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对、对于、关于”的区别
近义词辨析材料

1关于、对于:“关于”表示关涉的事物或某种范围;“对于”主要是指出明确对象。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词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对”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或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此时不能用“对于”;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
2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3以至: (1)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2)表示上文情况的结果。
以致; 表示上文情况造成的不好的結果。
4、尽管、不管: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5、不免、难免:“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只能用于未实现的事,用“难免”的地方可以换成“可能”或“一定”。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
6、从而、进而: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7、继而、既而: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8、不只、不止: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他不止十六岁。
9、何必、何苦: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
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
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如:你何苦跟他过不去。
10、必定、必然: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
例:我们必定胜利。
现代汉语介词“对、对于、关于”用法探析

现代汉语介词“对、对于、关于”用法探析作者:鲁萍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9期介词由于抽象的意义和灵活的用法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其中,“对、对于、关于”这几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等方面谈谈这些词的基本用法。
一、对(一)“对”字的语法意义“对”用于提示对象。
细分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提示直接对象;一种是指明关联对象。
先看第一种。
例如:作家对人民应该歌颂。
句中的“人民”是“歌颂”的直接对象。
“对”字就有提示这个“直接对象”的作用。
”甚至还可以把“直接对象”提到句子的最前头。
这时提示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对人民,作家应该歌颂。
”这种句子中,因动作的直接对象已先行提示,所以动词后面不能再带宾语。
第二种是指明关联对象的。
例如:对于这三种人需要有三种态度。
在这句话中,“需要有”的直接对象是“三种态度”。
而“三种态度”是针对“这三种人”的,我们把“这三种人”叫做“关联对象”。
关联对象常常用“对”或“对于”来指明。
在这种句子中,由于“对”字所带的成分只是动作的关联对象,所以动词后面可以带宾语。
(二)“对”的用法1.必须用“对”字“对”字是用来提示直接对象或指明关联对象的。
当我们需要指明对象而没有指明时,所说的行为就显得“宽泛”,整个句子便失之于严密。
例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把提倡变法当作他的一大罪状,充满了恐惧和仇恨。
如果在“充满了恐惧和仇恨”前面加上“对它”,指明是对“提倡变法”,指代意义就明确而且逻辑也更为严密了。
从语法成分上看,“对”字及其所带的成分是作修饰语的,经常作状语,有时也作定语。
作状语时,它前面的“对”字不能少,作定语时,一般也不能少。
2.不该用“对”字因为“对”字及其所带的成分是作修饰语的,所以“对”或“对于”不能放在非修饰语特别是句子主语的前面。
如果把“对”或“对于”放在主语的前面,那个“主语”就变成修饰语了,整个句子便没有了主语。
【文献综述】“对”与“对于”的定量比较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对”与“对于”的定量比较介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
“对”与“对于”是介词中用来引出介绍对象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频率相当高,一般人在运用时,常常无法它们之间的微妙区别,不注意两者用法的准确性,用错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介词“对于”在现代汉语的介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的用法:关于“对”的用法各个学者有着不同的分类角度和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介词“对”的用法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指示动作的对象,表示朝,向,第二类是表示对待,表示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还有一种是固定搭配“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
张炼强在《汉语学习难点简析》中认为介词“对”表示对待关系,引出对象,他从语义的角度把介词“对”的意义分为四类:一是表示面对,朝向。
二是引出动作的受事,三是引出为此涉及的对象。
四是指明论断适用的对象,常用“对……来说”,也可以单用“对”。
周芍,邵敬敏(2006)与张炼强的分类结论类似,他们认为“对”主要用来引进对象或目标,它引进的对象或目标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用法也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义项,一是“对”引进动作的对象或方向,表示朝向,二是“对”可以表示对待,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前或之后,“对”字结构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用法大致同于“对于”,三是“对”还可用来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待,表示评议角度。
李琳莹(1999)分析比较了介词“对”的各个相关义项及其语用差异,根据它的语法意义把它分为四类,当谓语动词表示的是具体的言语行为或动作行为时,“对”介绍出这些行为所面对的对象。
当作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的是心理活动或情感态度时,介词“对”介绍出这些心理或情感行为的对象。
第三种是“对”介绍出句中主要动词表示的行为所针对的对象。
刍议“关于”和“对于”

刍议“关于”和“对于”【摘要】:介词及介词结构主要表示对象、时间、处所、方式和条件,在句子中作状语,有时也作定语、补语。
介词”关于”和”对于”意思相近,用法上有相同之处,在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
文章就从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来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关键词】:关于;对于;句法;语义;语用“关于”和”对于”这两个词在言语交际中,尤其在书面语中是个使用频率比较高、交际功能比较强的词。
在教学中,人们对两者的区别往往仅凭传统语法著作中一些不甚明了的解释。
陆俭明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配价分析法一章中列举了三个应该用”关于”而不是”对于”的句子,他提到:”过去,老师们往往是从意义上来加以解释的,说‟从意思上来看,这里主要是强调关涉关系,而不是要强调对待关系,所以用‟关于‟,不用‟对于‟”。
可是这种解释外国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掌握。
因而,有必要对二者的异同予以深入探究。
自从胡裕树、范晓(1985) 提出关于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以来,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已被广泛应用。
文章也打算从这方面浅做尝试。
一、从句法功能来看应该说,在实际应用中,”关于”和”对于”具有某些相同的句法功能。
如:都可以组成介词词组放在句首,都多跟名词组合,也可跟动词、小句组合。
吕叔湘在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关于…‟与‟对于…‟主要在句中作状语, …关于…‟只能用在主语前, …对于…‟既可用在主语前,又可用在主语后。
”对此,大家基本上没有异议。
然而在当”关于”和”对于”作状语或定语时,简直像一对孪生兄弟,有时实在不容易分辨清楚。
如:(1)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黄伯荣《现代汉语》)(2)对于别人的意见不能一概否定。
(周靖《现代汉语》)(3)军人,总让人想到许多关于尊严、生死、祖国这些悲壮美好富有感情的字眼。
(周靖《现代汉语》)(4)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国际问题的材料。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5)对于(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提不出什么意见。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之介词“对”

介词“对”、“对于”及介词结构“对/对于……来说”的偏误分析1他对我是好朋友。
(越南)2这儿老师对于我很好。
(越南)3如果到那天我爸爸妈妈就最高兴,对我自豪。
(泰国)4由于那时我的口语还不好,所以对交流来说有一点儿难。
(越南)5我喜欢印尼的季节,我还没习惯对广州的季节。
6在我房子的对面住了一位新同学,看来她是很友好,她对我用英语问:“你是哪国人?”7我朋友说我对卫生太讲究了。
(印尼)8她不找还表示她的态度对顾客赶走。
(越南)9但她的态度对这个顾客很不好。
(泰国)10我愣了一下,然后看他的信,信里是他表白他的感情对我。
(印尼)11我要学习汉语因为我觉得汉语很有用对我的工作。
(印尼)12广西师范大学对于我是很亲切的地方。
(越南)13反复对小雨对不起。
(越南)介词“对”和“对于”在现代汉语中可以与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结构,主要作状语,也可以做定语,相当于“对于”、“向”。
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引进动作的对象或关系者,一种是跟“说来”或“来说”搭配使用,强调所提出的看法、论断跟相关者的关系。
“对”的语法意义有: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目标,在表示这一语法意义时,可用“向”或“朝”等替换;表示对待关系,“所谓对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有意志的主体与某一对象之间,主体可以把某种性状、行为等加于某一对象之上。
表示对待关系的‘对’就是引进这一对象的,此时‘对’大多可以换成‘对于’”;表示涉及关系,“所谓涉及关系,就是指站在某一角度看问题时所牵涉到的一定的事和物。
一言概之,即“对”引进的就是某种论断、看法等所牵涉到的某个特定对象。
此类‘对’可换成‘对/对于……来说’。
”有人曾说,介词“对”与“对于”在用法是几乎相等的,因而了解了“对于”也就了解了“对”。
这种说法是不缜密的,介词“对”与“对于”在某些用法上是具有替换性,譬如上面说到的表示对待关系时,“对”大都可以用“对于”替换。
但,这些替换都是有条件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或者是对介词“对”、“对于”的语法意义掌握不牢固,或者是对其使用条件不明晰,又或者是对相关介词之间语法特征的差异性了解不透彻,都造成了留学生在使用这组介词时产生各样的偏误。
浅谈介词“对”和“对于”

浅谈介词“对”和“对于”2019-08-27摘要介词“对”和“对于”在汉语中的使⽤频率很⾼,本⽂主要是通过举出这两个介词⽤法的常见错误,将其语法意义及⽤法结合句例进⾏分析归纳,以及对⽐“对”和“对于”这两个介词⽤法上的异同,⼒求弄清这两个介词的不同义项及语法特点,希望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 对于 语法意义 ⽤法⼀、介词“对”和“对于”⽤法常见错误(⼀)外国留学⽣出现的错误“对”和“对于”在汉语中使⽤的频率相当⾼,外国留学⽣在他们的⼝语和书⾯表达中也经常使⽤,但错误百出。
例如:(1)如果你有问题,只管对我商量吧。
(2)早知道爸妈今天回家,我就对他们准备午餐。
(3)不管谁对他劝告,他都不听。
(4)她对妈妈告别就去学校了。
(5)对于教师所发出的教学信息,学⽣必然会引起⼼理变化。
以上病句,例⑴是该⽤介词“向”⽽错⽤“对”,例⑵是该⽤介词“为”或“给”⽽错⽤“对”,例⑶可以不⽤劝,⽽使宾语直接置于动词后⾯,例⑷是该⽤“向”⽽错⽤“对”。
例⑸犯了主客颠倒的错误,本来“教师……信息”是主体,⽤了“对于”就变成客体了。
其实我们在平时⽤时也会发⽣这样的错误。
从上⾯看出留学⽣对“对”的意义和⽤法并没有真正理解。
在他们看来,似乎只要引进动作⾏为涉及的对象就可以⽤介词“对”,与“对”⽤法相似的“对于”也容易出现类似错误。
(⼆)⽇常学习中的常⽤错误1、缺少“对”或“对于”。
例如:(6)他们对病⼈进⾏了全⾯检查,⼿术前后可能发⽣的意外也做了准备。
(7)这篇⼩说通过知青⼩明的细致描写,刻画了我国青年⼀代的新⼈形象。
例(6)前⼀分句⽤了“对”,⽽后⼀分句没有⽤“对”,导致句⼦不通。
这是因为当某⼀⾏为对象在句中作状语时,“对”字不能少。
同样,每⼀⾏为对象在句中作定语时,“对”字也不能少。
所以,例⑺“知青⼩明”前⾯也得加“对”,使介进⾏为对象作定语,句⼦才算通顺。
2、滥⽤“对”或“对于”。
例如:(8)对于他的⼯作作风,在我们车间得到⼀致好评。
小学语文语文常识(词汇)对.对于.关于

对.对于.关于
这三个词都是介词。
“对”和“对于”都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能改用“对”,如:他对(对于)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十分地关心。
但“对”和“对于”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
”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
其次,当“对”用在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
如:“对事不对人”。
再次,“对”多用于口头语体,而“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于书面语体。
“关于”是限定、揭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有时可跟“对于”互换。
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意见,没有谁不同意。
”
但“对”和“关于”又有明显区别: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
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
第三,“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文章的题目,如:“关于人生观”、“关于散文”。
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多作状语,一般不能单独做文章的标题。
关于与对于的辨析

“关于”与“对于”的辨析摘要:历年高考题中,就虚词“关于”“对于”的正确使用的指错题占了一部分,而他们的正确使用对相当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难点。
对于以后极有可能走上讲台的我来说,深刻、全面地理解这几个虚词的正确用法,弄清他们之间的区别显得很重要。
本文主要从语法和语用的用法和意义来分析这两个词。
关键词:关于对于语法语用辨析辨析“关于”和“对于”这两个虚词,需要从用法和意义结合来看。
相比来说,人们更对虚词的用法的研究的更多一些。
“虚词的意义实际有两方面,一是虚词的语法意义,一是虚词的语用意义。
”(马真2007)下面主要从虚词的语法和语用上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分析。
1.语法功能和意义:“关于”和“对于”这两个介词,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仍然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即要带宾语。
其语法功能就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心动词,从而表达种种复杂的语法及语义关系。
所带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类名词性的短语或谓词性的短语。
虽然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引介宾语,但是具体的意义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关于”是范围类介词,在介合作用中跟范围涉及范围排除的意义想关联,即“关于”主要用来表示关联的人或事物,指涉及的范围。
“对于”是施受类介词,在介合作用中跟施事或受事的意义相关联,主要用来指明对象。
对于介词“对于”的语法意义,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是引进“对待”和“涉及”的对象。
但是,具体“对待”和“涉及”究竟有怎样的区别,要怎么界定,语言学界还没有令人比较满意的解释。
1.1关于“对待”比较详细的阐述是“对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有意志的主体和某一对象之间,主体可以把某种性状、行为等加于某一对象之上。
”(傅雨贤等1997)。
如:(1)对于错误我们要正确改正。
(2)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特委负责人,对于这次起义是积极的。
例(1)中是将“正确改正”这一行为加到“错误”上;(2)是将主体陈独秀“积极”这一性状加到“这次起义”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对于、关于”的区别
论文作文
0322 0810
这三个词都是介词。
“对”“和”“对于”都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①在一般情况下,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改用“对”,如:他对(对于)集体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十分地关心。
②由“对”和“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做状语。
加“的”以后,也可以做定语。
例如: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
(状语)对国际形势的分析。
(定语)③用“对”和“对于”的时候,有一个谁“对”谁的问题。
动作行为的主体要在“对”的前边,客体要在“对”的后边。
例如“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的观众并不陌生”,这个句子正相反,应改为“我国观众对墨西哥电影并不陌生”。
④不要滥用“对”和“对于”。
因为滥用,往往会造成应做主语的词做了介词“对”或“对于”的宾语,句子就缺了主语。
例如,“对于那些参与分裂活动的人,当然不能选金领导班子里”,这个句子由于滥用“对于”结果导致了缺主语。
应删去了“对于”。
但“对”和“对于”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
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
“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
其次,当“对”用在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
如:“对事不对人。
”
再次,“对”多用于口头语体,而“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于书面语体。
“关于”是限定、揭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范围的介词,当“关于”也具有指出对象时可跟“对于”互换。
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意见,没有谁不同意。
”
但“对”和“关于”又有明显区别: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
”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
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
第三,“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文章的题目,如:“关于人生观”“关于散文”。
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多作状语,一般不能单独作文章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