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_刘文超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滞效应分析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滞效应分析孙大岩【摘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同时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文章选用中国1978-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GDP间的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二者既有长期均衡关系,又有双向因果关系.而从短期看GDP受最近五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影响较大.【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2【总页数】4页(P166-169)【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GDP;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阿尔蒙分布滞后【作者】孙大岩【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3“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有利于供给结构升级、弥补小康短板、城乡区域协调、增强发展后劲的投资,启动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投资工程.因此在未来的若干年国家仍然会强化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按照现行统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是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三个决定性因素之一的投资,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从1978年的669亿元猛增到2014年的512021亿元,翻了765倍,同时在GDP中的占比也由1978年的18%上升到了2014年的81%,这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不少,但进行定量和滞后效应分析的不多.李兴绪[1]研究认为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刘学华[2]运用约翰森协整检验得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交通运输增加值等五个变量间是协整的,即他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戴子刚[3]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短期乘数为0.21,长期乘数为0.7.本文将从中借鉴一些研究方法,利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结合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投资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具体分析.1.1 协整检验[4]如果序列x1t,x2t,…,xkt都是d阶单整的,存在向量α=(α1,α2,…,αk),使得zt=αXt'为d-b阶单整,其中d≥b>0,Xt=(x1t,x2t,…,xkt)',则称序列x1t,x2t,…,xkt是(d,b)阶协整.双变量协整检验最常用的是E-G法,具体检验步骤如下:首先是检验序列yt和xt 是否同阶单整,若是则用OLS法估计长期均衡方程得到:并保存残差作为均衡误差ut的估计值.其次是检验残差项et的平稳性.具体做法是使用OLS法估计以下方程:并进行检验,如果拒绝原假设,则et是平稳序列,说明两变量yt与xt是协整的.1.2 格兰杰因果检验[5]用来判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由格兰杰提出.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首先用y对所有的滞后项y做回归,但不包括滞后项x,这是一个受约束回归.从它得到受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R.其次做含有滞后项x的回归,这是一个无约束的回归,得到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RSSU.其三给出原假设:并给出检验统计量:它服从自由度为q和n-k的F分布.最后如果在选定的显著性水平上计算的F值超过临界Fα值,则拒绝零假设,表明x是y的原因.1.3 阿尔蒙分布滞后模型[6]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阿尔蒙提出利用多项式来逼近滞后参数的变化结构,从而减少待估参数的数目.其基本原理是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滞后长度已知的情况下,滞后项系数可以看成是相应滞后期i的函数.一般形式为:式(5)称为阿尔蒙多项式变换,具体列出来就是:将式(6)代入以下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并进行整理,模型变为如下形式:其中式(9)为滞后变量的线性组合变量.在具体估计时一般先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式(8),将估计的参数代入式(6),即可求出原分布滞后模型参数的估计值.2.1 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作为因变量y的经济增长指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单位是亿元.作为自变量x的投资指标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表示,单位是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为了降低可能的异方差影响和反映变量间的弹性系数,分别对两个变量取自然对数1ny和1nx.所使用的软件为EViews6.0.2.2 实证结果2.2.1 协整性检验协整检验可以发现模型是否存在伪回归现象,即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序列要平稳或者同阶单整,因此首先要检验变量y和x是否平稳,使用常用的ADF法.检验结果发现y和x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而二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即同为二阶单整序列,表示为y,x~I(2),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考虑到篇幅关系,相应的表格未做保留,直接给出了结论).用E-G两步法来完成,第一步是用最小二乘法来得到协整方程(括号中为t值):同时构造新序列et=resid;第二步是检验残差序列et是否平稳,验证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得出结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et平稳,因此1ny和1nx是协整的,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就可以对二者的动态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显著性水平为0.10).由于式(10)中对应的DW=0.33<dL=1.41(其中dL为查DW边界值表所得),即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所以在表2中插入LM(1)列.由表2(只列到滞后5期)知从三阶开始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AIC的值不断减小而且结论都是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2.2.3 阿尔蒙滞后模型的建立与估计在阿尔蒙滞后模型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先确定滞后期长度,然后再给出阿尔蒙多项式的次数.确定滞后期长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相关系数r,调整的决定系数和施瓦茨准则SC.在此使用交叉相关系数的值初步判断滞后期的长度.在y与x各期滞后值的相关系数图中(取16阶滞后值)发现,自上而下的前五条柱向外延伸超过了两侧虚线(虚线对应着正负二倍标准差),说明GDP与当年以及前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都相关,因此可设如下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确定了滞后期,接下来要给出阿尔蒙多项式的次数.由于m<k=4,而且m的取值通常较低,在这里取2.然后可以通过多项式分布滞后指令PDL(x,4,2)来估计模型,值得提醒的是在回归过程中为了去掉一阶自回归的影响,把AR(1)项作为解释变量放到了模型里.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1)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间不存在“伪回归现象”(回归结果和实际的不相一致),而是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协整方程(10)的拟合结果说明从长期看当固定资产投资发生1个百分点的变化时,GDP相应发生0.81个百分比的变动,这个较强的弹性值说明二者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所以在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仍要特别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要保持相应政策的持续性和长期性[7].2)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对于不同的滞后期来说,除极个别情况外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说明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8].3)由阿尔蒙多项式滞后模型的回归结果了解到:5个系数的估计值说明当年的和上4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生1个单位的变化,GDP将会发生0.04,0.13,0.14,0.12和0.08个单位的同向变动.这说明GDP和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关系不强,而和上三年的数值关系较强,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效果递减.这说明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必须要规划好最近五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这对于处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一方面回归系数值偏低,说明经过前些年通过大幅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正在弱化,未来必须走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以消费促经济发展的新型化道路上来[9].【相关文献】[1]李兴绪.云南省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4):96-99.[2]刘学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4):65-72.[3]戴子刚.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天府新论,2011(5):57-59.[4]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92.[5]吴丽萍.“十二五”时期中国水利投资预测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25(8):5-10. [6]丁俊君.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阶数的确定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4(10):28-29. [7]肖红松.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11):23-25.[8]丁金学.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6):46-50.[9]米浩铭.陕西省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1):262-267.。
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三大产业就业影响的变动分析

项但无趋势项模型;模型 3 为有常数项且有趋势项模型。 实际检
验从模型 3 开始,然后模型 2,模型 1。 检验结果见表 1。 表 1 显
示,这些变量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和不同的检验类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 ADF
检 验 类 型 (c ,t,k)
临界值
结论
3
0.050
0.008
0.304
0.050
冗余分析是对构建典型相关模型的解释能力的判定,从表 3
可以看出自变量组被其自身及对立典型变量解释能力的百分比
都比较高。因变量组被其自身及对立典型变量解释能力的百分比
也比较高。 反映了自变量组变量与因变量组变量有较高的相关
性。
6.典 型 相 关 模 型 与 意 义 分 析
下的临界值,其余为 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4.典 型 相 关 系 数 及 其 检 验
应用 spss11.5 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表2
典型相关系数及相关系数检验表
典型相关系数 Wilk's Chi-SQ
DF
Sig.
0.997
0.001
145.284
12.000
0.000
0.872
0.200
看 , 第 一 产 业 就 业 人 数 比 重 虽 然 一 直 在 下 降 , 从 1981 年 的 68. 10%下降到 2007 年的 40.84%, 但依然高于第二产业的 26.79%和 第三产业的 32.36%;从就业比重增长 速 度 来 看 ,第 一 产 业 就 业 比 重以年均负 1.93%的速度下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幅度比较 平 缓 ,从 1981 年 的 18.30%,增 长 到 2007 年 26.79%,年 均 增 速 为 1.52%。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长速度最快,从 1982 年的 18.45%一 直 增 加 到 2007 年 的 32.36%,年 均 增 速 达 3.43%,并 在 1994 年 超 过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

一 经 济 学
我 国固定资产 投资 的就业效应研 究
刘 文超 又趋
( 北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陕西 西 安 70 2 ) 西 1 17
摘 要 :本文运 用弹性分析和 回归分析方法 ,对我 国固定资产投 资的就、 效应进 行了经验性研 究。结果表 J 明:我围 固定 资产投 资的快速增长 并没能带来就业规模 的迅速扩张 ,近年来 ,投 资的就业拉动效应较 小且明显趋 于减弱。从结构的层面看 ,在三次产业中 ,第二、第三产业投资 具有 显著的就业拉动效应 ;而在城乡各类经济 中,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 投资则更有利 于促进就业 。从各类 形式 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 的贡献度看 ,建筑 安装工程投资 与设备购 置投 资都具有 明显 的就业拉动效应 。 关 键 词 :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就 业 ;就 业投 资 弹 性 中图分类号 :D6 9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 84 2 (0 90 .0 50 10 .7 X 2 0 )60 1 .6 收 稿 日期 : 2 0 .9 1 0 90 .5 作者简介 :刘文超 ( 9 3 ) 1 8 一 ,男,陕西西安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博士研 究生,研究方 向:宏观经济 、 劳 动 就 业 问题 。
1 5
一
、
固 定资 产 投 资 与就 业 关 系 概述
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规模迅速扩大 ,生产要素的快速聚积外加技术水平与经济
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08 20 年以来我国 经济增速明 显放缓,就业形势 日 趋严峻。在此情况下,
如 何保 持经 济平 稳较 快 增长 ,破 解 突 出存在 的就 业难 题 ,业 已成为 当前 经济 工 作 中急 待解 决 的一项 重要 任 务 。为 了抵 御金 融海 啸给 我 国经 济带 来 的消 极影 响 ,逐 步 稳定 并扩 大 就业 , 国家 先后 提 出 了规模 高达 40 0亿 的投 资计 划和 一系 列产 业振 兴 规划 ,并实施 了适度 宽松 的货 币政策 。在今 后 一段 时期 ,这 些举 00 措对 经 济 ,尤其 是对 就业 形 势 的好转 究 竟会 发挥 何种 作用 ,还 需要 理 论界根 据对 以往 经验 的研 究给 予 明
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固定资产投资概述•第三产业就业概述•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分析•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政策建议与展望引言01主题背景介绍经济增长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业结构变革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就业市场关联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市场存在紧密关联,特别是在第三产业。
01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探讨关系02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关如何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以促进第三产业就业的决策依据。
提供决策依据03丰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术价值报告目的与意义时间范围地域范围数据限制研究方法报告范围与限制报告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可适当参考其他国家的情况。
部分数据可能受到统计口径、数据可得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本报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未涉及深入的个案调查等定性研究方法。
本报告主要分析过去十年内的数据,以揭示固定资产投资与第三产业就业之间的趋势和关联。
固定资产投资概述02定义描述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
涵盖范围包括房产、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
包括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等投资方式。
按投资类型分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等。
按投资主体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
按投资领域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向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方向倾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逐步提升。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东、中、西部1993-2012

就业影 响 不在 于就业 的数 量上 , 而 在 于就 业 的产 业 结 构 、 技 能 组合 、 质 量 及 生 产率 上 ; 盛 世斌 ( 1 9 9 8 ) 对 中 国 2 0世 纪 8 0年代 以后 的投 资 与就业 的关 系做 了实证 分 析 , 发 现投 资 的增 加并 不一 定 能 够带 动 就业 增 加 , 甚 至 有 的年 份还 出现 了投 资增加 , 就业 减少 的情 况 ; 黄浩 ( 2 0 1 0 ) 运用 P a n e l D a t a的变 系数模 型对 投 资与就 业 的敏
共投资的就业效应 , 发现公共投资不仅可以扩大就业 , 还可以调整就业结构 , 但其拉动效应较非公共投资较
小 ; 陈巧 玉 等 ( 2 0 0 7 ) 对 中国固定 资产 投 资 的 资金 来 源 与就 业 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了实证 分 析 , 得 出 了投 资 增 加能 带动 就业 的结 论 ; 马敬 桂 、 徐飞( 2 0 1 0 ) 运用 典 型相关 分 析法 , 从 固定 资产 投 资 的来 源 考察 其 对 中 国三
资产投资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 在某些省份甚至出现 了固定资产投 资的增长对就业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
关键 词 : 固定资 产投 资 ; 就 业 效应 ; 区域 差异 性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3 文献标 志码 : A
1 文 献 综 述
从 目前 的研 究 成果 看 , 关 于投 资 与就业 的关 系 , 国内外 学 者大 致 持 以下 两种 观点 : 一 种 观点 认 为 投 资 与 就业 存 在正 相关 关 系. 卡恩( 1 9 6 3 ) 在《 国 内投 资与 就业 》 一文 中提 出 了一 个就 业 乘数 , 按 照 这个 就 业乘 数 , 当 净 投资增 加 时 , 总 就 业增 量 将是 初 始 就业 增 量 的一 个 倍数 ; D a v i s 和H a t i w a n g e r ( 1 9 9 2 ) 通 过 实证 研 究发 现投 资增 长 与就 业之 间存 在着 一种 长期 的正 向关 系 ; 朱劲 松等 ( 2 0 0 6 ) 从“ 技术 中性 ” 的理论 角度 分 析 了重 工业 发 展对 就业 的影 响之后 指 出 , 尽 管短 期 内投资 会提 高全 社 会 的 资本一 劳 动 比 , 使 得 投 资对 就 业 产 生 负面 影 响 , 但从 长期 的角度看 , 大量投 资会 创造 更 大 规模 的就 业 ; 徐旭川 ( 2 0 0 6 ) 运 用 向量 自回归模 型分 析 了 中 国公
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 对就业影响的差异比较

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差异比较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就业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拉动城镇就业提高0.1862个百分点,原因在于近几年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增长。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就业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因果关系,原因在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及农村居民劳动时间弹性较大。
标签:固定资产投资;就业;差异1 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1 数据说明我们采用的基础数据有:1980-2005年历年城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分别记为CZTZ和NCTZ,取对数后分别记为LCZTZ和LNCTZ;1980-2005年历年城镇、农村就业人数数据,分别记为CZJY和NCJY, 取对数后分别记为LCZJY和LNCJY。
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6)》(限于篇幅,省略原始数据)。
1.2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经过简单的计量检验发现,四个指标序列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时间序列。
且不难验证,序列LNCTZ和LNCJY、LCZTZ和LCZJY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投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运用Eview3.1软件分别对LNCTZ和LNCJY、LCZTZ和LCZJY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经济学理论分析表明,投资与就业之间关系密切。
由上述检验结果可见,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就业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就业之间却没有这种关系。
下面进行定量测算。
1.3 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的关系测定基于以上检验结果,先对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的关系做一个定量测定。
估计模型为:由于D.W=0.773,小于德宾-沃森统计量1%显著性水平临界值d L=1.072,存在正的自相关。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料汇总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料汇总目录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三、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四、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与发展分析五、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备受,许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致力于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干预等方面。
虽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多数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
因此,准确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利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估计结果,选择最优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估计结果,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具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经济增长率可提高204个单位。
这一结果与多数现有研究结论相符,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过度投资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和调控。
根据计量分析结果,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扩大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刺激总需求,推动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重庆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的相关效应
维普资讯
区 蚓泼 展
的快 速发展 ,重 庆市经 济结构 日趋 优
化,产业结构 由直辖前的 2 . 3 . : 4 2: 9 9
3. 5 9转变到 2 0 0 6年的 1 . 4 . 2 3: 3 0:
J 1 Pa s n o r 1t o Y e r o C r e a i n
7 4 、9 7 、9 8 7 0 3 0 3 0人 的就 业 。
[ 词] 固定资产投 资 就业 问 关键 题 相 关效应
就业 问题 关系社会 和谐 、国家稳
人的 同时,投资结构得到进~・ 步调整 ,
~
产业投入 、加强第二产业、加快第三
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多数学 者从 国家政策、 经济规律 、 现状 、 成凶、 政 策建议等 方面进行 l r人量 的社会调 查、实证研究、规范分析等,提出_相 r
与 固 定 资产 投 资 的相 关性 检 验
” 表示 相关性检验在 0 O 的显著 水平下是有意 义的。检验结果表明 .1
. 0 00
11 1 1
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导致劳动力逐渐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重庆 作为中国人 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就业矛 盾相当突出。 如何使重庆市的 固定资产 投资 比例 更加合理,更好的缓解重庆市 的就业矛盾, 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
题。 二 、相关关 系分析 ( ) 一 、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就业
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非农业吸收
T 1 P a S n o r 1 t 0 一.6 ” ) 1 Z e r o C r e a i n 9 9(
T 3 .3 ( ) Z 9 7 ”
1
Si . ( - a 1 d g 2t i e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长 的 主要 力量 之一 ,而 经济 增长 又 能带 动 劳动 力市 场 的发 展 。在全 社会 投 资 中, 固定资产 投 资 占有 较大
比重 ,这 从西 部大 开发 战 略 、振 兴 东北 老 工业 基地 、十大产 业振 兴计 划 等 可见一 斑 , 因此 ,研 究 固定 资 产 投 资的就 业效应 变 得十分 有 意义 。 ( 二 )实证检 验
我 国 固定资 产投资 与就 业 的关 系
一
、
( 一 )固定 资产 投资 与就业 增长 的一般 关系 从1 9 8 2年 到 2 0 1 1 年, 我 国全 社会 固定 资产 投 资的年 平均 增长率 为 2 0 . 7 %,同期就业 人 员年底数 的年
平 均增 长率 仅 为 2 %,从 1 9 9 5年 开 始到 2 0 1 1 年 就业 人员 的年 平均增 长 率却 不足 1 %。投 资 是拉动 经济 增
固定 资产 投 资不影 响就 业 的零 假 设 ,即固定 资产 投 资对 就 业量 的影 响有 滞后 效应 。当滞 后阶 数为 5阶 时 , 固定 资产 投 资和就 业量 为相互 影 响 。
表 2 格 兰杰 因 果 检 验 结 果
阶数 I
零假设
l F 统计量 I 概率值
收稿 日期 :2 0 1 2 —1 2 —1 1
1 . 单位 根检验 用 I 来 代 表我 国的 固定 资产投 资 ,L代 表 当年 的就业 量 ,L NI 和L N L 分别表 示 固定资产 投资 和就 业 量 的对 数 。利用 E VI E WS 6 . 0分析 1 9 8 2年 到 2 0 1 1 年 固定 资产 投资和 就 业量 的数据 ,发 现 L N I 和L NL的 二 阶差 分为 平稳序 列 ,并且 二者 变化 趋势 相 同 ,说 明投 资和 就业 具有 较强 的相 关关 系 。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到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但具体的影响因素和效应可能存在差异。
一项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是利用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或横截面分析,以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证研究结果:
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往往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提供生产力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产业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就业和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带动新的工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经济发展,并直接或间接地对提高人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资本积累: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的资本积累起到重要作用。
增加固定资产存量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结构、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
此外,不同国家、地区和时间段的研究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具体分
析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综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表明,一方面,就业投资弹性 β1 为正值,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有助于扩大就业规模;另一方面,β1 值较小,投资的就业带动作用较弱,平均投资增长 1%仅 能带动就业增长 0.122%,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弹性值快速降低并一直在低位徘徊。这说明就整
劳动就业问题。
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此情况下, 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破解突出存在的就业难题,业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 任务。为了抵御金融海啸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逐步稳定并扩大就业,国家先后提出了规模高达 40000 亿的投资计划和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并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今后一段时期,这些举 措对经济,尤其是对就业形势的好转究竟会发挥何种作用,还需要理论界根据对以往经验的研究给予明 确的解答。从上述政策内容看,扩大公、私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是本轮经济刺激计划的重点所在。 据统计,2009 年 1 至 7 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达 95932 亿元,同比增长 32.9%。因此,对我国固 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性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投资与就业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而且还 对从扩大就业的角度为投资重点的选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其就业投资弹性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认识各类经济投资的就业效应,同
时也有助于把握未来就业形势的走向。
为了体现我国所具有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本文特别将城乡经济区别开来进行考察。其中,城镇经
17
济主要按所有制类型进行分类,而农村经济则按农户与非农户进行划分,如此才能相对合理、准确地反 映各类投资对就业的实际影响。
lnL=lnβ0+β1lnK+μ 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年份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7 1980-2007
表 1:1980——2007 年我国整体就业投资弹性
就业投资弹性 β1 0.146
Adjusted R-squared 0.98
t-Statistic 23.53
0.045
摘 要:本文运用弹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经验性研究。结果表
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并没能带来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近年来,投资的就业拉动效应较小且明显趋
于减弱。从结构的层面看,在三次产业中,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就业拉动效应;而在城乡各类经济中,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则更有利于促进就业。从各类形式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贡献度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0.196
0.169
-2.078
1.862
2005-2006
-0.226
0.254
0.151
-2.450
1.984
2006-2007 2003-2007
-0.144 -0.193
0.279 0.220
0.052 0.155
-1.893 -2.021
2.380 1.831
Ⅲ产业 1.565 1.216 1.466 0.514 1.190
第二产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有所减缓,而在第三产业中有所加剧的趋势。
从就业增长贡献率,即各产业对全社会就业增长所作贡献的角度考察,也能发现类似的情况。2003
年至 2007 年三次产业的就业增长贡献率均值分别为-2.021、1.831 和 1.190,第二产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
最大,第三产业次之,而第一产业对促进显性就业已经在起着消极的负面作用。
(二)各类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由于具有
不同的发展基础、体制约束、市场环境与生产技术特征,因而在投资过程中对就业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
的差异。目前,在我国“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背景下,规模巨大的公私投资计划对各类经济的作用
20019.3
32917.7
1990
1995
2000
2005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60000
76990
140000
137323.9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从业人员数 固定资产投资
40000
20000
0 200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两个方面。一方面,固定资 产投资作为生产性资本的主要来源,其规模的扩张会提高全社会资本存量水平,若投资规模大于折旧量 且技术进步为中性,那么持续大规模的投资就会打破资本与劳动之间原有的均衡关系进而推动就业的增 长。另一方面,除了直接拉动效应以外,各部门在投资过程中对资本品的需求还会通过乘数效应间接地 带动其他相关部门投资与就业规模的扩张。因此,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尽管具有一定时滞,但二者在长期 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从数量方面揭示投资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此处拟使用经济计量方法来 测算就业的投资弹性。若 L、K 分别代表就业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投资弹性 Ee 则可表达为: Ee=(dL/L)/(dK/K)。采用幂函数的形式,令 L=β0Kβ1eμ,经变换可得回归模型:
图 1:1980——2007 年我国就业与固定资产投资概况
从业人员数/万人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42361
30000
20000
10000
0 年份
910.9 1980
49873
2543.2 1985
64749
68065
72085
75825
88773.6
4517
同的变动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第二、三产业中不同部门的就业投资弹性近年来有着不同
的表现。具体而言,尽管第二产业主要部门的就业投资弹性较低,但仍始终发挥着就业拉动作用;而第
三产业的某些部门,情况则有所不同,如批发零售和文化娱乐部门,由于就业投资弹性为负值,投资对
就业起着负面作用,结果直接削弱了整个产业投资的就业效应。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投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研究经济增长 与就业关系的过程中,将投资和就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两个因素联系起来,分析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蔡昉等认为,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调节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 集度较低的行业,因而导致投资的就业拉动能力大为降低[1]。喻桂华、张春煜在考察了我国 1981 年到 2002 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吸纳劳动力的增长情况后指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远大于劳动就业的 增长,我国第二产业存在着显著的资本深化过程[2]。二是从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角度来分析投资与就 业之间的关系。朱劲松等在从“技术中性”的理论角度分析了重工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之后指出,近年 来,我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所引致的大量投资尽管短期会提高全社会的资本-劳动比,“替代作用”会 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大量投资在长期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收入效应”会创造更大规模的就业[3]。 三是直接考察各类型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张振兴等研究了非农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后认为,投资总量的增 长是拉动非农就业的主要力量,投资的行业结构变化效应以及要素替代效应导致了非农就业的下降[4]。 徐旭川在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公共投资的就业效应后发现,公共投资既能拉动就业,还能调 整就业结构,但与非公共投资相比,公共投资的就业促进作用较小[5]。沙文兵等还根据协整理论对 FDI 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 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6]。
(一)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根据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顺序,国民经济各部门一般可划分为三次产业。按此标准,固定资产
投资也可进行相应的分解。为了具体考察各产业投资的就业效应,此处引入产业就业投资弹性和就业增
长贡献率这两项指标来进行分析,其定义如下:
产业就业投资弹性=某产业当期与上期相比的就业增长率/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就业增长贡献率=某产业当期与上期相比的就业增量/同期全社会就业增量
表 2:2003——2007 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投资弹性及其就业增长贡献率
年份
产业就业投资弹性
就业增长贡献率
Ⅰ产业
Ⅱ产业Biblioteka Ⅲ产业Ⅰ产业Ⅱ产业
2003-2004
-0.242
0.152
0.246
-1.663
1.098
2004-2005
-0.161
本文以上述研究为背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考察对象,并从投资结构 的视角切入,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
15
一、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关系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就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要素的快速聚积外加技术水平与经济 效益的持续提高,使得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 1980 年至 2007 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从 910.9 亿元增长到 137323.9 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 20.5%,同期就业人数则从 42361 万人增加到 76990 万人,27 年间增长了近一倍。
年份
1995-1996 1996-1997 1997-1998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2006-2007 1995-2007
0.89
8.42
0.043
0.97
15.95
0.122
0.90
16.03
Std.Error 0.006 0.005 0.003 0.008
Prob. 0.0000 0.0000 0.0000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