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试题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三篇】

【导语】语⽂,是语⾔以及⽂学的简称,包括⼝头语⾔以及书⾯语⾔:⼝头语⾔较随意,直接易懂;⽽书⾯语⾔讲究准确以及语法。
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语⽂期中考试试题【三篇】,供⼤家学习参考。
【篇⼀】九年级上语⽂期中考试试题 ⼀、基础知识积累(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错误的⼀项是()(2分) A、分外(fèn)妖娆(ráo)踪迹(zōng)银波荡漾(yàng) B、栖息(qī)喑哑(yīn)⽥圃(pǔ)稍逊风骚(sāo) C、折腰(zhé)颤动(chàn)襁褓(qiáng)成吉思汗(hán) D、鸿鹄(hú)社稷(jì)缟素(gǎo)崩殂(cú)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项是()(2分) A.亵渎⼼⽆旁鹜怒不可遏⽆可耐何 B.曙光重蹈复辙发愤忘⾷不⼆法门 C.羡慕恼羞成怒涕泗横流廓然⽆累 D.颓废黎明百姓登峰造极强聒不舍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不恰当的⼀项是()(2分) A.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知之明,众⼈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B.做⼀个⼈,我们要⾏使⾃⼰的权利:做⼀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D.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原意相合,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类⽣活的不⼆法门。
4、下边不是病句的⼀项()(3分) A.为了防⽌这类事故不再发⽣,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在考场上专⼼答卷,⽽场外的⽼师和家长⽆时⽆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荒废学业的例⼦。
D.通过收看专题⽚,使我们认识到⼈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5、下列句⼦中空缺处依次填⼊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3分) 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将修改现⾏药品定价办法,___________药品价格监管范围,________药品价格核定⽅式,_________政府定价程序,________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4年秋季九年级(初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亘.古(gèn)倜傥.(tǎng)炽.热(zhì)怏.怏不乐(yàng)B.上溯.(sù)眼眶.(kuàng)缄.默(jiān)慷慨.激昂(kǎi)C.庇.护(bì)较量.(liàng)冠冕.(miǎn)拾.级而上(shí)D.驰骋.(chěng)蓦.然(mù)锃.亮(zèng)坦荡如砥.(dǐ)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裁文彩彰显人情世故B.敦实纯粹濒临一代天娇C.星辰贸然旁骛红妆素裹D.考订洋溢熏陶神采奕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庆祝“五四”的晚会上,两位同学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纪传体通史的鸿篇巨制。
B.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布衣”“汗青”“婵娟”,“青鸟”“簪缨”常用来代指平民、历史、月亮、信使、达官显贵。
C.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由三大环节构成:辞别旧年、团年守岁、迎接新年。
D.“加冠”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语文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积累(10分)请勿填写姓名、班级、学校等个人信息。
1、阅读下面语段,把文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框内。
(2分)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
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它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
汉字:梦渴砥渐拼音:XXX2、默写(6分)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原音韵动四方。
5)仔细观察右图,请根据画面意境,写出两句古诗文:风吹柳絮满天飞,雨打芭蕉南北催。
3、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2分)XXX王国给我准备的食品比百灵鸟的翅膀还要小,我一口吃两三块,他们的葡萄酒我喝了两桶,本来还想喝,但是他们没有再拿出来。
B在大人国,皇后的矮子常常和我作对,有一次他将我扔进一个盛乳酪的大银碗里,幸亏我的XXX及时抢救,后来皇后下令处死矮子。
C在慧骃国,我希望可以愉快地思考那些无与伦比的“XXX”的各种美德,不再堕入我同类的罪恶和腐化中去。
慧骃国的国地里生产一种颜色不同、闪亮的石头,XXX非常喜欢这种石头,常把它挖出来又埋进别的土地。
D在飞岛国,磁石控制着飞岛,而磁石则是国王控制人民的工具,且国王有两种方法便于人民服从他。
国王和他的两个年龄大一点的儿子都不许离开XXX,王后也不准离开,除非她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
二)运用(共10分)4、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根据要求,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加以修改。
(3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这个古老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缄默不言,无精打彩,从不在乎其他的国家对它的看法,但正是在这儿,我发现了世上罕见的美。
这就是中国!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
中国并没有在那些名胜古迹中表现自己,即使在旅行者远东之行的目标,北京,我们看到的不是名胜古迹:紫禁城、天坛、大清真寺……都是这个民族逐步根据生活的需要建立起来的。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
(18分)1.小组准备以“振”为主题制作“新年贺卡”,请你参与。
(18分)(1)请为贺卡正面①②处分别选择正确的汉字。
(2分)A.喜B.落C.禧D.嘻① ② (2)根据积累,补全【贺卡•阐释】内容。
(8分)ㅤㅤ“振”当选“汉语盘点2023”年度国内字,是取其“振作”“奋起”之义。
长路有险夷,人生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① ”的仕途受挫,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② ”的离别之苦,杜甫遭遇“③ ,况乃未休兵”的战乱局面。
但文人志士乐观面对,毫不气(něi)④ ,如李白即便怀才不遇亦能慷慨高歌“⑤ ,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遭遇宦海浮沉依旧吟咏“沉舟侧畔千帆过,⑥ ”;苏轼与弟弟分别七年却依然在《水调歌头》中发出“⑦ , ”的美好祝愿。
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一个“振”字。
(3)在【书法区】书写“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诗句是否符合贺卡主题?结合《夜坐》内容,简述理由。
(4分)夜坐张来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4)选用《艾青诗选》“太阳”或“黎明”意象,紧扣主题,续写一节诗歌(3﹣4行),作为贺卡寄语。
(4分)愿你是一块礁石微笑面对浪的击打生活怎会没有波澜胜利是坚守的勋章愿你二、阅读。
(49分)2.社团准备将《墙旮旯的太阳》拍成微视频,请你协助完成。
(18分)墙旮旯的太阳张恒ㅤㅤ①根三爷家的正屋门朝东,两间厨房则坐北朝南,于是,墙与墙之间的转拐处,便没了寒冷的北风,冬日的暖阳聚集在这里,墙旮兄一片灿烂。
吃过早饭约莫九点多钟的时候,水二爷他们便都来了。
成习惯了,老人们喜欢聚在这里晒太阳。
ㅤㅤ②多少年了,彼此之间熟谙各自的乘性,就像谙熟自己手掌里的老茧。
不见想得慌,见了,就有逗不尽的乐趣。
可这几日,气氛却有些不同。
大伙儿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怕伤了根三爷的心。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当夏天的燥.(zào)热渐渐散去,曾经缤纷了一夏的各种花儿在凄冷的西风中颤.(chàn)抖着,越来越憔悴。
B.王羲之《兰亭集序》通篇一气呵.(hè)成,具有萧洒自然的无穷魅力,至今屹.(yì)立于辉煌的艺术殿堂。
C.近年来,美食类纪录片似乎从未在大众目光中衰竭.(jié),它们立足风味,缭望人间,追溯.(shù)古今、博采众长。
D.解放军以催枯拉朽.(xiǔ)之势大举进攻,讯速突破敌阵,使敌人纷纷溃.(guì)退,毫无斗志。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发掘中国之美。
“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
五千年______的中华文明________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
中华文化的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意,________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
A.承上启下孕育博学多才凝结B.薪火相传培育博大精深描绘C.承上启下培育博学多才描绘D.薪火相传孕育博大精深凝结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人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支付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B.国庆黄金周期间,小罗建议去云南丽江,小韦建议去海南三亚,我同意她的建议。
C.景德镇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我们登上“江西旅游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宛如走进江西一个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桑梓常被用来指代“家乡”,________诗句“埋骨何须录样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中的“桑梓”就是此义。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
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
⑤附丽:附着,依附。
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宋)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
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用(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
(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试题一、基础知识部分。
(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A、脚踝(huái) 谀(chán)词阴霾(mái) 面面厮觑(qù)B、阔绰(c huò) 亵(xiè)渎汲取(jí) 棱(léng)角分明C、社稷(jì) 禀(bǐng)请拙(chù)病舐(shì)犊之情D、抽噎(yē) 拮据(jū) 夙(sù)夜恃(zhì)才放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庸碌缀学睿智豁然贯通B、肥硕陨落商酌无与抡比C、旁骛吹嘘伫立刻骨铭心D、天娇褴褛静谧重蹈覆辙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先付之一笑。
C、地质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__。
③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备受重视。
A、界限意向由于/因而B、界限意见因为/从而C、界线意见由于/因而D、界线意向因为/从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A、能不能获奖,对于我是向来毫不介意的;我是想通过参与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大约可有一二千朵左右,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市第一中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5题,共24分)1.阅读下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翻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贻悦。
(1)给加点字注音。
(2分)荫.庇()累.累()(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两个错别字。
(2分)改为改为(3)此段文字出自于冰心的《谈生命》,请你写出冰心的两部著名诗集。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B、多读书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通过开展“捐助”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了关爱他人。
D、只有一到暑假,他就去学游泳。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分)善读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4.名著常识。
(4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一书中的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比喻。
请写出该书中另外一些故事的名称、。
(写两个)5.古诗文默写。
(10分)(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3),!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5)江山胜景:入滁州灵山,见“野芳发而幽香,。
”(6)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喻为千古名句。
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7)诗言心志:曹操在〈〈观沧海〉〉中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
”的心愿。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4分)6.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在去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凌孜说“中国没有自己的母亲节是一个缺憾!”并呼吁将农历四月初二孟子出生的日子设立为“中华母亲节”。
某实验中学九年一班,在最近也召开了“我谈中华母亲节设立”的主题班会。
(1)如果你主持班会,你将如何设计开场白?(2分)(2)班会上有人说:“每年的五月份不是有一个母亲节了吗?再设中华母亲节有多余的感觉。
”针对这种说法,你将怎样回答?(2分)三、综合学习及探究(第7~8题,共8分)7.每年8月初,我市都举办中俄文化经贸交流周活动。
假如你是此次活动的小记者,在活动期间给你一次向下列对象提问的机会,你应当问什么?(1)对象一:市委书记(2分)(2)对象二:俄罗斯客商(2分)8.请你参加下面的实践活动,完成后面的题目。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级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
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名言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分)(2)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
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2分)四、阅读理解及分析(第9~29题,共44分)(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3题(11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加点词。
(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10.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补充横线上的语句(2分)1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文章极富感染力,结合具体句子作赏析。
(2分)13.本文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并结合作者经历概括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17题。
(共10分)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第一,物种向“温凉”的地方迁移。
研究发现,生活在北美洲和欧洲的斑蝶分布区已经向北迁移了最多达200千米。
美丽的埃迪斯斑蝶每年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到加拿大度过夏季,冬季到墨西哥越冬。
由于气候变暖,南部分布区正在消失,改向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扩展;在洛叽斯山区,因气温上升,那些喜温凉的蝾螈沿自然山体向高处迁徙了100~200米。
③第二,物种之间出现生态失调。
气温变化一个明显后果是春天提早到来。
植物开花、卵孵化,青蛙产卵都会提前。
动植物为适应气候变化,不断地改变其活动范围和行为,有些造成生态灾难。
例如,由于迁徙鸟类到达欧洲的时间太晚,以致其产下的后代错过了毛毛虫生长旺季,因缺少足够的食物而生存困难。
④第三,物候期改变,生物节律被打乱。
植物因不能移动,其“迁移”滞后于动物,它们主要通过改变物候期而适应逐渐升高的全球气温。
在欧洲,树木呈现秋季过去每10年晚了0.3到1.6天;动物方面,许多迁徙的鸟类正在改变它们的旅行日程,英国蝴蝶春天出现的时间较20年前提前了6天。
一些冬眠的动物如蛇类因气温上升而提前结束“冬眠”,生物节律受到影响。
⑤第四,带菌或传染病传播生物爆发。
随着温度的升高,带菌者的繁殖速度、数量增长;寄生虫的生长速度加快,传染期加长。
受温度升高影响,有害生物如珊瑚虫病、牡蛎病原体、作物病原体、里夫特裂谷热和人类霍乱等,也将变得活跃起来。
1997年坦桑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高地第一次暴发了疟疾。
登革热以前只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发生:现在墨西哥海拔2000米的地区也有报道。
在哥伦比亚,超过海拔2000米的地区也发现了登革热和黄热病的媒介昆虫。
⑥第五,物种濒危或消失。
这是全球变化带来的最大危害。
有人悲观地估计..,当地球平均气温升高6℃时,地球上将有90%以上的物种消失。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温度上升、云层升高,在哥斯达黎加森林里生活的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群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有21种蛙类在这个森林消失。
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珊瑚礁,目前正发生大规模白化现象,全球约16%的珊瑚死亡。
14.本文采用了“_______”的结构。
(2分)15.第⑤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16.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17.通读全文,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三)阅读《交友之道》,回答18~22题。
(共11分)交友之道张保振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
《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
《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
②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效果与结果。
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③人都是有不足和缺点的。
朋友亦然。
特别是,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接触多的人,越容易发现其不足与缺点。
但是自己要提高、要进步,只看朋友的不足与缺点,似乎别人都是矮子,惟有自己高大,如何能提高得了、进步得快?④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
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
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
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
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
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⑤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
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
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
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
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
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甚至头脑发热有点得意忘形而误入歧途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
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
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
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⑥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
结友要结真友。
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
面友者,友而不心。
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
交友就要交真友。
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
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
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
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
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⑦交友要交优。
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18.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19.第④⑤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20.在作者看来,“择友”有什么好处?结合文中语句回答。
(2分)21.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有关“交友”的名人名言。
请你也写出一则你最为赞赏的有关“交友”方面的名人名言。
(不可写文中出现的名言)(2分)22.文章结尾说“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是如何吸取朋友的长处并体现在自己身上的。
(3分)(四)阅读《四月醉芳菲》,回答23~27题。
(共12分)①正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日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春色阑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