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的资料
鸵鸟资料

5、 尾 不具尾骨 和尾脂腺。 雄鸟具交 配器官。
6、趾 非洲蛇鸟是鸟类中唯
一具两个脚趾的类群。
第1、2脚趾退化,仅 剩3、4趾,其中一大一 小。
鸵鸟是世界上唯一的两趾鸟
在具体生产中,人们按照鸵鸟不同体形特征
将其分为红颈鸵鸟、蓝颈鸵鸟和黑鸵鸟。
鸵鸟形态学特征:见书表12-1
红颈鸵鸟
驼鸟防疫卫生工作
一、场址的选择 1.鸵鸟场应选地势较高,向阳,避开风口,避 免冬季寒风的侵袭,不要在阴湿低洼积水的地 方建鸵鸟场,选择地址还需考虑发展余地。水 源要充沛,水质要好,最好是打井取水,地下 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以免水源不足 造成经济损失。
2.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能接通能源的地方。 因为饲养鸵 鸟要运进饲料、饲草生活用品等等,又要运出种鸟、种蛋、 商品鸟,交通方便道路平坦可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损耗,但 又不能距交通要道太近,还必须考虑到鸵鸟的防疫,一般要 求距主要公路1公里以上,还要考虑到鸵鸟场周围,2公里以 内不能有家禽饲养场,以免交叉感染疾病。例如:我们的饲 养场周围养鸡、鸭、鹅造成我场的鸵鸟患霉形体病。确保能 源,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鸵鸟生产中,种蛋的孵化,雏鸟的 保温,饲料的加工,供暖通风,用明都需要电,因此,鸵鸟 场的电源要求充足和稳定。场内还应备有发电机,以免通电 受阻时造成损失。
第十二章 鸵鸟
鸵鸟蛋、鸡蛋、鹌鹑蛋的比较
止
蛋
鸵 鸟 蛋 工 艺 品
5、其它(副产品开发利用,观赏价值)
鸵鸟油是高级化妆品的原料;鸵鸟血、眼角膜、鸵鸟掌、鸵鸟鞭、鸵鸟 骨等均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六、鸵鸟羽毛
质地细软,手感极佳,有很好的保温性能,是服装工业的
群集性强,在非繁殖期,常集结在沙土区,进行沙浴。 对气温的适应范围广:-35-45℃。 栖息地较固定。休息时常头部高高耸起,闭眼蹲在地上。短时 间深睡时,将头颈放在体侧或伸向前方地面。
有关鸵鸟的资料

有关鸵鸟的资料
鸵鸟,也称为非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类。
以下是有关鸵鸟的一些资料:
外观特征
- 鸵鸟体型庞大,高度可达2.4-2.8米,重达100-150公斤。
- 鸵鸟的颈较长,嘴巴大而尖,腿长且强壮,适合奔跑。
- 鸵鸟的羽毛主要为棕色和黑色,翅膀较短,不能飞翔,但腿部长有力,可以快速奔跑。
分布与栖息地
- 鸵鸟原产于非洲大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草原、沙漠和灌木丛地带。
- 鸵鸟喜欢栖息在干旱开阔的地区,且善于适应高温环境。
鸟蛋与孵化
- 鸵鸟的蛋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重约1.4-1.9公斤。
- 鸵鸟通常在地面上建巢,雌鸟会产下大约6-8个蛋。
- 鸵鸟的孵化过程由雄鸟负责,它们会轮流孵化蛋,以保持温度和湿度的平衡。
饮食性
- 鸵鸟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草、树叶、树皮和种子。
- 在干旱季节,鸵鸟也会吃昆虫、蜥蜴等小型动物。
行为特点
- 鸵鸟是社交性的鸟类,常以小群体生活。
- 当面临危险时,鸵鸟通常会逃跑,其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
以上是关于鸵鸟的一些基本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鸵鸟生活在哪

鸵鸟生活在哪
鸵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大型鸟类,它们以其高速奔跑和无法飞行
而闻名。
但是,鸵鸟的生活环境并不局限于非洲和澳大利亚,它们也可以在其他地区找到适合生存的栖息地。
在非洲,鸵鸟主要生活在草原、沙漠和开阔的平原地区,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
植被和足够的食物资源。
鸵鸟在这些地区可以找到足够的食物,比如草籽、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
它们还可以利用草丛和树木来建造巢穴,保护自己和它们的幼崽。
在澳大利亚,鸵鸟主要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区,这些地方有着适合鸵鸟
生存的气候和植被。
在这些地区,鸵鸟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资源,比如草籽、浆果和昆虫。
它们还可以利用沙丘和岩石来建造巢穴,保护自己和它们的幼崽。
除了非洲和澳大利亚,鸵鸟还可以在其他地区找到适合生存的栖息地。
在一些
国家,人们也开始人工饲养鸵鸟,为它们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和食物资源。
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鸵鸟这种珍稀的鸟类,让它们在更广阔的地区生存和繁衍。
总的来说,鸵鸟可以生活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草原、沙漠和开阔的平原地区,
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植被和足够的食物资源。
但是,鸵鸟也可以在其他地区找到适合生存的栖息地,人们也在努力保护和饲养这种珍稀的鸟类。
希望鸵鸟在不同地区都能够找到适合生存的环境,继续繁衍后代,为我们的世界增添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鸵鸟的蛋资料

鸵鸟蛋一一般鸵鸟蛋长大约为15至16 cm,宽大约为11至13 cm,重量一般为1至1.5公斤左右。
鸵鸟蛋蛋清透明,蛋黄略白。
它的外观圆润,光洁,呈乳白色,一般会具有象牙般的肌理和光泽。
鸵鸟蛋中的蛋白质,铁以及钙等含量都高于普通蛋类,而且鸵鸟蛋的营养价值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软黄金。
鸵鸟一般每两三天下一次蛋,而且每只鸵鸟下蛋的位置很固定,通常一个30厘米到60厘米深的鸟巢里有15个到60个鸵鸟蛋。
鸵鸟蛋的壳还可以制作成工艺品,鸵鸟工艺蛋主要有有彩绘,浮雕,镂空,景泰蓝镶雕四种绘制工艺。
二鸵鸟蛋一般长达15公分,宽12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
蛋壳纵径长约15~16厘米,横径长约11~13厘米,圆润、光洁、乳白色,具有象牙般的肌理和光泽。
鸵鸟蛋蛋清透明,蛋黄略白。
鸵鸟每两三天下一次蛋。
每只鸵鸟下蛋的位置很固定,通常一个30厘米到60厘米深的鸟巢里有15个到60个鸵鸟蛋。
鸵鸟蛋的营养功效鸵鸟蛋无脂肪、低热、低胆固醇、高蛋白质、高钙,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虽然我们在吃起来的时候觉得鸵鸟蛋口感与鸡蛋差别不大,但是鸵鸟蛋的营养成分却高出许多。
每百克鸡蛋含蛋白质14。
7克,鸵鸟蛋则含22。
54克。
鸵鸟蛋是蛋类之最,被称做"百蛋之王",鸵鸟蛋蛋清晶莹剔透,蛋黄金黄诱人,其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鸵鸟蛋的蛋白质,钙、铁等含量均高于其他蛋类,营养学家称鸵鸟蛋营养价值为"软黄金",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食补"首选,长期食用,可起到美容,壮阳,增智益寿,降低血脂血糖之功效。
吃鸵鸟蛋可以补充营养。
鸵鸟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满足人体的营养所需。
鸵鸟蛋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可以达到补脑的作用。
鸵鸟蛋中的卵磷脂是蛋类中最多的,而众所周知,卵磷脂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良好作用,可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记忆力。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

鸵鸟:鸟类界的疾速王者鸵鸟,又称鸵,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也是唯一一种不能飞行的鸟类。
它们生活在非洲大陆上,以其独特的外貌和奇特的生活习性而闻名于世。
鸵鸟被誉为“鸟类界的疾速王者”,究竟是如何在陆地上展现出疾速的奇妙之处呢?一、外貌特征鸵鸟是一种高大而强壮的鸟类,体长可达2-3米,体重可达150公斤。
它们长着长脖子、长腿和短翅膀,头部小而圆,眼睛大而明亮。
鸵鸟的羽毛呈灰褐色,羽毛稀疏而粗糙,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
最引人注目的是鸵鸟的两只脚,每只脚有两趾,其中一只趾有一个锐利的爪,用来防御敌人。
二、奇特的生活习性1. 快速奔跑:鸵鸟以奔跑而闻名,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以上,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
鸵鸟奔跑时,脖子伸直,双腿迅速踏地,步伐轻盈而有力,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大地。
2. 擅长游泳:尽管鸵鸟不能飞行,但它们却是出色的游泳健将。
鸵鸟在水中可以迅速前进,用翅膀和脚掌来划水,游动自如,是水上的速度之王。
3. 聪明机智:鸵鸟虽然外表呆萌,但实际上它们非常聪明机智。
在面对危险时,鸵鸟会迅速做出反应,利用自己的速度和力量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4. 社会性强:鸵鸟是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群体中,相互之间合作配合,共同抵御外敌。
鸵鸟之间会互相呼应,共同保护领地和食物资源。
三、生存之道鸵鸟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主要以植物、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
在干旱的环境中,鸵鸟可以长时间不喝水,通过摄取植物汁液和露水来维持生命。
鸵鸟的繁殖能力强,每年可以产下多达50枚的蛋,孵化后的幼鸟会在群体中得到照顾和保护。
四、与人类的关系鸵鸟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利用鸵鸟的羽毛来制作服饰和装饰品,利用鸵鸟的皮革来制作皮具和工艺品。
此外,鸵鸟的肉也是一种美味佳肴,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鸵鸟的数量逐渐减少,被列为濒危物种之一,需要得到人类的保护和关爱。
总之,鸵鸟作为鸟类界的疾速王者,以其独特的外貌和奇特的生活习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鸵鸟养殖,疾病防备[资料]
![鸵鸟养殖,疾病防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d9494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d.png)
鸵鸟养殖,疾病防备[资料]鸵鸟养殖,疾病预防种鸵鸟的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人工饲养种鸵鸟应根据种用鸵鸟的营养需要供给其平衡的日粮。
通常按种鸵鸟对钙和磷的需要配制饲料(雌鸵鸟产蛋期对钙、磷的需要量很高),种鸵鸟最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和碘、铁、锌等微量元素。
但不宜过多饲喂含脂肪高的饲料,这是因为鸵鸟无胆囊,对脂肪的吸收能力差之故。
特别是能量的供给量不能过多,防止种鸵鸟肥胖体重增加而致使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产蛋。
(2)饲养管理方法:种鸵鸟饲养管理应以提高产蛋量以繁殖更多的优质雏鸵鸟为目的。
饲养非洲鸵鸟可按一雄多雌一起混饲。
种鸵鸟舍面积以每只10,12米2为宜。
鸟栏面积一般以每只种鸵鸟250,300米2为宜,鸟栏的长宽比一般以7:3为宜。
种鸵鸟使用的饲饮工具要用水泥制成坚固的水泥槽,防止被种鸵鸟采食或饮水时被踩翻砸坏鸟脚或弄湿种鸵鸟的腹部而生病。
通常饲喂种鸵鸟日喂4次为宜,每日第一次饲喂于6:30,7:30,每次饲喂间隔做到基本相等,饲喂顺序是先青粗后精料或精、青粗料混饲,饲喂量1(5千克左右,并要保持经常有清洁的饮水(冬季饮25?的温水)。
为了使种鸵鸟有规律的运动,每天上、下午最少要驱赶运动各1,2小时。
此外,种鸟舍栏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卫生,随时消除舍栏内的粪便。
饲饮工具和鸟栏最好每周能消毒1次。
雏鸵鸟的饲养管理育雏条件在雏鸵鸟的饲养管理中,首先要满足育雏条件,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合适的饲养密度。
合适的温度、湿度1周龄雏鸵鸟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
出壳不久的雏鸵鸟背部暖而腹部受凉,则腹中的卵黄吸收不良或完全不吸收,大大降低了雏鸵鸟的成活率。
为了保温、御寒,舍笼地面要铺垫草,有条件的寒冬还可用电热板或其他保温设备,可促进卵黄吸收,使胃液流动,促进消化。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雏鸵鸟的动静、状态,以正常状态为标准来调整温度。
例如雏鸵鸟互相拥挤聚集在一起,食欲和精神不振,并发出震颤的吱吱叫声,这是温度略低的表现,应予升温,同时还要防止雏鸵鸟被踩压窒息而死。
盘点远古时期的四大巨鸟,2.5米高的泰坦鸟竟排倒数第一

盘点远古时期的四⼤巨鸟,2.5⽶⾼的泰坦鸟竟排倒数第⼀如今世界上最⼤的鸟类当属鸵鸟了,成年后的鸵鸟⾝⾼能够达到能够达到两⽶以上,体重为300⽄左右,堪⽐NBA最强壮的篮球运动员。
但是鸵鸟虽⼤,与远古时期的巨型鸟类相⽐也相差甚远。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远古时期的四种巨型鸟类。
⼀、泰坦鸟泰坦鸟属于鸟纲鹤形⽬恐鹤科,是⼀种⽣活在两百万年前左右的巨型鸟类(在1.5万年前彻底灭绝)。
根据⽬前古⽣物学家发掘出的化⽯来看,这种巨鸟成年后的⾝⾼保守估计在2.5⽶以上。
尽管这个⾼度⽐今天的鸵鸟也⾼不了多少,但是泰坦鸟的体重却是今天鸵鸟的2.6倍以上。
以泰坦鸟粗⼤的⾻骼来看,这种巨鸟成年后的体重应该在800⽄左右。
由于体重过⼤的原因,泰坦鸟并不会飞,只能在陆地上奔跑。
不过由于泰坦鸟双腿的肌⾁极其发达,所以它们奔跑的速度很快。
这也是为什么它们能在更新世那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存下去的重要原因。
⼆、⼽⽒鸟⼽⽒鸟属于鸟纲⼽⽒鸟种,这种已经灭绝的远古巨鸟跨越了整个古新世(距今6500万~5800万年前)直⾄始新世中期(距今5800万~3600万年前)才逐步灭绝。
相⽐较泰坦鸟,⼽⽒鸟的平均⾝⾼更⾼,根据⽬前发掘出的化⽯来看,⼽⽒鸟的平均⾝⾼可达2.7⽶以上。
⽬前关于⼽⽒鸟究竟是草⾷性鸟类还是⾁⾷性鸟类尚⽆明确考证。
如果按照⼽⽒鸟的⾝体条件的话,在古新世乃是始新世,它们都应该是实⼒最强的动物之⼀。
但是⼽⽒鸟的嘴部看起来却像是专门⽤来摘野果采树叶的构造。
三、恐鸟恐鸟属于鸟纲恐鸟⽬恐鸟科,这种巨鸟⼤约⽣活在三百万年前左右,成年后的平均⾝⾼在3⽶以上。
据说⽬前发现的最⾼的恐鸟化⽯,复原之后可以达到3.6⽶,所以恐鸟也被誉为史上第⼀⾼鸟!不过恐鸟虽然很⾼,但下肢却算不上长,主要是因为脖⼦长。
⽽且恐鸟的体重只有500⽄,还⽐不上泰坦鸟重。
根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恐鸟属于⼀种地域性鸟类。
它们主要⽣活在新西兰地区,⽽且当年活得并不幸福。
像哈斯特巨鹰以及后来的新西兰地区的⼟著⽑利⼈,都曾⼤肆捕杀过恐鸟。
鸵鸟生活在什么地方

鸵鸟生活在什么地方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它们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半沙漠地区。
鸵鸟通常生
活在干燥的开阔地带,它们喜欢在沙漠和草原上奔跑,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
非洲的草原和半沙漠地区是鸵鸟的理想栖息地,这些地区拥有广阔的空间和丰
富的食物资源。
鸵鸟喜欢生活在开阔的地方,这样它们可以更容易地发现潜在的威胁,并且可以更快地奔跑逃离危险。
在草原和半沙漠地区,鸵鸟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昆虫作为食物。
它们主
要以草、种子、浆果和昆虫为食,而且它们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可以消化各种纤维素质的植物。
此外,鸵鸟还会吞食小石子来帮助它们磨碎食物。
在这些地区,鸵鸟还可以找到足够的水源,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生活。
它们可以在地面上挖掘浅浅的洞来寻找水源,或者是通过吃植物来摄取水分。
除了寻找食物和水源,鸵鸟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来筑巢。
它们通常选择在干
燥的地面上挖掘洞穴来筑巢,这样可以让它们的蛋和幼崽更容易地躲避天敌的袭击。
总的来说,鸵鸟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半沙漠地区,这些地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资源、水源和适合筑巢的地方,使得鸵鸟可以在这里安全地生活和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鸵鸟的资料简介学名:Struthio camelus英文名:Ostrich (非洲鸵鸟)Emu(澳洲鸵鸟)中文名:鸵鸟(tuó niǎo)日文:だちょう。
繁体:驼鸟鸵鸟: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
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
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颈长,头小,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脚有力,善走。
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沙漠地带。
A rhea.(美洲鸵)语源Middle English中古英语from Old French ostrusce, ostrice源自古法语 ostrusce, ostriceMedieval Latin ostrica中世纪拉丁语 ostricaboth from Vulgar Latin *avis str¿½}都源自俗拉丁语 *avis str¿½}Latin avis [bird] * see awi-拉丁语 avis [鸟] *参见 awi-Late Latin str¿½} [ostrich] * see struthious后期拉丁语 str¿½} [鸵鸟] *参见 struthious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
产于非洲和美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
产于非洲。
属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
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
颈长几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
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
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
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
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
群居,日行性。
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
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
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
若被逼于绝境,脚踢对手。
鸵鸟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
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
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羽毛装饰头盔。
鸵鸟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
因此在南非、美国南部、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鸵鸟养殖场,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这行业衰退。
鸵鸟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
鸵鸟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可活50年。
鸵鸟是不能飞行鸟类的典型。
各地的鸵鸟在皮肤颜色、体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别,以前认为,这是不同的种,其实只是鸵鸟的亚种。
鸵鸟化石发现于俄罗斯南部、印度和中国中北部的上新世地层。
繁殖期旱季,有求偶争斗,雄性具求偶炫耀,雌性以沙地掘浅坑为巢,每产10~13卵,孵化期约42天,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60年。
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鸵形目鸵鸟科本目鸵形目仅1科──鸵鸟科,1种──鸵鸟。
体重可达135千克,体高近3米。
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后肢粗壮有力,足仅2趾(第3、4趾),适于奔走。
胸骨不具龙骨突,无尾综骨和尾脂腺。
雄鸟具交配器。
孵化有时几只雌性鸵鸟的卵产在一起,孵化时雄性夜间,雌性白天轮流值班。
卵很大,承受能力很强。
一枚重0.5~1千克。
一般是40~50只鸵鸟汇聚成一群活动。
它们还常用沙土和砾石将蛋覆盖,以保持一定温度。
在孵化末期,亲鸟会将一些蛋推滚到窝边缘,有利于同步孵化。
孵化出的雏鸟很快就能随亲鸟四处游荡。
编辑本段身体构造鸵鸟是现今所存最大的鸟类,成熟的雄鸟(Adult cock)体高1.75~2.75公尺,体重60~160公斤。
头(Head)小,宽而扁平,颈(Neck)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Thighs)通常呈淡粉红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Eyes)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
后肢甚粗大,只有两趾(Toes)(第Ⅲ、Ⅳ趾),与一般鸟类有三~四趾不同,是鸟类中趾数最少者,内趾(第Ⅲ趾)较大,具有坚硬的爪(Claw),外趾则无爪。
后肢强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还可向前踢用以攻击。
翼(Wings)相当大,但不能飞翔,主要是因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龙骨(Keel b.)突起,锁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毛蓬松而不发达,缺少分化,羽枝上无小钩(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显然,这样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温。
雄性成鸟全身大多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为白色,且呈美丽的波浪状;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衬托着黑色的羽毛,让雄鸟在白天时格外显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来求偶。
雌性(Hens)毛色大致与雄鸟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鸟那麼艳丽。
幼鸟(Chicks)羽色棕灰斑驳,须经数次换羽,至两岁时才能达到成鸟的羽色。
此毛色主要是为了便于伪装。
两性幼雏长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轻的鸵鸟也相差很少,到目前为止仍无法从外貌分辨雌雄,只能从性器官去区别。
鸵鸟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小;雄性鸵鸟具交配器,在交配季节,成熟雄鸟的睾丸(Testis)有人的拳头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会萎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才又会膨大。
鸵鸟之骨盆为封闭形,左右耻骨(Pubis b.)在中线形成瘉合。
值得注意的是,鸵鸟的排尿和排粪是分开的,这与其他鸟类不同。
卵大,颜色似鸭蛋,蛋长15~20公分,重达1400克,是鸟蛋中最大者,卵壳甚坚硬,可承受住一个人的重量。
编辑本段演化鸟类自从侏罗纪开始出现以来,到白垩纪已经作了广大的辐射适应,演化出各式各样的水鸟及陆鸟,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进入新生代以后,由于陆上的恐龙绝灭,哺乳类尚未发展成大型动物以前,其生态地位多由鸟类所取代,例如北美洲始新世的营穴鸟(Diatryma),为巨大而不能飞的食肉性鸟类,填补了食肉兽的真空状态;恐鸟(Phororhacos)是南美洲中新世的大型食肉鸟,不会飞行,也填补了当时南美洲缺乏食肉兽的空缺。
此外,还有几种不会飞的鸟类常被归为「走禽类(Ratites)」,在各岛屿或特殊地区,填补了缺乏哺乳类的空位,有名的例子包括在新西兰的恐鸟(Dinornis)、澳洲的奔鸟(Dromornis)和马达加斯加岛的象鸟(Aepyornis),它们不幸都在人类出现后绝灭。
不过还有一些较幸运的走禽,如非洲的鸵鸟、澳洲的鸸鹋(Emu)和食火鸡(Cassowary)、新西兰的几维鸟(Kiwis),以及南美洲的鶆(Rheas),迄今仍幸存。
这些走禽的最大共同特征是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起;然而,在此飞行能力逐渐消失的演化过程中,飞行用的强健胸肌以及其附著的部位变得不再需要。
不过,这些走禽是否都有相近的血缘关系,仍有待足够的化石证据来探求。
附带一提的是,渡渡鸟也是不会飞的陆鸟,但它不是走禽的近亲,而是鸠鸽类的一员,因此它没有像走禽类那种善跑的特性。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鸟类学家发现,根据各地鸟类的特色,可将全世界分成六大地理区,每一区有独特的鸟类,且同一区内的鸟类有普遍的相似性,这是演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果,其中鸵鸟分布于伊索匹亚区或非洲区(Ethiopian orAfrofropical Realm)。
鸵鸟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干燥地区。
在新生代第三纪时,鸵鸟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著名的北京人产地──周口店不仅发现过鸵鸟蛋化石,还发现有腿骨化石。
近代曾分布于非洲、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但现今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上的鸵鸟均已绝迹;它们的分布是萨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个非洲,而澳洲则于西元1862~1869年引进,在东南部形成新的栖息地。
编辑本段分类鸵鸟(Ostrich)为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的总称,属于今鸟亚纲(Neornithes)中的平胸总目(Ratitae,又称为古颌总目(Palaeognathae));平胸总目除了鸵形目之外,还有美洲鸵鸟目(或鶆目(Rheiformes))、澳洲鸵鸟目(或食火鸡目(Casuariiformes))以及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均属于无飞行能力的鸟类。
鸵鸟因受地理隔绝而形成六种可加以区别的品系:S. c. camelus,北非鸵鸟(North Africa ostrich),是现存数量最多的种类,最早被发现于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部,但目前在原产地已绝迹,其栖息地及数量仍在减少中。
雄体头冠具有一裸露的头盖,为北非鸵鸟与马赛种(S. c. massaicus)最大的区分。
S. c. spatzi,Stresemann,在西元1926年在Rio de Oro这本书中被描述,它的分类依据在于其蛋特小与蛋壳结构的不同,目前可能已灭绝。
S. c. syriacus,阿拉伯鸵鸟(Arabian ostrich),Rothschild,分布于叙利亚与阿拉伯的沙漠中,是分布最北的驼鸟。
此品种曾是为数最多的种类,但已经于西元1941年绝种。
S. c. molybdophanes,蓝颈鸵鸟、索马利鸵鸟(Somali ostrich),Reichenow,分布在位于坦纳河(the Tana River)的Somaliland及Gallaland。
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泛蓝的灰色,颈部有银灰色的毛覆盖,在颈背基部的羽毛呈白色,背部则为黑色,具有微红色的光辉;喙暗红色,顶端为黄色;头顶为暗黄色坚硬的平板结构;小腿前侧为暗红色或橙红色,在接近脚趾处则为黄色。
S. c. massaicus,马赛鸵鸟(Masai ostrich),Neumann,分布于肯尼亚(Kenya)与坦干伊喀(Tanganyika)东部。
雄成体与非洲鸵鸟(S.c. camelus)相似,但雄体不具裸露的头盖;此种与索马利种异于其他品种的特征在于蛋呈深紫色,具有微小的孔。
S. c. australia,南非鸵鸟(South Africa ostrich),Gurney,分布于南非的Cunene River和Zambesi River以南。
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呈铅灰色,有细毛覆盖,雄体亦不具裸露的头盖;喙灰黑色,上颚基部及边缘呈暗红色,繁殖季节则颜色变明亮;小腿为暗灰色,繁殖季节转为暗红色。
据说在安哥拉(Angola)及西南非的北部仍可发现。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没有牙齿,却有着不寻常的胃,会大量吞食小石子,用来开弄碎食物帮助消化,而石子会留在胃里不排泄。