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世界史阶段特征归纳

世界史阶段特征归纳

世界史阶段特征归纳1.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制度及人文精神的起源(欧洲奴隶社会阶段)【阶段特征】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政治上①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②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经济上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为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2. 工场手工业时期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阶段特征】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后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1500年前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1) 政治上①在荷英美法等国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②西葡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相互间展开殖民争霸战争,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 经济上①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②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③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 思想文化上①资产阶级发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②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得到发展(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③近代文艺的繁荣(如文艺复兴中的文艺)3.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文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总特征】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指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世界史阶段特征

世界史阶段特征

十、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前6 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政治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其基本的民主原则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

2、法律上: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思想上: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十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00~1800年)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上: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思想上: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十二、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2、经济上: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3、文化艺术领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十三、20世纪社会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

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

中国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中国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中国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4、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文历法、文字、医学、建筑、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6、先秦历史的发展过程明显的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史观的原理。

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基础。

1、政治上:第一,封建国家由战国分争走向统一,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巩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主张继续推行井田制和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两大势力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和数次的斗争。

第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由崇尚法家思想演变到推崇儒家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

第五,地主阶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第六,奴隶制的残余势力还大量存在,表明社会制度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经济上是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文化则是董仲舒新儒学提出,以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移。思想文化上则是佛道对儒学的挑战与冲击。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社会生活变迁
文化科技:物理、生物学、文学艺术
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合作
高中世界历史是把中国历史剔除并主要讲述的西方历史进程的发展。西方史学把西方历史划分四大阶段,即上古时期(约三四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古史(公元475年至1500年左右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近代史(1500年——1917年)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
从人类的产生至1840年,这段历史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历经了采集渔猎、农耕经济等文明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公元前2070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则是奴隶社会时期,经历了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公元1046年——公元前221年),其中周代以公元前771年的周平王东迁为界划分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此处须说明的是,很多同学历史认识中多知春秋战国而不知东周,东周时期又可划分为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
特点: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具有落后性、脆弱性、封闭性。
影响:是我国专制社会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始终在中国专制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间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但也是中国专制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原因。
(2)土地兼并问题
(4)评价:①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②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压抑人性
(二)难点突破
1、宋元时期时代特征
经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坊市突破时空限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两宋之际)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二府三司、文官地方官、通判、转运使——中书省、行中书省)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化发展
(三)易错、易混点试析
1、小农经济不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侧重于规模“小”,自然经济侧重于“自给自足”,与商品经济对立。在谈到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中国历史时我们更多的用“自然经济”这一概念。
2、只要有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出现土地兼并。所以可以说土地兼并根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3、在先秦儒家思想中,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孟子和荀子则代
权力和地位世袭 中央下属地方行政机构,官员皇帝直接任免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 初期积极,长远不利于国家统一,安定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后不断调整,积极明显
相同 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目的为了巩固统治,一定时期都产生积极影响
(三)易错、易混点试析
(2)手工业:灌钢法;北朝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思想文化
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二)难点突破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1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1

•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已孕育了新的经济 因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 的趋势;
• 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 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 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 伴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 中华文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 第四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 1949年)
• 【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 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 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 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 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 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本阶段 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 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始终是本阶段最主要的矛盾
•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 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 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 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 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想。
• 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 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 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 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奠定 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作 贡献
•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 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向西方 学习成为社会思潮
•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 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中期中世纪
公元911年-1300年
晚期中世纪
公元1300年-1500年
中世纪史主要国家与战争
01
拜占庭帝国与十字军东征
02
英法百年战争
03
04
蒙古帝国与欧洲的冲突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欧洲的对 抗
中世纪史重要事件与改革01 Nhomakorabea02
03
04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引发 了欧洲宗教的分裂与冲突。
文艺复兴
19世纪
欧洲列强争夺霸权,民族主义兴 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大发现,欧洲人探索新大陆。
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秩序发 生重大变化。
近代史主要革命与战争
英国光荣革命(1688 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限制王权。
01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推翻君主制,
建立共和制。
03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欧 洲列强争夺霸权,导致
03
《洛迦诺公约》(1925 年):改善法德等国关 系,稳定欧洲局势。
04
《非战公约》(1928 年):反对战争,强调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04 现代史阶段特征
现代史时间线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形成。
冷战时期
1947-1991年,两大阵营对峙,核武器竞争。
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目录
• 古代史阶段特征 • 中世纪史阶段特征 • 近代史阶段特征 • 现代史阶段特征 •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总结
01 古代史阶段特征
古代史时间线
史前时期
古代文明时期

历史年代阶段特征

历史年代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1、先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阶段特征:先是指我国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汉文化作为先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流,出现融合的局面。

江南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5、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6、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因素产生。

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近代中国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通史提纲)
第一部分中国史
一、古代中国
1、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0)→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秦朝(前221~前206)→西汉(前202~8)→东汉(25~220)→魏晋南北朝(220~581)→隋(581~619)→唐(618~907)→五代(907~979)→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元(1271~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2)
3、阶段特征
A.先秦:
总特征:中华文明起源与奠基;开创、勃兴
政治:权力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完善,但尚未集中;血缘政治从强化走向削弱;统治疆域扩展,走向统一。

经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如土地制度);农工商的基本经济结构形成。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础。

B.秦汉:
总特征: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大一统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丝绸之路?
政治上:官僚政治渐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内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疆域变迁等
思想文化上:统治思想的变化?文化科技的又一高峰
C.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曲折发展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江南开发、佛道盛行、艺术发展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
经济上:江南开发;灌钢法
政治上: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
思想文化:佛道盛行、艺术发展
D.隋唐:中华文明鼎盛、
..、光照四邻
...繁荣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繁荣
经济上:农业?曲辕犁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上: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思想文化:三教合一、唐诗、雕版印刷术、火药等,中华文明光照四邻
E.宋元:中华文明继续发展
....,民族大融合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华文明的新高峰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富庶;宋代商业突破性发展;宋元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族大融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北宋加强集权、元代实行行省制
思想文化上:理学兴起;宋词元曲;风俗画;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授时历》最先进
F.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总结
..——繁盛与危机并存、衰落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社会转型
明清——帝国的辉煌与衰落
经济上:商帮、资本主义萌芽、人口大增
政治上:专制集权发展到顶峰、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上:心学集大成;早期启蒙思想;小说繁荣、科学文化总结
1、大事列表
2、分期与线索
分期1:晚清时期:1840~1912;民国时期:1912~1949
分期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革命史观)
三条主线:
•列强侵华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抗争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近代化史(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政治、经济、思想、社会)
3、阶段特征
A.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
总特征:近代中国开始沉沦与转型
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上:经济结构变动,近代化起步
思想上: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体西用
社会生活:渐开放,工业文明开始影响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
B.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
总特征: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政治上: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经济上:实业救国;民族工业显著发展
思想上:康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
社会生活:社会风尚等
C.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1919~1949)
总特征: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走向成功
政治上: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经济上:民族工业由发展到陷入绝境
思想上: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
社会生活:影视事业等
1、历史长河
2、分期与线索
分期: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新时期
线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先曲折后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新中国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阶段特征
A.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1949~1978,改革开放前)
总特征: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成就与失误并存
政治上:特色民主政治体系建立,文革时遭破坏;外交逐渐成熟,不断打开新局面
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成就与失误并存
科教文化上:成就突出,曲折发展
社会生活:翻天覆地,受政治运动影响
B.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总特征:改革开放,社会转型
政治上: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九二共识,祖国统一迈出大步伐;新时期外交建树斐然,中国大国地位上升
经济上:改革开放——体制改革,全方位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思想文化:新时期理论创新——特色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社会生活:科教文化事业大繁荣
第二部分世界史
一、历史长河
二、分期与线索
分期:可分三大阶段——①工业革命前(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阶段);②工业革命~二战结束(1945);③二战结束以来(1945~今)
线索:①资本主义发展史;②社会主义发展史;③近代科学发展史;④世界格局演变
三、阶段特征或大事列表
A.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
总特征:西方文明的摇篮(源头)
政治上:民主(雅典)、法制(罗马法);经济上:工商业发达;思想上:人文精神起源
B. 前工业革命时代(14C ~1765 )
总特征:向近代社会转型
政治上:尼德兰革命、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专制→民主)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原始积累、手工工场阶段),世界市场出现并拓展
思想文化:人文思想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建立
C. 工业革命的浪潮(1765 ~1945)
1、重大事件:①两次工业革命(18C中期~)②世界市场形成(19C末20C初)
③民主政体在美、德、法的确立④两次世界大战(20C初)⑤社会主义运动
2、基本特征: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①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文明向世界扩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政治上:民主政体在英国的完善及在北美大陆的创新和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变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③思想文化: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艺术流派先后流行;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

D.二战后的世界(1945 ~今)
1、主要内容: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②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改革;
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④(近现代)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
2、基本特征:世界格局剧烈演变
3、分期:①1945~20C90年代初② 20C90年代以来~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