难。
• 薄层扫描法(TLCS)
❖ 薄层吸收扫描法具有分离和测定的功能,测定黄芩苷大多用 聚酞胺薄膜或GF254作为固定相,醋酸-甲醇-甲酸-水以一 定比例混合为展开剂,不需要显色剂直接行双波长扫描。
❖ 薄层扫描法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优点,但也有其缺点, 其误差常由于点样不精确,展开分离不完全,斑点不集中所 致,用自动点样装置,选择合适的展开剂可以减少一定误差, 且因斑点稳定性欠佳故分离后
应及时测定,由于薄层板的差异以及 展开时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的不同 使该法的重现性较差。
• 黄芩苷-聚氯乙烯(PVC)膜电极法
❖ 以黄芩苷与三辛基甲基氯化铵的缔合物为活性物质, 制成PVC膜,以此为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 极,10-3 mol/L黄芩苷溶液作为内参溶液,可直接测 定黄芩苷的电位值。以标准溶液的电位值与溶液浓 度的负对数作图,在一定范围内为线性相关 (5.0×10-5~2.0×10-2mol/L,斜率为52±1 mv,γ=0.999 9)。由此可计算待测样品中黄芩苷的 含量。
应用范围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2T10:41:17.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作者:刘军
[导读] 黄芩干燥根能起到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止血的作用,对于湿温、泻痢及黄疸、高热咳嗽。
刘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以便对黄芩饮片质量做出综合的评价。
方法: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技术对黄芩饮片进行提取,在选择了共有峰后,以此当作变量因子对黄芩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实现降维分析作用。
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黄芩饮片质量控制情况,对黄芩饮片做出综合的评价和合理分析。
结论:应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对黄芩饮片能更好的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作为中药饮片常规质量控制方法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27-02
黄芩干燥根能起到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止血的作用,对于湿温、泻痢及黄疸、高热咳嗽、胎动不安等症状均有理想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中,应用主成分分析技术结合指纹图谱技术对黄芩饮片做出质量控制分析,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信息分析。
1.仪器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自动进样系统、超声波清洗器、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等作为基础研究仪器。
再选择我市大药房采购的黄芩饮片进行数据分析,以黄芩干燥根为制备研究对象,再选择黄芩苷为对照。
1.2 方法
色谱条件:选择色谱柱与流动相(0.2%的磷酸水与甲醇),流速控制在1mL·min-1,波长控制在280nm,而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L,分析计数黄芩苷峰大于7000。
制备对照品溶液可以取黄芩苷适量,称量后加入到甲醇中,溶解后定容到25ml,把浓度控制在0.084mg·mL-1。
制备供试品溶液取黄芩饮片粉,取量为0.3g,称量后加入到甲醇后经过超声30分钟后提取,在室温下以甲醇定容到25ml再摇匀[2]。
试验方法:取黄芩苷对照溶液进样7次后,对峰面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RSD=0.06%,表示测量仪器的精密度较高。
以同供试品溶液取适量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SD=0.33%,可见,供试品溶液处于36h内的稳定性最佳。
取同来源黄芩饮片,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后,对这些溶液分别测定,结果表明,RSD=0.74%,可见,此次检测方式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指纹图谱提取黄芩饮片,制备供试品溶液后,通过分别进样再测定,按照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对数据进行评价,评价分析软件取平均值后建立共有模式图,才能确定黄岑饮片共有峰,对共有模式下的共有峰保留时间进行计算,而指纹图谱技术分析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主成分分析法对共有峰数据分析,选择黄芩共有模式保留时间峰面积进行变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后,确定数据间的联系,而主成分分析法适用性检验表明,KMO检验样品容量值为0.725,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表示,近似卡方值为208.303,而自由度为21,显著性差异小于0.05。
变量共有度表明变量间含有原始变量信息可以被提取,提取公因子表示程度也就是影响的程度,所以,可以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计算,通过变量共同度分析,除X6共同度小于50%,其他变量共同度均大于60%,可见,提取公因子对变量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可以当作分析方法对中药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
因子分析也是主成分分析法重要延伸,可以对数据做出更精确的分析和统计[3]。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黄芩饮片质量较高,综合评价后得到不同药房采购药物质量差距,评价为正值表明,黄芩质量高,评价为负值表明综合评分评价质量与正值相比差异较大。
2.结果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黄芩饮片质量控制情况,对黄芩饮片做出综合的评价和合理分析。
3.讨论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中药质量评价可以对中药质量做出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药和复方制剂的成分十分复杂,这就导致中药和复方制剂产品在质量控制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也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
我国对中药质量控制多选择性状鉴别及理化、显策、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可是,这些鉴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某种情况下无法使用这些鉴别方法对中药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为更好的发挥出中药的特色,利于中药的发展,必须对中药和相关复方制剂做出客观的质量评价[4]。
主成分分析法是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将现代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中,可以帮助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随着技术发展,还能分析中药中药理活性组分,这些药理活性组分含量也可以真正决定中药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中,对中药质量评价是有效的弥补,通过各项指标的关联和区别进行检测,完善中药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方法。
指纹图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黄芩饮片分析中,可以通过实验检测,准确分析变量共有峰和共有因子,对黄芩饮片质量做出评价,避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这种分析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准分析统计中,通过对中药数据的降维和变量数据进行提取,再对数据进行压缩,从而更好的完成中药分类与聚类,由此获得中药鉴别准确的评价信息。
在此基础上,再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鉴别,完成中药质量的分类与优选。
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分析和鉴别,可以更好的分析中药饮片质量,优选中药资源,这对于中药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指纹图谱技术,可以通过技术简单化的方式,完成黄芩饮片质量的检测,通过两种鉴别方法的联合使用,还能对黄芩饮片质量做出综合的评价,从而有效防止了单一方法评定带来的局限性,更准确的综合评价中药质量优劣。
总之,应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对黄芩饮片能更好的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作为中药饮片常规质量控制方法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萍.黄芩饮片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河南中医,2014,34(5):967-969.
[2]庞力贤,张文岭,吕维红.黄芩药材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2):195-197.
[3]杨欣文,吴德康,李俊松等.黄芩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3):282-286.
[4]李丽,张村,肖永庆等.黄芩饮片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