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合集下载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外的阶段特征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两个历史时期为例,分别为古代和近代,来对比中外的阶段特征。

古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古代时期是指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政治制度:古代中外的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时期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为主,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

而西方古代国家则主要采取城邦制度,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共和国,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经济发展:古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差异。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注重土地的耕种和农产品的交换。

而西方古代则更加注重商业和贸易,特别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度和商业网络,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传承:古代中外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重视家族和血缘的延续,强调尊老敬祖和礼仪道德。

而西方古代文化注重理性和个体的发展,以哲学和科学为基础,如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和罗马的法律思想。

社会结构:古代中外社会结构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上层统治者享有特权,而下层人民处于较低地位。

而西方古代则相对较为平等,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平民阶级,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构。

近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近代时期指的是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政治制度:近代中外的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了民主政治的探索。

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民主政治体制,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

经济发展:近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侵略,导致国家经济一度衰退。

而西方国家则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向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迈进。

文化传承:近代中外的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了思想的割裂和国粹危机。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二)秦汉时期(三)隋唐时期(四)宋元时期二、世界古代史时代特征(一)古希腊文明三、中国近代阶段特征(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四)、分期界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同:任务(反帝反封建)、主力军(人民群众)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五)、基本线索1、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19世纪中后期(1840--1894)】①政治:A.列强侵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新式军队诞生(海军、陆军)C.中国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对外开放(五口通商②经济:A.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B.中国经济结构变动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近代工业出现:洋务企业、民族工业③思想:A.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B.民主思想开始产生(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④社会:易服;报刊;铁路、轮船航运;邮政、电报【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2)】①政治:A.列强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王朝推行新政,但最终走向覆亡。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在其中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总是有一些共同点。

比较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国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本文将分析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对比。

第一阶段:古代文明时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诞生了自己的古代文明。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邦国家的形成,农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以及科技的进步。

中华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是农业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社会,并创造了象形文字。

此外,中国在冶铸、农业生产、纺织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特点是河流文明的形成。

古埃及位于尼罗河畔,尼罗河的泥沙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古埃及的特点是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各种雕像,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展了多门科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中世纪封建社会在中世纪,欧洲大陆和亚洲各地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农业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封建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地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的强大影响力。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拥有土地并将其分封给贵族为基础的。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教会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农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封建领主依靠农民的劳动来获取收益。

东亚封建社会:与欧洲的情况相似,东亚封建社会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君主制度在这些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和封建领主对国家和人民的控制非常强大。

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业化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的加速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特征比较

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特征比较
(5)帝国主义矛盾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及民主革命发展
(1)帝国主义侵略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戊戌变法与义和团
(4)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辛亥革命
(1)帝国主义时代的侵华特点
(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3)亚洲觉醒中的中国
(4)中印民族运动比较
1914至192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调整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特征比较
【复习目标】
1.比较中外历史发展的共同特点与个性特征,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2.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中外历史发展特征的认识。
3.从世界总体发展角度分析认识中国历史问题。
【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特征】
分期
世界总体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发展状况
中外比较角度
特征
表现
特征
表现
16至18世纪
(2)十月革命
(3)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4)战后革命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
(1)北洋军阀统治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
(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4)中国共产党成立
(5)国民大革命
(1)一战对中国影响
(2)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
(3)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与中国
(4)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1)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及封建主改革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4)对外殖民扩张
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封建制度衰落
(1)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占主体
(2)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3)思想专制及文字狱
(4)闭关锁国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较大发展,主要
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 原因是什么?结
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合史实,简述市
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 民群体的发展对
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 宋代文学艺术的
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 影响。(6 分)
14 世纪的意大利(“中世
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 远影响。
称为“元首制”。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 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
制,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
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地位。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 1.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 并立,民族大融合。
亡,至 1500 年左右,西欧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 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
本主义萌芽,
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 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 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
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会转型;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
兴起
14 世纪后 期——17 世纪前期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 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1 年 38(2)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分析布鲁尼的历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史撰述反映了当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 时什么样的思想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会出材料题(如相对论),关键是要找文明对西方文明有 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 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如市场经济与 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要点1社.会转型的概念社会转型是我国社会学者在研究中国现代社会变迁中提出并引入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被认为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意指中国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说详细一点,就是从农村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体制转型,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变。

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人们的地位、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要点2几.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及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前世纪)1、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2、具体表现: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②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③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

④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⑤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

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同时代的西方:雅典民主政治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滥觞。

相关主题:秦始皇及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小农经济、百家争鸣等。

二、明末清初(~世纪)1、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资本主义萌芽时代2、具体表现:①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③文化: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经济上是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文化则是董仲舒新儒学提出,以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移。思想文化上则是佛道对儒学的挑战与冲击。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社会生活变迁
文化科技:物理、生物学、文学艺术
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合作
高中世界历史是把中国历史剔除并主要讲述的西方历史进程的发展。西方史学把西方历史划分四大阶段,即上古时期(约三四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古史(公元475年至1500年左右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近代史(1500年——1917年)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
从人类的产生至1840年,这段历史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历经了采集渔猎、农耕经济等文明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公元前2070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则是奴隶社会时期,经历了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公元1046年——公元前221年),其中周代以公元前771年的周平王东迁为界划分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此处须说明的是,很多同学历史认识中多知春秋战国而不知东周,东周时期又可划分为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阶段和时期,其中包括了中外历史的发展。

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下面将对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1.传统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

在这个阶段,社会组织以农耕社会为主,封建社会制度基本形成。

国家政治中心以王朝为单位,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生产方式,封建等级制度存在,并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

2.帝国时代: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主要是指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辛亥革命为止。

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多个统一的大型王朝,包括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

这个阶段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相对繁荣。

3.民族解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旧中国时期的抗日战争。

中国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动荡和外来势力的侵略。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阶段对中国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

外国历史阶段特征:1.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在这个时期,人类出现了文字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建立了国家和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属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体系。

2.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致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为止。

在这个阶段,欧洲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基督教教权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宋元时期
960--1368年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文化:理学兴起,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
②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
③思想: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
2.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执政期间,汇编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2.经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4.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牛顿力学)
1.政治: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理论和设想的早期民主思想。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追求私欲的进步思想。
1.经济:工商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4世纪后期—17世纪前期
明朝时期
1368—1644年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了人文精神。
4.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哥白尼、伽利略)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还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3.思想: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7世纪——9世纪
隋唐时期
581—907年
1.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
总体特征: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但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时期
世界的阶段特征
中国的阶段特征
BC8—BC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
1.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从梭伦改革(BC594年开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9年开始)——伯利克里执政(BC443——BC42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BC450年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民主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世纪—6世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年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00年左右,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其特征是:
①政治: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教权高于王权。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礼乐制度也遭到破坏。
3.思想:学术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C3—3世纪
秦汉时期
BC221—220年
1.政治:BC27年,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称为“元首制”。
总体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1.政治:建立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思想文化: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明朝后期出现了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追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40年代
清朝前期
1644—1840年
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英国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国家获得了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政府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2.经济:雅典的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以智者学派(BC5世纪)和苏格拉底(BC469——BC399)的思想主张为代表。
总体特征: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
1.经济: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和出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