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 下(统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42张PPT)

2019高中人教版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42张PPT)

大封建主
保护
封建主作为领主
在各自的领地内 小封建主 独自行使权力提供土,农地耕
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耕种提供了合法性, 农民 出现了不同程度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孕育统一的力量。
的分裂割据局面。
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契约(相互尽义务),控制力有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影响
知识拓展:封君封臣制度
人口增长;经
灾难与
济、城市发展
新变化
1000 教育振兴
1300 并存 1500
罗马

帝国
中世纪早期
中世纪中期
中世纪晚期

晚期

西罗马帝国

空间:欧洲、西亚、北非
早 期
东罗马帝国
一、西欧封建庄园
2.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1.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条件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
式———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庄园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 依附农民耕种,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 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典型的庄园主要集 中在法国中部和英格兰,13世纪成为庄园直接经营的兴盛时期。14—15世纪,随着经 济的衰退,自营地经营又变得 无利可图,庄园最终走向解体。




(中古西欧基本
的农业经济组织)
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

高中人教版必修2019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高中人教版必修2019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理解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解释】通过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贵族体系与政局动荡的原因。

理解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内涵与作用。

【家国情怀】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

进而感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内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时空观念】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和时空定位,了解在空间上涉及中古的西欧和中古的东欧,在时间上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进一步认识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产生了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

【史料史证】结合史料,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居民构成、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的显赫经济与精神力量,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结合材料,比较中国西周分封制与中世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背景: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政治)⑵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史料解读:史料一:史料二、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代代相传。

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封君与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史料三、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中世纪后期(11世纪——15世纪)

(1)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
期 的
(2)生产力提高、城市兴起(自治)

(3)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拜占庭(罗马法)
中古东欧
俄罗斯(帝国扩张)
中古 欧洲 具有 政治 经济 文化 的多 元特 征
C.反抗蒙古的统治
D.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随堂检测
1.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封建领主权力变化过程 C.王权演变历程
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课堂小结
1、中世纪前期(5世纪——11世纪)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核心)
中古西欧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制(经济社会基础)
2.庄园
(经济基础)
3.农奴制度
(阶级关系)
1.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社会动荡;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内容: ①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②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③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3)特点 以土地为纽带 等级森严 具有契约意识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 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 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一)建立
盎格鲁-撒克逊 诸王国
日耳曼部落
பைடு நூலகம்西哥特王国
法兰克王国
斯拉夫部落
(二)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政治表现)
社会性质 维持形式 统治关系
封建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封臣只对直接封君负责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衰而复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 1 软弱 。但是,国王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 背景 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 2 加强 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 15 世纪晚期 3 都铎王朝 建立后,英格兰 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表现 ②法兰西国王借助 4 通婚和征服 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 15 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 5 西班牙 和葡萄牙 影响 这些王国为西欧 6 民族 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前自主预习
课程标准 重点知识
学科素养目标达成
唯物 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封
通过了解中古
史观 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实质
时期欧洲地区
时空 通过学习了解中古时期的欧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中古西欧的
不同国家、民
观念 并分析该时空背景的阶段特征
政治、经济
情怀 的历史价值观
时空坐标
知识体系梳理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诞生和封君封臣制度
封建 条件 在 1 罗马 帝国的废墟和 2 日耳曼人 迁徙后建立
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社会的
基本
诞生
3 封君封臣 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特征
形成原因 社会动荡和 4 自然经济 的产物,8 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中古欧洲封建庄园里需要的粮食、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几乎都由庄园的 农奴生产。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共30张PPT)

封君封臣制度
材料三: 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
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 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很容易引 起国王与贵族 、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 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许二斌
“造成分裂割据”
封君封臣制度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概念解 读
中古时期,5—14世纪 欧洲,分西欧和东欧。
材料一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 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 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 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 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 “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 纪”。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兴起原因: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②封建经济获得 一定发展,耕 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 使用;工商 业复兴和繁荣。
(2) 基本特征: ①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②一 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
暴动, 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 些城市兴办大学。
封君封臣制度
材料二: 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
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代代相传。但 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上 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封君与封臣 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响
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法兰克王国
法兰 克王 国
克洛维一世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一支,4世 纪起,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 卢,不断扩张。 法兰克人首领克 洛维在教会及法兰克人、罗马人等 支持下建立法兰克王国。
第二单元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 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世纪的西欧
西欧中世纪的概念
名称
概念
远古
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 期,也就是原始社会
上古 (较早的古代)
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公元 前2070年——公元220年) 这个时期。世 界史的奴隶社会为上古时期。
(1)领主、佃户
领主指庄园内的封建主。领主拥有 庄园的经营权、行政权、司法权。庄园 内的人民在政治上效忠其领主,在经济 上依附于领主,直接向领主缴租。
佃户包括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 由的农奴。佃户的基本义务是为领主提 供劳役。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 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留权。
农奴没有什么自主权,法律上强调 农奴人身属于主人。农奴世代为农奴, 只有被主人释放才能免除农奴身份,不 能随意离开主人,可由主人买卖或转让。 有独立经济,有财产,有家庭必须在庄 园上耕种领主自营地,受劳役地租剥削。
农民份 地
农奴份地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 农民从领主处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共39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共39张ppt)
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 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 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 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 的秩序。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2)特点 ①经济上:相对封闭独立,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 ②政治上:统治管理,相对独立,维持社会 秩序(拥有司法权、征税权、政治统治权) ③是一种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 封建农奴经济模式
476年,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 帝国,并建立了多个王国,西 欧进入封建社会
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逐渐建立起庞大 的法兰克王国(481-843)
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其死后 分裂,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建立:公元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 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 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 封建制度。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原因:①社会动荡;②自然经济发展 ▲备注: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历史概念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分西欧和东欧。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 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 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 靠契约来维系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 (共21张PPT)
日耳曼人的南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上古奴隶 社会的终结和中古时期的开始,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
的不同国家、民族、宗
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
的多元面貌。
西欧
Contents

东欧
传统视角下的中世纪:
产。国由王于为自保然证经兵济源,占将据土统其地权治分利地封义位务给),大、封不特建同点主、地,影区响要之】求他 特们间按点联照:系土薄地弱规,模封提供建相主应们数陆量续的从兵国员。君大那封里建取主得们程也大 以 等 仪 控体分封到效度 握 土 因忠侵依 臣封土级式制不 有 地 此犯封照。,地力森性等行的造时君这直封严为有缔的政主成保,君一到,纽限结特和人了并护要模骑依带…契权司,西封且保式士…次,约,法同欧臣不护,。主。能层关封成 权 时 中把授做封臣土予臣层系为 力 也 古不臣,地土关分所 。 成 初(则利如分地系封得 于 为 期双以于提封者,;向 土 是 土 的封服供给为(分地 , 地权君兵司自封层裂实 封 上利的役法己君级、任建割义际 建 农的,何议提属接间据务的 主 民或事供下受相局)统不的者情金,土对面;治仅统在钱。属地独。者成治封等下者立,为者臣形继成),遭式续为;
适用范围
公民法 BC3C——AC3C 万民法 《卡拉卡拉敕令》
体系化 法典化
212年
《罗马民法大全》
地位: 是欧洲历史上
第一部系统完备的 成文法典
6C 完备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一:“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单选题1.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在中世纪的西欧,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

这说明(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2.地当交通要冲,扼黑海出海口,人烟稠密,商旅辐辏,更是一座极其富庶繁华的大都市,曾被誉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

该城市是( )A.开罗B.罗马C.亚历山大里亚D.君士坦丁堡3.16世纪,伊凡四世将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

此举( )A.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B.打击了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D.标志着基辅罗斯臣属于金帐汗国4.观察下侧图示。

对此法律文献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B.它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C.它由沙皇伊凡四世所颁布D.它维系了东罗马共帝国的统治5.罗马帝国亚洲行省的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行省的埃及经济都很繁荣,罗马向行省输出陶器、橄榄油、葡萄酒等产品,从行省输入粮食、纺织品、金属制品和奢侈品。

为了巩固统治,罗马统治者和法学家制定了( )A.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法律B.维护公民政治权利的法律C.调整平民贵族关系的法律D.强化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6.依据下图知识卡所列内容,判断该国是( )A.查理曼帝国B.法兰克王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7.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8.11-13世纪,伦敦、巴黎、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兴起。

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包括( )①促使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②推动封建制度在西欧推广③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基础④促使西欧大学的兴起A.②3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力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 )A.国家法院B.庄园法庭C.元老院D.公民大会10.中世纪早期西欧庄园的主要剥削形式是( )A.货币地租B.实物地租C.劳役地租D.庄园法庭11.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A.3世纪,日耳曼人开始渗入罗马帝国B.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C.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D.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编订并颁布12.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下列关于俄罗斯兴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B.基辅罗斯曾被蒙古征服C.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起统一国家D.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14.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D.更好地传播神学15.中古时期的欧洲城市居民争取自治权常用的手段是( )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B.呼吁改革C.通过法律解决D.委曲求全16.中古时期的欧洲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下列对于这一制度表述有误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 )A.封臣忠诚封君,封君保护封臣B.封臣为封君提供兵役C.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关系严格D.封臣土地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为封君17.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D.自耕农为主体18.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这里的“他”是( )A.查士丁尼B.屋大维C.恺撒D.伯里克利19.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所有权B.投票选举权C.城市自治权D.自由贸易权20.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城市发展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欧洲社会的稳定②商业贸易的发展③耕地面积的增加④国王统一事业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1.下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22.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逐渐流行开来。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庄园里的居民不包括( )A.领主B.农民C.农奴D.商人23.11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普遍存在。

这一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宗法制度B.土地封赐C.武力征服D.爵位封赐二、材料题24.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

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

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

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

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

材料三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

拜占庭人与主耳其大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3)从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兴衰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悟?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

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美]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公元1300年的欧洲比之于公元600年时的欧洲有哪些方面的“大大不同”?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庄园。

根据“一旦领主违反惯例,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选B项。

2.答案:D3.答案:B4.答案:D5.答案:A6.答案:D7.答案:C8.答案:D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C解析:在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跟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

13.答案:D解析:到17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而不是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故D错误,符合题意。

14.答案:B解析:10一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一些城市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知,城市经济的复兴是出现早期大学的根本原因,B符合题意。

15.答案:A解析:中古时期,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16.答案:D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表述有误”,西欧封建制度主要是与封土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靠扩张,故D 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

17.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可知庄园基本自给自足,故选B。

自给自足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产物,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禁止竞争的问题,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自耕农经济,排除D。

解析: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故A与题意相符。

19.答案:C解析: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获得城市自治权,故C符合题意。

20.答案:C解析: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故①②③正确;④是城市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C与题意相符。

21.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内领主直接经营的是直领地,领主土地收入归领主所有,佃户要为领主提供劳役服务,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A、B、C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符合史实。

故选D。

22.答案:D解析:抓住限定词“不包括”,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主要居民成分是领主、农民、农奴。

故D与题意相符。

23.答案:B解析:西欧封建制度主要是与封土联系在一起的,故B符合题意。

24.答案:(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内部矛盾;封闭保守的心态;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3)由拜占庭帝国灭亡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归纳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第二问,根据材料信息“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回答。

第(2)题,从材料二提取信息“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落后、保守的”“确保过去的一切”,从材料三提取信息“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并结合所学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