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法之冬季养生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原文冬季养生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释义:冬季3个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
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
草木凋谢,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动物冬眠,水面结冰,这就是冬藏,这时节人要早点睡觉,太阳出来再起来,以便顺应大自然的冬“藏”之机。
在五脏中肾主水,对应的季节是冬季,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就是伤了阳气,若人们在冬天伤了阳气就是伤了肾。
如果冬天没有藏好,到了春天就会腿没有劲,抽筋、半身不遂等,这都属于痿症,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肝病、筋脉松弛等。
厥就是四肢冰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
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了。
说说冬字“冬”是本来意是“终了”的“终”。
甲骨文左就像是一根绳子,两头都打了结,表示终结,冬季又是一年中最末一个季节,所以借用“冬”来表示“未了”之意;金文中把日头放在绳子当中,表示太阳不温暖了;小篆右把太阳去掉了,换成了“冰”字,没有太阳,又结了冰,以示冬季之寒。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冬天夜长日短,人们应顺应自然,增加睡眠时间,在冬天熬夜的伤害比平常更大,冬季不要晚睡。
晚11点之前要上床休息。
冬天避免“冷”健身冬泳、冷水浴等,当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大多体质以偏虚为主,无论是冬泳或是洗冷水澡,看似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其实身体要耗费很多的自身热量阳气来抵御寒冷,对本来就体质偏虚的人来说尤为不宜。
冬天里不要做出汗太多的运动,汗液属于“津液”,剧烈运动后,毛孔开张,阳气随汗液外泄。
冬天不要把皮肤外露,不在冬天减肥,无论是节食、运动或者药物利尿和减肥的方法,都是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热量,属于“泄”的范畴,减肥不适于在冬天进行。
《黄帝内经》 四季养生概述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概述《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的养生方法。
一、春三月《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解释: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生机,此时养生应该注重保护这种生机。
建议:应该夜卧早起,多到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多吃一些具有生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香椿等。
二、夏三月《黄帝内经》:“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解释:夏季是自然界万物茂盛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建议:夜卧早起,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荷叶粥等。
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身体干爽和健康状态。
三、秋三月《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解释:秋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敛、滋润。
建议:早卧早起,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
同时,避免过度贪凉而暴食冷饮。
四、冬三月《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解释: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藏、补阳。
建议:冬季应该早卧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四季养生法则四季养生法则是指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饮食、穿着、作息等生活方式,以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生机活动的一套养生方法。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季养生法则:1.调理肝脏:春季是肝脏的运动旺季,可适量摄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
2.外出运动:春季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可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增强体力。
3.调整睡眠:春季阳光充足,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4.避免过度疲劳:春季人体容易疲劳,需要注意适度休息,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
夏季养生法则:1.饮食清淡:夏季气温高,身体易出汗,应多饮水、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海鲜等。
2.避免暴晒:夏季阳光强烈,应减少在烈日下活动时间,避免中暑和晒伤。
3.合理锻炼:夏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避免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
4.心情舒畅:夏季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
秋季养生法则:1.润肺养胃: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喝水、多吃养肺的食物,如梨、银耳等,避免熬夜和暴饮暴食。
2.补充营养:秋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可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蔬菜等。
3.锻炼身体:秋季气候宜人,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如晨跑、散步、太极等,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4.注意保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和着凉。
冬季养生法则:1.保持温暖:冬季气温低,应穿着保暖,合理搭配衣物,注意手脚和头部的保暖,避免受冻。
2.消食养肾:冬季阳气不足,可适量多吃热食,如姜、葱、蒜等温热性的食物,有助于消化和增强肾阳。
3.适量运动:冬季不宜过度运动,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保持身体活力。
4.安排作息:冬季白天短夜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春夏秋冬是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养生法则,合理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四季的变化,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季养生法则: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开始复苏。
春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补:春季气温虽然回暖,但天气还是相对寒冷湿润的,要适当进补,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多食用温补的食材如姜、葱、蒜、桂皮、红枣等。
2.平衡饮食:春季是脾胃易虚的季节,要注意平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多摄入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保持肠胃健康。
3.锻炼身体:春季天气适宜,可以进行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保护肝脏:春季是肝脏养护的关键时期,要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过度饮酒,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夏季养生法则:夏季是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们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容易出现中暑等问题。
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饮水: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需要多喝水以补充体液和防止脱水。
2.饮食清淡:夏季应当避免油腻、辛辣等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保护胃肠。
3.防暑降温:夏季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温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避免过度疲劳和暴晒。
4.室内与室外结合:室外活动要避免在炎热的时段进行,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
夏季也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踏步机等。
秋季养生法则:秋季是阳气渐收,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的季节,气温逐渐变凉。
秋季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节饮食:秋季是进补的季节,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多吃一些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如豆类、果蔬、杂粮等。
2.锻炼呼吸系统:秋季是呼吸系统最容易受到寒冷空气刺激的季节,应该多做一些适合秋季的运动,如散步、健身操、太极等,增强肺功能。
3.清肺润燥:秋季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容易导致肺部燥热,可以多饮用一些润肺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蜂蜜等。
4.注意保暖: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四季养生——冬季养生.ppt

二、起居调养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 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 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 藏”。
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症状要及时进行自救,严重时要到医院接受抢救 治疗。农药中毒患者无法在两小时内送到医院的,可采以大量饮水, 并用手指刺激喉部,诱发呕吐中毒食物,随后立即送医院。
五脏保健法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五脏生理 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 节。因此,被称为“生命器官”。生命器官健全的人,抵抗疾病的 能力强,患病后也易治疗和康复,保护体内重要脏器是养生保健的 基本出发点。五脏保健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通过饮食、情志、 起居、环境、运动、药物、推拿、气功、导引等方面的调养保健, 才能达到整体摄养的目的。这些方面对每一脏都是适用的,但五脏 的生理又各有不同,故保健方法亦各有侧重。为了避免相互重复, 本节针对五脏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特点,仅作一级性的保健方法介 绍。五脏保健的方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要互相参考, 互相补充。
6.好好吃早餐——不吃早饭可能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液浓缩, 血液流动缓慢。空腹活动可引起耗氧量增加,造成脑血栓,易引起 中风。吃好早餐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好处。
7.保持心情乐观——碰到烦恼事件,要平和化解。制怒息怒,遇事 不怒是良药。千万不要用生气来惩罚自己,要注意自我控制。
8.冬季蔬菜注意清洗 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植物所进行的光合作用不能完全将农药吸收。 多数进入大棚种植的植物对农药的需要量更大,农药残留量也会更 大。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法

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法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的阳光逐渐变得温暖宜人。
随着季节的更迭,中医养生学说中的四季养生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中医理论中,四季养生法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状况,合理调整饮食、起居、运动和心理状态,以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方法。
春季养生春天是大地复苏的季节,气温回升、阳光充足,适合进行一些有氧运动。
此时,中医建议多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活动,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力。
此外,由于春季气候多变,人们容易感冒,中医养生强调要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愉快的情绪,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夏季养生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易感到疲倦和口渴。
中医养生法主张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温水和鲜果汁,以防止脱水。
此外,夏季还是各种病毒传播的高发季节,应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勤通风,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夏季的饮食宜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和生冷食物。
同时,防晒也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要尽量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
秋季养生秋季气候凉爽,温度适中,适合进行户外活动。
中医养生强调秋季要多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体质。
此外,秋季天干物燥,人体易感到口干舌燥,应适当多喝水、清淡饮食,增加水分摄入。
秋季还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应该提前进行预防,适当增加锻炼以提高免疫力。
冬季养生冬季寒冷,人体代谢减缓,中医强调冬季要保持温暖。
建议多穿衣服,尤其要注意保暖腰腹和脚部,防止感冒。
此外,冬季气候干燥,室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水盆增加室内湿度。
冬季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要注意避免人群聚集和通风不畅的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之四季养生法是根据季节气候及人体生理特点,进行合理调整饮食、起居、运动和心理状态,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实践中需要结合个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春季养生: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阳气升发,宜养肝。
要保持心情舒畅,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保暖,饮食上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温性食物,以养肝疏肝为主。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宜养心。
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烦躁,多饮水,饮食上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适当食用具有解暑作用的食材。
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阳气渐退、阴气渐生的季节,宜养肺。
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饮食上以滋阴润肺为主,多吃温性食物和水果。
冬季养生: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阳气潜藏,宜养肾。
要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暖干燥,饮食上以滋阴补肾为主,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和中药材。
此外,中医还认为五味入五脏,饮食要因时因人而异。
同时,精神养生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神清气和、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等。
运动调养也是中医养生的方法之一,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总之,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注重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心情愉悦、注
意饮食调养和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调节,以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四季养生法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调节饮食、作息和运动等生活方式,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应的养生法则进行详细阐述。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气温逐渐升高,阳气渐长。
根据中医理论,春季肝藏血,宜补肝养血,所以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能补肝养血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动物肝脏、黑豆、红枣等。
此外,春季天气多变,容易感冒,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抵抗力的食物,如葱姜蒜、紫菜、酸奶等。
此外,春季气温适宜,宜多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活动身体,增强体质。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温高,湿热重。
夏季应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苦瓜、绿豆、荷叶等,这些食物有利于降温解暑,保护消化系统。
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较快,所以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此外,夏季也是发生中暑和蚊虫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要加强防暑降温和防蚊虫叮咬措施,保证睡眠质量。
秋季是温度逐渐下降,气候干燥的季节,正是秋收冬藏的时候。
根据中医理论,秋季肺功能旺盛,容易受干燥之气伤害,因此要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莲子、百合、胡萝卜等。
此外,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因此要多喝水,保持皮肤的水分。
此外,秋季也是感冒多发季节,所以要注意保暖,增加抵抗力,避免感冒。
适度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登山、野餐等,可以使人体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此时阳气最衰。
冬季养生的关键是保暖,要注意避寒保暖,避免受寒引起感冒等疾病。
饮食上可以适量多吃一些温热食物,如姜、葱、蒜、山药、桂圆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驱寒暖身。
此外,冬季室内环境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问题,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喝温水,保持体内水分。
此外,冬季太阳辐射弱,很多人容易缺乏维生素D,可以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
总之,四季养生法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的需求,合理调节生活方式,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养生法之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在冬季该怎么养生呢?接下来和你一起了解冬季养生的知识吧。
冬瓜汆丸子
材料
猪肉馅(要有肥有瘦的),冬瓜,淀粉,生抽,绍兴酒,葱末,蒜片,姜片,盐,鸡精少许
做法
猪肉馅加淀粉、生抽、盐、绍兴酒和匀。
2、加少许油在锅里,烧热,蒜片、姜片爆香。
3、加适量水,煮沸,然后把猪肉馅捏成一个一个圆圆的小丸子,下进锅里。
4、丸子在锅里的样子就忘记拍了。
中火煮10分钟,下切好的冬瓜片。
5、煮到冬瓜有点软了的时候,加鸡精和适量盐,冬瓜完全软了就可以关火,出锅了。
撒上些葱碎。
肉桂面包卷
材料
高筋面粉200克,低筋面粉200克,干酵母8克,炼乳13克,
一个鸡蛋+牛奶250克,奶油40克,盐6.5克,白砂糖36克,糖粉25-30克,肉桂粉0.5大匙
做法
1. 将所有材料揉成面团,揉到能拉出薄膜来是最好了,实在不行,也尽力多揉一会
2.将面团放置于容器进行发酵,待发酵至2.5倍左右,用手指蘸干面粉,插进面团,小坑不会很快回缩则发酵完成
3.将发酵完的面团取出滚圆,盖上湿布松弛15分钟
4.将肉桂粉和糖粉装入一个保鲜袋,充分混合,放一旁备用没有糖粉,可以用料理机把白糖磨成粉来使用
5.将松弛好的面团擀成0.5CM左右厚度的面皮,撒上肉桂糖粉
6.纵向将面皮裹成一个长条,切去两头不规则的地方,将剩余部分分割成16段
7.排上烤盘,进行最后发酵
8.最后发酵完成,烤箱预热180度,上下火,烤箱中下层20分钟左右
9.在烤箱中又变胖了一些出炉
冬季时的运动养生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
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耐寒锻炼
耐寒锻炼有益于人,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都有帮助,从而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
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
人的耐寒能力虽然是有一定限度的,体质不同的人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但通过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如何迈开耐寒锻炼的第一步?这个问题等寒冷到来之后再考虑就已经晚了。
因为气温的变化是逐渐由高到低的,人们的锻炼也必须采取逐步使机体适应寒冷的办法。
如果一个人能坚持从热天到冷天每天清晨不间断地到野外走一走,深沉地去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那他的耐寒能力也是会逐渐提高的。
如果再随着气温降低加上活动量逐步升级的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登山等,人们就会虽在冷处不觉冷了。
古人总结出的“秋凉”方法,实质上是对机体耐寒能力适应性的锻炼。
冬泳
冬泳是一项集防病、治病、健身、抗衰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能显著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冬泳时,冷水的刺激可使人体血管不断收张,从而锻炼了血管的弹性,起到了防止和延缓动脉硬化发生与发展的作用,对预防并缓解中老年人高黏滞血症效果明显。
冬泳的冷刺激还可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有利于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
当然,参加冬泳的人,必须具有冷水锻炼的基础,身体对冷刺激
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才可开始冬泳。
冬泳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待身体发热后方可下水。
初练时,下水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游10米即可,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
冬泳时间的长短,要依天气和个人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致。
人体受冷水刺激后皮肤颜色不断改变:苍白色,浅红色,紫红色。
而紫红色是冬泳的危险信号,此时,冬泳要立即停止。
出水后马上用干毛巾擦干,直至皮肤发红为止。
穿好衣服,再做整理活动,等身体感到温暖、舒适后结束。
冬泳还应注意,最多每天1次或隔日1 次,否则体力消耗太大,反而有害;必须持之以恒,如果间隔时间过长,以前锻炼中身体产生的适应能力就会降低;饱食后、饥饿时、疲乏后,不宜进行冬泳;冬泳后,不要饮酒取暖。
跳绳
冬天,当您不愿到室外进行锻炼时,不妨在家里跳跳绳,这项活动简单易行,但健身效果极佳。
跳绳时可以显著改善双脚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双手转动绳子时,还可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
随着跳动的节律,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得到锻炼。
此外,跳绳还是一项有效减肥的运动。
对于孩子们来说,雪地跳绳则有着更多的乐趣。
冬季养生小常识在严寒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人体机能容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时,就会诱发疾病,如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等。
为了避免在冬季因寒冷的刺激而发生众多的病症,做好各种防寒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防寒措施一般家庭居室,室温宜保持在15QC-2OoC。
在低温环境中,要配备好防寒的服装、帽、鞋、手套等。
服装、鞋、手套等应避免潮湿,保持干燥。
手脚部位不可缚紧,以免影响到末梢血液循环而引起冻疮、冻伤等。
凡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病、胃酸过多者、胃肠功能障碍、肾功能减退、体质虚弱而常感冒者,都应避免在低温环境下工作,50岁以上的人也不宜从事这方面工作。
2、强身健心在冬季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脉,又能增热保暖防寒。
对中老年人来说,冬季锻炼以室内为主,天气晴好时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也可跳舞娱乐。
但遇到天气不好,如大风、大寒、大雾时则应避免。
不宜起得太早作晨练。
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量力而行。
同时,还要保持乐观、安定的情绪,不做无谓的精力消耗,做到养精蓄锐,这有益于防治疾病。
3、御寒饮食冬天应选食热量较高的御寒食品。
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为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机体热量较多。
医学研究还发现,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气候条件外,还与机体内某些无机盐的缺乏有关。
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叶、黄叶、根及皮内均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因此在食用时不要去掉这些有益的部分。
人体缺铁可以使人觉得怕冷,这时可增加吃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肝脏、瘦肉、蛋黄、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参等。
新鲜蔬菜与肉类掺杂起来吃则防寒的效果更好。
三九严寒时节宜适当选择补品,中医认为,此时进补,可以萌育
元气、养精蓄锐。
当然,冬令进补不是泛补、滥补,进补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具有产热效应,故宜多吃有助于甲状腺功能活动的含碘食物,如海带、鱼、虾、牡蛎、紫菜等海水中或水中生长的食物。
有些果品含蛋白质、脂肪及糖类较多,如红枣、板栗、核桃仁、柿饼、桂圆、干荔枝等,也是冬令御寒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