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_胡洪营
基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的技术措施探究(通用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基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的技术措施探究(通用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基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的技术措施探究(通用版)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城镇居民的数量不断增长,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日常的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城市的水体污染是一个一直存在且不断解决却没有太大成效的环境问题。
特别是黑臭水体一方面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城市的形象大打折扣。
因此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刻不容缓,但是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甚至在短期内不能有很快的成效,需要长期治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
本文在介绍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治理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治理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长效改善引言:黑臭水体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城市中,但这个词汇是在2015年开始在环境领域、城市建设管理领域都开始火爆,而且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2015年4月份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及“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

2021年第01期50中国高新科技资源环境 | RESOURCES & ENVIRONMENT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 文 / 林健超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复杂,是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项目。
由于系统工程的特殊性,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治理目标。
文章针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以及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水质改善;保持技术城市水体指的是城市中与其城市功能存在密切联系的水体。
将城市中的各种类型景观、建筑艺术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形成城市中的水体资源,在构成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城市中的各种功能,例如排水、分流、蓄水等。
1.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体系现阶段,造成城市黑臭水体的原因有很多。
由于污染情况严重,因而在治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治理难度。
为此,在对城市黑臭水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治理技术,以缓解城市污染的问题。
从长期的治理实践工作来看,治理中的重点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在进行有效治理之后,能够长期的保障水质不会再次发生变化,黑臭问题不会反复出现。
近些年,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工作重点都放在了治理方面,水体的保持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因而无法从根本角度进行治理。
为此,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体系,以此有效地针对城市当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需要应用减排技术,并结合其内源控制技术、水质净化技术、补水活水技术以及生态恢复技术等,开展治理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污染源,防止发生蔓延,避免在日后的保持过程中再次出现黑臭水。
但黑臭水体治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污染问题与整治现状黑臭水体中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产生水体黑臭问题的原因有诸多类型,其中多数情况下,都与建设资源的落实有着一定的关联。
2.1污染问题现阶段,在开展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建设形式有一定的特殊性,治理体系应能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有效地将现阶段城市当中的资源进行整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措施分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措施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成为了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
城市黑臭水体指城市河道、湖泊等水体因为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缺乏流动性和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堆积在水体中,产生恶臭和黑色异味的现象。
为了改善城市黑臭水体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技术和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利用湿地植物可以吸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还原水体的生态环境。
湿地植物根系的生物吸附作用对于吸附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改善水体水质。
将湿地引入黑臭水体治理不仅能够改善水质,还能提供鸟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促进水体生态链的恢复。
二、水源治理技术水源治理技术主要是指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来水源进行治理。
加强对污水厂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另外,还需要加大对于城市雨水等降水的收集和利用力度,减少降水中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对于城市污水管网的维护和更新也是水源治理的重要环节,及时修复漏水等问题,避免污水外泄。
三、加强污染物监测加强对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物的监测是治理的先决条件。
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定期对黑臭水体进行污染物排放量、水质指标等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水体污染程度和变化情况,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源监管,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检测和管理,严格执行排污标准,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
四、加强公众宣传和意识教育加强公众宣传和意识教育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于水体环境保护的认识,并倡导公众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节约用水,减少废物排放。
同时,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关注度,加大社会力量投入。
黑臭水体治理与河湖生态恢复的关系与技术

– 环保管理不严格,一些企业或居 民的污水、垃圾直接排入河涌或 湖塘
– 河道被填埋和渠道化、硬质化严 重,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严重 减少
– 河湖整治缺乏综合考量,河网地 区到处设闸,填埋河湖,以及缺 乏生态理念和目标
– 常年的气温和水温高,污染物分解和生 物生长需氧量大,与水体交换不畅共同 导致溶氧不足,稍有污染即容易缺氧、 黑臭
(二)黑臭水体的成因与机制
6.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人均水少(包 括水面、用水量、污水量等),加之 对循环和再生水的重视,外排污水有 机物浓度高,但水量少、“珍贵”, 容易引起重视。但若不治理或不重视, 其浓度往往高于南方,但恶臭程度和 持续时间低于南方。
7.长三角及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许 多城市的人均水量也很多,交换不畅、 甚至受潮水或洪水顶托,与华南河口 地区类似,但气候积温没有华南地区 严重,因而水体黑臭与蓝藻暴发的持 续时间和程度也往往不及华南地区。
人为与天然因素的协同、共振,导致黑臭现象比其它
地区严重、复杂和不确定性增多。
排潮 河
污 。
水 顶 托 , 水 体 循 环 不 畅 ; 易 涝 , 而 不 易 排 水 、
道 纵 横 , 分 内 河 和 外 江 两 套 河 网 ; 水 面 高 , 受
三 江 汇 流 、 八 口 入 海 ; 洪 潮 叠 加 , 地 势 低 洼 ;
– 污水处理厂对总氮、总磷削减能力有限, 远不能达到缓流水体要求
– 在无机氮磷不能达标和面源污染不断加 重的情形下,水体交换不畅与高温气候 条件共同导致蓝藻和水浮莲等生物疯涨。 生物死亡又导致水体二次污染及黑臭
– 河道底泥污染物在高温积热条件下,厌 氧发酵产生黑臭;释放氮磷导致藻类等 生物疯涨,从而产生二次污染和造成恶 性循环。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文/胡洪营孙艳席劲瑛赵婷婷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本文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分为外源减排技术、内源控制技术、水质净化技术、补水活水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五大类,分析了不同技术措施的特点、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技术选择和疗案制定原则。
根据不同治理阶段的目标和特点,分析了技术实施要点。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及水质长效保持的成功案例,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措施;长效保持;技术集成2021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这些目标体现了国家治理黑臭水体的决心,然而在黑臭水体治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黑臭水体治理有哪些适宜技术?这些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如何?如何优选和集成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如何防止治理后黑臭反弹,保持水体水质良好、稳定?这些问题对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体系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
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并进行综合集成和科学实施,短时间内就能消除黑臭现象,但其难点在于治理后的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保证黑臭不反弹。
目前,许多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因重治理轻保持、重短期轻长效而导致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
黑臭水体的治理应从长远考虑,明确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规范管理,确保水质改善效果长期稳定。
黑臭水体的治理应按照“外源减排、内源控制、水质净化、补水活水、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外源减排和内源控制是基础与前提,污染源得不到控制,水体黑臭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措施,采取工程手段,借鉴污水处理技术,对已污染水体进行处理,在水体水质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应定位为长期措施;补水活水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可以调节水体水力停留时间、改善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是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不可缺少的措施。
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及长效管理专题调研报告【推荐】

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及长效管理专题调研报告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及长效管理专题调研报告江海镇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八组党委成员专题调研活动于10月11日至10月20日进行。
调研活动主要以现场调研、座谈会的形式开展,由第八调研组组长主持,调研对象有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各社区以及黑臭水体整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调研的主题是紧密结合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深入剖析当前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为黑臭水体整治以及后续长效管理工作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发表真知灼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江海镇区黑臭水体专项整治主要涉及镇区中心区域5条河道:星港湾社区中心河、市场东河、场部东河、场部北河、场部西河。
江海镇区黑臭水体整治规划由苏通园区委托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规划书》,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进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工作。
第一阶段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力求将所有居民的污水都接入污水管网,彻底杜绝污水直排入河。
此次截污纳管工程经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三家施工单位为控源截污工程承建单位,确定一家专业监理单位对本工程全程监理。
2018年12月18日本工程已经正式开工,2019年4月底完成,合同总工期120天。
此次截污纳管工程铺设污水管网总长度约17960米,立管约13500米,整治排口334个。
第二阶段实施活水贯通工程,该工程于2019年5月7日开标,5月14日施工单位进场开始施工,通过人工冲土、机械挖掘对黑臭水体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已清淤河道长度4000m,疏浚土方12000m3。
同时根据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活水贯通方案,通过新建10处直径120cm的过路涵管将水系贯通,已新建过路涵管总长度675米。
通过新建三个翻水泵站,每个泵站设有2台0.3m3的翻水泵使水彻底活起来。
第三阶段实施绿化道路工程,计划在河道边修建道路约10000㎡,种植绿化约19300㎡,该工程于2019年9月9日开标,9月16日施工单位进场开始施工。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

因地制宜
01
长效运行
05
02
03
综合措施
统筹管理
04
技术集成
4. 治理技术选择原则
治理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 适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性
长效性
安全性
5. 技术实施要点
第一 阶段
应急治理
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通过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通过 絮凝剂、除藻剂等药剂快速去除污染物,通过底泥清淤,通过地表水 或再生水补水,使污染物快速迁移稀释,以短期内消除黑臭。
2.黑臭水体的概念
2015年8月《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明确了黑臭水体程度的识别方法。
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体系
技术路线
补水 活水 水质 净化 内源 控制
水质净化是阶 段性措施。
生态 恢复
补水活水和生态恢 复是长效保障措施。
外源 减排
外源减排和内源控 制是基础和前提。
3.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体系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 改善保持技术分析
01 02
目录 CONTENTS
黑臭水体治理背景 黑臭水体的概念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体系
03
04
05 06
治理技术选择原则
治理技术实施要点 案例
1.黑臭水体治理背景
2.黑臭水体的概念
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同时也与水体 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是有机污染的一种极 端现象。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 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 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 导致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转化为氨氮、腐 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等发臭物质。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体改善长效性技术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8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体改善长效性技术研究李华(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4)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总结上一阶段餉优秀经验和相应技术,为我国水体改善长效机制的建设进行技术储备。
本文从城市黑臭水体的危害入手,重点总结了物理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两种主要的黑臭水体治理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两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今后城市黑臭水体的洛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水体改善1城市黑臭水体危害分析分析城市黑臭水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排放,如没有采取合理技术进行处理,这将会对城市的水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具体来看,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微生物快速繁殖,水体富营养状态将最终导致缺氧,在此基础上越洋生物集聚防止并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和臭味。
另一方面,大量的金属离子与水体中的硫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硫化猛和硫化铁等黑色物质导致水体发黑,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富集最终会影响饮用水的安全。
2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2.1物理修复技术分析调研现阶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污染拦截技术。
该项技术通过截留水中的污染物达到降低水体污染的目的,同时对于截流集中的污染物进行充分的处理,在满足相应的标准后进行排放。
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和截流式进行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提基础。
(2)活水补充技术。
该方式应用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主要原理是降低污染物浓度,将清洁的再生水注入的黑臭水中,降低单位水体中的污染物处理载荷,在此基础上通过水体的自修复达到水体改善的目的。
(3)清淤疏浚。
黑臭水体经常淤积大量的淤泥,这些污泥对于下阶段黑臭水体的治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水体底部的淤泥取出达到了控制污染源的目的该方法通常用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中。
2.2生态修复技术分析现实应用表明单纯的采用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的目的和水体长效改善的目的,要实现水体的长期治理,需要使用生物和生态修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为了保障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治 理效果的长效性,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 脚”,从城市水系统、区域水循环和生态建设的 高度进行城市水体综合治理,有效整治城市黑臭 水体。事先的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和治理后的长 效保持措施不容忽视。此外,还需要建立长效机 制,保障城市水体水质长效管理。
■文 / 胡洪营 孙艳 席劲瑛 赵婷婷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发的《水污染防治行 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提出,到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 内;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 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 到消除。这些目标体现了国家治理黑臭水体的决 心,然而在黑臭水体治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技 术方面的问题:黑臭水体治理有哪些适宜技术? 这些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如何?如何优选和 集成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如何防止治理后黑臭反 弹,保持水体水质良好、稳定?这些问题对于城 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洪营, 何苗, 朱铭捷, 等. 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
态修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J]. 给水排水, 2005, 31(4): 1-9. [2]胡洪营, 孙迎雪, 李鑫.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研究课题——奥运森林公园景观水系水质净化与保 持技术[J]. 建设科技, 2008(19): 22-23. [3]胡洪营, 赵文玉, 李轶, 等. 面向景观回用的污水处理 厂工艺优化与水质安全保障成套技术研究与示范[J]. 给水排水, 2012, 38(10): 23-27. [4]胡洪营, 席劲瑛, 孙艳, 等. 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制、 评价方法和治理技术[J]. 水工业市场, 2015(7). [5]熊跃辉.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防治技术政策[N]. 中国环境报, 2015-06-11.
外源减排 技术
面源控制
直排污水原位 处理
控制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污染物,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低影响开发(L I D)技术 、初期雨水控制技术 和生态 护岸技术等。
对直排污水或受污染的地表水进行处理,快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避免污水直排 对水体的污染。该措施的特点是周期短、见效快,不受污水管网建设的限制,可在短期内控制外源污 染,改善水质。适合于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截流、或在降雨条件下溢流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
在进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时,要 遵循“适用性、全面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 性”原则。
适用性——不同治理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
25
表1 黑臭水体治理与长效改善技术(措施)体系
技术类型 技术(措施)
技术特点和适用性
截污纳管
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 接排放。
经济性——在选择治理技术时,应开展不同 治理技术方案的综合比选,从中选择经济性可行 的技术。
长效性——既考虑技术方案实施后的短期效 果,更应关注长期水质改善效果和水质稳定性。
安全性——要考虑技术实施后对水环境和水 生态的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例如,要慎重考虑 和谨慎实施向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的
长效保持阶段。黑臭水体治理后,可能会面 临污染负荷再度升高等问题,使得水体水质恶化 和黑臭反复,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有效管理,确保 水质改善效果的长效性。消除黑臭后的水体,仍 然是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容易暴发,最终导致黑 臭,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水华。
在水体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强水体周边的生 活垃圾控制管理,严禁生活垃圾直接入水体。同 时,要定期清淤疏浚,防止底泥上浮加重水体污 染,造成水体再度黑臭。
水动力保持
通过工程措施提高水体流速,以提高水体复氧能力和自净能力,改善水体水质。适用于水体流速较缓 的封闭型水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态修复 技术
水华藻类控制 水生生物恢复
黑臭水体水质改善后经常会遇到水华藻类暴发问题,因此控制水华藻类是实现水质长效保持的必要 措施,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适用于营养盐水平较低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
黑臭水体的治理应按照“外源减排、内源控 制、水质净化、补水活水、生态恢复”的技术路 线,科学制定治理方案。外源减排和内源控制是
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技术选择原则 黑臭水体的治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综合
措施、技术集成、统筹管理、长效运行”的基 本原则。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阶 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技术、制定治理 措施。根据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不同的治理目 标、不同阶段,综合采用不同技术,并进行组合 与集成,实现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水质长效改善 和保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龙形水系水质长效保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龙形水系是利用再生水 作为补水水源的人工水景,由于再生水中氮磷等 营养盐含量相对较高,即使符合景观利用水质标 准,用于景观水系后,因氮磷物质积累、水体流 动性差、光照条件好等原因,仍存在水华暴发的 风险。因此,再生水补水的再次深度处理和水质
稳定化是景观水体长效保持的前提。 “龙形水系”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主要通过
清水补给
通过引流清洁的地表水对治理对象水体进行补水,促进污染物输移、扩散实现水质改善。适用于滞留 型污染水体、半封闭型及封闭型污染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
补水活水 技术
再生水补给
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并达到再生水水质要求后,将其排入治理后的城市水体中,以增加水体流量和减少 水力停留时间。再生水作为城镇稳定的非常规水源,是经济可行、潜力巨大的补给水源,应优先考虑 利用。适用于缺水城市或枯水期的污染水体治理后的水质长效保持。
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保持案例 昆山市同心河治理 昆山市同心河在治理前是一条典型的城市黑
臭水体,存在补水水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生 态系统破坏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 “截污清淤(沿河截污/底泥清淤)、中水回用(再 生水景观利用)、自净强化(原位充氧、生态修 复)”的水体水质修复与长效保持基本技术路 线。通过综合治理,系统集成污水截流、水体清 淤、曝气复氧、植物栽培、驳岸整治、再生水景 观回用、生态修复等措施,削减了污染负荷,消 除了黑臭现象,改善了水体质量,恢复了水体的 景观功能。在治理工程中,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 处理与景观回用发挥了关键作用。
技术,以避免造成生态风险;曝气增氧要防范微 生物气溶胶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噪声引起的扰民等 问题。
黑臭水体治理与长效改善技术实施要点 根据污染程度与治理目标的不同,黑臭水体
治理可分为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三个 阶段。不同的阶段,治理目标不同,技术实施要 点也不同。
应急治理阶段。对于黑臭现象严重的水体, 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通过 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通过絮凝剂、 除藻剂等药剂快速去除污染物,通过底泥清淤将 大量污染物迁移出水体,通过地表水或再生水补 充,使污染物质快速迁移、稀释,以短期内消除
利用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生物体系,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需考虑不同水生 生物的空间布局与搭配。适用于小型浅水水体。
适用范围,没有“万能型”的技术,需要根据水 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治理阶段的不同,优先 选择适用技术,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新”技术。
全面性——在选择治理技术时,不能仅仅从 单一方面或依靠单一技术实现水质的改善,而是 需要综合、全面考虑各种不同技术的组合,实现 对黑臭水体的治理。
利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净化水质。适用于封闭、半封闭水体的水质净化和生态恢复。
生态浮岛
人工构建水生植物系统,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实现水质净化。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和生 态修复阶段。
水生植物塘
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净化,是一种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功能相结合的净化技 术。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阶段。
基础与前提,污染源得不到控制,水体黑臭就不 可能得到根本治理;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措施,采 取工程手段,借鉴污水处理技术,对已污染水体 进行处理,在水体水质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 不应定位为长期措施;补水活水和生态恢复是长 效保障措施,可以调节水体水力停留时间、改善 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是水质长效改 善和保持不可缺少的措施。
DOI:10.14026/ki.0253-9705.2015.13.004 24 聚焦 标本兼治 攻克黑臭治理难关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 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
Treatment and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Technology of Black-and-malodorous Water Body in Urban Area
内源控制 技术
清淤疏浚
将底泥中的污染物迁移出水体,减少底泥中的污染物向水体释放,显著且快速地降低水体内源污染负 荷。适用于底泥污染严重水体的初期治理。
水生植物残体 对于水生植物、季节性落叶和水华藻类等残体,进行打捞和清理,避免植物残体发生腐烂,进一步向
清理
水中释放污染物和消耗水体氧气。
人工增氧
通过人工曝气充氧(通入空气、纯氧或臭氧等),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防止厌氧分 解和促进黑臭物质的氧化。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水质改善阶段。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43 No. 13 2015
26 聚焦 标本兼治 攻克黑臭治理难关
在进行城市黑臭水 体治理技术选择 时,要遵循“适用 性、全面性、经济 性、长效性和安全 性”原则。
黑臭。 水质改善阶段。经过应急处理措施,黑臭缓
解之后,需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负荷,采取工程 措施净化水质,恢复水体景观功能。人工曝气充 氧可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防止厌氧分解,提高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对于滞流型水 体、封闭和半封闭型水体,投加底质改良剂或氮 磷控制剂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通过植物塘、生 态浮岛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