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合集下载

古汉语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及区别

古汉语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及区别

古汉语中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及区别吴莎【摘要】在古汉语中,“以”字作虚词的用法繁多,介词和连词是常见的两种用法,但这两种用法很容易混淆。

介词和连词的定义、“以”字前是否有附加成分、“以”字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字的位置、句子的对称性是区分两种用法的五个要点,辨别介词“以”和连词“以”的用法时,只有将其联系起来,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结果。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以”;古汉语;介词用法;连词用法【作者】吴莎【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1“以”是古汉语中一个常见却十分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力强,用法繁复,尤其是作介词或连词用的时候,在一些用例上很容易混淆。

介词是一种虚词,它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而是经常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成介词结构,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

介词“以”的第一种用法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某物而完成,这与白话的“拿”和“用”相当。

这是介词“以”最基本的用法。

例如:醒,以戈逐子犯。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醒来,用戈驱逐子犯。

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搅沸。

(《荀子•议兵》)——以桀去诈骗尧,就好像用蛋去碰石头,用手指去搅动开水。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用公平正直汇报怨恨,用恩惠报答恩惠。

儒以文乱发,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五蠹》)——文人用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用暴力触犯律例。

前两例中,“以”的宾语“戈”和“卵、指”都是具体名词,表示具体的事物;而后两个例子中的宾语“直、德”与“文、武”都是抽象名词,为抽象事物。

但不论“以”所带的宾语是具体事物或是抽象事物,“以”字介宾结构在这里都叫做工具状语或工具补语。

吕叔湘和郭锡良在谈到“以”字的介词用法时都认为,“以”字作介词用,最普通的涵义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经常会学习的语言的语法,那么你知道连词和介词的区别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连词与介词的区别,供大家阅览!介词和连词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但介词在介词短语中是两个实质性结构成分中(介词+名词性词语)的一个;而连词在实质性结构中只起连接作用。

下面以“和”为例谈谈如何区别介词和连词。

①当“和”作介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不能互换,前面可加副词作状语,后面可以有停顿。

②当“和”作连词的时候,“和”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前面不能加副词性修饰成分,后面不能停顿。

一、介词的分类与语法功能1. 介词是虚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与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等)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一个成分。

介词分为:① 简单介词,如at、in、for等;② 合成介词,如within、inside、onto、througout等;③ 短语介词,如according to、out of、because of、by means of、in spite of、instead of等。

④ 双重介词,如from behind / above / under、until after等。

⑤ 分词介词,如considering、including、judging(from / by) 等。

常见的介词宾语:名词、代词、动名词、从句、不定式等。

如:①It is going to rain this afternoon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forecast.②He quarrelled w ith her yesterday.③He succeeded in passing the final exam.④I’m still thinking of how I can fulfil the task ahead of time.⑤The professor will give us a talk on 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2. 介词短语在句中可作表语、定语、状语和宾补等。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介词和连词是语法中常见的两个词类,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作用。

虽然它们都有连接的作用,但是介词和连词在使用时有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定义、功能和用法等方面介绍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一、介词的定义和功能介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在短语或从句中连接名词、代词、动词或副词等。

介词通常置于名词、代词或短语之前,起到修饰、限定或说明名词、代词的作用。

此外,介词还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比较、目的等关系。

举例来说,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介词:- in(在)- on(在...上)- at(在...处)- by(由...)- for(为...)- from(从...)在句子中,介词与它所连接的名词、代词、短语等构成介词短语,并在句子的结构中起到修饰、补充或限制的作用。

例如:1. I live in a small town.(我住在一个小镇上。

)2. She left the book on the table.(她把书放在桌子上。

)3. We go to school by bus.(我们坐公交车上学。

)二、连词的定义和功能连词也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连接短语、从句或句子。

连词通常用于连接并列的词、短语、从句或句子,使得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连词可以用来表达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连词:- and(和)- but(但是)- or(或者)- so(所以)- because(因为)- although(尽管)在句子中,连词在语法结构上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或句子,并起到使它们之间具有逻辑关系的作用。

例如:1. 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我喜欢苹果和橙子。

)2. He is rich, but he is not happy.(他很富有,但他并不快乐。

)3. I will visit London or Paris next week.(下周我将访问伦敦或巴黎。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归纳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归纳

高考常考虚词“以”的用法归纳作者:湖南省南县方谷学校高中部邱伟时间:2008-6-4 16:13:11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1380文言虚词“以”在文言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高且用法复杂,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

从高考和平常的练习来看,学生对“以”字用法模糊容易混淆,为此我主要从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上对其探析,以期让学生了解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触类旁通,更好地掌握这一虚词。

一、作介词的几种情形1、“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凭借、因为、按照等”例:虽董之以严刑。

(表手段、工具,用)2、“以”后接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例:农人告余以春及。

(“春及”意即春天到来后的农事,是主谓式名词性短语)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谈笑”,动词活用作名词,属名词性短语,谈笑的方式)3、与疑问词“何、奚等”连用,构成倒装式介宾短语例: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表依据,凭什么)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即“以奚”,表依据,凭什么)4、“以”后省略“之”字,“以”常译作“把”;“之”作代词,共同构成介宾短语例: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之”代上文的“清流激湍”)二、作动词的几种情形1、“以”后接主谓式短语,常译作“认为”例:成以其小,劣之。

(“其小”是主谓式短语,“其”作主语,“小”是形容词,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是主谓式短语,“媪”作主语,“为长安君计短也” 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2、根据一些文言文句子对仗的规律去推敲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即前句“用”字意,任用)3“可以”“以为”与今义相同时作动词例:自以为关中之固。

(与今义同,以为、认为)三、作连词的几种情形,“以”位于动词与动词之间,形容词与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与形容词之间,大多作“而”字用1、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或不译例:猥以微贱。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使用规则与注意事项
连词连接的两个部分 通常具有相同的语法 功能。
介词后通常跟名词或 代词作宾语,构成介 词短语。
相关语言现象拓展延伸
介词短语的功能
介词与连词的固定搭配
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定语或 表语,对句子的意思起到重要的修饰 和补充作用。
英语中有一些固定的介词与连词搭配 ,如"because of"、"in spite of"等 ,这些搭配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04
介词与连词比较
语义功能比较
介词
主要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空间或时间关系,如“在”、“从 ”、“到”等。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与名词、代词等组成介词短语 才能充当句子成分。
连词
主要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和”、 “或”、“因为”等。连词可以单独作句子成分,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02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介词在句 子中的位置可能会有所不同,需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法规则来 判断。
03
连词详细解析
连词种类及用法
并列连词
转折连词
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如 “和”、“及”、“与”等。例如:“我 喜欢吃苹果和橙子。”
用来表示意思的转折或对比,如“但是” 、“然而”、“尽管”等。例如:“他很 聪明,但是不爱学习。”
05
常见问题与误区
介词误用为连词现象分析
介词被误用为连词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复杂的句子结构中,例如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由于他的经验不足,导致了错误的决策。”这里的“关于” 应该被替换为“对于”或“就”,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另一个例子是

介词连词的概念

介词连词的概念

介词连词的概念介词和连词是语法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和修饰的作用。

介词主要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而连词则用来连接句子、短语或词语。

一、介词的概念介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

它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前,用来修饰或限定名词或代词的意义。

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关系。

常见的介词有"在、于、向、从、到、为、对、关于、因为、由于"等。

介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表示时间关系:例如"在、自、从、到、至、以、以后、以前"等。

例如:"在早上"、"自从去年"、"从明天开始"、"到今年为止"等。

2. 表示地点关系:例如"在、向、从、到、离、往、过、上、下、内、外"等。

例如:"在教室里"、"向前走"、"从家里出发"、"到北京"等。

3. 表示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关系:例如"以、为、对、关于、因为、由于、比、和、与"等。

例如:"以书面形式"、"为了学习"、"对这个问题"、"关于这个话题"、"因为下雨"、"由于工作忙"、"比他高"、"和他一起"、"与他合作"等。

二、连词的概念连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连接句子、短语或词语,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连词可以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也可以连接主从复合句中的主句和从句。

常见的连词有"和、或、但、因为、所以、然而、而且、既然、只要、如果"等。

连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例如"和、或、但"等。

2020高考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

2020高考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

文言虚词“以”和“与”的用法以一、 '以'用作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以一当十(成语) 夜以继日(成语) 秋以为期(《诗经·氓》)7、“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凭借、因为、按照等”例:虽董之以严刑。

(表手段、工具,用)8、“以”后接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例:农人告余以春及。

(“春及”意即春天到来后的农事,是主谓式名词性短语)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谈笑”,动词活用作名词,属名词性短语,谈笑的方式)9、与疑问词“何、奚等”连用,构成倒装式介宾短语例: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表依据,凭什么)奚以知其然也?(“奚以”即“以奚”,表依据,凭什么)10、“以”后省略“之”字,“以”常译作“把”;“之”作代词,共同构成介宾短语例: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之”代上文的“清流激湍”)二、 '以'用作动词1、“以”后接主谓式短语,常译作“认为”例:成以其小,劣之。

“以”、“与”介词和连词词性分析

“以”、“与”介词和连词词性分析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吾两人在也”,都是主谓 短语,构成分句,所以这两句中的“以”用作连词。
方法归纳:
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 看它后面的成分:
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介词
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或分句
连词
“以”巩固练习
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2.洎牧以馋诛。 3.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2.连词。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是主谓 结构。
第二组: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8.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9.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在也。 10.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就职。
相如闻,不肯与会。 欲呼张良与俱去。
这是省略句,“与”连接的不是“会”,而是省略了的 “之”,即廉颇,所以判断时省略句要补充成分再辨 析。
“与”“以”作介词时,后面必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 语。 名词或代词已经省略的情况除外。
1句连词。“彼与彼”紧相连接,不能拆分; 代词并列,可以互换位置,在句中共同作主语。
2句介词。“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争” 的状语。
3句介词。“吾与之”不能互换,从上文看, 是说“吾”要采取的做法;且前后可以拆分, 在“与之”前可加“必”,所以句中“与之” 构成介宾短语,作“知”的状语。
再看一组: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未得与项羽相见。 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8.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9.执其手而与之谋
10.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1.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 (介词) (连词) (连词) (介词) (介词) (连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巩固练习
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2.洎牧以馋诛。 3.几以不纳死。 4.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连词 介词 连词 连词
Hale Waihona Puke “与”,这里讨论意义为“和、同”的“与”。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1句连词。“彼与彼”紧相连接,不能拆分;代词并列, 可以互换位置,在句中共同作主语。
人在也。 8.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
李渤之陋也。 9.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吾两人在 也”,都是主谓短语,构成分句,所以这 两句中的“以”用作连词。
方法归纳: 区分表原因的“以”是介词还是连词,关键看它后面
的成分: 是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词语) 介词 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或分句 (句子) 连词
分;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首 “先以,”“。以”这里讨论意义为“因为”的 1第.且一以组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介词。 “一璧之故”中心词“故”,是名 词性短语,“以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
共同修饰句中动词“逆”。
2构.。连词。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是主谓结
第二组: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
2句介词。“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争”的状语。 3句介词。“吾与之”不能互换,从上文看,是说“吾”
要采取的做法;且前后可以拆分,在“与之”前可加 “必”,所以句中“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知”的 状语。
再看一组: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连词)
6.未得与项羽相见。
(介词)
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佳句推送 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 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 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
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 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
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 毕淑敏
“以”、“与”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高考文言文选择题中的虚词题,需
要辨析“意义和用法”,是重点;特定语 境下的“以”“与”,作介词还是连词,是难 点。
(连词)
8.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连词)
9.执其手而与之谋
(介词)
10.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介词)
11.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
方法归纳:“与”是连词还是介词 连词 看前后是否并列关系,能否互换位置而基本
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句子成分; 介词 看“与”前面是否出现或可否加入状语等其他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