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的品种简介
鸵鸟分类及特点

鸵鸟鸵形目中包括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鹤鸵等。
因非洲鸵鸟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所以国内外养殖的基本都是非洲鸵鸟。
它在鸵形目中属鸵鸟科,鸵鸟属,非洲鸵鸟种。
种是动物分类学中的基本单位,而品种则是畜牧学上的概念,主要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猪、马、牛、羊等家畜的驯养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
经过六七千年的驯化培育,形成了具有独特的经济有益性状,能满足人类的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性的不同品种。
野生动物中只有种与变种,没有品种,非洲鸵鸟被人类驯养的历史才100年,形成较有规模性养殖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所以人工养殖的鸵鸟只有3个品种,即蓝颈鸵鸟、红颈鸵鸟和非洲黑鸵鸟。
为了便于引种和饲养管理,以下简介非洲鸵鸟的3个品种及鸵形目其他主要类群。
非洲鸵鸟非洲鸵鸟分布在非洲的北部、中部和南非。
栖息在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和沙漠地带。
喜欢群居,耐干旱,可数月不饮水,耐热力强。
清晨或黄昏活动频繁。
杂食性,食物以植物种子、果实、双子叶杂草为主,也食昆虫、爬行类小动物。
性机警,平时速度达80km/小时,最快达140km/小时。
鸵鸟寿命约30年,3岁性成熟。
每年旱季进入繁殖期,繁殖期有占区行为。
为一夫多妻配偶系统,一般1只雄鸟配3~4只雌鸟。
繁殖期间,雄鸟常常争斗。
营巢于地面凹灌中,每窝产卵12~15枚,卵颇大,淡黄或白色,椭圆形,长径15、85~17、78cm,短径13、1~14、0cm,重约1 300~1 900克。
孵化期42~50天,一般由雄鸟完成孵化和育雏,也有雌鸟白天孵化,雄鸟夜间孵化的说法。
早成性,幼雏离巢即可行走,由亲鸟照料9个多月。
非洲鸵鸟的品种:1.蓝颈鸵鸟分为南非蓝颈鸵鸟和索马里蓝颈鸵鸟两种。
南非蓝颈鸵鸟原产地南非,头顶有羽毛,雄鸟颈部蓝灰色,跗跖红色,无裸冠斑,尾羽棕黄色,通常将喙抬得较高。
索马里蓝颈鸵鸟原产地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头顶无羽毛,雄鸟颈部有一较宽的白色颈环,身体羽毛明显呈黑白两色,而雌鸟为偏灰色。
鸵鸟的资料

鸵鸟的资料简介学名:Struthio camelus英文名:Ostrich (非洲鸵鸟)Emu(澳洲鸵鸟)中文名:鸵鸟(tuó niǎo)日文:だちょう。
繁体:驼鸟鸵鸟: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
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
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颈长,头小,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脚有力,善走。
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
A rhea.(美洲鸵)语源Middle English中古英语from Old French ostrusce, ostrice源自古法语 ostrusce, ostriceMedieval Latin ostrica中世纪拉丁语 ostricaboth from Vulgar Latin *avis str¿½}都源自俗拉丁语 *avis str¿½}Latin avis [bird] * see awi-拉丁语 avis [鸟] *参见 awi-Late Latin str¿½} [ostrich] * see struthious后期拉丁语 str¿½} [鸵鸟] *参见 struthious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
产于非洲和美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
产于非洲。
属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
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
颈长几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
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
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
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
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
有关鸵鸟的资料

有关鸵鸟的资料
鸵鸟,也称为非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类。
以下是有关鸵鸟的一些资料:
外观特征
- 鸵鸟体型庞大,高度可达2.4-2.8米,重达100-150公斤。
- 鸵鸟的颈较长,嘴巴大而尖,腿长且强壮,适合奔跑。
- 鸵鸟的羽毛主要为棕色和黑色,翅膀较短,不能飞翔,但腿部长有力,可以快速奔跑。
分布与栖息地
- 鸵鸟原产于非洲大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草原、沙漠和灌木丛地带。
- 鸵鸟喜欢栖息在干旱开阔的地区,且善于适应高温环境。
鸟蛋与孵化
- 鸵鸟的蛋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重约1.4-1.9公斤。
- 鸵鸟通常在地面上建巢,雌鸟会产下大约6-8个蛋。
- 鸵鸟的孵化过程由雄鸟负责,它们会轮流孵化蛋,以保持温度和湿度的平衡。
饮食性
- 鸵鸟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草、树叶、树皮和种子。
- 在干旱季节,鸵鸟也会吃昆虫、蜥蜴等小型动物。
行为特点
- 鸵鸟是社交性的鸟类,常以小群体生活。
- 当面临危险时,鸵鸟通常会逃跑,其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
以上是关于鸵鸟的一些基本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鸵鸟(Struthio camelus)作为一种特有的鸟类,生存于非洲广袤的平原和沙漠地带。
它们不仅因其巨大的体型而显得独特,更因其出色的奔跑能力而被誉为“鸟类界的疾速王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鸵鸟的生物特征、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在动物世界中的独特地位。
一、鸵鸟的生物特征鸵鸟是现存最大的鸟类,成年的鸵鸟站立时可达2.5米高,体重可达150公斤。
其外表特征十分明显,长长的脖子和强壮的腿部使它们在草原上格外引人注目。
1. 体型与羽毛鸵鸟体型庞大,成年鸵鸟通常具有黑色或棕色的羽毛,雌性则多为褐色。
这种羽毛颜色使得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更易隐蔽,避免捕食者的袭击。
尽管鸵鸟不能飞,但它们的翅膀相对较大,主要用于平衡和吸引异性。
2. 脚爪与奔跑速度鸵鸟的双脚非常强健,每只脚仅有两根大趾。
它们的脚爪大而坚硬,可以在各种地形中自由穿行。
鸵鸟是一种典型的奔跑高手,其最高时速可达到70公里/小时,而在短时间内则能够迅速加速达到60公里/小时。
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逃避捕食者,同时也适应了广阔草原上的生活。
二、生活习性与社会结构鸵鸟通常以群体形式生活,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
它们以杂食为主,主要以植物、种子、果实以及小型昆虫为食。
1. 社会行为鸵鸟通常以小群体形式生活,一个群体一般由10至20只个体组成。
在繁殖季节,雄性会通过展示羽毛来吸引雌性并争夺交配机会。
在交配后,雌性会共同筑巢并负责孵化卵。
每窝通常拥有15至20个卵,孵化期约为42天。
2. 领土意识与防御机制自然界中,领土意识是保持种群中的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雄性鸵鸟在繁殖季节会主动保护自己的领土,以防其他竞争者的侵犯。
当感受到威胁时,它们会通过踢击或速度逃脱来抵御掠食者,这些都是它们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
三、生态环境与适应能力鸵鸟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干燥草原地带,它们对于自然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
1. 栖息地选择一般而言,鸵鸟宜于栖息在开阔且干燥的环境中,如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大草原及沙漠地域。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鸵鸟,被誉为鸟类界的疾速王者,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大型飞禽。
它们拥有着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让人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本文将从鸵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习性以及对人类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带领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神奇的生物。
鸵鸟的外貌特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它们身材高大,体态笨重,通常体长在2米左右,体重可达150公斤以上。
鸵鸟的头部小而颈长,嘴巴呈扁平状,眼睛大而明亮。
它们的翅膀短小,无法飞翔,但腿部却异常强壮,每只脚有两趾,趾爪坚硬有力,可以奔跑时达到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鸟类。
除了外貌特征,鸵鸟的生活习性也备受人们关注。
鸵鸟是一种群居动物,通常生活在草原、沙漠等开阔地带。
它们喜欢结群活动,形成庞大的群落,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袭。
鸵鸟的繁殖期通常在干旱季节,雌鸟会在地面上挖一个浅坑,产下大约20枚鸵鸟蛋,然后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鸵鸟的幼崽出生后会迅速学会奔跑,跟随成年鸟觅食。
关于鸵鸟的食性习性,它们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草、叶、树皮等。
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吃些昆虫、小型爬行动物等。
鸵鸟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可以消化各种纤维素含量高的植物,适应了生活在干旱荒漠地区的特殊环境。
鸵鸟对人类的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古代,鸵鸟的羽毛被用来制作服饰和装饰品,肉也是一种美味佳肴。
如今,鸵鸟被人类驯养,用于旅游观赏、农业劳作等方面。
鸵鸟的皮革也是一种优质的原料,被广泛用于制作皮具制品。
此外,鸵鸟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人类的关注和保护,以确保它们能够继续繁衍生息。
总的来说,鸵鸟作为鸟类界的疾速王者,以其独特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习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们在非洲大陆上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对人类的意义,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神奇的生物,共同维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愿我们能够与鸵鸟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鸵鸟,又称鸵,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也是唯一一种不能飞行的鸟类。
它们生活在非洲大陆上,以其独特的外貌和奇特的生活习性而闻名于世。
鸵鸟被誉为“鸟类界的疾速王者”,究竟是如何在陆地上展现出疾速的奇妙之处呢?一、外貌特征鸵鸟是一种高大而强壮的鸟类,体长可达2-3米,体重可达150公斤。
它们长着长脖子、长腿和短翅膀,头部小而圆,眼睛大而明亮。
鸵鸟的羽毛呈灰褐色,羽毛稀疏而粗糙,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
最引人注目的是鸵鸟的两只脚,每只脚有两趾,其中一只趾有一个锐利的爪,用来防御敌人。
二、奇特的生活习性1. 快速奔跑:鸵鸟以奔跑而闻名,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以上,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
鸵鸟奔跑时,脖子伸直,双腿迅速踏地,步伐轻盈而有力,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大地。
2. 擅长游泳:尽管鸵鸟不能飞行,但它们却是出色的游泳健将。
鸵鸟在水中可以迅速前进,用翅膀和脚掌来划水,游动自如,是水上的速度之王。
3. 聪明机智:鸵鸟虽然外表呆萌,但实际上它们非常聪明机智。
在面对危险时,鸵鸟会迅速做出反应,利用自己的速度和力量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4. 社会性强:鸵鸟是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群体中,相互之间合作配合,共同抵御外敌。
鸵鸟之间会互相呼应,共同保护领地和食物资源。
三、生存之道鸵鸟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主要以植物、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
在干旱的环境中,鸵鸟可以长时间不喝水,通过摄取植物汁液和露水来维持生命。
鸵鸟的繁殖能力强,每年可以产下多达50枚的蛋,孵化后的幼鸟会在群体中得到照顾和保护。
四、与人类的关系鸵鸟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利用鸵鸟的羽毛来制作服饰和装饰品,利用鸵鸟的皮革来制作皮具和工艺品。
此外,鸵鸟的肉也是一种美味佳肴,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鸵鸟的数量逐渐减少,被列为濒危物种之一,需要得到人类的保护和关爱。
总之,鸵鸟作为鸟类界的疾速王者,以其独特的外貌和奇特的生活习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驼鸟知识(1)

驼鸟知识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具二趾,雄鸟体羽黑色而双翅及尾的端部有白色的长羽,蛋壳白色而具有象牙光泽。
隶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
全身的羽毛柔软而蓬松,羽小枝上没有小钩。
雄鸟的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的尖端有白色的漂亮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面覆有棕色绒羽,雌鸟的体羽均呈灰褐色。
颈脖像蛇一样细长,头部显小,嘴短而扁平,由数片角质鞘组成,呈三角形,上嘴沾黄色,下嘴略呈粉红色;眼睛大,呈褐色,如同青蛙眼一样炯炯有神;躯干粗短,胸骨扁平,没有龙骨突起;腿显长且极强壮,有一部分裸露无羽,呈粉红色;脚趾也极为强大,下面有角质肉垫,富有弹性并能隔热,为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第三趾强大而且具爪(趾甲长约7cm),第四趾小而无爪,适于在沙地中奔驰。
翅膀短小显得与身体很不相称,主要用于在繁殖期雄鸟炫耀双翅的羽毛以求爱,在孵化期和育雏期成鸟展开双翅可使卵或雏鸟免受烈日的曝晒,还能张开双翅壮大自己的声势,吓唬敢于进犯之敌,此外在迅速奔跑时展开双翅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若是顺风还能起到船帆的作用。
尾羽蓬松而下垂,每个尾椎骨都呈分离状。
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奔跑能力十分惊人,其足趾因适于奔跑而趋向减少,且外脚趾较小,内脚趾特别发达,跳跃可腾空2.5米,一步可跨越8米,冲刺速度在每小时70公里以上。
同时粗壮的双腿还是非洲鸵鸟的主要防卫武器,甚至可以致狮豹于死地。
经济价值:非洲鸵鸟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饲料转化率高,繁殖率高,寿命长,有效繁殖年限长。
鸵鸟肉为红色,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轻低,并含有人体必需的21种氨基酸。
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与牛肉相似,比较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全身羽毛均为绒羽(仅有羽轴和羽小枝),羽毛质地细致,保暖性好,手感柔软,可作高贵的服饰和头饰。
因其羽毛不带静电,还可用于擦拭高级精密仪器和电脑。
鸵鸟的特点

鸵鸟的特点
鸵鸟温顺的特点,其外形特点是头小,宽而扁平,颈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红色,喙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
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
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
鸵鸟温顺的特点,其外形特点是头小,宽而扁平,颈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红色,喙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
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
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
非洲鸵鸟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丛等地带,其中索马里亚种有时进入浓密的荆棘灌丛中,在西南非洲甚至还见于陡峭的石质高原上。
非洲鸵鸟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丛等地带,其中索马里亚种有时进入浓密的荆棘灌丛中,在西南非洲甚至还见于陡峭的石质高原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鸵鸟的品种简介
被人们称之为鸵鸟的鸟类通常包括非洲鸵鸟(0stich)、美洲鸵鸟(Rhea)和澳洲鸵鸟(Emu)。
澳洲鸵鸟严格上应称为鸸鹋。
在动物分类学上,鸵鸟有四个现存亚种和一个灭绝的亚种,也有人将驯养鸵鸟看作另一亚种。
有一点值得注意,不同亚种的鸵鸟可以相互杂交,繁殖出有活力的杂种后代。
鸵鸟属鸟纲(Aves),鸵形目(Struthi0njf0rme),鸵鸟科(Struthi0nidae),鸵鸟属(Struthi0),鸵鸟种(Struthi0Camelus)。
习惯上将鸵鸟分为三种类型:红颈鸵鸟、蓝颈鸵鸟和驯养鸵鸟。
(一)叙利亚鸵鸟Struthi0CamelusSyracus)
叙利亚鸵鸟属红颈鸵鸟。
最初生活在阿拉伯沙漠、巴勒斯坦、波斯和叙利亚,过去称为Alepp0鸵鸟,具有漂亮美丽的天然羽毛。
由于滥捕乱杀而已灭绝。
(二)北非鸵鸟Struthi0CamelusCamelus)
北非鸵鸟亦属红颈鸵鸟。
与非洲南部的鸵鸟相比,一般个子较高,颈和腿粗壮。
头离地24-2.7m,颈长1.06m,体重达l25kg。
头冠上有一秃斑,周围长有一圈棕色羽毛。
未成年雄鸵鸟和成年雌鸵鸟的皮肤为淡黄色,成年雄鸵鸟的躯体通常为红色或粉红色,在繁殖季节,雄鸵鸟的头部,颈部和腿部的色彩更加鲜红。
(三)东非鸵鸟Struthi0CamelusMassilcus)
东非鸵鸟也称马塞鸵鸟,属红颈鸵鸟。
其头冠呈部分秃毛或者有完全
被毛,颈部和大腿为粉红色,到繁殖季节变为鲜红色。
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都有该品种。
(四)索马里鸵鸟Struthi0CamelusM0ypd0phanes)
索马里鸵鸟属蓝颈鸵鸟。
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被认为是最高的野生鸵鸟。
索马里鸵鸟的头冠与北非鸵鸟相比,秃毛,有一圈宽阔的白色颈环,其特点是颈部和大腿的皮肤呈蓝灰色。
(五)南非鸵鸟(Struthi0CaelusAustralus)
南非鸵鸟属于蓝颈鸵鸟。
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
南非鸵鸟头冠上长有羽毛,颈部为灰色,繁殖季节变为红色,雄鸵鸟的跗鳞在繁殖季节时也显红色。
尾部羽毛为暗棕色或鲜肉桂红色,其他部位的羽毛颜色与其他亚种相似,但没有白色颈环。
(六)驯养鸵鸟(Struthi0CamelusVard0mesticus)
驯养鸵鸟是一个变种,而不是亚种。
一些新兴鸵鸟饲养的国家,在商品名上称这类鸵鸟为非洲黑鸵鸟(AfricanBlack),并未得到正式认可。
事实上,在一些资料涉及商品宣传的内容中,尚可见以色列黑鸵鸟(IsrealBlack)和纳米比亚黑鸵鸟(NamibiaBlack),它们是从南非驯养的鸵鸟中衍化而来,可能有区域性的差别。
在纳米比亚、斯威士兰以及南非等国家驯养的鸵鸟被称为奥茨雪恩鸵鸟(0udtsh00rnBird),0udtsh00rn是南非一个鸵鸟饲养最集中的城镇,奥茨雪恩鸵鸟是一个杂交培育品种,其基础血缘中包含有捕捉的南非鸵鸟血缘。
驯养鸵鸟保留了蓝颈鸵鸟的外貌特征,与野生鸵鸟相比,驯养鸵鸟的个体通常较小,腿、颈也呈比例地变短,身躯较宽长,嘴喙较短,最明显的区
分特征是羽毛质量,其独特的羽枝比野生鸵鸟的要宽,生长于羽管上羽小枝最宽(雄鸵鸟)可达 2.54cm,顶端呈圆形而不是尖形,驯养雌鸵鸟的白羽毛也要比野生鸵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