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合集下载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外的阶段特征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两个历史时期为例,分别为古代和近代,来对比中外的阶段特征。

古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古代时期是指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政治制度:古代中外的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时期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为主,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

而西方古代国家则主要采取城邦制度,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共和国,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经济发展:古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差异。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注重土地的耕种和农产品的交换。

而西方古代则更加注重商业和贸易,特别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度和商业网络,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传承:古代中外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重视家族和血缘的延续,强调尊老敬祖和礼仪道德。

而西方古代文化注重理性和个体的发展,以哲学和科学为基础,如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和罗马的法律思想。

社会结构:古代中外社会结构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上层统治者享有特权,而下层人民处于较低地位。

而西方古代则相对较为平等,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平民阶级,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构。

近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近代时期指的是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政治制度:近代中外的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了民主政治的探索。

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民主政治体制,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

经济发展:近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侵略,导致国家经济一度衰退。

而西方国家则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向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迈进。

文化传承:近代中外的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了思想的割裂和国粹危机。

【知识整合】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知识整合】中外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经典力学
对外: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班牙葡萄牙、英法荷)
经济:农耕经济全面高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政治:专制皇权的强化(内阁、军机处)
文化:明清之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外交:海禁、闭关政策的推行
【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
西方
中国
特征
对外:英法绥靖政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爆发
经济:官僚资本形成、日伪政权对沦陷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
文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重大历史史实
经济:资本主义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文化:电影和电视
对外:英法绥靖政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爆发
政治: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德国王朝统一战争,法国政治制度最终建立、
文化:亚当·斯密《国富论》、《共产党宣言》、达尔文与进化论、瓦特与蒸汽机、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古典音乐,印象派音乐与绘画
对外:英国海外殖民霸权的建立,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外交:参加一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重大历史史实
政治:一战和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文化:现代艺术兴起,电影和电视
政治: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当政者从北洋军阀政府到南方革命政府
经济:一战前夕和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1927年——1945年】
世界
中国
特征

1956年
过渡时期
特征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渐趋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大河文明)
政治: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思想: 孔子和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的局面,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 教育方面: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对外:反法西斯同盟。
经济: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当政者为南京国民政府)
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表7:1945年——70年代末的世界与中国
项目
世界
中国
特征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苏联)。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相设内阁、军机处)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八股取士、文字狱、《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表3: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项目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掀起。(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思想: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开放。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在其中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总是有一些共同点。

比较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国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本文将分析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对比。

第一阶段:古代文明时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诞生了自己的古代文明。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邦国家的形成,农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以及科技的进步。

中华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是农业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社会,并创造了象形文字。

此外,中国在冶铸、农业生产、纺织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特点是河流文明的形成。

古埃及位于尼罗河畔,尼罗河的泥沙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古埃及的特点是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各种雕像,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展了多门科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中世纪封建社会在中世纪,欧洲大陆和亚洲各地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农业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封建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地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的强大影响力。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拥有土地并将其分封给贵族为基础的。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教会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农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封建领主依靠农民的劳动来获取收益。

东亚封建社会:与欧洲的情况相似,东亚封建社会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君主制度在这些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和封建领主对国家和人民的控制非常强大。

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业化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的加速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较大发展,主要
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 原因是什么?结
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合史实,简述市
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 民群体的发展对
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 宋代文学艺术的
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 影响。(6 分)
14 世纪的意大利(“中世
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 远影响。
称为“元首制”。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 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
制,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
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地位。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 1.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 并立,民族大融合。
亡,至 1500 年左右,西欧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 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
本主义萌芽,
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 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 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
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会转型;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
兴起
14 世纪后 期——17 世纪前期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 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1 年 38(2)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分析布鲁尼的历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史撰述反映了当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 时什么样的思想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会出材料题(如相对论),关键是要找文明对西方文明有 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 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如市场经济与 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阶段和时期,其中包括了中外历史的发展。

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下面将对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1.传统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

在这个阶段,社会组织以农耕社会为主,封建社会制度基本形成。

国家政治中心以王朝为单位,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生产方式,封建等级制度存在,并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

2.帝国时代: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主要是指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辛亥革命为止。

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多个统一的大型王朝,包括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

这个阶段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相对繁荣。

3.民族解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旧中国时期的抗日战争。

中国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动荡和外来势力的侵略。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阶段对中国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

外国历史阶段特征:1.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在这个时期,人类出现了文字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建立了国家和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属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体系。

2.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致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为止。

在这个阶段,欧洲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基督教教权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学生版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学生版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中国处于宋元时期,
960--1368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二战后——70年代初
1.政治:40、50年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经济:一方面世界处于经济政策调整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现);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表现);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在德国、法国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思想文化: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理论的萌芽和形成。双百方针的恢复,1977年恢复高考及教育的发展。
4.科技:863计划,银河型计算机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公元前5——3世纪
西 方
中 国
特征
(古希腊罗马)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秦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中华文明形成


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罗马法的形成维系帝国统治,影响近现代西方法治建经济:小农经济确立并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
联系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较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比较(选修)
百家争鸣时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联系
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中外历史上重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比较
公元前5——3世纪
西 方
中 国
特征
(古希腊罗马)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秦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中华文明形成


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罗马法的形成维系帝国统治,影响近现代西方法治建设。
思想:文化繁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智者运动、苏格拉底)
经济:小农经济确立并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
联系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较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比较(选修)
百家争鸣时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联系
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中外历史上重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 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会出材料题(如相对论),关键是要找文明对西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

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1910——
1929 1. 政治: 1917 年俄国十月革
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

2. 经济:俄的经济政策: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3. 思想文化:现代主义文学艺
术。

1.政治: 1911 年的辛亥革命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
资产阶级国。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
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19 年五四运
动,标志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
年共产党成立,新三义指导了 1924
年—— 1927 年的国民大革命 .
2. 经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
期。

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马
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三义、思想
的萌芽形成
10 年 38(3)近代
中国工人群体产生
于 19 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
工人阶级为何能作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12 年 39(2) 19
世纪中叶以后,从
“格致” 到“赛因
斯”,反映中国向西
方学习的容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并分
析变化的原因。

( 12 分)
20 世纪
30 年代—
—二战
1.经济:经济大萧条和罗斯
福新政,联斯大林模式取得了
巨大成就。

2.政治:法西斯上台与第二次
世界大战;1.政治:国共对峙和抗日战争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和日益
萎缩。

3.思想文化:思想的成熟。

10 年 39(2)根据
材料二,指出
1926— 1985 年美
国进口关税率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并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
析变化的原因。

(9
分)
11 年 39( 1)从国
际和国两方面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计划经济思
潮在中国兴起的原
因。

(6 分)
二战后——
70 年代初 1. 政治: 40 、50 年代美两极
对峙格局的形成,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世界格局多极化趋
势出现。

1.政治:经过 1946— 1949 年的解
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新
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政治的
建立(政协、人大、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与曲折发展( 1957 反右
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 2.经济:通
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56——
1966,社会主义建
10 年 38(3)
20 世纪 50 年代中
国工人地位大幅提
高的历史背景是什
么?( 9 分)
10 年 39(2)根据
材料二,指出
1926— 1985 年
调整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现);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3.思想文化:现代主义文学
艺术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
业;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对外开
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3.思想文化: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双百方针
的恢复, 1977 年恢复高考及教育
的发展。

4. 科技: 863 计划,银河型计算机
5.外交:新时期外交的表现:
11 年 39( 3)20
世纪 70 年代以
来,世界围兴起了
经济调整之风。


括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
经济政策进行了怎
样的调整;简述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不断深
化的表现。

(8
分)
12 年 38(3)中国
产品后来大量进入
普通美国家庭的历
史原因有哪些?
( 10 分)
1991 年代以

1. 政治: 1991 年联解体,标
志着美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呈
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
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3.文化: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频繁,文化多元化。

1.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容)
2.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过程, 2001年加入 WTO 。

3.
思想文化:理论的深化(南方谈
话)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97);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4.科技:银河型计算机和神舟号载
人航天工程
10 年 39(3)在当
代贸易自由化的趋
势中,出现了哪些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组织?这些组织的
出现对贸易自由化
趋势有何影响?
( 7 分)
12 年 38(3)中国
产品后来大量进入
普通美国家庭的历
史原因有哪些?
( 1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