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历史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新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2年)是中华文明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清王朝统治时期内,1840年至1912年属于近代史部分,史称晚清。这一历史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强化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的发展,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是中华文明的成熟阶段。政治上,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成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成熟;隋唐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片繁荣景象,有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出现;文化上的发展主要是唐诗的盛行。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年这一历史时期也是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往南移。
从人类的产生至1840年,这段历史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历经了采集渔猎、农耕经济等文明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公元前2070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则是奴隶社会时期,经历了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公元1046年——公元前221年),其中周代以公元前771年的周平王东迁为界划分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此处须说明的是,很多同学历史认识中多知春秋战国而不知东周,东周时期又可划分为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政治: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思想: 孔子和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的局面,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 教育方面: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对外:反法西斯同盟。
经济: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当政者为南京国民政府)
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表7:1945年——70年代末的世界与中国
项目
世界
中国
特征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苏联)。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相设内阁、军机处)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八股取士、文字狱、《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表3: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项目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掀起。(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思想: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开放。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在其中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总是有一些共同点。
比较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国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本文将分析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对比。
第一阶段:古代文明时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诞生了自己的古代文明。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邦国家的形成,农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以及科技的进步。
中华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是农业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社会,并创造了象形文字。
此外,中国在冶铸、农业生产、纺织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特点是河流文明的形成。
古埃及位于尼罗河畔,尼罗河的泥沙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古埃及的特点是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各种雕像,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展了多门科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中世纪封建社会在中世纪,欧洲大陆和亚洲各地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农业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封建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地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的强大影响力。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拥有土地并将其分封给贵族为基础的。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教会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农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封建领主依靠农民的劳动来获取收益。
东亚封建社会:与欧洲的情况相似,东亚封建社会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君主制度在这些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和封建领主对国家和人民的控制非常强大。
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业化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的加速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中外关联: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及转型时期的阶段特征

中外关联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视角1·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的政治模式视角2·古代中国与希腊的不同发展方向、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利弊认识(1)不同发展方向①春秋战国时期与同时期的古希腊均处于分裂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古希腊小国寡民、城邦林立。
城邦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实行民主政治,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2)形成差异的原因①就地理条件而言,中国平原多,为形成统一局面提供了可能性,为农业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国家统一,它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
政治上宗法等级观念以及思想上法家思想的影响。
②希腊多山、多港湾,适宜工商业和航海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平等、民主、协作的民主精神,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政体。
(3)利弊认识①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这种政体后来逐渐成为束缚人们自由、平等意识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②古希腊民主制使公民拥有民主自由的权利,但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管理者具有专长和学识,这种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视角3·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制的区别(1)法律观念中国古代法律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罗马法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
(2)法律地位中国古代法制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古罗马法律是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
(3)法律结构中国古代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而古罗马法律则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
(4)法律内容古罗马法律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中国则没有。
(5)法学家地位古罗马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中国古代法律则完全以官方为主导。
(6)历史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古罗马法律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移。思想文化上则是佛道对儒学的挑战与冲击。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社会生活变迁
文化科技:物理、生物学、文学艺术
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合作
高中世界历史是把中国历史剔除并主要讲述的西方历史进程的发展。西方史学把西方历史划分四大阶段,即上古时期(约三四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古史(公元475年至1500年左右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近代史(1500年——1917年)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
从人类的产生至1840年,这段历史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历经了采集渔猎、农耕经济等文明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公元前2070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则是奴隶社会时期,经历了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公元1046年——公元前221年),其中周代以公元前771年的周平王东迁为界划分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此处须说明的是,很多同学历史认识中多知春秋战国而不知东周,东周时期又可划分为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高三历史知识点 中外对比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外对比在高三历史学科中,我们学习了世界历史以及中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比中外历史知识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政治体制与制度中外历史中,政治体制和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比较点。
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封建体制,各个封建领主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与之相比,中国的封建制度更加复杂,存在皇帝、官僚、地方世族等多个层级。
同时,中国历史中还有专制制度的存在,如大一统的秦朝和清朝。
二、社会结构与等级制度中外历史中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也有所不同。
欧洲封建社会中,主要分为三个阶级:贵族、教士、农民。
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则更加复杂,包含了士农工商四民,同时还存在严格的阶级划分,如士人与庶民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这在中国历史中并没有出现。
三、科学技术与教育科学技术和教育也是中外历史中的重要比较内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思想和技术发展得到了迅猛推进,如伽利略的天文学研究和达·芬奇的艺术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如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在教育方面,欧洲的学术传统主要体现为大学教育,而中国则注重儒学和科举制度。
四、文化与艺术中外历史中的文化和艺术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启蒙运动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达·芬奇的绘画。
而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则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如古代的诗词、书法和绘画。
五、宗教与信仰宗教和信仰是中外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对比点。
欧洲历史中存在着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宗教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中国历史中的主要宗教是儒教、佛教以及道教,这些宗教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六、战争与冲突战争与冲突是中外历史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
欧洲历史中发生了许多重大战争,如百年战争和世界大战。
与之相比,中国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战争和冲突,如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抗日战争。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3。科技: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总体特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峰时期
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
19世纪4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总体特征:西方自由资本的发展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工业革命的扩展(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思想文化:出现了自由主义(自由贸易政策)、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民族主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三大思潮。
2。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3.思想文化:邓小平理论的深化(南方谈话)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科技:银河型计算机和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
5。外交:加入WTO;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
2。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民主化进程.(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国家获得了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总统制)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了人文精神.
4.科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牛顿经典力学)
5.对外交往: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一体化进程,早期殖民扩张和争霸,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黄金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
抵抗外来侵略,实行海禁,闭关
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一体化进程,早期殖民扩张和争霸,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1840—1870
中国
世界
特征
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自由资本的发展
经济
1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动
2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3工业文明启动(外国资本入侵,洋务运动近代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高考历史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春秋战国:前770—221
中国
世界
特征
大动荡,大转折
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经济
铁犁牛耕时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兴起,个体小农经济占主导
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政治
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称雄,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
中国
世界
特征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及改革开始
两极格局演变发展
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一制经济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制经济并存)
资本主义从黄金时代走向经济滞胀,布列顿森林体系瓦解,美苏经济改革成效不大
政治
从文革中民主法制制度遭到破坏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民主法制建设
政治
新中国成立和政权巩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启动(三大民主制度建立,一届人大,宪法颁布1954)
两极对峙,(华约成立1955)冷战局面形成,两大阵营建立
文化
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的到来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确立霸主地位吗,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美苏冷战对抗影响世界局势
思想
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理学产生
文化
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四大发明)
14—18世纪
中国(明清时期)
世界
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兴起和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经济
1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重农抑商
特征
改革开放新阶段
由两极向多极发展
经济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出现
政治
民主法制国家建设,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展(港澳回归,两岸关系)
东1987苏1991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加强,霸权主义和地区战争不断
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是想
国际
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多边外交活动
2罗马法的形成巩固帝国统治。影响近代西方制度的建立,
思想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传统文化基础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
隋唐宋元时期
中国
世界
特征
古代文明的高度繁荣
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
(基督教,神权统治)
经济
1农耕经济全面繁荣
2农,手工,商取得辉煌成就
3海上和陆路交往空前繁荣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完善
思想
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新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权分立,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诞生1903,相对论1905和量子论1900
பைடு நூலகம்国际
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瓜分热潮,资本输出,以华治华)
1世界被瓜分完毕,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欧洲走向联合1993欧盟成立,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振兴)
国际
外交重大突破(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恢复)新时期对外开放
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变动(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三足鼎立出现,美苏争霸,中苏恶化)
文化
邓小平理论恢复高考
科技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20世纪90年代末
中国
世界
2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一战爆发1914—1918
1949——1956
中国
世界
特征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
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居民,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经济
经济恢复(1949—1952)土地改革和建设(1953—1956)农业合作社,三大改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出现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福利国家出现,产生结构变化)
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
文化
达尔文进化论,文学先后出现浪漫主义和批判主义
国际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反攻
加强殖民扩张和争夺海外市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霸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世界
特征
资本主义民主革命高峰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电气时代)
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
1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民主立宪和民主共和1912)
3封建制度改革,中华民国成立
4政权更替军阀侵略
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健全发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手工工场建立,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推行重商主义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专制走向衰落,统一的民族得到巩固
西欧封建社会的衰落,反对封建斗争兴起,代议制确立,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族化进程开始启动
思想
1文化专制,理学僵化西学东渐
2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人文主义发展和成就(文艺,宗教,启蒙)
文化
1传统科技世界领先,但为形成近代科技文学复兴繁荣兴盛
工业革命完成,蒸汽时代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政治
1封建腐败,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中国军民不断抵抗外国侵略
3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4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英议会改革,法、德宪法颁布)
5早期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1871)
思想
从“天朝上国”到向西方学习(新思想萌芽,洋务思想,早期的维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