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颜料的分类与性能
陶瓷色料

硅酸盐型
混合异晶型
尖晶石与石榴石混晶
㈢ 陶瓷色料的制备工序
1、混合Βιβλιοθήκη 着色剂的最终色调,受加入着色剂中其它成分的 很大影响。因而,为了使每批色料发出同一色调,必 须按照组成将质量相同的原料精细的称量和混合。
4、粉碎
水洗之后用碾盘式磨机或球磨机,用湿法粉碎所需 要的细度。色料的粒度要求虽无明文规定,一般要求
全部通过300目筛。粉碎不足时会因粒度不均而难于使
用,以及缺乏遮盖力致使烧成后成斑点状。反之粉碎 过度细如尘埃,则不能充分熔合于釉中而成为发生滚 釉的原因。
果绿
简单化合物型
锑酸盐(烧绿石型) 硫化物和硒化物
固熔体-氧化物 型 尖晶石型
刚玉型 金红石型
萤石型 灰锡石(钙锡矿)型 灰钛石(钙钛矿)型
铬铝桃红 铬锡紫丁香紫
钒锆黄 铬锡红 钒钛黄
完全尖晶石型 不完全尖晶石型
类似尖晶石型 复合尖晶石型 橄榄石型 石榴石型 榍石型 锆英石型
钴青(CoO· 2O3) Al 钴蓝(CoO· 2O3) 5Al
陶瓷色料简介
1.色料:色料也称颜料或彩料,是以色基和熔剂或添加剂 配制成的粉状有色陶瓷用装饰材料。
颜料A
颜料B
颜料=色基+熔剂
色基为发色物 质和其它原料。
熔剂为低熔点 的硅酸盐物质。
2.色料的作用:
① 坯体着色:将色剂和坯料混合,使烧 后坯体呈现一定的颜色。 ② 釉料的着色:用色剂和基础釉料可调 配各种颜色釉和艺术釉。 ③ 绘制花纹图案:大量用于釉层表面和 釉下进行手工彩绘,也可用作贴花纸、 丝网印等。
颜料 简介

CONH H 3C
CH 2ONH
Cl
Cl
C.I.颜料黄93
(8)金属络合颜料
由偶氮类(或氮甲川类)化合物与过渡金属的络合物。在与金 属离子络合前,这类化合物的颜色较为鲜艳,一旦与金属离子络合, 生产的金属络合颜料色光要暗很多。络合的优点在于赋予偶氮化合 物及氮甲川化合物很高的耐晒牢度和耐气候乃度。目前用的过渡金 属主要是镍、钴、铜和铁,主要用于需要较高耐晒牢度和耐气候牢 度的汽车漆和其他涂料。典型的品种有C.I.颜料黄150:
NO 2 COCH3 Cl Cl
N
N
CH CONH
(2) 单偶氮红色颜料
偶合组分主要β-萘酚,故也叫β-萘酚颜料。色谱主要为橙红 色和红色。耐晒牢度、耐溶剂性能和迁移性都很理想,但不耐碱。 主要用于需要较高耐晒牢度的油漆和涂料。如甲苯胺红(C.I.颜料 红3):
NO 2
O2 N
H3 C
N
N
(3) 双偶氮颜料
O H N
N H O
C.I.颜料紫19
(3)苝系和苉酮系颜料
苝系颜料衍生于3,4,9,10-苝四甲酸,苉酮系颜料衍生于1, 4,5,8-萘四甲酸:
HOOC
COOH
HOOC
COOH
HOOC
COOH
HOOC
COOH
这两个酸的酸酐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于与伯胺反应。与一元 伯胺作用生成酰亚胺类化合物,与邻苯二胺作用则生成咪唑类化合 物。这两类颜料具有很高的耐晒牢度、耐气候牢度和耐热稳定性能。 色谱主要是橙色、红色和紫色,常用于需要较高牢度的场合,如用 于汽车金属漆、高档塑料制品以及合成纤维原色的着色。
釉下五彩颜料及使用解析

2018-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釉下五彩颜料及使用解析陈建瑞(德化县瑞雪陶瓷研究所,福建泉州362500)摘要:釉下五彩颜料品种极其丰富,为陶瓷图案设计者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设计灵感。
本文详细介绍了釉下五彩颜料和使用方法,以期为研究陶瓷图案配色、釉下五彩颜色使用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釉下五彩;颜料;使用方法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7-0036-01一、釉下五彩颜料介绍釉下五彩的颜料是粉状的高温颜料,在经过大约1380℃的高温烧制以后,才会在器物上面呈现出该有的颜色。
各种颜色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都是釉下五彩颜料的发色剂,比如金、钴、铱等。
因为各种金属氧化物有不同的结构和呈色,所以需要借助一些金属材料,例如铝、钙、锌等,和各种陶瓷原料互相作用进行调配,借助球磨机进行粉碎、搅拌混合、烘干,然后将其加工到一定的细度,使其能够达到使用要求。
彩绘设计人员在取得成品颜色后,还需要进一步调制和细磨,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茶水或其他物质,让其在器物上的表现保持在最佳状态,然后在高温烧制中,借助还原和氧化的作用,釉下五彩瓷器会呈现出绝美的状态。
再借助各种光的吸收和反射,釉下五彩瓷器的颜色会更加绚丽和丰富。
二、釉下五彩颜料的使用解析釉下五彩陶瓷颜料丰富,色彩众多。
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釉下五彩陶瓷的颜色品种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设计人员的调配方法、原料产地、工艺手法、操作人员的操作步骤、烧成温度、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比如设计人员为了让陶瓷达到某种特殊效果使用新的配方,把各种成色颜料配置在一起,使得五彩陶瓷颜料品种更加丰富。
1.釉下五彩颜料的调配。
釉下五彩颜料的调配方法有三种:第一,在已有的成品颜料中进行调配。
第二,在已有的成品颜料中,根据实际需要,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起来,以此产生新的颜料品种。
第三,将颜色调配好,把其放在独立的碗或者缸里,把泡好的茶水倒进碗或缸里,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过滤,正常情况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腐蚀以后,才能够拿出来使用。
颜料在陶瓷制造中的应用和作用

颜料在陶瓷制造中的应用和作用陶瓷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材料,它以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被用于制造各类器具、装饰品和艺术品。
颜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陶瓷的制造过程中,可以使陶瓷具有不同的颜色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颜料在陶瓷制造中的应用和作用,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展示颜料对陶瓷的影响。
颜料在陶瓷制造中的应用颜料在陶瓷制造中的应用早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在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制造陶器,并且使用不同的颜料对陶器进行着色。
在印度和埃及的古代文明中,陶瓷制造也已经应用了颜料。
在现代,颜料的种类愈加丰富,陶瓷制造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颜料来达到各种不同的效果。
颜料的选择由制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所决定,包括颜色、清晰度、质地和光泽等等。
颜料在陶瓷制造中的作用颜料在陶瓷制造中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从颜色和表面质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颜料对陶瓷颜色的影响颜色是陶瓷制造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颜料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
陶瓷表面的颜色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比例的颜料来控制。
颜料的多样性给予制造商们更多控制和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能让他们创造出更加精美多彩的作品。
同时,颜料对陶瓷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颜料在高温和化学腐蚀的情况下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因此可以使陶瓷的表面更加稳定和耐用。
颜料对表面质地的影响除了颜色,颜料也可以通过改变表面质地来影响陶瓷的外观效果。
颜料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对表面质地产生影响。
对于一些光滑的表面,颜料的小颗粒可以增加表面的粗糙度,产生类似于饰花的效果。
另一方面,一些颜料的较大颗粒也可以产生类似于石头或釉面的质感效果。
颜料可以经过压制、研磨、筛分和混合等工艺,来达到所需效果的粒度和形状。
总结颜料在陶瓷制造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
颜料的种类和性质,决定了它的使用场合和特性。
制造商应该在选择颜料时进行适当的测试和评估,以确保所选颜料在陶瓷中的应用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颜料技术知识,来确保颜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正确加入和使用。
陶瓷颜料

影响色 剂呈色 因素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陶瓷 颜料
原料的加工处理、配料、混合
• 陶瓷颜料所用的基本原料除一些传统颜料用 天然着色矿物原料外,大多为化工原料。 • 通常使用工业纯与化学纯来保证原料品质的 稳定。 • 陶瓷颜料用的原料一般分成色基、载色母体 与矿化剂。色基是颜料中能发色的原料,常 用的有着色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 酸盐、硝酸盐与氯化物。有时也用磷酸盐、 铬酸盐、重铬酸盐、钒酸盐等着色盐类。载 色母体通常是无色氧化物、盐类或固熔体。 矿化剂常为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 氢氧化物、硼酸、硼酸盐、氟化物、钼酸铵、 钼酸钠等。
分类
陶瓷颜 料制造
陶瓷颜 料发色 机理
影响色 剂呈色 因素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陶瓷 颜料
简单化合物类型颜料
• 这一类颜料系指过渡元素的着色氧化物,氯 化物、碳酸盐、硝酸盐以及氢氧化物。此外, 一些铬酸盐(如铬酸铅红)、铀酸盐(如铀酸钠 红)、锑酸盐(如拿波尔黄)、硫化物、硒化物 等也归属这一类。 • 简单化合物颜料,在烧成时,除了少数外, 一般是不耐高温的,抵抗还原气氛与耐釉的 酸碱侵蚀能力也弱。如拿波尔黄颜料,在 1180℃以上时,锑挥发而引起发色力降低或 完全退色,它在碱性釉中呈良好的黄色,而 在酸性硼釉中则呈乳白色。
影响色 剂呈色 因素
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陶瓷 颜料
着色离子发色与离子基态光谱项的关系
• 光谱项是用来反映离子中各电子相互作用而 影响能级的参数。它是用轨道的总角量子数 (L),自旋总角量子(S)以及上与5的偶合总角 量子数(J)三个量子数来表示。 • 例如Cr3+离子,它轨道的总角量子数上为3(用 “F”来表示),自旋总角量子数J为3/2,面 偶合总角量子数J=L-S=3/2;其光谱项为 4 F3/2。所有着色离子的光谱项可通过计算得 到,也可通过查表。
陶瓷色料介绍

陶瓷色料介绍陶瓷色料也称颜料或彩料,是以色基和熔剂或添加剂配成的粉状有色陶瓷用装饰材料。
色基是以着色剂(能使陶瓷坯、釉等呈色的物质)和其它特定原料(如高岭土、石英、长石、氧化铝等)配合,经煅烧、研磨、漂洗、烘干、粉碎而制得的陶瓷用无机着色材料。
熔剂即是含铅的硅酸盐、硼酸盐或碱硅酸盐玻璃等,它是促使陶瓷色基与陶瓷器皿表面结合的低熔点玻璃态物质。
色料主要以发色离子和作为结晶结构的基质材料予以完全混合,在经过适当的烧成条件反应,粒度控制、过筛、漂洗、调和均化等程序所得的结晶性固体粉末。
陶瓷色料有建筑陶瓷坯用色料、建筑陶瓷釉用色料、干混色料、辊筒色料、包裹型色料、日用瓷和卫生瓷釉用色料等。
经工业化生产的陶瓷色料产品具有以下多种特性:在高温应用条件下的色粉安定性;1、色料产品发色的稳定性2、宽广范围的色相条件;3、最佳的发色强度条件。
因此,要求陶瓷色料产品在釉上、釉中、釉下、坯体等色彩装饰均能广泛的被接受使用。
陶瓷色料有如下用途:坯体着色。
将色料中的着色物质(色剂)与坯料混合,使烧后的坯体呈现一定的颜色。
有色坯泥可用于制作陈设瓷件、日用器皿及建筑用的墙地砖。
白色坯泥还可作遮盖坯体颜色的釉下涂层(化妆土)。
1、釉料的着色。
用色剂和基础釉料可调配成各种颜色釉及艺术釉。
2、绘制花纹图案。
大量用于釉层表面及釉下,进行手工彩绘,也可用作贴花纸、丝网印刷、转移印花、喷花的颜料。
陶瓷色料按使用方法和彩烧温度分为釉上颜料、釉下颜料和釉中颜料:1、釉上颜料是用于已经过煅烧的陶瓷器皿釉层表面上装饰的颜料。
它含有色基和熔剂(一般含量为60~95%),熔融温度较低。
彩烧温度较低,通常在800~850℃之间。
釉上颜料的种类较多,如国产颜料中的甲赤、豆茶、代赭、辣椒红、橘黄等均属此类。
2、釉下颜料是用于在未施釉的坯体(生坯或素烧坯)上装饰的颜料。
它由色剂(或色基)和少量稀释剂(粘土、高岭土、坯粉、石英、氧化铝等)配成。
稀释剂的作用是冲淡色调和控制收缩。
陶瓷色料

陶瓷色料及化工王爽(齐齐哈尔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无机102班)摘要:随着陶瓷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的需求逐渐提升,陶瓷越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简单说明陶瓷色料在化工中的作用及分类,制备工序及生产流程,并分析陶瓷色料的特点,了解各种应用领域中的现状,并做简要的评价与展望其发展前景[1]。
关键字:陶瓷色料化工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一、陶瓷色料基本概况1.色料定义色料也称颜料或彩料,是以色基和熔剂或添加剂配制成的粉状有色陶瓷用装饰材料。
颜料=色基+熔剂色基为发色物质和其它原料。
熔剂为低熔点的硅酸盐物质。
2.色料的作用:①坯体着色:将色剂和坯料混合,使烧后坯体呈现一定的颜色。
②釉料的着色:用色剂和基础釉料可调配各种颜色釉和艺术釉。
③绘制花纹图案:大量用于釉层表面和釉下进行手工彩绘,也可用作贴花纸、丝网印等。
色料的分类陶瓷颜料可按使用方法分为:釉上颜料釉下颜料釉中颜料简单来说以釉为界;在釉下面的为釉下。
在两层釉中间的为釉中。
在釉的上面得为釉上。
2.陶瓷颜料按矿物相的分类方法:陶瓷色料的制备工序混合着色剂的最终色调,受加入着色剂中其它成分的很大影响。
因而,为了使每批色料发出同一色调,必须按照组成将质量相同的原料精细的称量和混合二、陶瓷色料的制备工序1.混合着色剂的最终色调,受加入着色剂中其它成分的很大影响。
因而,为了使每批色料发出同一色调,必须按照组成将质量相同的原料精细的称量和混合。
2.煅烧煅烧是制色料的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为了使之稳定化。
在煅烧过程中,因原料性质的不同和希望得到色料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
煅烧温度最低要和色料最终制品的使用温度相同。
3.水洗将煅烧后色料粉碎之,其后为了除净所有的可溶性物质,应进行水洗。
使用铬酸盐的色料必须用热水洗,如剩有可溶性的铬酸盐,则在铬色的周围出现深浅不匀。
如不将硼酸盐除净,将在色上产生薄膜。
4.粉碎水洗之后用碾盘式磨机或球磨机,用湿法粉碎所需要的细度。
教你如何选择合适的釉料和陶瓷颜料

教你如何选择合适的釉料和陶瓷颜料选择合适的釉料和陶瓷颜料对于陶艺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釉料和陶瓷颜料的选择不仅会影响作品的质量和效果,还会对作品的耐久性和观赏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选择合适的釉料和陶瓷颜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釉料是制作陶艺作品的关键。
釉料是一种能够在高温下熔化并形成一层光滑、坚固的涂层的材料。
釉料不仅可以提高陶艺作品的观赏性,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耐久性和防水性。
在选择釉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温度范围:不同类型的釉料适用的烧制温度范围不同。
在选择釉料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烧制设备和技术水平来确定适合的温度范围。
2. 颜色和效果:釉料可以提供各种颜色和效果,如透明、半透明、亮光、哑光等。
在选择釉料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和创作需求来确定适合的颜色和效果。
3. 安全性:一些釉料含有有害物质,如铅、镉等。
在选择釉料时,需要注意选择无害的釉料,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其次,选择合适的陶瓷颜料也是制作陶艺作品的重要一环。
陶瓷颜料是一种能够在高温下烧结成色的颜料,可以用于绘画、装饰和着色陶艺作品。
在选择陶瓷颜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稳定性:陶瓷颜料在高温下需要保持稳定的颜色和效果。
在选择陶瓷颜料时,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颜料,以确保作品在烧制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或褪色的问题。
2. 颜色选择:陶瓷颜料提供了丰富的颜色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和创作需求选择适合的颜色。
同时,还需要考虑颜色的互相搭配和相容性,以确保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赏性。
3. 使用方法:陶瓷颜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干粉颜料、涂料、釉料等。
在选择陶瓷颜料时,需要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作品的需求来确定适合的使用方法。
最后,除了釉料和陶瓷颜料的选择,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和质量:选择知名品牌和质量可靠的釉料和陶瓷颜料,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2. 实验和测试:在正式使用釉料和陶瓷颜料之前,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和测试,以了解其性能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陶瓷颜料的分类与性能
陶瓷颜料的分类与性能
陶瓷颜料分为釉上颜料 与釉 下颜科内大类。
在达两大米中又有液体颜料与固体颜料之别。
釉上颜料主要由
色料与熔剂所组成
色料包括着色金属氧化物 (由单纯政两个以上氧化物细快与着色硅酸盐、 硅铝酸盐, 锅酸盐,络酸盆, 铁酸盐等。
白们+陶瓷颜料中,~形成固溶体或混悬体 (如股体金在偏锡酸溶液中检成的紫金一一釉上玛瑙红的色基)。
熔剂为熔化溫度较低的玭璁体, 其成分对颜料的发色有密切关系。
熔剂大别分为酸性 磁性, 中性三类, 其成分又分为富含鉀, 钠、 铛, 硅, 硼酸警
釉下颜料, 由色料和母体矿物 (或其他添加剂) 组成。
不论釉上颜料或釉下颜料,其首要要求是要经得住高溫或低溫的烧灼。
在一定的溫度下烧成后, 生成所要求的种种颜色。
釉上颜料的烧成溫度, 约在600~850%C 之间。
釉下颜料, 一般则须达到1300C 以上.
上述釉上和釉下颜料, 统属于固体颜料。
液体颜料, 主要是电光水。
分为桃水 , 蓝水, 绿水、 黄水、, 白水 (日本称为白珍珠), 茶水 (即金茶) 银水及金水等。
电光水均为树脂酸金属盐与硫化香膏化合, 再溶解于挥发油和有机溶剂中, 成为浓厚的胶质油状液体。
电光水应与釉上颜料在同一温度下烧成, 发田谷种不同的珍珠光彩。
其他尚有釉下颜料水, 为可溶性有色金属盐类或二种以上金禹盐的混和物溶解于水中而成。
为了便干绘饰, 须酌加糊精,日油, 糖浆等以增加其粘度使之成为粘稠的液体, 经过彩绘后相.
颜料水吸入于坯体极微细的颡粒之间, 然后再在外面施以釉药,
烧成后, 即产生所需要的釉下色彩。
根据陶瓷颜料的烧 成范围, 釉 上颜料由于烧成温度较低, 其着色金属氧化物较多, 故颜料色彩种类也较多。
瓷器釉下颜色一般需与瓷器同时在1300C 以上的高温中烧成, 而且坯釉的组成和釉的熔融作 用又要求不影响颜料的色彩,故适合这种条件的着色金属氧化物为数不多,因此目前瓷器釉下颜料的色彩有限。
英国制的长石质白色陶器 (叉称白色餐具), 法国称为精陶器, 日本称为钢质陶器, 其釉烧温度约在
1000~1100C 之间。
因为釉烧溫度较低,其着色金属氧化物的发色安定,故所用釉下颜料的种类甚多。
我国对于精陶器尚未大量发展, 因此目前陶器釉下颜料需用不多。
为了适应我国瓷器生产的需要, 必需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瓷器颜料的新品种, 扩大色彩范围。
利用科学方法, 可在国外陶器的低温釉下颜料中,配加适量的特殊型化合物, 以提高耐热性和色泽的稳定性; 或在较高熔点的色料中, 配加适当的熔剂或矿化剂, 以降低熔点, 保护其色泽的稳定性和增加其化学抵抗作用, 实为发展釉上釉下颜料的新方向。
釉下颜料尚有许多新的研究课題, 如釉下黄的问題。
以前采用釉下鈾黄, 因鈾系放射性元素, 另有重要用途。
现提出鈦黄、鉻鈦黄、 釩锡黄, 釩鋯黄等新型颜料, 均能耐1300C 的高溫而不变色。
绨酸铅 (2PbO · Sb.O,) 化合物, 本为黄色最鲜明的 色料, 使用于釉上极为恰当, 惜其熔点过低, 流动性过强, 不能使用于高溫的瓷器釉下。
现经多方研究, 采用灰锡石(CaO ·SnO2)与之固溶以提高它的耐热性, 惜尚未达到理想的要求。
其他如鉻绿 (维多利亚绿) 、 釩青, 鉻铝红、 鉻铝锌红, 鉻锡红、 金红、铁红、 錳红, 鈷红等, 均为当前研究釉下颜料的对象, 已取得相当成果, 但还须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