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世界史重要时期阶段特征1-3

世界史重要时期阶段特征1-3

1、14世纪——18世纪总体特征:由封建社会向资木主义社会转变;世界各地由相对隔绝到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重大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表现:(1)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速西方封建衰落,促进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各国专制王权强化但渐趋衰落,英法美三大资阶革命爆发并逐步确立民主政体,为世界确立民主范本。

(3)思想: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相继爆发,重创神学和专制思想体系,极大推动思想解放、资义发展、资阶革命和社会进步。

2、 18世纪中期——19世纪6、70年代总体特征:资木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重大事件:英国、法国、美国、德意志资木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1)经济:工业革命相继展开并,将人类逐步推进“蒸汽时代”,主要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同时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政治:代议制民主政体在欧美大陆不断扩展、完善和巩固,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型完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3)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自由主义兴起;基于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反思之上的浪漫主义和批判、革命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体特征:资木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即资木主义一统天下最终形成。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表现:(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模式基本成熟;同时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西方完成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政治:资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巩固。

(3)思想文化:自由主义受到垄断组织的影响;基于物理学发展之上的印象派艺术开始流行。

世界史阶段特征归纳

世界史阶段特征归纳

世界史阶段特征归纳1.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制度及人文精神的起源(欧洲奴隶社会阶段)【阶段特征】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政治上①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②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经济上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为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2. 工场手工业时期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阶段特征】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后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1500年前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1) 政治上①在荷英美法等国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②西葡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相互间展开殖民争霸战争,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 经济上①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②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③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 思想文化上①资产阶级发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②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得到发展(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③近代文艺的繁荣(如文艺复兴中的文艺)3.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文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总特征】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指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世界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世界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人文精神都对西方世希腊、 1.希腊民主政治 (1)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2)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基。

(3)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实行民主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

(4)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到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2.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2)《公民法》: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到公元前3C 中叶罗马法律的总称,适用于罗马公民。

(3)《万民法》: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4)《民法大全》:6世纪,将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重点是认识人和人类社会,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其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3.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开创了逻辑学的研究方法。

世界近代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到文艺复兴运动)时间:14世纪~16世纪。

阶段特征: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

16世纪前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意大利和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二、资本主义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时间:17世纪~19世纪70年代初。

阶段特征: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世界古代史总体发展特征

世界古代史总体发展特征

世界古代史总体发展特征1、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各阶段最漫长的阶段,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自然界作斗争,才能生存,因此财产是公有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出现,个体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了,劳动成果开始为个人占有,进而发展到生产资料也为个体占有。

私有制和阶级的逐渐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的氏族部落公社过度到奴隶制国家,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

2、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点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它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约BC4000年代,终于BC2000年代末,这是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产生与发展的时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产生了第一批奴隶制国家。

进入BC2000年代后,随着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古老的奴隶制国家趋于繁荣,新的奴隶制国家相继出现。

第二阶段:约始于BC1000年代初,终于BC2世纪,这是奴隶社会繁荣、专制帝国建立与强盛的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南亚、中亚、伊朗、地中海区域等地兴起了一些新的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经过剧烈的分化组合,终于形成了一些地域广袤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如亚述、新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等,奴隶社会在这一时期臻于繁荣,但同时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

第二阶段:从公元3世纪开始到5世纪结束,这是奴隶社会危机和奴隶制帝国衰亡的时期,自公元3世纪起,西亚的安息帝国灭亡,横跨中亚和南亚的贵霜帝国日趋衰亡,罗马帝国也陷于奴隶制危机。

虽然世界各国奴隶制解体、封建制产生的时间极不一致,但大体来说,在5世纪左右,大多数地区的奴隶制先后解体,封建制相继产生。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上古历史的结束和中古史的开端。

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在法律地位上不被认为是人,而是物,是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世界历史阶段特征(最新整理)

世界历史阶段特征(最新整理)

世界史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公元前3500-476)经济:①以农业为基础,但工商业繁荣②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政治:①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逐步确立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②古罗马形成了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一套法律体系,对维系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文化:①古希腊的古典文化高度繁荣,是欧洲哲学的发端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学历史戏剧和建筑艺术高度发达,影响深远②罗马文化在法律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中世纪的欧洲文明(476-15c)政治:①西欧各国进入封建社会,形成金字塔成型的封建等级制②呈现教会与世俗王权二元并立、相互支援的权力结构③中后期王权有所加强,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经济:①封建领主制盛行,采用庄园制和农奴制经营农业生产②中后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重新兴起,行会兴盛,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思想文化:①古典文化遭到破坏,基督教神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垄断思想文化与教育②中后期,大学出现促进文化振兴,文艺复兴标志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

工业文明的前奏(16c-18c末)总特征: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开始的,此时,西欧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已经形成里世界潮流,西欧各国逐步向近代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买进。

西方崛起构成了近代开端的主要内容。

经济:①资本主义生产从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步发展到集中的手工工场阶段②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③早期殖民扩张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重商主义理论盛行。

政治:①17、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英美法等国相继爆发政治革命,代议制民主政治初步建立,资产阶级统治逐步确立,现代民主政治序幕就此拉开。

国际关系:①16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殖民扩张的前列,其后荷兰迅速兴起,经过一系列殖民战争,英国先后击败荷兰、法国,在18c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中期中世纪
公元911年-1300年
晚期中世纪
公元1300年-1500年
中世纪史主要国家与战争
01
拜占庭帝国与十字军东征
02
英法百年战争
03
04
蒙古帝国与欧洲的冲突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欧洲的对 抗
中世纪史重要事件与改革01 Nhomakorabea02
03
04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引发 了欧洲宗教的分裂与冲突。
文艺复兴
19世纪
欧洲列强争夺霸权,民族主义兴 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大发现,欧洲人探索新大陆。
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秩序发 生重大变化。
近代史主要革命与战争
英国光荣革命(1688 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限制王权。
01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推翻君主制,
建立共和制。
03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欧 洲列强争夺霸权,导致
03
《洛迦诺公约》(1925 年):改善法德等国关 系,稳定欧洲局势。
04
《非战公约》(1928 年):反对战争,强调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04 现代史阶段特征
现代史时间线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形成。
冷战时期
1947-1991年,两大阵营对峙,核武器竞争。
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目录
• 古代史阶段特征 • 中世纪史阶段特征 • 近代史阶段特征 • 现代史阶段特征 •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总结
01 古代史阶段特征
古代史时间线
史前时期
古代文明时期

(完整版)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完整版)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完整版)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1. 旧石器时代(约250万年前-公元前6000年)
- 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 居住在洞穴或简陋的临时住所中
- 没有文字和定居点的概念
2.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000年)
- 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
- 发展了陶瓷制作和纺织技术
- 出现了定居点和早期城市文化
3. 文明的诞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
- 各地出现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
- 出现了文字和文学作品
- 发展了中央集权国家和宗教体系
4. 古代帝国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
- 出现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大型帝国
- 发展了哲学和科学
- 出现了征服与争霸的战争
5. 中世纪(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
- 教在欧洲传播并成为主导宗教
- 封建制度和领地拥有形成
- 兴起,并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扩张
6.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公元1500年-公元1700年)
-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开始,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 欧洲开始进行大规模航海探险,并建立殖民地
- 科学革命带来了新的科学思想
以上是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的简要概述。

请注意,此文档以简洁的语言呈现,并不对内容进行详细总结。

参考资料:
- 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Archaeology
-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前6 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政治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其基本的民主原则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

2、法律上: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思想上: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十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00~1800年)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上: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思想上: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十二、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2、经济上: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3、文化艺术领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十三、20世纪社会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

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1、政治上: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了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3、文化上: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4、科学上: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十四、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总体特征)。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安宁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价值观。

十五、20世纪8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成因。

1945年到50年代初为恢复时期,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到50年代初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50年代初到1973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1974年到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

1982年到9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又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

90年代初至今,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温和衰退和缓慢回升时期。

(一)、50年代—70年代(黄金时期)
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获取了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海外市场;利用西欧各国经济的联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1、特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原因:(1)、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现代化——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持续发展。

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世界经济向真正现代化前进。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开拓了许多新产业.高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国。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①、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段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结束大危机以不同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科技革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国家大力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占据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开发新兴高科技产业,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管理,推行国有化政策,拓展世界市场,进行一些社会改革,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等。

(3)、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以及协调加强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4)、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外部的条件。

2、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欧、日本和美国。

西欧——二战后,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计划的援助,到50年代初,工业生产大体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其后,便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了。

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尤为迅速,60年代初跃居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奇迹”。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这是一个区域集团性的经济和贸易实体,联邦德国起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它在国际市场上和政治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成为能与美,苏抗衡的力量。

日本——飞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且发展势头不衰。

美国——二战的“暴发户”,二战经济稳定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但7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日本和“欧共体”的挑战。

(二)70年代——80年代(滞胀时期)
从1973年起,在石油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结束了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经济“滞胀”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可以相对缓和,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如前所说70年代中期那次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结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了“滞胀”阶段,“滞”是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生产停滞;“胀”是通货膨胀,两者并存、互相交织。

这就是“滞胀”的主要特征。

这两种情况下,要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冒通货膨胀的危险;要抑制通货膨胀,就要冒加剧经济衰退的危险。

因此,刺激经济增长政策与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是互相矛盾的,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政策摆来摆去,动摇不定,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失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的减弱。

1、原因: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促进生产的作用日益削弱
②、经济危机(原因: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竞争;第三世界的矛盾——石油提价是直接的)
2、特征: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3、应对措施:政府调整政策,减少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逐渐扭转经济颓势。

(三)、80年代——90年代(复苏时期) :8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走出了“滞胀”
(1)原因:①、重要原因是国家改革采取了降低税率;
②、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措施。

(2)特征:①、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②、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

(看小字内容人均收入;生产总值;国债发行量)
(四)、90年代以来的特点:
1、经济危机期间经济下降幅度较小
2、生产过剩危机和金融危机交织并发
3、经济复苏阶段较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